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优秀教案6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梳理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具备反馈机制的教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峡》优秀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峡》优秀教案6篇

《三峡》优秀教案篇1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测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优秀教案】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和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⑴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⑶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略无阙处(毫无)

⑵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夏 水襄陵(漫上)

⑷不见曦月(阳光)

⑸或王命急宣(有时)

⑹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⑻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⑽飞漱其间(冲刷)

⑾良多趣味(很)

⑿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⒀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⒁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xx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身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⑴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示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时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⑵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身的看法。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示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豪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⑴背诵翻译课文。

⑵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⑶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优秀教案篇2

一、设计说明

?巴东三峡》叙述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看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首先理清作者的游踪,接着品味文中对不同景物的不同描画,然后在“小导游”的活动中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再组合,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把握景物特点。

3.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语言训练。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形图”“今日三峡风貌”等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三峡地形图”课件,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三峡以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山水画廊”。今天,我们随作者逆流而上,去欣赏“巴东三峡”的奇美景色。(附作者简介)

(三)通读感知,理清脉络

1.速读课文,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学生在展示台上指出作者游览的顺序。

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你选择三峡的其中一段,准备解说词。

(四)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疏通语??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讨论解决。

(五)研读讨论,精读品味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2.自由读七、八两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3.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两段,重点在方法指导。

(六)积累知识,突破难点

1.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游客的心理变化。

2.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讨论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展示“今日三峡风貌”课件,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2.比较阅读: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3.课外活动:游览本地一处景点,简要介绍其特点。

《三峡》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4.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5.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难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峡》。

二、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评价:同学们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

(1)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2)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3)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4)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

(过渡)要想品味文字之美,就必须学会运用想象,领略文中美景。做到“目中有景”。(板书:目中有景)

2、品读三峡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色,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1).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

(2).如何描写三峡山的?抓住了山怎样的特点?

(3).如何描写三峡的水的?

(4).概括三峡不同季节的美.

三峡的水美。三峡的秋色美。哪位同学来说说?

三峡的春冬美。你看,雪白的急流,回荡着粼粼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晃动着秀美的倒影。还有那绝壁上的怪柏,苍劲嶙峋;还有那 “悬泉瀑布”,水声阵阵,细沫飘洒,让人心驰神往。

3、赏读三峡:

三峡美景让人赏心悦目。请同学们带着对美景的想象,出声朗读课文。

(1).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在写山、水、四季的时候,文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知道本文动静结合.摇曳多姿的写作风格

(4).体会语言准确,精炼,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4、吟诵三峡:

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不过,要想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读的时候,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心体会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静谧,秋的凄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背课文。

三、拓展练习:

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50字左右)

《三峡》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

1. 本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游记,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

2. 四篇游记的写作方法各有特点,有的写旅行的全过程,有的写多次重游同一景点,有的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

3. 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

4. 四篇游记语言风格各不相同。有的语言质朴,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节奏舒缓,有的节奏急促,要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 掌握游记的特点。

2. 学习游记的不同写作方法及不同风格的语言。

3. 体味领悟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文说明】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

本文按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分明。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本文介绍三峡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如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 】

1. 弄清楚游踪:本文以作者游览三峡的顺序为游踪。按照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顺序记叙和描写。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进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 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点:文章记叙和描写的景物分别为:

西陵峡:

黄猫峡:水、山(略写)

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优美秀丽

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最为可怕

米仓峡:香溪、山峰——高峻

巫 峡: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妙多变(奇形怪状)

瞿塘峡:

滟滪滩——险急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 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

(1)文中引用了一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气氛,收画龙点睛之效。

文中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2)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险”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多滩”等特点。写巫峡的山,突出其山峰之“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作者并未亲见巫山之云,文中描写乃根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了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

(3)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来写作这篇游记,是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

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比喻:“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

拟人:“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反复:“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

反问:“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拓展训练】

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我们曾在七年级接触过,你还记得是哪篇吗?作者是谁?你还能默写其中的几句话吗?

2.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杜甫的名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组诗的其他几首。

练习

一. 生字注音(10分)

浣( )袅( )崆( )秭( )壑( )

瞿( )夔( )赴( )褐( )促( )

二. 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níng jǜn lóng xuán bì

( )望 险( ) 玲( ) ( )崖 绝( )

三. 多音字组词(6分)

《三峡》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能找出交待游览路线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通过理解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了解三峡独特的景色,使学生产生喜欢三峡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难点:

学生要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写景的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游览的顺序。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三峡课件片断。

你们知道他们各自的名称吗?要想知道每个峡的名称,我们就要掌握每个峡景色的特点。让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巫峡:幽深秀丽

瞿塘峡:高大壮观

西陵峡:急流险滩

3、用你的朗读把每个峡的特点读出来。

4、指导朗读,其他同学闭眼展开想象,想像三峡的美丽景象。

5、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了三峡的特点吗?

齐读第九自然段。

6、课件欣赏:判断图片描绘的是哪阁下的景象。

三、练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

1、从课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课后反思:

1、自己在备课时只注意了大的框架结构,细节的地方注意不够,具体到怎样品词品句,更能突出三个峡的特点。说明自己在备课时钻研教材的程度还有待加强。

2、教学环节松散,尤其是巫峡这一部分所用时间太长,以至于把后面学习西陵峡的时间全都占用了。随时调控课堂环节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弱,对孩子回答问题中的要点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进行鼓励性评价。

4、工作有计划性,做课早下手,不要临阵磨枪。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三峡》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1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1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三、字词积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板书设计:

1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滟滪堆凝望玲珑险峻悬崖绝壁古褐苍苍

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1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

3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1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1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二、比较阅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1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三、作文训练

教师活动

1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充分发挥想像力,写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壮观景象。

2请学生朗诵。

3评价。

学生活动

1根据资料,发挥想像,当堂完成作文。

2朗读

3吸取有益建议,总结经验,增强描写能力。

《三峡》优秀教案6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猫的优秀教案6篇

蒙氏数学优秀教案推荐6篇

大班教案猴和狗教案反思优秀6篇

小学语文猫的优秀教案参考6篇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优秀6篇

婵音乐教案优秀6篇

认识时钟教案优秀6篇

小学《猫》教案优秀6篇

绘画鹅教案优秀6篇

四季教案教案6篇

《三峡》优秀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