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前的充分准备和素材积累,能让我们的文章更具深度,每次写作文都是一次自我对话,揭示出心灵的秘密,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有关重庆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有关重庆作文篇1
大年三十很多人都要玩到零点以后或者通宵.到了除夕午夜12点,一家人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小气球踩破,发出类似鞭炮的响声,以示辞旧迎新.
那些想放鞭炮的人可以开车到郊区,在划定的地方尽情大放一番.那些在农村有亲戚的.重庆人会乘机到乡下放鞭炮,过过瘾.
大年初一,重庆人不出门守在家里.重庆晚报记者陈雪莲说,大年初一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那天不能睡午觉,当地人成为“霉睡”,是一年倒霉的意思.当然,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须说吉利话,不能说丧气话,预示来年大吉大利.
大年初二开始拜年,当地人称为“走人户”,意思就是到亲朋好友家里拜访.重庆人还喜欢初二之后吃“转转饭”,就是到亲戚之间轮流吃饭,一家负责一天的饭菜.通常吃饭后打牌,大家一边打牌,一边聊天.
当地人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也就是中国的灯节.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所有房间的灯都要亮着,家家户户吃汤圆.
有关重庆作文篇2
第一次到重庆感觉真不一样!
在飞机上我就在想重庆会和我们富阳、杭州一样吗?车多人多吗?
在重庆接送大巴上,导游和我们讲了很多重庆的事物,但是我的注意力却不在这些上,因为我看到了很多令人惊讶的:一路上没有一辆自行车,连摩托车也很少;很多房子都是依山而建——导游看到我的的疑惑,解释道:“重庆是个山城,马路不宽,但是都是上下坡,骑自行车非常吃力!所以这边没有自行车,不过我们有一个特殊的交通工具——轻轨。”正说着,一辆轻轨在我们头顶的轨道上快速通过,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它,呵,在头顶上的小火车!
重庆是一个革命根据地。在那里我们先参观了白公馆,是一幢别墅样的牢房,是那时期重要关押一些重要人物的地方,里面有很多东西看起来都锈了、老化了。接下来我们还去参观渣滓洞,到门口的时候和我们随行的叔叔说:“怎么和电视剧里的不一样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越行越远,来到了集中营。里面有刑讯室,摆放着各种刑具,看着就让人发抖;牢房看起来就和现在的学校宿舍一样。看到这些,随行的叔叔总算发表了感叹:“这里真和电视剧里的场景一样!”虽然天气有点闷热,但是我还是跟着妈妈把渣滓洞里里外外跑个遍、看个遍。
我们的行程还有重庆大会堂、吊脚楼红房子,还有最重要的特色,那就是重庆火锅。重庆的火锅不辣不好吃,但是我不会吃辣,就只能望而兴叹,而我的`老妈却吃得不亦乐乎,让她觉得不枉此行!
一天的行程让我们累趴下了,但是我们的住的地方却让我一蹦三尺高,兴奋起来,哈哈,我们是住在船上的!
当船缓缓起航时候,我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了!
有关重庆作文篇3
你们知道我的家乡重庆过年的习俗吗?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腊月一开始,家家户户都会杀年猪,腌腊肉,灌香肠。做好了这些,最后再拿去熏,熏好了一看,就会发现腊肉和香肠被熏得黑乎乎的,但此时却时不时发出一阵诱人的香味。不仅如此,在这一天,大家都会大扫除,把每个角落都打扫得一尘不染。
腊月二十六开始,自己人开始吃团圆饭了。外出的人都会赶回家。大伯家吃了吃二伯家,轮流着吃,每家都少不了鱼,表示年年有余。
腊月的最后几天,人们会抽空赶集购买各种各样的年货:糖果、饼干、水果……会吃到平常吃不到的美味零食。
除夕这天,人们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尽情地玩。下午,人们会贴春联、年画,晚上要守岁。到了除夕的最后一刻,人们都会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就会得到一笔丰厚的压岁钱。人们早上必须吃汤圆和鸡蛋,鸡蛋一定是两个,代表二红喜。早餐后,一定要给去世的祖先拜祭,给他们报平安。中午的菜里一定会有猪头上的东西:猪舌头、猪嘴巴、猪耳朵。初二一定是给外公外婆拜年。
十五元宵节,中午一定要吃猪尾巴,初一吃猪头,元宵节吃尾巴,代表这一年有头有尾。晚上还要吃汤圆,预祝家人团团圆圆,还要猜灯谜呢!
瞧,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习俗,跟我过年去吧!
有关重庆作文篇4
李白的蜀道难中写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这巴蜀之地,祖国的直辖市--重庆。
到达重庆已经是傍晚了,我们找了一家靠近长江的酒店住了下来。我们住的那间屋子有一个小露台,有一个圆形的茶桌,还有几把竹藤编制的椅子。饭后,我们坐在那里欣赏长江夜晚的美景。长江两边都被霓虹灯笼罩,隔着岸看对面的住宅楼,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真羡慕当地人每天一早起来就能看见自然美景。
第二天,我们开车出去游玩,上了长江大桥,桥很大,四通八达,有很多出口和入口,我们跟随着导航仪的指引,慢慢地在桥上行驶,即使跟着导航仪也很容易迷路,我趁这时欣赏着沿途的fengjing。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有一栋楼房中竟然修了一条火车道,火车就在楼房中穿行。也许是居住人太多的缘故,才不得已把火车道修到楼房里吧。我们去吃了一顿正宗的重庆火锅,给我这种不能吃辣的人,辣的`上窜下跳,不停的喝水。
重庆不仅有麻辣的火锅,独特的景色,这里的人也都热情好客,让我流连忘返。
有关重庆作文篇5
我想念重庆的春节。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年味。“年味”,是到重庆以后才有具体感受的。
我仍记得重庆的年味是从腊月十五开始的,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久得很。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每天都有不同的事去做,并且十分有趣。我觉得重庆的春节热热闹闹,人都很开心。
重庆的春节是欢乐的。大街上的树木,早已将叶子献给秋天,不过那粗壮的枝干用来托起红纸条、对联、中国结,可再合适不过了。虽然,风在脸上刮,但,只要心是热的',一点也不冷,整个小镇成了红色的海洋。
我妈的家乡在这里,重庆的一座山上的一个小镇,人不多,只有几条街道。这里,从元旦就卖起春节的东西了。不过,这不像城镇里,有现成的,无论是窗花,还是春联,都得你自己剪,自己写。不过要买材料或稀奇点的零食、糖,可得尽早,除了卖菜的,其余人可不愿为了赚钱而放弃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时间。
在重庆过春节是件大事。
腊月十五开始,便要打扫屋子,清理垃圾、废物,务必过一个干净的年。
腊月二十五要开始写对联,剪窗花。这时候,一家人便会坐在一起。女子剪裁红花,或叠红包,再交给字好的男子,用墨水在红纸上写出一个个“福”、“寿”。年长的、心灵手巧的老太,便会卖弄起她的本事,独坐一旁,手指翻飞,不一会儿,一个样式颇为复杂的,有着“喜上眉梢”、“福寿双全”、“飞黄腾达”等美好寓意的窗花便形成了。一切完事后,再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将其贴到各处,屋里的年味更足了。
腊月二十九的集会,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倾巢而出,顿时,平时空荡荡的大街,挤满了人,人们被挤,也不恼怒,反而,在这个人人都喜洋洋的节日里更开心了。大街上有许多新奇的玩意、小吃,大人们也不会吝啬,小孩子吃得、玩得不亦乐乎。
腊月三十晚上,照例要包饺子。这个流传多年的习惯,直至今天,这个朴质的小镇仍没忘记。依旧是流水线的工作。年轻力壮的男子正“嘿哟嘿哟”得和着面团,再由那有着多年技艺的中年男子飞快地擀成薄厚均匀的饺子皮,“唰唰唰”,女子们也不甘示弱,手指纷飞,一个个金元宝似的饺子也成了。当然,也不时会在个别几个中包上硬币、辣椒或糖果。全家的小孩肯定每个都会祝愿自己,可以成为第二年最幸运的小孩,吃到几个特殊的饺子,当然,为了这些饺子,他们也是很拼的,吃了比平时多几倍的饺子呢,能吃到当然是幸运的,但辣椒还是算了,几乎每个小孩都这么想。
大年初一,除了压岁钱,几乎每个小孩都盼望着那爷爷手中熬出来的糖,有绕绕糖、糖画、牛皮糖、麦芽糖、牛轧糖。这可是平时极少吃到的。一大清早,全家的小孩都会围在爷爷身边,看着各种各样的糖流口水,真让人怀念。
正月十五有灯会,猜灯谜是每个人都爱玩的一个游戏。早在前几天,大家便会选好地点。一到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会拿着自己准备的三个灯笼过去挂好,灯笼上有字谜,水猜到,这些个形态各异的灯笼便归他了。当然,最后也会评一个冠军,这可不得了,这冠军可比明星什么更让人崇拜,若谁家出了一个,全家都沾光,父母们觉得这比孩子考第一都光荣。
我想念重庆的春节,想念那浓浓的年味。
有关重庆作文篇6
重庆,一个一直想去的地方,错过了许多的机会,这次终于下定了决心,只身前往。或许是老天注定要给我此次的重庆之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吧,今年的第一个高温橙色预警、红色预警跟赶集似的接踵而至*-抑或是命运的有意捉弄吧,谁知道呢,就算把脑袋想破,怎么也不会想到,到重庆的火车居然是80年代老式"绿皮车"!犹如蒸笼一般的车厢里,酷暑难耐!然而即使这般糟糕的境况折磨,也始终无法淹没我内心充斥的满腔热情!
我常想着,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一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和潇洒,就大可不必去在意太多了,因为太浓太伤。
其实说是去重庆,也是泛指罢了,真正的重庆市,只是路过。记得刚下火车,感觉是那种很老的车站了,站前广场狭校出租车的漫天要价,坏了我的心情。因为要等到第二天上午才会有我的长途汽车,我只得逗留一宿。于是,简单找了一家旅店,收费却死贵,简单找一处吃饭,也不便宜。心里暗想,管它呢,哪里不是这样啊?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然而奇怪的是,我从饭后简单在站前广场溜达了片刻,就只想洗完澡躺下来捧着一本白落梅的书来看了,连鼎鼎大名的朝天门、解放碑也失了兴趣,像个很受伤的样子。
的确,白落梅的书让我很温暖。那些优美写意的文字,以及笔下徐志摩和林徽因康桥之恋的绝美,久久让我陶醉其中。那一瞬间心与心的交汇,成为永远定格在彼此心中的最美华章!于是我便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再别康桥》,并不是康桥多有魅力,而是因为那位旷世奇女子*-可重庆的魅力呢?我无从探寻。
许是去过的'国外城市太美、太明媚,或者终究是匆匆的过客,我有些茫茫然,陌生的重庆依旧陌生,我不知道,今夜那缤纷多彩的霓虹究竟闪烁了谁的双眸?
寂寥的夜空,几颗若隐若现的星星闪动着孤傲的微光,是那么地高,那么地远,似乎看穿了我的心事,要逃到了不愿被我发现的天际。
有关重庆作文篇7
20xx年6月19日,我随旅游团共同来到了这美丽的黑山谷。
据介绍,黑山谷风景区原始生态风景由峻岭、幽峡、森林、飞瀑、碧水、溶洞、仿古栈道、浮桥等各具特色的景观组成,每一种景观都无一不是一种奇观。
上午时分,太阳渐醒,车在经过一段山路后,也已缓缓地到达山谷入口,我眺望远方,却已看不清其深邃的尽头,只知其中有许多奥秘,所以,我怀着极大的期待进入其这仙境之中。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绵延几十平方公里的森林,森林环抱着草地,遮天蔽日,古朴幽深,古树参天,枝叶茂盛,而林中常伴有蝉鸣、鸟唱和泉水叮咚声,更添山林之朦胧和幽静。林中多种树种混合,层林尽染;而草中则是鲜花朵朵,色彩斑斓。林中绿油油,草地碧如玉,可真谓奇秀啊!
再走一会儿,便会来到仿古栈道,虽说是仿古,但一种古老沧桑之感还是顿然地油然而生。栈道两边是呈阶梯状的.河谷,其河流有的是涓涓细流,有的又是若奔猛浪;有的宽阔,有的窄小;有的是素湍之水,流入小池,便可当镜子使用,有的却是浑浊之水,但也不失带给人们一种浑厚、磅礴的气势。有时流水会溅起一股浪花,轻抚着我的脸庞,甚至落至了我的心中,好不更凉爽、安逸。
漫步景区,一个接一个迷人的景点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悬崖高耸,峭壁对峙,险峻清秀,"险"谷丛生的绝壁上,让人一进入就意识到这是"险关",仰视不到顶,宽仅数米,长达几百米的一线天让人通过后才体会到黑山悬崖峭壁的风光之险。景区内两岸的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奇峰怪石,也比比皆是,其中有巨佛诵经,黑猴迎宾,又有石笋独立、骆驼西行,不可谓不奇彩纷呈。
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些奇丽雅然的瀑布,它们形态万千,水流连绵不断,气势雄伟磅礴。远远望去,像一张银色的布匹飞挂,上可接天,下直探河底,给人一种朦胧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不禁吟诵起了李白的这首诗,水柱从高处飞落下来,已不是"水"了,竟是珍珠粒,击在瀑底石块上,掀起满天烟雾,慢慢升腾而上,珠沫玉屑扑面而来,汇成巨大的无形冲击波,让人叹为观止。
此时已正午时分,阳光终于可以透过树梢撒在我们身上,我也终于走完了全程。最后上了车,闭上眼,回想起那些山,那些树,那些水,可印象还是那么清晰啊!
有关重庆作文篇8
按照重庆的老规矩,春节在腊月末尾才开始。天气添了几分寒冷,也添了几分热闹。一年到头了,大家也并不计较什么杂七杂八的,反而更加热情地准备着迎春过年。尽管,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腊月十二那天,家家都陆陆续续准备起了年夜菜。年夜饭是在一家人团聚时吃的一顿饭,不管是外出打工的,还是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都要及时赶回家里。
这顿饭仔细一琢磨,反倒也是人与人情感的传递——饭菜花样很多,但始终是那几样熟悉的材料——各类米,黄瓜、白菜、猪蹄、玉米、土豆……这不是年夜饭,而是农民对收成自傲的,得意的表现,也是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十二这天还要包红包。把两百元大钞塞进红包里,封好,藏起来,大年初一时再拿给孩于们。到了年末,人人都欢天喜地,老人们再把年前包好的红包变戏法似的拿出来给孩子们,大家都乐开了花。在重庆,春节当天,必需给“压岁钱”。
腊月十二开始,铺子都加快换上了年货,把店里打扮的焕然一新,挂上红灯笼,贴上窗花、福字,一片红红火火,万象更新的样子。老街也多了不少摆摊子的——卖糖人儿的、卖果饯的、卖泥人儿的、卖麻花儿的、卖江米糖的等等。孩子们都喜得快要发疯了,这些都让他们笑得更欢。
巷子里,来来往往的货郎挑着担子,吆喝声,叫卖声比平时更多,更响亮,包括那些仅在这几天出没的,例如卖年画的、卖米糕、卖红点馒头的等等。
大人们也没闲着,他们必需加紧准备好初一,初二,初三,至初八的饭菜,为的.是迎接客人。也还要忙着挑衣服,挑鞋子,以表现出焕然一新,“新年新气象”的样子。
孩子们也兴高采烈地要来零花钱,奔上街。第一件事儿就是买玩意儿。插在架子上的面塑,站在柜上的泥人,会发光的瓷猪,样样都被染得五光十色,红、黄、蓝、绿、紫,糊糊涂涂地混在一起抹上,也不知道好看否。反正,至少孩子们眼里,这些新奇且花花绿绿的小儿,是美的。第二件事就是买吃的了,这个花样可就多了——白生生,软糯的糍粑裹上一层厚厚的砂糖,甚是甜;中间空心,外边是各种奇怪姿态的糖人,也吃起来甜甜的,但想一会儿就舔完,那可得费些神。咸黄瓜、糖葫芦、饼干…这也是不二之选。第三件事,恐怕才是拉着父母跑去游乐园了。
锅碗的“哐哐咣咣”声,人们的“哇”“新年好”声不绝。一不留神,除夕就到了。
家家户户取出陈放已久的对联和福宇,贴好。老一辈在锅中煮着猪蹄,小孩子们像猴儿似的这里抓一把瓜子,那里一把糖果,但大人们也不多说什么,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呢!况且,一年都到头了,还计较什么呢?而且这一夜大家伙儿都不睡觉,小孩子们也没什么睡意,都要“守岁”。鞭炮声更是提起精神!
初一就风光多了:孩于们丝毫没有因为熬了夜而减少了辞旧迎新的喜悦,这天,全家人都一齐出动,姨娘家,表姑家,舅父家,每一个都要去。提着大红包装的礼物,揣着几个红包,就这样跨进了亲戚家。人们也毫不拘束,互相推搡着,并揪着红包一个劲儿的往对方口袋里塞,另外一个人又不好意思,说着说着也掏出两百元往对方手里放,对方见他不收,便又推辞起来他要给钱。实再不行,便一扭身笑眯眯地把红包和一把糖捧给一旁的小朋友。另外一个人一看,也乘机把钱塞进那人的手里。
大家都忙着彼此贺年,这样的事时常发生。孩子们也特别热心去看大人们互相推搡,虽然不知道在干什么,但是乐一乐,是有必要的。
所有的铺户都拉下了铁帘门,击鼓跳舞唱歌的红衣大妈倒是活跃起来,把鼓包上一层大红花布,跟着节奏左扭扭,又扭扭,有模有样的,手画着圈圈,重重地打着鼓,脸上洋溢着笑。一曲终,一曲又来,大妈们的脚步似乎没有停歇。她们似乎并不求什么,只是单纯的为了开心。
初二、初三,一部分铺户开了门,但大部分仍紧闭着。人们仍忙于互相拜年,但不再全家出动了,闲着的人便上街东逛逛西逛逛,孩于们也很热心去玩。在一片蓝天,抹抹淡云,终日明亮的红花灯下,仍不失热闹。初四开始,挂花灯的就多了。北街还开了一个灯会,处处张灯结彩,绚烂夺目。有些染成红色、黄色……等纯色,有些图绘各式好看的大字;有的都是由木头雕刻成的,有的清一色纱灯,也有的把各类灯都挂上了,看起来更加火炽明亮。
孩子们买回各式花炮,“甩炮”“满地红”,跑到自家的坝子里,用火点着,一扔,“嘭!”孩子们出了满意的笑容。后来,大人们也会加入进来,“啪!”“嘭!”“嗵!”一条街全都充赤着响亮的鞭炮声。这确实是美好的日子啊!春节就要风风火火的,热热闹闹的。
初六,店铺都开张了。清早,全城的鞭炮声不绝。但店里伙计们都不太忙,也都结伴出去逛逛商场。
初十以后,春节味儿便淡了。大人们开始照常上班,孩子们开始照常做作业,老人们也开始照常烧饭。腊月和正月,正是大家最悠闲的一段时光。元宵以后,也就是出节以后,春节也就正式结束了。天气逐渐暖和。
重庆是一座直辖市,虽是城市,但也保留了“过春节”这个悠久的习俗。农村过年,它也过!并且十分有趣,热闹。
有关重庆作文8篇相关文章:
★ 有关理想作文5篇
★ 有关健康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