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时,我们不仅在消化内容,更是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一篇深刻的读后感能让人重新思考书中的,甚至影响人生选择,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励志书籍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励志书籍的读后感篇1
这几天看了几本书,是时候总结一下了。
先是一本几年前很流行,一直不屑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看完之后,有个想法,觉得外国人很喜欢拿老鼠说事。通过寓言式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集中起来就是一个字——“变”,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早就总结出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的道理。人们通常是不情愿接受变化的,总倾向于固守已有的东西,当环境变了,不能改变自己适应新的发展。知识越深厚,顾虑越多,束缚越严重,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学历都不是很高的原因。想成功,树立目标,不顾一切地向前,相机而动。
另外两本是销售之神、世界上销售汽车最多的乔·吉拉德的《推销之神》和《将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这些外国的成功励志书籍里面都提到了成功不可或缺的几个要素:1。要有明确的目标;2。在头脑中细化成功后的美妙情景;3。不断地学习。目标我们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第二点我们也许会觉得荒唐。乔吉拉德在拜访客户的前几分钟在厕所掰着自己的嘴,对着镜子反复地说: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是不是很可笑呢?但是人家确实保持着世界上销售汽车最多的记录,唯一一个以推销员身份被载入汽车名人堂的人。也许中国人谦虚惯了,不习惯西方的浮夸,以自我为中心,但是我们是不是该放弃这块已变质的“奶酪”呢?关于学习就不用多说了,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上千本书籍的沉淀。
?穷爸爸富爸爸》也很不错,一语道破穷富之间的奥秘——富人买进资本,穷人和中产阶级买进负债,并且以为买的是资本。
陈安之和韩寒的博客也不错。前者培养了我对销售的兴趣和信心,后者培养了我对文学的兴趣。虽然我看不惯陈安之对空姐的点评。
?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和《绝对成交》无疑是销售员的入门书籍。前者以大量的案例生动的描述了销售的场景;后者则细致入微的讲述了销售成功的各个环节,并且使我明白,销售不是低三下四的工作,凡是在企业、工厂工作的,每个都是拿的销售的提成。东西卖不出去,哪来的工资?当然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除外。
关于励志书籍的读后感篇2
周末,收到老师的短信,让我读一读《每天傍晚励志课》,并且写一篇读后感,初始不以为意,待到周六晚上正好有时间,便在手机上搜索了这本书,细细地读了起来,读完后,却觉得自己思想上收获了很多。
?每天傍晚励志课》一书,是告诉我们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不平凡的人。这种不平凡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如何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宁静从容,变得强大坚韧。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众不同,能够坚强自信。可是对于如何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却并不完全清楚。父母这个职业,对于我们每个父母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职业,每个爸爸妈妈都是新手上路,从没有经验可言。从十月怀胎的激动憧憬,到牙牙学语,到走进学校,一路走来,战战兢兢,小心呵护。不但要考虑到身体的健康成长,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健康,同时又不由暗自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古时的黄帝那样,“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成而登天”。可是有时却真的不知道,期望与成长现实之间的落差,已经不知不觉扭曲了我们所谓的“父母之爱”,而让所谓的爱变成了压力和压迫。看完这本书,让我不由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也许适当地问问孩子想要什么,比我们强硬地硬塞给孩子什么,更重要。
这是一本适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读的书,更是一本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长期读的一本书。故事中的成功者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甚至有些连普通人都不如的残疾人,也许每个人成功的精彩都不一样,可是在每一个成功者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自信、自强、自尊,不放弃并且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才是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共同领悟的。
孩子在学着长大,我们在学着当人爸妈。也许孩子会走得跌跌撞撞,不停受伤,我们又何尝不是在为人父母的路上走得跌跌撞撞?可是不放弃和不抛弃,才是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关键。今后,我会尝试改变,我会和我的宝贝们一起努力,希望能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尽量走得更平稳一点、更精彩一点。
这是我读这本书后的感受,以此与各位家长共勉。
关于励志书籍的读后感篇3
听听名字就知道是一本关于励志的书,书封面是黑色,用四个大字写着“我的奋斗”。对这本书的兴趣是源于孙老师的推荐。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罗老师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在中国这样不健康的、浮躁的社会中,像罗老师这样能保持自己个性的人,实在不多。
首先觉得他很有勇气。印象最深的是,初二时,老师让用事实,真情实感的写一篇关于校园的作文,其他同学都是说“五星红旗飘扬在学校上空”,就他写“五星红旗耷拉在校园上空”,老师愤怒让改,他改成“说来也怪,尽管没有风,五星红旗仍然飘荡在校园上空。”哈哈~罗老师在老师面前的表现,反应出他从小就对的某些不满。说的也不错,中国的让人感到悲哀的地方很多,法里说的公民平等的接受,就是一句屁话,从高考最能看出来,都知道,不说了。
罗老师没读过大学,罗老师的经历也算个传奇,他没有很清晰的职业规划,起码在去新东方前。去新东方也是为了薪水,做自己最讨厌的事——做老师,教英语。现在的社会许多领取变数很大,如果做职业规划不该划定太长的时间内,还是活在当下好,抓住能抓住的机会。
罗老师说话很随意,什么都敢说,有些话听者很别扭,但是这些话我们私下,或者在网上敢说,面对公众就不敢了。罗老师不一样,大义凛然地批判不良的社会风气,在媒体公众面前都敢说,听者觉得蛮对的,有时还很过瘾,还会大笑。他的牛博网充当了社会舆论的平台,因为不主动删除过于敏感的政治言论,多次被封,两年多没赚着什么钱,但他依然快乐,因为他喜欢做网站,喜欢牛博。所以有人说,创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激情会更持久,这点我同意。喜欢不需要什么理由,就是发自内心的。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上,也不要说某些东西你不会追求,其实你的心里并不排斥它们。罗老师“叛逆”的童年,“叛逆”的青春,跟他最后的成就以及职业都有很大帮助,这些个人都是学不来的。
这本书读下来,感觉并不是一本励志书籍,就是教会了我,让我知道,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管世俗怎么说,别人怎么说,凡事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多看书籍,敢于怀疑一切过去没经过自己思考就接受了的想法。
最最好的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做自己的自己,而不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关于励志书籍的读后感篇4
一篇《答顾东桥书》断断续续看了近半个月,中间还夹杂着重温了下《万历十五年》。忽然有个念头冒出来:《传习录》是终极励志书啊!
近期工作反思,想得很多,做得不够。想得太多了,想着一开始做,就要直接做得很周全,便觉得困难重重,倒反而畏首畏尾了。这项工作本来属于我比较了解的,且一直关注,却行动迟缓,缺乏实际行动。近期牛刀小试,便有效果反馈。哎,惭愧惭愧,早干嘛去了。
归根结底,还是认识上不够到位。我还是把知与行,分作了两样,总想着完成了比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和技术积累,再进行行动,却没认识到,知与行本是一体。只有在行动中摸索成长,才能完善认知,只有在行动中积累经验后才能进一步指导行动。
看来,《传习录》真不是读出来的,而是在“知”与“行”中逐渐融入自己的心性的。
近来,隐约感觉有一股动力,这股动力督促我反思自身,认知自己的心性,这股动力督促我即刻行动,投入实践,我想,这股动力,多多少少,就是我的“至良知”吧。
这股力量是《传习录》给我的,也许从这个层面看,称《传习录》是终极励志书,也不为过。
我能够越发感受到心学与佛家禅宗的区别了,虽然心学与禅宗都是以自我本心的认知为主体,以修行者的领悟为成长之路,但,心学与佛释有着本质区别,心学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修习落于最细微的实践行动之处,而穷究自己的本心,也便是天地间的大道天理。
也许,心学与禅宗的终极大道是相通的,比如有多少高僧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是我辈凡俗,常常为佛家的一些慧心顿悟的细枝末节而蒙蔽。与此相比,心学的研习,哪怕只是初窥门径,也对日常工作大有裨益啊!嘿嘿,终极励志书!
关于励志书籍的读后感篇5
从小我们就听过或者看过很多人的励志故事,他们或许只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抑或者是那些永载史册的有着辛酸生活经历的古代名人。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后人都非常尊敬他。
不要被暂时的挫折打垮。里查德贝奇只上了一年大学,之后接受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的培训。20个月后他羽翼初丰,却辞了职。后来他在一份航空杂志社任编辑,旋即破产。失败接踵而至。当他写出《生活中的海鸥》一节时,他仍然觉得前途未卜。书稿搁置8年之久——其间被18家出版社拒之门外。然而出版之后即被译成多国文字,销量达700万册。里查德贝奇也因此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受人尊重的作家。
坚持就会胜利。年轻的伊内蒂比萨刚从按摩学校毕业后想在加利福尼亚州美丽的蒙特雷地区见习接诊。当地的按摩机构告知该地按摩师为数众多,但却没有那么多的病人。于是在4个月中,比萨每天用10个小时挨家挨户地毛遂自荐,上门服务。他总共敲响了12500扇门和6500个人谈,并邀请他们到他未来的诊所就医。作为对他的毅力和诚挚的回报,在接诊的第一个月,他就医治了233名病人,并创下了当月收入72000美元的记录。
敢问路在何方。唐玄奘25岁离开长安西游。进入沙漠后不幸迷了路,随身携带的一罐水也不慎掉了。四五天中曾多次昏倒在地,可是只要他一醒过来就继续前进,终于走出了沙漠。他一路越戈壁、翻峻岭,经碎叶城,登帕米尔高原,闯铁门关天险,经历了近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国,成为第一个周游古印度的中国旅行家。
李清照夫妇典衣治学。李清照夫妇二人勤俭度日,常典当衣物,“取丰千钱”,买来一些碑文古迹,回家研习,且全身心投入。她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绸衣,更不置办贵重饰物。有时她在街市上碰见珍贵史料,宁肯脱掉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买回。
关于励志书籍的读后感篇6
拌脚石这对于学习来说是一道无法解答的应用题,这对于工作来说是职场上是一个强劲的对手,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连一加一等于几都不知道的学生,这对于人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天灾”。而当我们遇到拌脚石的时候,不用想,人的第一反应是踢开拌脚石。
在《励志故事》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和他的朋友开了一个狐狸养殖场,为了和他的朋友方便照顾狐狸,他俩就在养殖场旁住下。不久在他们的照顾下有好几只母狐狸怀了小狐狸,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过了不久有几只狐狸相继流产,只有一只狐狸顺利的生下了三只小狐狸。但是灾难并没有停住脚步。有一天深夜,她和朋友都听到了小狐狸的几生惨叫,当他们感到的时候母狐狸正在吃小狐狸,他们找不到原因,因此他们俩一个留下照顾狐狸另一个人回到软件公司上班。可是一天他们却收到了大客户的退货单,理由是因为他写错了型号,公司扣了他三月的工资,因此他再也接受不了打击,他离开了公司。一天他接了他朋友的电话,他朋友说找到了母狐狸为什么吃小狐狸的原因了。她听到了非常高兴来到了养殖厂。朋友指着门前的大黄狗说;“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母狐狸也正是因为听了黄狗的叫声,所以吓的流产了。而母狐狸也正是因为听了黄狗的叫声,不愿意让小狐狸被敌人吃了,所以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这让他们俩看到了希望。同时还有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软件公司的人也向他道歉了,是因为是他们自己印错了型号。
虽然拌脚石是“天灾”而多姿多彩,生活不能因为遇到拌脚石就避开了,就因为有拌脚石,我们才要让拌脚石变成垫脚石。如何让他变成你的垫脚石,变成人生堡垒上一颗闪烁的钻石,一面耀眼的小红旗,问题在于你如何让生命焕发光彩,如何“追根寻底”,如果遇到拌脚石,自己为默认败在绊脚石上,而就像这样停在那里,永远不前进,就不会有胜利,工作是一样的,学习是一样的,生活也是一样的。而在学习上,无疑考试时的不好状态,会成为学习的绊脚石,会成为一生的绊脚石,如何战胜绊脚石这样并不容易,而不容易的是,遇到绊脚石并没战胜它,而直接“举白旗”认输。因此面对绊脚石勇往直前,把信心拿出来,战胜绊脚石,让绊脚石变成垫脚石,这样的人生是最美丽的人生。
关于励志书籍的读后感篇7
谁是钢铁巨人?一个酷爱学习、如饥似渴;一个勇于献身、拼命工作;一个不畏艰难,挑战病魔;一个永不言败,自强不息的战士。他就是——保尔·柯察金。
这星期我读了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艰苦奋斗三年完成的著作,认识了一个有钢铁般的意志的战士——保尔·柯察金。
保尔从小失学,在做工的时候认识了布尔什维克的地下工作者——朱赫来,在他的影响下,保尔也当上了共产主义战士。他在战争中接受了一次次的考验,忍受着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痛苦,最终完成了一部深具影响力的著作,成为了作家。
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保尔虽然瘫痪在床,却没有自暴自弃,仍然乐观地活着;虽然没办法奔赴战场,却拿起另一种武器,用激昂的语言激励人们。在抗战期间,保尔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他坚持了,胜利了。而我们这些幸福的人们,却总是遇到一点困难就半途而废,不会迎难而上。想一想,是多么的惭愧呀!我们再想一想:若干年后,我们会不会为以前因困难而没有完成某件事情而后悔不已呢?一定会的!就像他所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希望我们都能学习保尔的精神,遇到任何挫折都要迎难而上,不要为昨天而后悔,要为明天而奋斗!
关于励志书籍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