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撰写应当与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相协调,我们不能脱离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教案,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华少年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中华少年教案篇1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绚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身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身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保守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掌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抚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和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
1、自由朗诵:
以充分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扮演朗诵:
配上音乐,化装扮演朗诵。
六、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中华少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句子含义,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作者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简介作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当我们中国从四川地震的灾难中走出时,当2008奥运会场上中国运动健儿夺得一枚又一枚金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是啊!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和自豪。今天我们师生共同走进诗歌《中华少年》。出示课件1
2.简介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那些了解?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出示课件2
2.检查预习:这首诗歌共有几节?分别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出示课件3
二.合作学习,初悟诗情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智慧无穷,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通过合作学习定会理解这首诗歌的情感。(全班分4大组,每组学习两节诗歌,每个大组分2个小组,一组学习朗读,一组交流诗歌的意思、情感、作者的表达方法。)
出示课件4
三.展示交流,品句悟情
同学们,经过你们的积极参与,现在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分组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每节中重点句子朗读的语气以及含义)出示课件5—8
四.诵读表演,升华情感
同学们,你们愿意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吗?请四位同学和全班同学合作朗诵这首诗歌。出示课件9以及轻音乐
五.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再过几天就是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我提议,我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唱一首爱国歌曲,朗诵一首爱国诗歌或散文,激情演讲等方式表达我们中华少年对祖国妈妈生日的庆贺。请同学们下去认真准备!
中华少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2、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3、突破方法:
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
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⑴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⑵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2、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⑴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⑵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⑶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⑷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⑸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⑹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中华少年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翱翔,刚劲,萦绕,蹒跚学步,铭记,强悍,璀璨,顶天立地等词语,理解顶天立地,蹒跚学步,强悍等重要词语。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3、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顶天立地、蹒跚学步、强悍等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按“总起──祖国养育我──艰难历程──我的誓言──总结”把课文分成五部分。
3、自读第一部分,从结构上看,作者采用先( )后( )的写法。
4、自读第二部分,作者先写( )哺育了中华少年,再写( )滋润着中华少年,最后写( )滋养了中华少年。
5、自读第三部分,这部分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谕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 )。第四部分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 )和( )。
6、第五部分是对全诗的'( )。
7、这首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的( )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的( )。
二、练习设计
1、背诵喜欢的部分。
2、阅读《倾听鸟语》一书的《雄鸡似的中国》。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通读顺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用词素分析法及查工具书的方法理解“顶天立地,蹒跚学步,强悍”。
3、理清写作思路:
总起──祖国养育我──艰难历程──我的誓言──总结。
三、指导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训练形式:
自由朗读。
分角色朗读。
表演朗读。
2、交流体会,内容:
对诗句的理解。
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
内心情感的体验转化迁移。
仿照课文其中的小节写诗。
中华少年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中华少年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