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课教案8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精细化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避免拖延,教案的内容应与课堂实际相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最大收益,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七年级音乐课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年级音乐课教案8篇

七年级音乐课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唱歌教学——《牧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3、音乐知识——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的旋律形态

教学目标:

1、自信而有感情的演唱《牧歌》

2、了解蒙古民歌的旋律形态,认识民族乐器马头琴及其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和当地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过程:

(一)唱歌教学《牧歌》

(1)播放歌曲《天堂》片段引入问题。

(2)问题:这段音乐描述的是哪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3)导语: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和学习蒙古草原上的音乐。古诗有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8页,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首先,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民歌《牧歌》。

(4)播放歌曲《牧歌》,让学生一边听一边从歌词中找出描绘颜色和景物的词,想一想,歌词描绘了多少景物?表达了歌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教师随伴奏范唱《牧歌》,或根据条件播放《牧歌》,学生小声跟唱。

(6)教唱歌曲《牧歌》两遍。并演唱《牧歌》简谱。

(二)欣赏教学

1、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播放录音,学生聆听,并思考问题:

(2)这首《牧歌》与原先播放的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你能否听出这首歌是用什么乐器来伴奏的?

(3)师:《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无伴奏合唱可以说是合唱的艺术形式之一。

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的不同声部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比如我们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相同,但在表现力和表现的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听起来,更易于感受到蒙古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2、欣赏蒙古族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

(1)带着问题欣赏《辽阔的草原》

(2)问题:这首歌的节拍是怎样的?边听音乐边尝试击打节拍试试。你能找到节拍点吗?

(3)介绍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4)文字介绍:蒙古民歌大体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形态。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

(5)长调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音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长调不仅是一种歌曲,而且是牧民的生存方式,是他们构成牧业生产劳动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长调的话,一个人不可能在那样一个辽阔的环境里面长期生存,也不可能保持自己的身心平和。

短调是光绪二十八年,扎萨克图旗、镇国公旗招垦、官垦放荒后,这两个旗由纯牧业经济逐步转变为半农半牧经济。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蒙古民歌出现了长调和短调民歌并存同进的格局。

(6)播放几首音乐让学生辨别长调和短调。同时思考问题,请你用语言来形容一下蒙古族民歌具有什么样的风格?

a.柔美婉转

b.富有动感和舞蹈性

c.粗犷豪放

(7)欣赏腾格尔《苍狼大地》片段,想一想,蒙古民歌旋律粗犷豪放、节奏舒展、悠长的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以播放不同地域的民歌作对比。

江南——草长莺飞,温柔似水的水乡,音乐柔情婉转。

云南——山清水秀,音乐清亮,甜美。

(8)师:艺术是时代与环境的产品,一定的地域环境孕育具有个性的地域艺术。蒙古民歌粗犷、豪放,节奏舒展,悠扬。他产生于“天苍苍,野茫茫”的环境中。作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使其音乐更透露出一种豪迈,苍凉的内在品质。(地广人稀,在狩猎、放牧、驯马、套马等生产活动中喊叫沟通)

3、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谈谈听后的感受。

(三)问题:

1、蒙古民歌按旋律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哪两种?其中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的是( )。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的是( )。

2、蒙古民歌粗犷、豪放,节奏舒展,悠扬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3、下列民族乐器中哪一项是蒙古族的?

a.冬不拉

b.二胡

c.马头琴

d.葫芦丝

4、它是合唱的艺术形式之一,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的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种合唱形式是什么?

(四)小结:这节课通过欣赏学习歌曲《牧歌》,我们了解了蒙古民歌的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对这些特点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同学们对我国的草原文化产生了兴趣的话,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

(五)下课

七年级音乐课教案篇2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噢!苏珊娜》英语版音乐生聆听。

师:听了这段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很开心,非常快乐,非常高兴,很愉快)

师:王老师也很愉快,我呀想为这段音乐加上一个伴奏,大家仔细的看一看我是怎么为音乐加伴奏的。(课件歌曲音乐,教师动作节奏)

6拍:拍手(三拍)

师:刚才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了,谁告诉大家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为歌曲伴奏?(生:跳舞,动作模仿,英文)奥,你听出这首歌曲是英文,动作模仿那么刚才是不是有拍手还有我们脚下跺脚的动作是不是?好吕老师请同学们跟我学一学,我们拍手的时候把手高高的放在你的左边,高高的放在耳朵旁边,脖子挺起来可神气了。

二、寓教于乐

噢请看王老师这里有一条节奏(课件节奏练习)

1、2/400|00|00|XXX‖

拍手

师:我们首先用第一条节奏为歌曲伴奏,第一条节奏当中出现了一些什么符号认识吗?(休止符)在休止符的地方啊我们来数一数要休止几拍(师生共数6拍)这6拍休止符的地方我们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师示范)师扭动6拍左右左边拍手三次XXX,师生合练一次(真能干)

2、2/4XX|XX|XX|XXX‖

拍手

第二条节奏我们用脚下的动作看看我们踩几次脚大家能连起来(师生看课件共数节奏)师:也是6次是吧?好我们把手掐在腰上很有的,跺脚的时候我们用脚尖,两个脚尖交替(教师示范王老师看到这个同学做的非常好,他跺脚的时候头上还有动作(教生合练一次)

师:跟音乐练习,王老师这里有音乐同学们起立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做啊(放音乐),跟随着音乐师生共练一次,请坐。

师: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三年级班的同学,你们都很有灵气,你们的大眼睛都会说话,接下来我想给刚才的伴奏加上点变化,仔细看一下有什么变化(舞蹈动作有变化,之前是原地扭动,现在是前后左右按节奏动作)师示范,有没有看出来老师是怎样变化的?提示学生(有转圈的动作,还有跺脚,向前走又向后走)对吕老师向前进了6步,又往后退了6步。是不是啊?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下面吕老师就请同学们一同和我学医学来起立(讲解注意事项)我们做转圆圈的时候你的右边步子小一点,6拍正好转一圈然后转过来拍手(示范)吕老师提醒大家啊看我的眼睛,转圈的时候我的眼睛在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你在转圆圈的时候也要看着老师好不好?我们用眼神来交流好不好?(合练一次)向右转。第二条节奏跺脚的时候双手掐腰我们要做跑跳步(练习一次)

完整练习一遍

师:老师要表扬大家,你们最大的优点就是你们在做动作时是完全听着音乐的随着音乐做得所以吕老师特别喜欢你们请坐。

那加上刚才的伴奏我觉得这段音乐更加欢快了是不是,那这首歌曲你熟悉吗?那他的歌名你知道吗?师:噢,大家一起知道《噢苏珊娜!》是美国一个小姑娘的名字,这首歌呢是苏珊娜的一个好朋友,为了表达对苏珊娜的友情专门送给她的,在苏珊娜的家乡呀流行着这样一种音乐,她的情绪总是带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人们亲切的称他为“乡村音乐”(播放音乐)

师:“乡村音乐”是美国一种独立的音乐文化,它起源于美国西部,你们看在美国的西部拿到外是一望无限的牧场和农庄,人们在劳动之余特别喜欢唱着乡村歌曲,跳着快乐的舞蹈,歌唱美丽的家乡和自由幸福的生活,因为乡村歌曲能给带给人们这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所以不仅美国人们喜欢全世界的人们也都非常少喜欢,现在吕老师带的这首《噢苏珊娜》就是一首美国乡村歌曲,(教师范唱)

二、寓教于乐

师:听完老师的演唱,老师还想听一听咱们三、二班同学的歌声,好,大家把音乐课本拿出来翻到第13页(提醒学生坐姿,教唱歌曲)挺胸抬头,跟着老师的琴声,我们一起试试看,

1、(学生随钢琴轻声唱一遍)

2、师:好王老师这遍呀接下来要注意了听我的琴声,不要只管自己唱呀,小耳朵要听着老师的琴声,跟我配合的再默契点好不好?(随琴再演唱一遍)

3、提醒学生的坐姿:师:同学们要表现愉快的心情并不需要大声的唱的,有的时候啊我们轻轻地唱声音干脆一点更有弹性一点(教师做示范)让学生试一下(对对对)好,吕老师非常喜欢你们现在的感觉,声音对了以后,把耳朵留给钢琴,听着钢琴的音乐跟吕老师配合一下,用轻快的声音来唱(第三次跟琴唱)

4、解决难点;师:这一遍我听到同学们是有进步了,不过这首曲里面有一个地方,你们看阿拉巴马(处理难点,16分音符)同学们看这个地方,他下面他下面非常之短,跟开头一样是十六分音符,节奏非常的紧凑,同学们在唱的时候要非常的紧凑,声音要轻一些(师示范)之后声音要再灵活一点(练习一遍,跟琴演唱一遍)第四次演唱。师:好吕老师感觉到我们的歌声在不断的进步,老师表扬大家听一听她们演唱的这首歌曲感觉一下她们歌中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把书合上。放回凳子上,我们一起来听(放黑鸭子演唱课件)

5、歌曲处理:师:听到他们演唱的歌曲是怎样的?这么多同学都要说,好你来说说看:很愉快,很快乐。高兴地,歌声让我们很亲切,她的歌声很有弹性。特别轻松很清脆,柔美(给他掌声)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像黑鸭子给我们

的启示一样,轻松、干脆、有弹性的来演唱曲呢?(示范)那么这首乐曲你能也这样唱吗?我们试试看啊,来看吕老师的手势,(有弹性的示范演唱)

6、师:接下来你们看老师的指挥手势有什么不一样了?(从副歌部分“哦哦朋友们别为我担心”)老师手势大了提问学生。手势有什么变化?(有高有低)

7、师:老师手势大了以后声音要怎样?高强一些,把声音放开一些?提问学生,这首歌老师开始说了是苏珊娜的好朋友献给苏珊娜的,她和苏珊娜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她在呼唤着苏珊娜的时候他的心情是那么的真切,我们的歌声除了可以放出来一点以外还可以怎么样?是像刚才那样很有弹性的吗?是不是还要延长一点—连贯—是不是好把我们的情感改进一步。(老师指挥有感情的'练习一遍,副歌部分第二乐段)

8、按照刚才的处理,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歌曲。演唱结束后,师说:老是觉得这块结束以后能不能也像黑鸭一样“嘿”(模仿)把那种激动的心情表现出来好不好?注意在加“嘿”的时候我们的声音要上扬“嘿”(练习一遍)声音再整齐一点用气推出来,“嘿”真棒,我们把它完整的来一遍(跟琴完整的演唱一遍)

9、师:好加上这个嘿之后感觉歌曲唱的更带劲了,哈哈,还记得刚才吕老师给你们加的伴奏吗?能不能边唱边跟上伴奏?那咱们试试看啊!注意在最后加“嘿”的时候,再带劲一点声音再整齐一点(加伴奏手势并演唱着完全一遍)

三、创造表现

1、师:你们这样愉快的声音啊!让我很想和你们一起来跳舞,有没有同学想和老师一起来跳舞,做我的舞伴(邀请同学)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老师和他跳舞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动作,(放音乐,随音乐师生跳)

2、师:给他掌声,真好!老师再请一个啊(教师做邀请姿势邀请一男生一起跳)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他最热烈的掌声他从不太会然后看着老师越跳越好是不是真棒!

3、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在跳的时候有什么动作?吕老师有一个邀请的动作是不是?(观察的真仔细,表扬他)我们在最=做邀请舞的时候,也一定要有一个动作就是邀请你的舞伴(动作教师示范)邀请的时候男孩子和女孩子是不一样的老师先教咱们女同学。女同学起立,把你的左手放在背后,右手提起来经过上面在旁边打开走,向旁边放在腰部(练习一遍123真好看)请坐。

4、师;如果我是被邀请者我肯定会欣然接受你的邀请。男同学起立,在美国的西部男孩子每人都一顶这样的牛仔帽,他们在行礼的时候都是要脱帽行李,这样才是非常有礼貌的孩子(教师先把帽子戴在头上)下面你们想象一下你的头上也有一顶牛仔帽,把左手放在后面,右手拿着帽沿拿下拿至轻轻放在你的胸前诚心诚意的邀请(示范)好你们跟我一起来一遍123真棒好请坐。

5、师:我请两个同学,一个小牛仔,一个苏珊娜上来演示一下好不好(找同学演示)跳完邀请舞,两个好朋友要相互说再见,学会了礼仪动作我们就可以跳邀请舞了,(找一部分上来)谁愿意上来表演(找四五对同学)里圈座的同学。

6、分小组表演跳舞

师:那么多的同学,(找到自己朋友然后邀请随音乐跳舞)跳完以后说再见,吆真有礼貌里圈好的我们给这些同学掌声,吕老师要表扬我们外圈的刚才伴奏的非常好,外圈上来表演请圈里的同学给我们伴奏了啊,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随音乐跳)提醒打招呼再见,好,也给他们掌声,我觉得同学们也跳得非常好,给自己热烈的掌声。

五、拓展延伸

1、师:刚才觉得我们大家一起跳舞就像一家人特别的融洽是不是啊?吕老师想奖励,我这里有一段录像这里面呀是在美国的乡村人们在周末休闲娱乐的情景,咱们来看一看(课件美国跳舞的场景)好你们看出来了吗?他们在干什么?跳舞他们还干什么?交换舞伴等等

2、师:乡村音乐就是给人一样非常轻松非常自由的感觉,接下来我觉得我们在跳邀请舞的时候,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跳,有没有同学想用自己的动作来跳,有没有胆子大一点(请一两对同学来表演,其他同学伴唱,表演一遍)

3、下面吕老师就和我们一起来开一个音乐patry最后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动作,也可以用老师交给你们的动作随音乐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六、完美结课

好今天王老师和你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时光,今天我们在噢苏珊娜的歌声中成为了好朋友,希望你们把这首歌曲带回去交给你更多的朋友,让音乐传递友情来拉着你好朋友的手我们跳起来。

七年级音乐课教案篇3

第一课 老师你好

第二课时

第十课 《多年以前》

第十二课 《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用轻松。自然、抒情地声音学会演唱《月圆曲》,能自信、又表情地当众表演歌曲,并积极参加互评活动;

2、在听赏《摇篮曲》时,能感受到歌曲抒情,优美地情绪,能用自己地肢体语言参与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语难点:

学会唱《月圆曲》,能准确。和谐地唱出歌曲《月圆曲》中的儿声部。

教学准备:

钢琴、光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情景布置

营造处温柔、静谧的氛围。

2、听觉感受

学生随着《月圆曲》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学铺垫

听赏《摇篮曲》

1、说一说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放《摇篮曲》),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摇篮曲的意境)

2、动一动

请你学者妈妈哄宝宝的模样动一动!

3、唱一唱

师:妈妈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你能学学吗?让我们用“u”来学习妈妈好吗?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用轻松。自然、抒情地声音学会演唱《月圆曲》,能自信、又表情地当众表演歌曲,并积极参加互评活动;

2、在听赏《摇篮曲》时,能感受到歌曲抒情,优美地情绪,能用自己地肢体语言参与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语难点:

学会唱《月圆曲》,能准确。和谐地唱出歌曲《月圆曲》中的儿声部。

教学准备:

钢琴、光盘

教学过程:

一、引导掌握

1、创设情境

师;《摇篮曲》描述了妈妈在夜晚哄宝宝睡觉的情景,你还能回想你知道的与“夜”有关的诗或儿歌来告诉同学们吗?

2、歌词教学

(1)师:同学们刚刚说得诗和儿歌真棒!老师也想为大家朗诵一首儿歌,好吗?(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2)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儿歌吧!(学生一起朗读)

3、曲谱教学

(1)师:这么美地夜,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内心地赞美吧!

(2)教师范唱

(3)全体学生用“u”模唱曲谱

(4)分组视唱曲谱,然后合唱共同唱出

4、歌曲教学

(1)轻声唱词

(2)师:你觉得有哪些句子难唱?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接龙游戏,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最后一句一起唱,然后交换唱。

(4)演唱整首歌曲

5、双声部教学

(1)师:这首歌曲真美,蓝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快看一群可爱的星星夜眨巴眨巴者眼睛来了。

(2)互动教唱二声部

师:让我们共同来完成它?

师:谁愿意来做可爱的星星?

(3)听赏童声合唱《月圆曲》

师:同学们唱得太棒了!还有一群停学也很想唱一唱这首歌,让我们来听赏!

(4)师: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注意情境)

二、创编表演

1、师:请你来做小导演,为这首歌去编排一个最佳表演方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2、分组讨论,汇报演出

3、互评:哪一组好,好在那里?

哪一组还有待改进,可以怎样改?

三、课堂小结

七年级音乐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本课反映了少年儿童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2、聆听《四季童趣》、《捉迷藏》、《樱花》、《雪花飞舞》,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 、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 鱼。

3、复习歌曲《四季童趣》。

二、聆听《樱花》、《雪花飞舞》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春天开放,人们总是喜欢在这个时节赏花。

2、复听,思考歌曲的`旋律出现了几次,每次的速度是否一样?

3、介绍《雪花飞舞》的创作背景 。

4、初听乐曲,感受想象雪花漫天飞舞的情景。

5、复听乐曲,找出代表“雪花”的音调并哼唱。

三、学唱歌曲

1、导入:复习歌曲《藏猫猫》。

2、聆听《捉迷藏》:感受歌曲的情绪。

3、用哼鸣模唱歌曲。

4、学唱歌词: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2、在熟练的基础上,用稍快速度来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

1、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做音乐游戏。

2、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

课时小节及体会:

课堂小结

七年级音乐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聆听,欣赏电影《音乐之声》,体会歌声所传达的情感信息,思考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熟悉四三拍的节奏,了解多种演唱形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分析:

通过学唱歌曲《音乐之声》,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面,还能让学生了解这部优秀的电影,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音乐之声》体会其中对于音乐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

理解插曲流露的情感,训练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在《音乐之声》的歌声中走进教室,初步体会歌曲中对于音乐的赞美之情。

2、教师简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的内容,播放课件,配合视频和音乐让学生了解电影的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图像、声音、内容合为一体,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为下面欣赏歌曲做好铺垫。

3、介绍并欣赏主题曲《音乐之声》创作背景及相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风格。

4、播放《音乐之声》在影片中的片段,欣赏原汁原味的电影歌曲,体会歌曲情感,分析歌曲内容,感受四四拍的节奏,让学生说出欣赏感受,并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鼓励学生跟着哼唱。提示学生注意演唱形式的变换。

5、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介绍独唱、齐唱,比较合唱与重唱的异同,并提醒学生注意在演唱二声部时第一要注意唱准自己声部的旋律,二要相互配合,和谐统一。

6、欣赏影片中的其他插曲《doremi》和《孤独的牧羊人》,分别播放从电影中剪辑下来的视频,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与乐趣。说出两首歌曲带给我们的感受(《哆来咪》欢乐有趣,《孤独的牧羊人》诙谐幽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烘托情感,渲染气氛,让感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让电影得到更完美的诠释。

7、小结及作业:

适当的时间自己欣赏《音乐之声》这部影片,完整体会影片和歌曲的魅力。

七年级音乐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船工号子》,能够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2、通过欣赏,体验船工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3、通过学习劳动号子,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重点:

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难点:

?船工号子》的各段体验和感受,辨别各段的不同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劳动号子

1、学生活动:四人抬一重物。

先请4位学生抬一重物,这时候学生搬起来不一致。

师:谁有办法能让他们抬起重物?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让一个学生喊口令。师接着喊:“1、2”学生一起叫“加油”搬。请同学说说感受。通过有口令和没口令两种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口令的作用。

2、学生感受劳动号子:赛龙舟。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做划船姿势,师当领队喊口令,同学们划桨赛龙舟。(通过这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号子的特点)

3、讨论交流劳动号子的特点。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喊得就是号子。通过刚才我们的活动劳动号子有什么特点呢?过渡语不知道怎么连?

a、在集体活动中。

b、一领众和。

c、节奏与动作的节奏一致。

4、列举生活中,哪些活动还需要号子?

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的工程号子;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使用的搬运号子;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使用的农事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的船渔号子……

二、欣赏《船工号子》

1、出示图片,介绍船工背景。

师:来,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你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船工)。这些船工世代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川江岸边。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千百年来,在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动力可不是机械的,你们猜木船靠什么动力前行的?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我们船工的身体。川江船工顺水推桡,逆水拉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川江上闯荡。

2、你对船工劳动时的哪个姿势印象最深刻。你能模仿吗?

3、初听。

a、请同学们竖起耳朵来聆听这惊天动地的船工号子,请你说说你的听后感。

b、介绍歌曲的劳动块景: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出示视频或图片)。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船只在运行当中往往会出现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等劳动过程。船上的号工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都听专门的号工。号工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就是流行于这一带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有“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拚命号子、“下滩号子”联缀而成。

4、欣赏“上滩号子”,说说船工们是怎么样上滩的?然后模仿。

师:前面就是明滩暗礁,惊涛骇浪,船工们却不畏惧,做好准备迎刃而上,我们来听听船工是怎样上滩的?

5、哼唱“下滩”时的旋律。

师:船工们刚刚经历了一场顽强的搏斗,又唱起了悠扬的歌声。让我们也随着船工们一起唱一起航行吧。

6、介绍《船工号子》

?船工号子》这首歌是常苏民和陶嘉舟两位音乐家在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为影片《旋涡里的歌》而创作的插曲。歌曲通过平水、见滩、上滩、拼命、下滩再现了闯滩夺险的劳动场景。这是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现了川江号子的'音乐特点。因此我们欣赏的和真正在川江边上的号子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7、完整的欣赏《船工号子》。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片段?

三、小结

昔日里川江上那几人、几十人划船,十几人乃至上百人合力拉纤,号子声震撼河谷的场面已经看不见了,甚至连昔日的号工也余下无几。但是“川江号子”作为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已经深深地融进了川江流域广袤的大地中,让我们爱护它、保护它如同珍惜中华民族的每一项文化遗产。

七年级音乐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春游》,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旋律与诗情画意的意境。

2、感受艺术大师李叔同多才多艺的风范。

教学重点:

用优美流畅的歌声学唱歌曲,初步表达诗情画意的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

1、感受6/8拍旋律带来的流畅、起伏感。

2、歌曲第三乐句中三个re的音高、5#4 5的音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了解作者。

1、播放歌曲《送别》,学生欣赏跟唱,说出歌曲的词作者:李叔同。

2、教师引出另外一首由李叔同作词作曲的歌曲:《春游》。

二、真情演唱、感受音乐。

1、播放歌曲春游后,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说说歌曲情绪。

2、再次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歌曲节拍及旋律。

3、练习两条6/8拍的节奏。

6/8 x x x x | 6/8 x x x . |

尝试把这两条节奏组合起来练习。

按组合后的节奏读一读《春游》歌词。

4、歌曲演唱:

通过朗读我们感到歌曲春游结构工整,请学生给歌曲分乐句,

a、熟悉歌曲的旋律,用“噜”模唱。

b、歌曲不但结构工整,乐句间还有什么特点?请学生边听边找。学习完全重复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歌词。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句和二、四两句一音之差。填歌词唱一唱。学生完整把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唱一唱,第三句听一听。

c、第三句前半句,学生用“噜” 模唱,提醒学生2 2 2 5 三个2的音高保持一致。后半句同学们看乐谱多了一个什么记号?(小井字记号)。升记号使得两个音的距离变近了,听一听,用“噜”唱一唱5#45,比较不带升记号的545。个别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后半句填词唱一唱,再请个别学生唱一唱小组起来唱一唱,有问题再纠正。全班完整演唱第三乐句。

d、集体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e、歌曲处理:歌曲的意境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歌声来唱好春游这首歌呢?(老师哼唱)学生交流。师生总结出:用轻柔、强弱中带有起伏的声音演唱,更能体现歌曲的.意境美,请学生来试试,跟录音唱一唱。

f、在学生完全唱会歌曲后,全班跟琴轻声唱一遍歌谱。

三、走进作者,拓展感受。

李叔同是近现代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音乐、戏剧、诗词等方面都有巨大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39岁出家,法号弘一大师。他有敏感的心灵和丰富的情感,使得他的作品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1、学生欣赏一组作品,交流这些作品分别属于哪个领域。

2、这些才华都出自于一个人之手,当一个人拥有这么多才华时,你用一个怎样的词形容他?总结: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

3、再次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在歌曲录音声中结束教学。

七年级音乐课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 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感受中的.作用。

2、 听辨音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音。

3、 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歌曲

三、 提出本学期要求

四、 新歌教学

1、 导入:听《摇啊摇》说说歌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 出示插图,让学生尝试怎么样读更能表现图上意识

3、 放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4、 学生做划船动作,体验6/8拍的强弱感

5、 放录音让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唱两遍

6、 再唱一遍找找难唱的部分

7、 连唱,边唱边动作表演

8、 跟唱歌谱

五、 编创与活动

1、 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 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 分组展示,学生评价

4、 出示:

3 6 5 │3 6 5│

3 5 1 6 │5 5 │

让学生试着敲一敲,有什么特点?

5、 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 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乐器

7、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六、小结,师生再见。

七年级音乐课教案8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优秀5篇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通用7篇

七年级下语文教案模板6篇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模板6篇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参考5篇

七年级春的教案推荐5篇

七年级春的教案7篇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模板6篇

七年级春的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音乐课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4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