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积累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心得体会帮助我们总结过去的经验,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就论中国梦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就论中国梦心得体会篇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细读后你会发现“核心素养”实则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体要求,甚至还有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范畴。每一个自然人都会是学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的过程,只要是生活在中国,这份“核心素养”都离不开我们。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
核心素养成为教改的支点,未来学校的六大变化究竟有哪些?归纳起来有6大方面
1、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2、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
3、实践活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4、课业负担发生变化:学生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5、课程发生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6、课程适应发生变化: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进一步突出地方、校本课程的时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虽然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只有浅浅的理解,但作为一个教师看到这些发展方向内心还是期待的,这应该就是每个老师对自己学生的期许,那么作为一个老师也要以一个全新的标准要求自己,先改变自己,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带给学生发展。如果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那么就先塑造自己吧。
就论中国梦心得体会篇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08这是个令人熟悉的数字,这一年里,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和它们背后所包含的精神,曾感动了整个中国,让无数中国人记忆犹新。
在2008年,发生了震动神州大地的一次大地震——汶川大地震。13位来自唐山的农民,他们与汶川的受难者们素不相识,却从千里之外不顾一切感到这里,感到地震的前线救助受难者。当人们问起他们:为何如此做时?他们朴实的话语却感动了无数人。“因为唐山也曾发生过大地震,我们也感受过别人对我们帮助的温暖。所以我们想让这份爱传递下去。”
多么简单的话语,多么淳朴的行动,而这一切让那些地震中的受难者们倍感温暖。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素不相识,慷慨救助。他们用淳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同胞”的含义。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能为别人生活得绚丽而付出是不寻常的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他们的行动为我们,为全中国写下了生命的意义。
就论中国梦心得体会篇3
今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粮食生产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核心,依靠科技,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加大力度,落实了各项政策措施。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512亩,粮食总产量6312吨,圆满完成了年初下达了目标任务。现就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为实现粮食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全面分析了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式,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抓紧抓好。坚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确保总量供还应平衡,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原则,立足抗旱狠抓早,面各市场调结构,推广先进适用避灾增产技术,因地制宜推广普及三熟制,扩大复种面积,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引导农民大力开展复耕种粮。夺取了全年粮食丰收。
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我乡将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分解到了各村,并签订了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农业分管领导胡世民同志负责牵头,由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技术指导。
二、依靠科技,推广增产技术
1、坚持适时早播
坚持适时早播,分段卡死播期,海拔在800米以下的地段在3月20日前,800米以上的地段在4月5日前结束了春播。在作物安排上实行先播玉米,再播水稻。最后播红苕。
2、规范了旱地改制
规范旱地改制提高复种指数,因地制宜推广了三熟制,增加麦—豆—苕,麦—玉—豆,麦—豆—豆等。
3、推广高产优质良种,合理搭配
我乡因势利导,按照区域化、产业化的要求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水稻以高产段质杂交和q优1号,金优725为主,合理搭配d优527,冈优系列,玉米种以东单60,长坟13为主,合理搭配丹科2152,连玉15,不麦以川麦107,川农为主。
4、保温育苗
保温育苗是保证大春作物苗全苗壮,实现满霜满插的重要措施,水稻采取了早育秧1500亩,抛秧1622亩,玉米采取了地膜覆盖玉米1000亩,肥球育苗6048亩,红苕采取了提前增温育苗。
5、病虫草鼠综合防治
大小春作物分别采取了化学除草8000亩,各种作物预测预报工作,实行科学预防。防治了各种作物病虫害,同时政府组织开展了春季农田舍统一灭鼠工作。
二、落实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我乡把恢复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作为粮食生产的重点,通过增加间套、轮作、扩大复种等途径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并大力宣传复耕优惠政策,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扬,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普遍提高。全年共播种水稻3122亩,总产达530吨,玉米播种面积为7048亩,总产达2079吨,小麦播种面积为3330亩,总产达666吨,洋芋播种面积为3780亩,总产达630吨,红苕播种面积为3780亩,总产达1134吨,大豆播种面积为540亩,总产达80吨,晚秋洋芋播种面积为410亩,总产达20吨。
总之,我乡粮食生产工作在县农业局的正确指导下,在张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增产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粮食生产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针对我些问题,我们将在来年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和改进。
就论中国梦心得体会篇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已然成为了国人一年一度洗涤思想糟粕,净化心灵深处的隆重仪式。年复一年用深入骨髓的震撼感动着我们。开学初系里再次组织了集体观看,并号召大家拟写心得,由于个人原因,经请示没有在集中时段完成此项任务,但感动却时刻储藏在心中。
此刻,并不想用回顾事迹的方式去祭奠那份感动,也不想用歌颂与赞扬的形式去传承那份感动。而是想谈谈今年的感动带给我的启示。从首届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至今,震撼一直是这隆重仪式的主旋律,全力付出与不求回报成为了旋律中最重要的音符。走到今天,2011年的感动让我更直接的感受到了坚韧的力量,坚持的必要,希望的重要。如果说坚韧贯穿了所有感动人物的事迹,坚持则成为坚韧的具体表现,希望就伴随着主旋演绎着属于2011年的美妙音乐。
朱老关注的是未来,胡忠夫妇关注着孤儿们的命运,吴老考虑的是病人的负担,刘伟的活着就值得庆祝,杨老改造的荒山,阿里木的羊肉串助学,张平宜对麻风的病症儿的关怀,孟佩杰与养母的“相依为命”,吴菊萍的伟大母爱,以刘金国为代表的临危不乱,白老的感人义举。无不传递着可贵的希望,无论是给予别人的,给予自己的,亦或是别人给予的,希望都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必须动力。也正是因为希望的存在,坚韧得以无限延伸,坚持得以继续。不平凡的人们成就大事离不开希望,平凡的人们维持生计也离不开希望。今天的感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也不是简单的震撼,而是如何寻找我们自己的希望,探究我们能否给大家带来希望,思考别人的希望是否也能成为我们的希望。
当然,在我们感受震撼,体会感动,寻觅希望时,我们也应该期盼着朱老的事业后继有人;吴老蕴含精湛技艺与真情的手术刀有更多的人接过;杨老改造的荒山无人破坏;更多的能人义士加入到白老、胡忠夫妇、阿里木、张平宜的队伍之中;亲情的维系永不弱化,大爱的感召永不退化;公仆们的正气长存,领导者能成为部下“赴汤蹈火”的军旗与永不退缩的防火墙;无臂琴师能鞭策所有懒惰且懦弱的正常人。
期望的实现需要每个个体的付出,感动如仅成为一时的泪水。阳光也只能成为过眼云烟。
就论中国梦心得体会篇5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保护的重要论述、中央关于河湖保护的部署要求,广东省加快推进河湖生态保护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实际需要,更是治水兴水管水面临的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随着广东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建设与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环境空间有限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如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等新时期的治水方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河长制、湖长制的各项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抓,实现河湖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推动全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要坚持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原则。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生态与发展、流域与区域、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全面推进河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刚性约束,实施差别化环境政策,发挥环境保护的引领和倒逼作用,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二要坚持流域统筹、精准治水原则。突出“岭南水乡”特色,统筹山林水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围绕环境质量目标,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以水系和水网为纽带,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将治污、治水、景观和历史人文等相结合,多措并举提高治理实效。
三要坚持河长主导、部门协调原则。依托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密切配合、协调联动、联防联控,共同推进河湖管理保护。
四要坚持改革创新、智慧管理原则。采取“河长制+”模式,统筹乡村振兴、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治水管水能力,以“互联网+河长制”为重要抓手,实现河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创新流域综合管理、河湖自然资源资产权属管理体制,实现河湖精准管护。
五要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原则。依托河长制、湖长制,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管理体系,健全河湖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制度,狠抓责任落实,强化激励问责。以突出水问题为重点,依法公开相关信息,接受公众和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治水,引导公众自觉参与治水行动。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10篇《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就论中国梦心得体会篇6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感人的创造、感人肺腑的场面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让我敬佩的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亲戚们最终同意了何玥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我以后也要向何玥学习,学习她做一个对社会有很大作用的、有爱心的人。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就论中国梦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