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认识11教案优秀8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恰到好处的教案可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点,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认识11教案优秀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认识11教案优秀8篇

数学认识11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个苹果重200()

一箱苹果重15()(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如:3吨)

2,请学生说说对"吨"的认识(同时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例)

(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让学生说说他们的重量。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个()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6)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卡车载重4()

b:小明体重35()

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d:浙江举重运动员,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请学生联想他能挺起几个学生,几个占旭刚就可以挺起一吨)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三):吨和千克的化聚。

1,请同学试一试例3.

(1)5吨=()千克(2)2450千克=()吨()千克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试一试

8000千克=()吨6吨20千克=()千克

(四),课堂小结

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练习

1,填空

4000千克=()吨3吨=()千克

2吨600千克=()千克

4200千克=()吨()千克

7吨38千克=()千克

2,①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②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数学认识11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面值。

2. 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 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这条短裙多少钱

2.ppt课件:认识人民币

动画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动画片:这条短裙多少钱

小朋友,你们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

你们想买漂亮的短裙吗?

用什么才能买到这些东西吗?

2.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

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二、展??

课件演示:人民币

1. 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2. 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幼儿观察1元、5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

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请幼儿观察: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纸币面值的颜色,图案,大小的不同。

3.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

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

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可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4.教师讲评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三、结束

1、再次播放课件,供幼儿比较,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

数学认识11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解、辨认钟面针的长短,让幼儿基本掌握钟面分针、时针和数字间的初步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让幼儿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活动准备:

准备大时钟一只(可拨动操作)、挂钟一只、挂图一张;幼儿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钟面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谜语引出课题:兄弟俩个好朋友,围着柱子转呀转,弟弟要比哥哥长,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会悄悄地溜走。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请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时钟(幼儿找时钟)。

3.教师提问:我们平时用什么来看时间?

二、活动组织

(一)认识时钟

1.师:启发幼儿自己说说对时钟的认识。

2.师:出示可拨动操作的大教具钟面。请小朋友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说说它们的名称。

3.幼儿:进行观察;尝试描述钟面上的部件与名称;说说数字。

4.师:指导幼儿分组操作大的教具钟面,熟悉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

幼儿:小组人员分别指时针、分针等。

(二)认识整点

1.幼儿:4人小组讨论时针和分针指的地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组看图画指针;第三、四组看图拨针;第五、六组做“钟面”等游戏活动,学习看时钟。

2.请幼儿仔细观察钟面,尝试着读钟面上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时间的好方法。(幼儿思考后举手回答)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某整点)。

4.游戏

游戏一:抢答。教师拨教具钟指向某整点,幼儿抢答说出几时?

游戏二:拨一拨。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拨学具钟(小组同伴间可轻轻地讨论)。

游戏三:画一画。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在纸质钟面上画出来。

(三)学习认识半点

1.师:出示大教具钟,指导幼儿学习认识半点,初步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2.引出认识半点的方法

(1)师问:当时针在2个数字中间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时间该称哪个半点?(幼儿思考、回答)

(2)幼儿:观察学具;4人小组讨论;讲出半点的特点。

3.练一练幼儿:拨钟、辨认半点练习游戏。

三、巩固新知

1.游戏一:“争分夺秒”——看谁认得快。

师: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幼儿参赛,辨认时针、分针;整点、半点。

2.游戏二:“小小修表匠”——教师报出某一整点、半点,但出示有残缺的钟面,让幼儿观察、辨认后,在自己的学具钟上进行“修理”(添画出正确的时间)。

四、延伸活动

1.小结。

2.拓展

(1)师:请小朋友讲一讲,我们参观过的小学,小哥哥、小姐姐们几点做广播操?几点开始上课?可不可以迟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没有发明钟表前是怎样看时间的?

(3)介绍古老的钟:观察挂图上古老的各种不同的钟

(4)引导幼儿收集一些有关时间的资料,渗透守时、惜时教育。

数学认识11教案篇4

目标:

1、认识时钟,知道它的用途。

2、了解钟面数字的排列顺序,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的`运转关系,能辨认整点、半点。

准备:

1、时钟一只;

2、大小数卡(1——12)、时针、分针两套;时钟制作材料13份;

过程:

1、认识钟面,知道时钟的用途

问:这是什么?钟面上有两根重要的指针,它们叫什么?

你在哪里见过时钟?时钟有什么用?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

问:看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现在是几点种?你怎么看出来的?

3、游戏——时钟按要求表示钟点、表示出钟点请小朋友猜

4、制作时钟

延伸:

1、向同伴介绍时钟以及整点、半点的辨认方法

2、介绍多种钟、表,激起幼儿对计时工具的兴趣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

4、教室里设置时钟,家园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帮助幼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数学认识11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数学认识11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椭圆形。

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椭圆形的镜子图片、圆形、操作册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语:“有一天,熊妈妈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它们看到一家店里挂了好多的镜子,就走了进去。熊妹妹拉着熊妈妈走到一面镜子前问:“妈妈,这面镜子真奇怪!”

2.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椭圆形的镜子图片,请幼儿自由发挥。

(2)出示圆形,让幼儿感知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的地方。

3.小结椭圆形的特征,重点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2)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4.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5.分发操作册,幼儿探索操作:

(1)引导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椭圆形。

6.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并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动手操作。

7、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数学认识11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出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辨认,再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 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 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 数图形。

五、小结。

六、游戏

数学认识11教案篇8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时钟》是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主题活动“清凉一夏”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之一,该活动主要内容是如何引导孩子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时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时常都能见到它。时钟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与之相关。幼儿学会认识时钟,能更好学会作息时间。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事物与现象转换为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从而达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为此,我选择了以时钟的相关知识和幼儿一起互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认读整点、半点——幼儿通过拨纸片钟、做游戏复习认读整点、半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语言讨论法、讲解演示法、动手操作法、游戏法

教学手段:

谈话法、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游戏

活动内容: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正确认读整点、半点

活动难点:掌握认读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时钟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

2.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3.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小兔的新店开张了,它邀请我们到那儿去,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放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二、简单了解时钟的作用

小兔的新店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时钟)原来小兔开了一家时钟店。小朋友你原来看见过时钟吗?你知道时钟有什么作用吗?(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

三、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小朋友想不想和时钟做朋友呀?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吧!我们有请小兔子来介绍(放课件)

2.提问:时钟的钟面上有什么?(针和数字)请小朋友说一说这12个数字。(主要认识分针和时针)较长的针叫什么名字?(分针)最短的针叫什么名字?(时针)

3.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提问:时针、分针走得是一样快吗?谁走得快?(鼓励幼儿互相讨论)

(2)我们有请小兔子告诉我们吧(放课件)

(3)教师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

[活动评价:本项活动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通过组织看多媒体课件和指导幼儿亲手拨纸片时钟,把抽象思维和直接触摸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与教师互动对时钟的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能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四、认读整点和半点

那我们怎样认读时钟表示出的时间呢,我们请小兔来说一说(放课件)

1.认读整点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时或者叫整点。时针指在数字几就表示几点。(老师示范讲解)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1就表示1:00;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2就表示2:00

(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几点来幼儿园?(8:00)中午几点吃中饭?(12:00)下午几点

放学回家(4:00)?请你们用小兔送给你们的小时钟拨一拨吧!

2.认读半点

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点,当分针指在数字6又表示什么呢?我们请小兔说一说(放课件)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6,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时就表示半点。(出示表示半点的时钟)那这面时钟表示几点半呢?那我们就要看时针经过了哪个数字或者比较时针两边数字的`大小,哪个数字小,就是几点半。(教师示范讲解)3:30、7:30、9:30

(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早上几点半做早操?(8:30)中午午睡几点半起床?(2:30)请你们用小时钟拨一拨吧!

[活动评价:本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鲜艳的画面,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观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思考;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幼儿结合一日生活,通过自己拨时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学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3)认识特殊的时间:12:30

(出示表示12:30的时钟)小朋友,这是表示几点半呢?这个时间有些特殊,分针指在6,时针指在12和1的中间,数字1虽然比数字12小,但时钟表示的时间是12:30,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五、做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复习认读整点和半点

(1)讲解游戏规则:小兔现在要和小朋友们玩个“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你们愿意玩吗?小兔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就双手拿着一个钟拨时间,请小羊来说时间。小羊如果说对了,老狼就会发奖品给小羊,如果说错了,小羊就要退出游戏,小朋友听清楚了吗?

(2)组织幼儿做游戏

[活动评价:游戏法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幼儿能一边玩一边快乐地学习。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六、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今天我们认识了时钟,时间很宝贵,希望小朋友们珍惜时间,做个守时的好孩子。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我们一起给小兔再见吧!(放音乐)

数学认识11教案优秀8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案模板8篇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8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教案6篇

小班数学认识3教案模板7篇

认识16数学教案精选5篇

中班数学《认识3》教案5篇

小班数学认识颜色教案6篇

数学认识15和16教案7篇

小班数学认识3教案推荐6篇

数学认识15和16教案推荐6篇

数学认识11教案优秀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