《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推荐6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撰写读后感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风格,通过写下读后感,我们能够反思自己的观点,提升思维深度,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推荐6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篇1

像书名一样,如果是二十岁的我看这本书,大概会摔书,大概也切合这本书的书名《少有人走的路》,因为要读完这本书本身需要一定的自制力和延迟自我满足的能力。

书中大部分内容描述的是是什么的概念,很少描述为什么或者对其一笔带过,案例的主要作用是对是什么的解释,而不是为什么活着怎么样的解读。

读者如果缺乏对进步的强烈愿望,很难从这些抽象的`文字中建立坚定的自律和自我约束意志,不具体的比喻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抽离感。

我经常有的一个感觉是,很多道理我们都懂,要做到却很困难,就像我们总因自己乱发脾气责怪自己,却无法控制自己下一次的歇斯底里。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脾气暴躁的深层原因,只想想办法把脾气压制住,却往往适得其反,更添痛苦。了解自己的缺陷来自于原生家庭,并对了解某些行为对与错相对来说是容易的,了解自己性格的形成复杂得多,却很有必要。只有把问题的症结打开,才不会一再发生类似的事件,身心俱疲又对自己一次次失望。

描述应该怎么样和不应该怎么样,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像是说教,让人很容易产生抗拒感甚至不信任感。具体的行动和事例的支撑对观念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就像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桥梁,让人看见可以实现的可能性,才有动力作出改变。

与此同时,作者提出“真正的爱”的概念,当我们拥有真正的爱时,就愿意推迟满足感,做到自律和自我约束,不任由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爱是心智成熟的前提。

去理解对方,站在他们的立场体会他们的感受,对之表示理解,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理解对方,对患者很重要。这一点,和现代心理学的观念也是十分一致。

因为某些原因,我一直在和自己作斗争,但是越是斗争,越恐惧,越想逃避,结果越陷越深。一边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早日“做个正常人”,一边又不停受挫,对现实越来越失望。直到这几年,接触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才慢慢对自己有了了解,也慢慢放松了心态,接受自己的缺陷,不再和自己作对,对外界的看法也更宽容。

书籍真是个好东西,人与人的理解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从书籍里,我找到了多年不曾体验过的被理解和鼓励,也找到了面对人生的勇气。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书的陪伴,我现在会过得怎么样。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从书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篇2

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但有许多人心智不成熟。如果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我认为任何人都该读一读《少有人走的路》,在m。斯科特。派克的淡淡叙说中感受这本畅销20余年的心理书的真正魅力。

“自律”被作者分为几大类,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一个实例引发的思考。一个女财务分析师因经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医生求助,但他们始终找不到原因,直到作者无意当中的一个问题解开谜底“你喜欢吃蛋糕吗?”因为这位分析师喜欢将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样,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难的事,导致她整体速度极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先苦后甜固然比先甜后苦更有利,但人们止不住先尝甜头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这种习惯如果不在童年时养成,长大便无法改善。所以导致拖拉,中国的许多学生会产生这种行为,往往是因为贪图一时安逸而造成的。

父母的'对孩子们至关重要,家是人们的第一所学习,也几乎决定了孩子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有许多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上,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这样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少年。所以,父母应当学会关爱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对症下药地解决孩子的疑惑。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忙于工作无心照顾孩子的家长也会使孩子不懂自律,无法无天。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带来幸运,缺乏爱的只能导致不幸。只有孩子在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才会拥有安全感。

在我们六年级之前,常会拉着父母不断地说话,没完没了,滔滔不绝,往往父母会不理睬或假装倾听,实际忙自己的事以及有选择性第倾听。但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这些方法明显不合适。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个人思想便更加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能从孩子口齿不清,语句不通中品味更伟大的不同,从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发掘不平凡之处,将个人想法放在一旁,尽可能低体会说话者的感受,使彼此得到自我完善、

为什么人人都爱逃避问题?是因为我们心智还未成熟,本书作者点明了一个人们从来不敢说的,也不愿承认的话:几乎人们都有心理疾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但我们不能逃避它们,而应该勇敢滴面对自己的问题,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篇3

看完斯科特·派克写的《少有人走的路》感触颇深,如沐春风。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重要,它跨越时代的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一些人因为别人的批评和反对意见而深受伤害。

每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动机仅仅是害怕毕业,还是为以后有更好的生活。

这些事情都反映出21世纪的年青人在逃避成长,逃避成长后应承担的责任,逃避现实。詹姆斯·艾伦说:“当你勇敢面对问题的那一刻,问题便瓦解了。”所以,我们要积极面对成长而不是逃避。

成长是五彩斑斓的,有光明,就会有黑暗;有鲜花,就会有荆棘;有歌颂,就会有嘲讽;有信任,就会有误解。

我们渴望光明,就不能逃避黑暗;喜欢鲜花,就不能绕开荆棘;享受歌颂,就要忍受嘲讽;获得信任人,就要承担误解。

成长的过程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冰心说:“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河流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因此,即便我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也要勇敢面对。

?少有人走的'路》中还讲述了“爱”的力量。派克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己完善的意愿。”

爱,能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己更加成熟。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一直无法正常生活,就构成了“依赖性”,心理学家称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

爱不能滥用。有限的爱只能给予少数特定的对象。即便有很多人需要爱和关心,我们也必须有所选择,确定谁更适合作为爱的对象,谁更值得我们付出真正的爱。

正如文中所言:人生苦难重重。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己认识的目的。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篇4

在素质班的要求下,我翻开了一本以前从未听说的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国杰出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后才出此刻畅销图书榜单上,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这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至今长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共分为四个部分:自律、爱、承载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忙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性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作者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可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样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时间不一样而已。规避问题和逃避问题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视问题开始。可是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难的旅程。

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法就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进取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事实、坚持平衡。时间这些原则,关键在于你的态度,你要勇敢应对痛苦而非逃避。

人生是一个应对问题病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欢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应对困难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并享受更大的欢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突然想起我的一个习惯,比如说在吃一碗鸡蛋面的时候,最期待的往往是我最爱的鸡蛋,可是面我也得吃完。每次的选择都是把蛋留到最终,即使吃面的时候有点勉强,可是有蛋在后面等着我,所以最终的感觉大多还是满足。这不也是一个推迟满足感的过程吗呵呵……

很幸运有机会了解这本书,否则将会是我心智走向成熟的一个遗憾。我会慢慢学会自律,学会爱,学会独立,找到真正的自我,做自我的主宰,用进取平和的心态迎接生活!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篇5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和收获莫过于理清了两个概念“心灵”和“精神”。

心灵需要精神生活,精神也需要心灵的指引——内心深处的智慧,对生活的敏感,以及对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的热爱。在精神生活中,我们追求意识、觉醒和至高的价值;在心灵世界里,我们体验最美好的经历和最沉痛的感情。这两个方向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调,而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又是互相吸引的。

在这段话里可以明晰的看到作者将“心灵”和“精神”做了辨析,心灵指向的是感性,精神指向的是理性。精神在理性的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心灵则只关乎你是不是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的人。

我们的精神生活是需要追求的,毕竟我们谁都不想浑浑噩噩的生活,“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所以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脑袋,学习知识,练习思考的能力,想要早日悟出人生的真谛。但是“过度考察的人生是没法过的人生”,过度的理性审视就变成了思虑过重,陷入到痛苦的深渊。

所以还要关注自己的心灵,遵从自己的内心,同时要回归真实的生活,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点滴的快乐与忧伤。只有真实的生活才有力量。在心灵的层面不讲求逻辑,不是你拿更多的钱找更好的心灵医生,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回归自己的内心,打开自己的心扉。

对于心理问题,普遍的观念还是要“解决”讲究的是疗效,而本书提出一个概念“关怀心灵”。关怀心理的重点在于看待日常生活的态度和对幸福的追求,而不是具体的心理问题。每个人的方式可能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关怀心理是一个连绵不绝的过程,他的目的不在于“矫正”某种瑕疵,而是“照料”生活中的大事小情。

所以对待生活中的问题,也要采取一种智慧的解决方案,有些问题是我们目前不能解决或者暂时不能解决的,那就暂时放一放,比如你现在回想一下,五年前最困扰你的问题是什么?所以有些问题不必“根除”,总之一句话: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或者暂时忍受不能改变的。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篇6

报名的时候,看题目以为是散文集。收到书的时候发现,这是一本心灵读物。

很喜欢“the road less traveled ”,一直对traveled的理解的意思是trip。但是读完后发现,这里的traveled并非仅仅是旅行,更多的在于行走的修行。修行的目的是心智的成熟。换在5年前读这本书,我可能会说这本书是心灵的颂歌,很积极,正能量。会不亦乐乎地走马观花的“赏”读。现在30岁了,读这本书,其实是无声的反思。

书中的任何一个部分深入思考,都会牵引出一系列问题。于自己而言,最新鲜的莫过于“自律”这份“自律”源于自己,却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回顾往昔,自己成长的家庭环境自己已不能改变,但是自己深受的许多不良影响,我现在知道了问题的存在,那一切就只能靠自己的“自律”

很喜欢书中的“浅水喧闹,深潭无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这是深切体会,一个人再强大,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同猛兽被困在笼子里。自己在情绪控制方面,相对一些优秀的企业家来说,还是欠佳的。这是需要改善的。

另外很有兴趣的是“爱”,如何正确的爱孩子。新晋妈妈,刚闯过生育的大关,剩下的关。如今是一个泛滥,却又无的时代。如何好孩子成为当家长的难题。但是对本书的几个观点还是很赞赏。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与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进行理性地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甚至是做出让人痛苦的决定。个人觉得,未来在孩子的成长的路上,我能切实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就已经满意。

最后,供大家一起勉励: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因为在路上,所以不要贪图安逸,让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地学习,理解,迎接,挑战人生每一个阶段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迷茫。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推荐6篇相关文章:

我走过的路作文7篇

亲情的路作文精选5篇

前方的路作文800字7篇

做自己的路作文8篇

我走过的路作文800字8篇

我走过的路作文模板7篇

我走过的路作文600字8篇

走过的路作文600字通用8篇

做自己的路作文模板7篇

我走过的路作文800字参考7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推荐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8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