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夸大或歪曲事实,很多人都觉得写心得体会事意见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其实只有有正确的写作方向就可以了,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道德的心得体会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道德的心得体会篇1
美德在身边,让爱撒天下。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道德模范,他们见义勇为,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帮助他人。作为父母的儿女,他们敬父母、爱父母。作为社会的儿女,他们敢于奉献,乐于助人,它们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便是王悦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受工伤无自理能力的养父毫无怨言,他身上的善良、无私与坚强值得我们学习,同样也值得我们反思,如今的'我们,面对对我们有养育之恩的亲生父母却不知感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着实不该等到父母年迈体弱的时候才想起尽孝,那,已经晚了……让我们从今天起,善待亲人,为他们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请记住,我们不仅是父母的儿女,也是社会的儿女。用心做一个好儿女,同样也用心做一个知法守法、见义勇为、甘于奉献的好公民。
道德的心得体会篇2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道德能弥补才能的不足,但才能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不足,这充分说明了“为师先修德”的极端重要性。“先做人,再做事”是不变的真理。在全校掀起的学习“四德”重要思想的新潮下,全校教师进行了“四德”深入地学习。学习后,我感想颇多,受益匪浅,决心把学习到的“四德”重要思想贯彻到教育事业、生活中去,使自己在各项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教师的责任心是职业情感的基础,是教师道德的基石。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教师和教育家,无一不是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无一不是对教育事业具有深沉的热爱并为之献身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即使在他周游列国,遇到生命危险时,仍然继续讲学,讲诵不断,弦歌不绝。陶行知曾留学美国,获得两个学位,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 的教授、教务长、教育系主任。后来他放弃教授地位,辞去校长职务,到农村去办学。他脱下西装,穿上草鞋布衣,同师生一道开荒生产,挑粪种地,创办了晓庄师范、育才学校。无论生活条件怎样艰苦,办学条件怎样简陋,他都矢志不渝,无限热爱学生,他所办的学校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信条:“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
其次,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没有思想的个体,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求自己先做到。”这也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对自己的一大要求。
当然,作为一名班主任爱优生并不难,难的是爱学困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我们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一直铭记在心,是呀,只有师爱才能凝聚学生的心,才能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满腔热情,才能喷涌出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一个好园丁,决不放弃一颗弱苗。教育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的教育,阳光就无法照射进学生的心灵。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通过学习“四德”,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我深知只有具有“四德”的教师,才能阳光地生活、工作,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条件地爱每一个学生,并对不同学生以不同的鼓励、不同的教育。我要认真践行“四德”要求,提高“四德”意识与水平,用心教每一位学生,以无限爱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把自己历练成一个真正践行“四德”的一中人。
道德的心得体会篇3
在图书馆借了一本《道德经》,看完后虽然觉得不能完全地读懂老子的思想,但是心中还是感觉一片坦荡,觉得此书对我们深有益处。
?道德经》这部著作是老子所写,但不是介绍老子生平事迹,而是讲道论德,所以叫做《道德经》。《道德经》全书原本分为上下篇共五千多言,上篇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讲“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讲“德”。
老子说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的规律。我对《道德经》的理解是无为而治和尊重自然规律。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样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时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够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经》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人在得意的时候,家庭、事业顺风顺水,此时的人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狂妄自大。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招人嫉妒,也会树敌太多,甚至招来杀生之祸。在老子看来,福气来临时,我们要提醒自己祸根也来临了,自己不要那么盛气凌人,要懂得谦恭,否则失意时就会走投无路。还有不能狂妄自大,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天下无敌,强中自有强中手,肯定有人比你会更厉害,更出色。但我们达到目标时也不能到出炫耀,不能自负,不能骄傲,要有谦虚之心。
老子说“是以圣人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认为,我们应该用顺其自然的“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事务,这就是不言的教导;只有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干涉,而生养的万物又不据为自己所有;为万物的生长尽力而为却不认为是自己的能耐,有功劳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一个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总是不会失去,而是永存。
无为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修养。假如我们能够做到无为,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的稳定。如今社会物欲横流,许许多多的人在利欲面前迷失自我,假如我们能够做得到无为,那么我们也将活得更轻松、更快乐。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道理还得我们亲自阅读才能理会,《道德经》是一部值得永远学习,永远研究的经典之作。
道德的心得体会篇4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道德的心得体会篇5
xx,男,汉族,1976年9月生,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邻居家突发火灾,xx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冲进火场,与热心群众协力救出老人和孩子。他不仅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妻子眼里的好丈夫,父母眼中的好儿子,街坊眼里的好心人,更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教师”。
20xx年夏天的一个下午,xx下班回家,看到邻居王某家二楼有浓烟冒出,窗户玻璃被高温炙烤而炸裂崩飞。“起火了!”xx一边朝着邻居家飞奔,一边向周围邻居大声呼救。
楼道间弥漫着滚滚浓烟,王某的两个孙子和80岁的老母亲被困在二楼家中。xx是第一次亲历火灾,即便如此,不顾凶猛火势和刺鼻浓烟,xx毅然俯身奔向二楼。金属门把手已烫得无法触碰,xx不得不破门而入,在火势凶猛浓烟弥漫的屋子里摸索寻找两个孩子。
半分钟之后,xx找到了5岁大的女孩,此时孩子已经被呛得说不出话。小女孩意识到被救之后,用手指向弟弟所在的位置。xx左手抱着小女孩,右手支撑着在地上匍匐前进,好不容易才找到已经昏迷的'小男孩。
此时火势越来越大,xx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倒下,这里还有两个孩子!他一手搂着一个孩子,踉跄着走向门外。在孩子们被人接住的瞬间,xx才松了一口气,疲惫地倒在地上。参与救援的几名群众冲入火海将王某的老母亲救出火场,因为救援及时,两个孩子和老人都脱离了生命危险。
“我从未觉得自己是英雄,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挺身而出。”事后,xx主动将获得的1万元奖金捐给了受灾家庭。
xx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称号。
道德的心得体会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