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的故事内容所写的观后感更有阅读的价值,观后感写好能够让我们对电影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有更全面的认识,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道德的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道德的观后感篇1
她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佳师德标兵。2020年10月,云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党员向她学习。
张桂梅作为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这三十年中也一直积极践行这一人生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她心系困难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教育扶贫行列,在她的努力下,华坪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自己却甘守清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桂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家访。张桂梅身体不好,但是她却从来不让学生家长来开家长会,自己拖着生病的身体进大山挨个对学生进行家访。在遇到有辍学思想的学生时会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给学生和家长做工作,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就是这样的家访,张桂梅坚持了十年,帮助很多想辍学的孩子又重新走进了学校,坐在了课堂上学习。
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传说传说传说,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道德的观后感篇2
长期以来,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中华大地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你们或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舍生忘死,或诚实守信、坚守正道,或敬业奉献、虔诚勤勉,或孝老爱亲、血脉情深。你们的高尚品德,温暖了人心,感动了中国,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
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我作为一名教师,在经历这次精神教育和学习后,像是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明确了如何做好教育管理,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的努力为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一.端正态度、时刻以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工作重心
要想让课堂有亮点,一要端正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能不能上一堂好课,能不能让课堂呈现出更多的亮点,教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再强,水平再高,缺少一个端正的教学态度,课堂也是很难出彩的。只有端正工作态度,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做,把教学作为艺术来研究,才有可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让课堂亮点不断闪现。
二.时时注意、时刻以一名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自己
在日常工作中我觉得自己要时时注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持向上的事业心,并加强师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尽可能用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让自己的每一个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
在教学工作中,自己也要“以情动人,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以宽容的的心去对待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抓住闪光点进行爱的教育,使他们认为自己能行,让每位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的爱。
在自身修养方面,为了使自己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输向学生,必须不断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充实自己。特别是现在的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促使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引领学生走进只是的殿堂,不断努力,做一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不断探索,做个学识渊博的老师,不断争取,当一个优秀模范的老师。
道德的观后感篇3
?典籍里的中国尚书》在牛年大年初一的晚上八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台播出,这一弘扬中华文化的重磅节目,可以说是近年来少见的好节目,一开始就被节目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涵深深的吸引住了!节目采用戏剧、影视、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既有演员生动形象的表演,又有专家严谨专业、深入浅出的解读,真正做到了“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使得深奥难懂的中国第一部史书《尚书》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得以精准地阐释,使观众受到深深地感染,心潮澎湃。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尚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综合性史书,古称《书》,也是儒家经典的五经之一。历来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也可以说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华文化体系的源头。它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该集以伏生向晁错传授《尚书》的历史故事为主线,现代读书人撒贝宁穿越两千多年,与西汉的伏生交谈,形象传神地阐释了《尚书》的文化内涵。
例如,《禹贡》篇记载了大禹治水,吸取父亲堵塞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治水的方法取得成功的故事,“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画面演绎惟妙惟肖,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大禹治水的场景,解释了华夏九州从何而来,反映出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坚强不屈,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华夏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经六千年而不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而这种精神却是只有不到三百年的“美丽贱”“日已洛”帝国所不能理解的,在当今强大的中国面前,仍然用炮舰来中国家门口炫耀,企图来震慑吓唬中国人民,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吗?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周武王牧野誓师,以五万精兵一条心面对殷纣王七十万七十万条心的离散大军,一举胜之,深刻地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理。今日中国能够经过改革开放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日益美好,国力强盛,让那些西方列强忌惮,让“美丽贱”帝国极力遏制,不就是“得民心”,“得到多助”的结果吗?所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电视画面以伏生自述的方式,叙说了徐生一家为保护《尚书》舍生忘死,失去亲人的艰难经历,他这种高尚的品格令人震撼垂泪,肃然起敬。后人曾这样评价他的功绩:“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有《尚书》而无伏生,人亦不能晓其意。”历代学者称其为“尚书再造”。
一部好的电视片,就应当有这种正能量,让中华文化的精髓植入现代年轻人的心灵,这才是现代传媒的应有之意。在这一点上,中央电视台的这部电视巨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示范。希望后面的内容越来越精彩。
道德的观后感篇4
道德,像一盏明灯,点亮了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道德,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点燃了每个人内心的灵魂。如果你处处留意,就会发现,道德就在我们身边。
怎样做才算道德呢?其实,在路上捡起一块不起眼的小纸团或是帮助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价值。如果每一个人都没有道德,那么整个社会的风气也会变得很差。假如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感到舒服吗?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例子:一次,我与妈妈一起去书店买书。书店里,许多人都在静静地选书和看书,鸦雀无声。突然,一对夫妇因为买哪本书而起了争执,大声地吵了起来,许多人都向他们投来责备的目光和不满的眼神,他们却不甚在意,反而吵得更大声了,书店的管理员怎么劝都没用。我发现许多人都跑到安静的地方去了。可见,一件小小的'事件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果有想到别人,知道公共场合是不能大声喧哗的,改变一下方式,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道德很重要,或许它会影响你一生,一个人不能没有道德。许多成功的人士,或许他们也曾遇到过道德难题。而他们做出了明智的选择,符合了道德的要求,那么终究会成功的。如果我们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以后可能就难以补回了。
让我们付出行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道德的观后感篇5
1.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为一些小事争吵,跳出自己看问题,你会觉得自己好可笑。看不到山的高,是因为在山前,离得太近,离得远才能看到山的高,是因为在山前,离得太近,离的远才能看到山的高,人也一样,你的他不是很小,是因为大,所以你才看不到。
2.有丑才有美,有恶才有善。因为别人的丑才有你的美,对不如自己的人好一点,因为有了他你才好,要大家都特好,你就是最差的那一个。有得才有失,无得无失,记好了,记住了先有得才有的失,一切失去,都只是让你回到得到之前,我们的一生不存在失去,我们每天都在得到。
3。自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平等,算是共产主义的追求者吧,平等的新在于得到而平等,不是给予而平等,所以这个世界没有平等,只有战争,只有每个人都去分享,这个世界才会平等,你愿意为平等出一份力吗?
4。相由心生,心中有则有,心中无则无,用心去观心,看到的是自己的心,用无去观心,才能见真心,一切无能产生一切有。人的心像一倍水,愤怒使它沸腾,烦躁使它蒸发,保持内心平静,才能不失去内心。
5。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惟有给才能得,助人等于助己。圣人能长生“雷锋”乃真圣人。置身度外,才能保全自身,为人应低调,而不是叫人吗推卸责任,大才能承载。
道德的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