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教师在准备教案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学技术和工具,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统计这一单元是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有关的统计知识,而《买气球》又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它是前面内容的扩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统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统计意识、学习统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今后有关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统计意识。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继续学习收集与整理数据,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及完成统计图。
【教材处理】
(一)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买气球》是《组织比赛》之后的一节课,不同的是它是横向统计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会相对减少。但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会有重复或遗漏的现象,为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能顺利进行,要向学生渗透有序思考及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个别辅导、启发、引导、讲解等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方法灵活性和实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四种颜色的气球,不同颜色的磁铁,记录表,横向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音乐:《蓝精灵》。)
1、 谈话导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每个班级的小朋友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都正积极准备着呢。你们喜欢用什么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
【方案一】
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那你们想买什么颜色的气球呢?(板书:买气球)
(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找寻方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到统计,师适时导入)
师:那我们就一起用统计的方法来看看同学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陈老师就能知道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回答中使学生感到必须进行调查才能得出结果,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活动一:全班参与收集数据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陈老师想给大家买这四种颜色的气球,你瞧气球好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的气球下面。
(每个学生手中都有磁铁,把他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上,分小组上讲台,全班参与,提高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2、活动二: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记录方法记录上面这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呢?
师:现在请你拿出我们的记录表,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上面的结果。
(教师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台展示他的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时,让学生评价记录方法是否简便)
师(小结统计方法):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最喜欢的气球颜色,都很有创意,而陈老师发现画“√”,画“○”,还有用“正”字表示的,这几种方法都是比较简便,美观。
师:如果再完成一张统计图,刚才画“√”和写字两种方法,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呢?
(插入课堂休息环节:拍手游戏)
3、活动三: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表现很不一般,那陈老师有个问题,选择红色气球的人数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每种气球下面写下人数)
师:你们表现可真棒!为了能让大家更清楚看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的多少,我们可以画统计图。(在黑板展示统计图)
师:每个格子就代表一个同学的意见,喜欢红色的同学有10个,我就在这个统计图上涂上10个格子。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横向的统计图,请小组长组织小组内的组员先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一张漂亮的统计图,然后在方格中涂一涂。哪个小组先完成统计图就贴到黑板上。
师:请大家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是长方形的直条,也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从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问:(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xxxxxx名同学。
(2)喜欢xxxxxx色的人数最多,喜欢xxxxxx色的人数最少。
(3)布置教室,什么颜色的气球要买多些?
师(小结):现在陈老师就知道该买什么颜色气球多一些,谢谢大家一起合作,这样的活动体现我们公平并关注多数人的愿望。你们是用什么知识来帮助陈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师:统计知识真了不起,帮助我们做了决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听取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所以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想法、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思考,要注重个性思维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调查和记录。因为创新意识要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才可能产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示其独特的想法与构思]
三、感受本课,说说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用调查统计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确进行决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进行统计呢?下课找一找。
【方案二】
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板书:买气球)
师:售货员阿姨说只剩下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气球,陈老师不知道要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来调查一下你们最喜欢哪种颜色。请你在纸上写下你最喜欢的颜色,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种颜色哦!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小组长收集纸条,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现在陈老师手中有你们写的答案。可是我不知道到底哪种颜色喜欢的人多一些。我来念,你们拿出记录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帮陈老师统计一下。
(教师边念边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一年级数学教案篇2
1、教师都能按照要求提前备一周的课,课时量充足。能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二次备课,逐步完善预设的过程。如王校长《识字6》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请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一处景点”的活动,让学生将词串表现的情境用语言描述出来,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夏金侠老师《识字8》教学预设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了“我做你猜”的游戏和“看图说句话转转盘”的预设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陆璐老师设计《朱德的扁担》一课时通过具体语境和插图理解“山高路陡”,显得扎实有效。
2、多数教师教学目标明确,能运用新理念设计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能注重关注学生个体,注重情境创设和兴趣培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内化,注重实践性与拓展性。如:丁礼秀、石德芬老师在备课中进行了很好的体现。
3、教师们能重视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张灵宁老师让学生画一画秋姑娘写的信的样子,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王越越老师设计“秋姑娘的.信还会写给谁?”鼓励孩子想象写话,捕捉了文本中生成点;毕言琳老师设计让学生编课本剧演一演,注重了语文的实践性。陈晓飞老师的《梅兰芳学艺》板书设计抓住“勤学苦练”突出从“没有神儿”到“有神儿”的变化,理清了文脉。
4、教师们对教学的反思态度,比以前更认真了。很多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得失,撰写课后反思,写得实在,具体,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进一步改进。如杨霞兰老师能从指导朗读方面反思了《我叫神舟号》的成功做法;刘暄老师在《江南》一课反思时不仅反思了自己的教法还反思学生的学法;周寰寅老师反思《识字7》时围绕“图文结合识字”深入展开,针对性强;潘成越、朱小力老师的课后反思详实、丰富,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一读。
5、手写备课的教师态度认真,页面整洁、清楚、美观。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母案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留下了老师辛勤耕耘的串串足迹。如王越越老师、陆璐老师的备课笔记看着真是一种享受。
6、方余顺、周寰寅和满斌三位教师的工作态度更是值得学习,他们不仅要备好自己主学科的课程内容,在兼职学科的备课上也毫不马虎,教案备得非常认真。
一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 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 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 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 “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一年级数学教案篇4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第20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
(1)小朋友排在第几?谁排第一?解放军阿姨呢?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2)从前面数,背黄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从后面数呢?
(3)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
(2)动画展示:穿蓝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问:还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
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区别几个和第几
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
4、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拿出4个圆片和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放在第二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摆?为??
么会有两种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是相对的。
三、反馈练习:
1、第23页的第1题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
四、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一年级数学教案篇5
复习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
复习目标:
1、提高口算、竖式计算的能力,巩固口算技巧。
2、提高看图提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填写﹥﹤或﹦。
教学重点:
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40+3045+769-5097-6
30+659+3653-884+7
91+524-98+3796-80
二、提出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书包比铅笔盒多多少钱?64-18=46(元)
(2)铅笔盒比书包少多少钱?64-18=46(元)
(3)铅笔盒和书包相差多少钱?64-18=46(元)
(4)书包和铅笔盒一共多少钱?64+18=82(元)
三、用竖式计算:
58948598
+37-35+15-89
----------------
95591009
84466664
-59+27-48+28
----------------
25731892
四、在○里填上﹦﹥或﹤
34+29○29+3453-36○54-36
49-37○49-3667+38○67+34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1、观察与测量。
2、有趣的图形。
3、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测量。(略)
二、有趣的图形。
(1)图中有14个长方形。
(2)7个正方形。
(3)3个三角形。
(4)10个圆形。
2、小白兔看到的是房屋的侧面。
小山羊看到的是房屋的正面。
1、33+4265-4945+56
86-3447+4898-89
61+3374-5526+35
89-5463+1738+34
45+3777-4975+25
2、兔比羊多6只,羊有37只,牛比羊少18头。
提问题:(1)兔子有几只?37+6=43(只)
(2)牛有几头?37-18=19(头)
(3)图和牛相差多少?43-19=24(只)
(4)兔比牛多几只?43-19=24(只)
(5)牛比兔少几头?43-19=24(头)
3、(1)需要(2)两车,还有(4)个空座位。
(2)学生共需要(90)元,老师共需要(12)元。
4、13+34+45=9297-39-27=31
65-56+11=20xx+33-55=22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元、角、分的认识。
复习目标: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有关知识。熟练使用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1)买毽子和小鹿共需要4元1角
(2)买娃娃、熊猫、小汽车共需要94元。
(3)买小汽车、熊猫付了100元,找回41元。
(4)50元钱可以买:a毽子小鹿娃娃b毽子小鹿小汽车
c毽子小鹿熊猫积木
d娃娃和积木
(5)积木12元,付钱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张10元2张1元。1张10元1张2元。
2张5元2张1元。2张5元1张2元。
12张1元。6张2元。
二、加一加,说一说
15+16=3115+25=4015+26=41
25+26=5116+26=4216+25=41
四、哪只小兔拔了哪个萝卜?用线连起来,看谁拔得最多。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图画应用题。
复习重点:提高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大象运木头
先独立完成
再交流
(1)34+38=72(根)
(2)90-72=18(根)
二、套图游戏:
独立想想
交流说说
每人套两次,他们可能套上哪两个?
可能套中小狗和小松鼠。
可能套中小象和企鹅。
可能套中小狗和小象、小狗和小鹿。
可能套中小狗和企鹅。
......
三、有趣的图形
请学生实际动手折一折
在长方形纸上折一折。
(1)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
(2)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篇6
教案示例
教室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专业教室的路线和各个专业教室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专业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专业教室吗?
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专业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教案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通过“淘气与我们一起上课,参观校园”这一情景贯穿全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进一步感知位置、确定位置,不断体验探究位置与顺序。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运用。位置的相对性是本课中的重点、难点,巧妙的创设情景,设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前后变化的相对性。让学生体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同学们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断推理出位置的顺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于一体,有效的进行教学,突破难点。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了一些尝试。
探究活动
听口令指方向
游戏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面对面站成两横排.
2.教师站在两队学生的`中间.
3.教师发出口令,如“左”“右”“上”“下”等等.
4.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指方向.
游戏说明
1.将学生分成面对面的两队,一是使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二是增加游戏的难度.
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同向的几组.
2.指错方向的学生可以为大家表演节目,然后继续活动;也可以将其淘汰,等待下次机会.
营救队员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前、后、左、右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游戏过程
1.教师在操场上画一个比较大的方格图,方格图中标有两条行进的路线.
2.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名指挥官,剩下的人再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在方格的左面,作为被营救的队员,另外一组在方格图的右面,作为营救队员.
3.营救队员的眼睛用手帕蒙上,在指挥官的指挥下顺着路线前进,如指挥官说:“向前走两步”“向左三步”……营救队员根据命令前进.
4.每次只能营救一名队员归队.
5.最早将队员全部营救归队的小组获得冠军.
游戏说明
1.走错方向视为一次营救失败,队员必须出局.后面的队员继续活动.
2.前进路线的难度要适合学生.
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