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采用反问句的方式,可以激发听众的思考,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在收集演讲稿素材时,选择那些真实、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让内容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传承端午演讲稿5篇,感谢您的参阅。
传承端午演讲稿篇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一年级十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浓情端午传承文化》。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至今的。相传楚国灭亡后,屈原满怀悲愤,投江殉国。这一天刚好是五月初五,沿江百姓不忍他的尸体被蛟龙吃掉,于是划船争相竞捞,包粽子投入江中,并鸣锣鼓驱赶蛟龙,这种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我最喜欢在端午节和外婆一起包粽子。包粽子的粽叶要用新鲜的芦苇叶。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每次我们都会在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将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枣仁、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外婆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丝层层缠绕,一个个精致的粽子就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外公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我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整个屋里屋外顿时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味。我们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黄,绿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放在一起,即便不吃,只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端午节除了吃美食,我们女孩子们最喜欢的习俗就是带香包了,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挂在脖子上的心爱的饰物,不时嗅一下,真香啊!
中国古代以五色为吉祥色,所以端午节除了做香包外,还会编五彩绳,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腕上。据说有戴五彩绳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五彩绳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浓情端午,传承文化。正是这样多姿多彩的传统习俗,让我们对每个节日都有了企盼,亦有了收获的意义。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传承端午演讲稿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暮色苍远,心绪蜿蜒,有谁在时刻注视着你?麦子金黄,艾草幽香,有谁在时刻聆听着你的呼吸?冷艳的孤寂、凄切清冷的时光,在炙烤着你滴血的心。迷失的渔火,重新点燃你对未来的期盼。端午是竹叶的色彩,端午是艾草的青涩,端午是屈原的祭日,端午是人们永远的牵挂!
端午,白日,枕着艾草做梦。我的胃里,一个蜜枣的粽子,正试图和古代息息相通,三千年前的粽子不是太甜,是太苦,需要用汩罗江的水来解苦,但滔滔江水太远,救不了近渴,就是今天,一个声音告诉我,我是屈原的孩子,我的笔应该和屈原的血脉相连。但是我怎么也写不出,一只粽子如何香飘十里,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飘浮。
笛声悠远,麦子饱满,汩罗江边,先生那愁苦悲愤的面容,记忆犹新。兴楚无望,为保高洁,你愤然跳入汩罗江。你那悲壮的一跃,让泪流满面的诗句,飘散成绵延千年的梅雨,淋湿了后人的思念。滔滔江水化作奔涌的激流,你大笔一挥,《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而你独自踏浪而去,让好多记忆日渐冷却,只留下一圈圈涟漪,荡漾成五月的一个风俗,至今还依然震撼着世人的心灵。
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风格。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它向世人所阐述的,是一个勇士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壮举。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
谢谢大家!
传承端午演讲稿篇3
同学们,老师:
大家好!
我是木瑾瑾。马上我们迎来的就是端午节,听到这个节日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但我还是要为大家介绍介绍!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节也被称为端阳节,午日节等。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吧!归纳起来,大概有几点吧:
1、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诗人,他在这天汩罗江殉国。
2、迎接伍子胥,当时人们把伍子胥视为河神。
3、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她只有十四岁,每日每夜沿江痛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她父亲的尸体。
4、迎涛神,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后来人们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都是用艾叶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乐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种很多,有蛋黄粽,有肉粽,还有蜜枣粽等。我们还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划龙舟是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龙舟不是一个人在划,而是十几个人一起划,有一个人在前面击鼓。龙舟的样子更是美轮美奂,非常精致,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们都是精雕细琢。我们还会看到街上的妇女都带着艾虎,人们认为艾虎可以驱邪,小孩子们还会戴着香囊,可以驱避毒虫。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端午节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绍喽!
传承端午演讲稿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等等。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必不可少的活动,门上插上艾草、吃粽子、佩带香囊、赛龙舟等。今年6月3日是农历五月初五,我们即将迎来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据说,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大夫屈原关心人民疾苦,受到人民的爱戴。他投江自尽后,楚国人民纷纷赶到汨罗江边,向他表示哀悼。人民划着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遗体,这就产生了赛龙舟的习俗。吃粽子的习俗是人们把包着楝树叶和彩丝的饭团扔到河里,以表达对屈原的祭奠。所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挂上艾草,佩带香囊,赛龙舟,举行诗会,纪念屈原,庆祝节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曾经热闹的节日已逐渐被人们遗忘,我们似乎不再关心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西方节日,如“圣诞节”和“愚人节”。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方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20__年,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端午节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了这些,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一些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保留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可以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现在,这个我们度过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却成为了其他国家的民族遗产,我们是多么的尴尬和无助。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文化内涵丰富,保留了先民独特的文化记忆。我们应该感激和敬畏祖先创造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同学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文明需要共同传承,发扬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中华文明在中国的土地上铸造辉煌!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传承端午演讲稿篇5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的楚国在列强环视的状况下,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依旧墨守陈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采取的办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
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扫净了自鸦片战争之后弥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传承端午演讲稿5篇相关文章:
★ 传承心得体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