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精心设计教案,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衔接,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教师需要准备教案,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部编二下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部编二下教案篇1
推荐活动名称:有趣的纽扣——中班数学活动
设计意图:鉴于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部编二下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一、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
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 “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
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 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部编二下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设计
1. 了解利用科学计算免费软件--scilab软件编写程序来实现算法的基本过程.
2. 了解并掌握scilab中的基本语句,如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能在scipad窗口中编辑完整的程序,并运行程序.
3. 通过上机操作和调试,体验从算法设计到实施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体会算法的实现过程,能认识到一个算法可以用很多的语言来实现,scilab只是其中之一.
难点:体会编程是一个细致严谨的过程,体会正确完成一个算法并实施所要经历的过程.
三、教学流程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几个基本语句和结构
1、赋值语句(=)
2、输入语句 输入变量名=input(提示语)
3、输出语句 print() disp()
4、条件语句
5、循环语句
(二)几个程序设计
建议:直接在scilab窗口下编写完整的程序,保存后再运行;如果不能运行或出现逻辑错误
可打开程序后直接修改,修改后再保存运行,反复调试,直到测试成功.
部编二下教案篇4
一、教材解读
?静夜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它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在宁静的夜晚望月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拔动着作者的心弦,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早已背会这首诗了。但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诗句所表达的感情。本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反文”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四、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出个谜语大家来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2、学生饶有兴趣地听,边听边猜。说出谜底月亮。
3、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是月亮。(师饱含深情地)晴朗的夜空,多么静谧,一轮明月高挂上天上。看到这样的景象色你会有什么感受,又会想些什么呢?
4、引入新课,板书深题:静夜思。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把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教师出示卡片,各小组开火车读,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读得准。
5、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6、学生用这些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7、借助生字“故”字,让学生认识反文旁。
、入情入境,美读成诵。1、学生自由读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读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诗,或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理解“疑”的含义。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5、配乐朗读《静夜思》,启发想象诗歌画面,创设一种意境,学生可以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做边读,熟读成诵。
6、师指导朗读,标出朗读节奏及重点词。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师:我们都知道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现在谁想扮演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诗?也可以加上动作。
8、指名学生上台背诵,其他学生点评。
9、全班齐背。
指导写字。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的作业,学生评议。
、实践活动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以用图画来展示。
五、教学资源
本节课虽然没有利用多媒体课件,但本节课注意开发了学生资源,引导他们或识字、或朗读或书写。而且利用了卡片和录音机为教学服务。
部编二下教案篇5
?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课文的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生动地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是引领学生理解古诗,深情吟诵的教学媒介。教学理念:
本课是一首古诗的教学,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很多孩子在两三岁就开始背诵古诗,根据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课这首《静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背诵。所以我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记忆古诗中的生字和对古诗的感受上,并且让学生接受古诗文化的熏陶,喜欢古诗,了解诗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对古诗由小时候的简单的韵文背诵,升华到有意识的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头”、“乡”、“光”、“故”,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3.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学生听音乐,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师:图中的人在干什么,他在想些什么?
(课件出示学生兴趣盎然,发言踊跃。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的同时简介图上的画面内容。)
师:这是一首《思乡曲》,思乡的感情可以用音乐来表达,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设计意图〗:音乐、背景,首先在课前营造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引领学生们进入古诗境地,从而给整堂课罩上古诗的氛围,并让学生从图画浓郁的意境,从已有的古诗理解察觉到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二)板书课题,简介李白,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李白画像及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认识“静”“夜”“思”三个生字,指导后鼻音及整体认读、平舌音的发音,从而读准字音。
2.简介诗人李白资料及这首诗的背景:小朋友,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知道李白是谁吗?由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汇报自己课外搜集查到的资料。教师小结: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这首《静夜思》写的是他刚刚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后,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观察图画,结合图意,采用单字解释再串连的方式解释题目。同学们
知道这首诗吗?放音乐,让学生背一背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材处理要有开放的意识,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课内交流对诗歌作者李白的认识,调动学生已知经验,关注学生已知世界,注重孩子的个性体验,可以满足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为整体感知诗意作好情感铺垫。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主识字,分层学习
(1)自己读诗,随文识字。
师:这首诗生字比较多,同学们初读时,遇到困难:如有的字不会读,怎么办?
生: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
师:真好,这就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最能干,不用老师教就能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师:读完的同学快打个胜利的手势。刚才小朋友们读书可认真了,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点生朗读,及时鼓励)
师:刚才那个同学真勇敢,敢第一个来读,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的小“战士”也想来读读,现在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朗读,每个小朋友都来勇敢地表现一下。
(2)检查识字效果: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随诗读准生字的音了,生字娃娃们有些不服气了,它们跑出课文,到投影仪中排好队要考考大家呢,小朋友们敢向它们挑战吗?(课件投影生字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师:现在我们先请小朋友们在下面热身,自由认读生字,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这个环节要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师:热身完毕了吧,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师:同学们,现在该到你们展现的时候了哦!请你们齐读生字,注意发准字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并随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如三拼、整体认读音节。通过相互检查的方法让同位两个小伙伴合作学习,互相纠正。
师:读的真不错,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你们给这些生字娃娃找个朋友吧,这样大家才会记得更牢啊!
师:现在
生字宝宝们和他的朋友已经排好队了,我们来与他们打声招呼吧,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读这些词语。
师:哦,老师看到好多小朋友都想当小老师,那我们来分组吧,一个小老师教一排,读完后我们评一评哪个小老师教的最好,我们奖励他一个“智慧星”。
师:小老师们真棒,你们要为有这么出色的小老师骄傲。同学们学的也真是认真,小眼睛睁的大大的,腰板挺的直直的,嗓门也放的大大的,小老师们也为有你们这些可爱的学生而高兴呢!
(3)游戏巩固。
师:小老师们这么努力教大家了,相信好多小朋友已经学会了,那现在我们来开火车。火车,火车,哪里开?
生:火车,火车这里开!
师:好,我们就从这个外圈作为火车行驶的轨道吧!“火车修理员”们注意了,你们可不能闲下来,要随时发现情况,支援前线啊!
师:经过努力,火车顺利到站了。现在要开始大波浪的翻江倒海了,小朋友们,做好准备了吗?这趟任务里,可不允许任何一个小朋友分心掉队哦,否则就要“翻船”了哦!所以大家一定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师:真棒!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火车顺利到站了,大波浪也确实气魄压人。看来大家都已经认识这些生字宝宝了,那现在老师来增加些难度,看谁还能认出它。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及词
师:同学们,看到了吗?有什么不一样。
生:没有了拼音。
师:对了,生字宝宝们真淘气,把“帽子”甩掉了,那现在还有谁来挑战呢?
师:恩,挑战者真多,看来老师可低估你们了。那你们自己派一个能代表吧!
师:果然是不负众望,读音标准响亮!真了不起!
师:现在生字宝宝们还是不服气,又有新招了,他们不按原来顺序排队了,同学们还能认识他们吗?
(5)游戏巩固:课件出示生字转盘,学生们快速抢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来选择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2、认清字形。
(1)交流方法
师:这么多的生字中,你记得最牢的字是哪个呢?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大家吧!
生:我记住了“静”字,它是由“青”和“争”组成,“青”是绿色是树林的意思,“争”是争吵,“静”是没有声音,连起来就是树林里在争看谁最青,没有争吵的声音。
生:我记住了“思”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心”。动脑筋种好田,让禾苗长出好多麦穗。
生:我记住了“床”字,广西有根木头。
生:我是这样记住“床”字的,这个木头很宽,可以给人睡觉。生:我记住了“明”字,一个日是白天,一个月是夜里,两个在一起就是很清楚,很明白。
生:我记住了“是”字,上面是日字,下面是正字,只是下面的竖横变成撇和捺。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来识记这些生字。识记生字
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拆分熟字组合,可以做动作,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动脑筋,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
(2)猜谜语强化巩固
师:同学们刚想了很多办法,那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脑筋动的快!听老师叙述,猜猜是什么字。
谜语一:此木虽宽,供人卧躺。
生:床。(给最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奖励“智慧星”)
谜语二: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
生:低。(给最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奖励“智慧星”)
谜语三:大字左上有两点,像人把头点又点。
生:头。(给最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奖励“智慧星”)
……
师:快把你们的方法告诉身边的同学们吧,互相帮助,你们的收获会更大,方法会更多,记忆也会更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在一起,交流识字的办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为其它学生提供了一种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开火车”“快速抢读”“猜谜语”,反复的出现生字,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态度中完成生字的认记。更重要的是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朗读古诗
1、体会诗意
⑴指名读古诗
⑵“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⑶指名说说
⑷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机理解“霜”: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课件出示三幅放大的花草结霜的近景图,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霜”的意思。)
师: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意的大致理解,把学生引入到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状态。
2、入境朗诵
⑴学生自由练读
⑵指名读,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
导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⑶师范读
⑷配乐读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思念故乡的诗人李白,在的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对着月亮,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
⑸学生练读
⑹指名朗诵
⑺全体起立,望月诵读“静夜思”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烘托、借助图画的感染,让一种思乡情涓涓流入学生的心间,全情投入朗诵。让学生熏到李白的情怀,读出古诗的韵味。
3、拓展延伸: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问问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四、指导书写
师:看来大家都是认字小能手了,我们已经会认12个生字了,现在,我们要学会写生字。比比看,谁把今天学的生字写得最漂亮。
课件出示:“头是乡故”
师:来,齐读一遍。
师:要写好字,要按一定的笔顺规则来书写,你知道有哪些笔顺规则吗?
生: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生:先中间后两边
生:先里面后封口。
师:同学们真棒,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笔顺规则。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再来读读。(课件出示笔顺规则)
师:我们先来看“头”字,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字,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在田字格的占格位置。
师:写好了,同学们拿出小手来,我们一起再来书空一次。
师:写字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窍门,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身坐直,纸放正,拿稳笔,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做好准备了,现在请你们描红练习吧!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书写规则,反复提醒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练习点评及展示
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请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展示自己的风采,让学生来点评,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也站起来读,还通过范读、小组比赛读、表演读、配乐齐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部编二下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