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引人入胜的读后感能够成为书籍的“代言人”,吸引更多读者主动去阅读,在撰写读后感时,我们学会了如何将个人感受与文本结合起来,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天才读后感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天才读后感篇1
我曾经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那些被关进精神病院的疯子思维混乱,只会胡言乱语。但实际上,那些精神病人其实没有传言中那么恐怖。他们有着只属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缜密到让你找不出任何破绽的世界观。他们的知识面可能比你要广得多,他们可能精通量子物理学,可能精通哲学……他们总能看到那些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
还记得,我打开这本书看的第一篇访谈实记,叫角色问题。说实话,我当时觉得我看的是一个短篇科幻小说,一篇读完,给我的感觉只有一个——不可思议。
这一篇说的是一个妄想症患者,他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他创造,且是为了对他这个主人公产生影响而存在。他的人生如同一本小说,他自己便是这本小说的主人公兼作者,所有的事都会按照他所想的样子去发展。相信你一定会觉得这很荒谬,无法理解。但是,在结尾,作者发现这位患者准确地预测了自己出院的时间。这也就是我上文中说到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
如果你看到了这篇访谈实记,那么你将会有和作者一样的感觉——这个患者的世界观坚不可摧。(虽然这只是从这个患者个人的角度)
我相信,看到这里,你应该也已经对那所谓的疯子有了一定的改观。或许,你认为上面那个患者只是运气好,并不能说明什么。
但相信我,如果你看完了这本书,你一定会惊异于那些所谓的疯子的智商的.。
现在的我,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充满了敬畏。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独特的、不为常人所理解的世界观是一种创新。他们创新了多种不同于我们的新的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就像大家经常说的,“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现在的我们,常常会缺乏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总听到别人说,只要你能拿一个东西来,我们中国立刻可以给你造出一模一样的。可,这句话听起来总是那么刺耳。
在科技方面是这样,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总是去打听那些成功的学长、学姐的学习方法,或者,不顾自己的实力如何,坚持和成绩好的同学用同一种资料。到最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并不适合他们学习的方式方法,导致事倍功半。
在做题的时候也是一样,我们总是循规蹈矩,却忘了有时候这样并不方便,这也是缺少创新意识的表现。
在生活中,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往往会对同一件事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应该尝试着理解别人的世界、容纳别人的观点。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又能充实自己的观点,有什么不好呢?
天才读后感篇2
很早知道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图书,却不知道这是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看完以后,我会发现这些人比正常人还正常,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太多太多了,心理学、宗教、量子物理、多重宇宙以及玛雅文明等,真的不懂这些人到底是疯子还会天才,这个世界有我们太多不理解的东西。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或许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吧,作者却从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向探索这个世界,首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勇气,不断地访问这些精神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界观。只是有限,有些地方虽然没有看懂,略有遗憾。但是却感觉到他们的世界观很奇特,知识是那么的丰富,每个故事都有令人深思的问题在里面。他们的执着是那么可怕,对这个世界的疑问是那么的多。或者这就是我们质疑他们为神经病的原因吧,在他们严重我们何尝又不是一群怪人呢?真的不知道是他们真的疯了,还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命运的安排。
想到《灵魂的尾巴》里面的几句话:想出去很简单,就跟灵魂盘起尾巴基金躯壳当人一样,想不被人当神经病,那就必须藏好一些想法,不要随便告诉别人,这样就安全了。正常人之所以为正常人,大概是因为我们在很多时候隐藏了我们心中的想法吧,感觉这真的像一个悲剧的故事,。
其中的《角度问题》也让我深有感触,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丰富,现在的我们想事情越来越复杂了,我们习惯自己的经验和态度去教育孩子,试想一下,这样的操作孩子真的'能接受吗?他们真的会理解吗?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八戒倒立以后发现福迪变高了,变得不是福迪,而是看人的角度。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事情的话,或许就能明白他人的看法了吧。有时候我想不明白精神病人讲的那些话,换个角度或许就懂了,作者也是这样走进他们的世界的吧。如果哪天你看到我不正常了,或许是你不正常了,哈哈哈...
作者说这本书是一个悲剧,现在想想也确实如此,书中提到很多神奇的想法,四维生物、灵魂的尾巴,时间的尽头,多重宇宙...这些“疯子”严密的逻辑性和推理又让我们无言以对。而我们早已不再对这个世界充满各种各样的疑问,习惯了每天的事情,到底谁才是天才,谁才是疯子?不管如何,我们已经渐渐地走向普通人这条路。通过这些“疯子”的故事,希望我们可以从他们世界观中获得一些启迪,对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有一些不一样的了解。
天才读后感篇3
我在暑假里读了一本书,名叫《天才少年维克多》,我觉得这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
这本书介绍了主角维克多童年时的故事和长大后的经历。维克多是个早产儿,生下来比正常孩子轻1公斤,他个子不高,力气也不大,做什么事都是最后一名。不仅如此,和别的孩子相比,说话也晚,吐字也不清楚,没法和别的孩子玩到一起,智商测试只有73,上学时,经常受到欺负。
有一次,美术老师带着同学们到草坪上去上绘画课,维克多画了风和一个死了的小虫子,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他画得不好。回到家,爸爸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他说,这是他看到的虫子中,最好看的一只,风的那张也画得一样棒。
在一次放学后,维克多用树枝搭出了汽车、房子、椅子等各种图形,同学们看见了,笑话他,说他傻,做出来的东西也傻,有的'甚至把他做好的东西踢散。学老师斯图尔特却称赞他摆了“了不起的作品”,还拿相机给拍下来,并告诉他“你绝对不是傻瓜”。在他难过的时候给他讲《决不,决不,决不放弃》的故事,给小维克多勇气。
虽然在他18岁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傻瓜,但它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后来,维克多成年以后,他去学开车、找工作,成为了著名的艾弗利公司的经理,还得到了泰勒董事长的肯定与赞赏。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自己的智商为173。维克多还加入了全世界最好的智商协会——门萨协会。
这本书告诉我们,永远不要被别人的话击倒,要有自信心,“做你自己”,“请相信自己,请相信自己是一个伟大的存在”。不要嘲笑比自己差的同学,要互相鼓励。也告诉老师和家长们,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天才读后感篇4
维克多?一个成功人士。
维克多?一个被人嘲笑的智障。
这二者是同一个人吗?
的确就有这么个人,他就是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门萨协会的主席——维克多·谢列布利雅柯夫。
这本书就讲了维克多的经历:维克多是个早产儿,他说话晚,吐字也含糊不清,他也经常被同学们嘲笑,叫他“傻瓜维克多”但是他的父母一直鼓励他,给他肯定,但是老师也认为他不可能做出数学题,认为他的智商只有73,认为他的'发明是抄袭的,因此他初中都没毕业,当他参加工作后,因为解开了广告牌上的数学题,进入了艾费利公司,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后来又知道了自己的智商是173。最后维克多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门萨协会”并成为了“门萨协会”的主席。
这是真的吗?不会是作者编的吧!
其实许多科学家也有相同的遭遇: 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既愚蠢又不善表达的男孩,他的父母都以为他是智障。到中学时,每科成绩都很差,他的老师建议他休学,甚至对他说:“你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但是爱因斯坦通过努力,终于成了大科学家。发明大王爱迪生十三岁就被学校开除,他爸爸称他是“笨蛋”,高中的老师叫他“猪头”,他的校长说他“永远一事无成”。但是爱迪生非常执着,每一个发明都要实验好多次,最终,他为人们发明了许多东西。生物学家达尔文上学时的成绩也不好,他整天只顾着玩,邻居们都认为他不务正业,将来肯定没有出息,他的父亲更是气愤地对他说:“家人的脸都被你丢光了!”但最终达尔文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
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写着“做你自己”,的确,我们要相信自己,这样,才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天才读后感篇5
当我一口气读完《天才少年维克多》,脑子里一直回荡着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我们拥有的能力,并不是用数字可以评价的,如果没有尝试,千万不要给自己的能力下定论,请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一个伟大的存在。”
这是度过17年傻瓜生活的维克多,在成为门萨协会主席时的一段演讲,它像夏日吹开湖面的'清风,在我的心里泛起阵阵涟漪,我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众所周知,9月杭州即将召开g20峰会,这也是我们富阳区的大事。《富阳日报》联合《杭州日报》推出一个“谁能对话区委书记”的活动。能和姜军伯伯面对面的谈话,对我们小记者来说,是件多么高大上的事,所以竞争十分激烈,报名人数竟有300个。
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层层筛选,我成了50名幸运儿之一。但我还没得及高兴,接着更严峻的50进20的面试迎面而来,这是高手的竞争,而且考官都是杭州的大伽级记者,真是压力山大啊!我非常的不自信,经常不安地问妈妈:“你觉得我能被选上吗?万一被淘汰了怎么办?”妈妈望着忧心忡忡的我,语重心长地说:“儿子,机会永远给准备好的人,相信自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努力就行了!”
听了妈妈 的话,我定下心来,认真地做准备,背g20小知识,看采访视频,还拉妈妈陪我模拟面试现场。面试那天,当我自信满满地走进考场,飘萍新闻奖获得者周继山老师一脸严肃地问我:“采访区委书记和老百姓有什么区别?”我坦然自若地回答:“采访区委书记应该提一些有关城市建设和精神面貌的问题,而老百姓,我会问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我成功了!6月1日,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当我如愿以偿地坐在姜军伯伯的身旁,我成了一个最幸福的人!
是的,正如维克多说的,请你相信自己!梦想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只有相信自己,你的梦想才会成真,我们的未来不再是个梦!
天才读后感篇6
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发现中,思维碰撞出的火花在狭隘的空间和时间中流淌。即使在书中他们是一群疯子。
这个世界好像有点问题,却找不出问题在哪儿。疯子,是在寻找世界,奇妙而诡异的发现,成就了他们的天才。不同寻常的感受,独到的眼界,是他们的不同所在,因此也被视为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或许疯子和天才只是一线之隔,那些被关在医院里的人,他们心中或是眼前的世界与我们不同,或许是陷入了思维的歧途,打开了思维的后门。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的倾听,详尽地体味,顺着他们思维的'脚印,翻过思维的城墙,会发现他们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空间,他们的“疯言疯语”却有像真是的理论。"异能追随者“,时间尽头,超级进化论,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想法,却又是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推导出的。
人是个奇怪的东西,大脑皮层赋予我们思维和学习,我们也思考,纠结过这个更为神奇的世界。只是我们往往没有打破惯性思维,就像从众心理,平常和传统地思考,每天按部就班,在这个数字世界兜转。“疯子”们苦苦追寻的或许就是世界的定义,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没有确切的定义。佛说这是六首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的战场,哲学说这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是基本粒于堆彻起来的聚合体………
虽说思考是一种正常行为。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谈这种有些高深的问题似乎又有些可笑,我们的生活也并涉及这些复杂的纠结,只有学者才会关心扑朔迷离的世界和真理,对我们来说这里就是人间。
天才读后感优秀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