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写观后感都是一个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机会,只有认真对待才能有所收获,出色的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在作品中发现新的视角和思考,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专题榜样4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专题榜样4观后感篇1
3月22日晚上,《榜样5》在cctv1黄金时间播放,这已经是第5期榜样节目了,每一次看榜样的感人事迹,我们都感受到了先进典型的作用。
这一期专题节目通过典型事迹再现、嘉宾现场访谈、诗朗诵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疫情防控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一个个先进典型展现出来的模范作用,让我们深受感动,这些榜样人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开展我们教育的生动教材。
火神山医院专家组副组长、重症医学一科主任、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科主任张西京,临危寿命,在万家灯火团圆之际,他积极投身到火神山与死神赛跑的救死扶伤,攻坚克难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科肿瘤科护士长张宏,与广大医护人员一起不眠不休,积极的投入到救治患者的工作中去,还有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龙阳街道芳草社区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杜云,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公安局那曲镇派出所所长达娃仓决,湖北顺丰速运江汉分部经理汪勇,这5位先进个人的事迹让我们感动。
此时的全球其他国家,新冠疫情还是蔓延,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回想去年的点滴,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疫情防控的成果。正是因为无数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冲锋在前,我们才有今天的平静与骄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我要好好学习榜样,用实际行动,脚踏实地的工作。让榜样的力量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专题榜样4观后感篇2
这个时代,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曾经,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如今许多榜样,也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榜样就是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越是伟大的时代,就越是呼唤榜样,越是需要楷模。在观看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5》专题节目后,我深深地被触动了。《榜样5》专题节目包含着强大的正能量,从这个节目中我不仅学到了榜样人物的精神,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弥足宝贵,激发起我对未来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俗话说,信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要学习他们不忘初心的使命与担当。他们身上都体现了甘为真理付韶光的初心,一个猛子扎进去,坚守岗位,初心不变,在岗位上闪光。李少华4
观看《榜样5》专题节目后,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澎湃的心潮怎么也不能平静。他们,用一颗赤诚之心,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用青春与热血,乃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平凡而伟大的抗疫颂歌,描绘出一幅幅新时代波澜壮阔的画卷。榜样的事迹是初心谱写的诗句,内涵隽永,感人肺腑,正如战“疫”先锋——与“死神”抢人的硬汉张西京,亦如抗疫一线中“摆渡人”汪勇。还有达娃仓决、张宏……榜样们正如天上的“北斗”,指引我们信念的方向,时刻为我们的人生与信仰“导航”。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当细细品鉴榜样们用初心所造的“诗”与“酒”,追随榜样们用信念凝聚的“北斗”,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和效仿,让我们每一个人也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迸发出璀璨的光芒。
专题榜样4观后感篇3
所谓习惯,是之于生活中最平常的存在;早起的一杯温水,是习惯;睡前的一杯牛奶,是习惯;疫情面前,他们始终冲在第一线,亦是习惯。他们不是别人,他们是医务工作者、是工作人员,是我们的守护神,是最美的逆行者。
舍身取义化身“守护神”,情义深责任重。是什么让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毅然前往一线?是什么让无数医生护士主动放弃休假、放弃与家人的团聚,请愿前往一线支援武汉?是为了千千万万家庭的安康,为了确保病患得到及时的收治,于是他们转身逆流而上,不是朝着家的灯光,而是背离家的方向;不是走向年夜饭的饭桌,而是奔向急救室的病榻。看着一封封按满红手印的请愿书,他们说“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他们说“我是教授,我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我是共产党员,我要冲锋在前”。不觉中,早已泪目,疫情面前,他们选择不放假、不离城、不退缩,他们穿梭在生死之间,用自己的青春挽救别人的生命,为我们构筑起一道牢不可破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在此,愿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保护好自己,我们等你们回家!
精准监控成为“保卫神”,措施全应对稳。疫情爆发以来,各地紧急响应,截至25日21时,除尚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西藏外,所有发现新型肺炎病例的省份均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多地卫生系统、公安系统全部取消休假,全员在岗,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时刻坚守岗位,带班值班,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各基层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成立疫情防控尖刀班,以村民小组为战区,包组连户、责任到人,做到“宣传家喻户晓、排查精准到人、监测各家隔离、村口份分兵把守、情况每日一报”,一系列的措施快、准、稳,有条不紊的缓解了群众的紧张情绪。唯愿在众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尽早战胜疫情。
众志成城全民“鼓励神”,同命运共风雨。随着疫情的态势不断严峻,众多防护物资,如:护目镜、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防护服、手术衣、防护面罩等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就连医院,也已经不能满足病患的需求。武汉市蔡甸区,一座崭新的“小汤山”——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在拔地而起,无数建筑工人和前线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战,争分夺秒筑建起一道道抗击病魔的医护城墙。河南、福建、浙江等地的医用防护品生产线,也马力全开、春节不休息,尽最大所能为一线奋斗的战士们提供最有力的物资保障。在接到武汉的紧急救援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也在源源不断的运往武汉。希望所有的群众们高度重视,保护好自己、也是保护好他人,我们共同努力,战胜病毒!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灾难面前,他们毅然逆向前行,不畏生死,他们当之无愧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向英雄致敬,愿英雄早日归来。
专题榜样4观后感篇4
?榜样8》是一部展现优秀党员风范和先进事迹的纪录片,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以下是我对《榜样8》观后感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优秀党员的先进性和崇高精神。他们以身作则,始终坚守初心,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让我感受到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信仰和理想。
其次,这部纪录片让我认识到了榜样的重要性。优秀党员不仅是人民的楷模,更是社会的榜样。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可以激励更多的人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同时,他们的行为也可以为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在观看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与这些优秀党员相比,我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我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奋斗。
最后,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坚定了信仰和理想。作为一名年轻人,我要以这些优秀党员为榜样,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同时,我也要时刻保持谦虚和进取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努力。
总之,《榜样8》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刻认识到了优秀党员的先进性和崇高精神,也认识到了榜样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最后,我要以这些优秀党员为榜样,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专题榜样4观后感篇5
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让人的心情有些压抑,有些喘不过气来。这像极了最近正在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因为它,我们原本的出游计划取消了;因为它,我们不能去商场逛街了;因为它,我们出门要戴口罩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虽然疫情很严重,形式很严峻,但是全国上下,都在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疫情一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做出防控部署。当前,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正在全力以赴,科学有效地抓好疫情防控。
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病区一线,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去。虽然是寒假,我们学校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应急工作小组,制订防控预案组织实施防控计划,统筹协调防控力量,落实各项防控及应急措施。
我们家也有自己的预防措施,就是做到三个字:宅、戴、洗。宅就是宅在家里,尽量不外出。虽然是春节期间,但是特殊时期,我们就不要走亲访友了,可以改用视频拜年的形式哦。戴就是如果有事要外出,必须戴上口罩,做好防护工作。洗就是外出回家必须要将手洗干净,外套、手机、钥匙等用酒精进行消毒。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别样的春节。这个春节,我们没有走亲访友,没有聚餐叙旧。有的是老实在家呆着,这就是对这场疫情的预防措施。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疫情没有办法控制,但它也挡不住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脚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单纯是物质生活上实现小康水平,而应该是面对像新型冠状病毒这样的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加以应对,面对疫情,我们能尽快制订相应措施,积极加以解决。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一定能战胜疫情,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战胜疫情,一起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专题榜样4观后感篇6
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是永联村的老书记,他心系百姓、一心为民,带领村民挖塘养鱼、搞副业、办工厂,将一个贫困的长江滩涂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村。但随着村企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老书记意识到必须要有一批适应永联发展的人来治理村企。深思熟虑后,父亲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转业到永联,帮一帮他。
第一次听父亲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感到很不可思议。1980年,我复读参加高考,就是想要离开农村、走出农村,怎么可能25年之后还要再回到农村呢?但是有一天父亲、母亲一同来到我当时在杭州的家里,慎重地提到这个问题,尤其是母亲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作为儿子,我深知父亲一直将永联的发展作为他一生的心血,69岁的他也未曾有过歇下来的打算,这样的要求,既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感召。作为军人,我已从军25年,当时任南京军区驻浙江某师的政治部主任,戎装一身,保家卫国是我的理想,更是对国家的承诺。一边是尽孝于亲,另一边是尽忠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和深入思考,我意识到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同样是党的重要工作,到永联当一名村干部、服务好百姓,也是党的事业,同样光荣。于是,2005年,我脱下军装,重回“农门”,一干就是18个年头。如今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水乡小镇、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
专题榜样4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