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善的心得体会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反思和调整来不断提升, 通过不断尝试,我们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兵马俑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兵马俑心得体会篇1
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法国总理希拉克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是我们来到西安旅游的第三天。虽然外面酷热无比,但我们还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来到了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
兵马俑坑其实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硬件陵园,修筑时间长达38年之久。兵马俑分为三个坑,即一号坑、二号坑与三号坑。三坑呈“品”字型排列。
我来到一号坑,一号坑是最早发现的,呈长方型,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眼前的兵马俑令我震撼,我甚至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一个个真人般大小的士兵展示在我的面前。而且,只要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每个俑的神态、造型都不一样,有的好像在思索着秦朝的未来,有的好像在奋勇拼杀,露出一副万夫莫敌的架势,还有的好像在思念故乡的亲人,不知自己能否平安归乡……每个俑做工都是那么细致,就连小小的皱纹都雕刻得惟妙惟肖。不过,我发现有许多俑没有头,这是为什么呢?导游告诉我们,这种情况是因为兵马俑曾遭到过项羽的'焚烧,而许多好的俑都是出土后重新修复的。
参观完一号坑,我们就直奔二号坑。二号坑还没有出土兵马俑,这是因为原来的兵马俑是带有颜色的,但出土后不到十秒,颜色就被氧化了,为了保留色彩,只好暂时不出土,我们只能看到呈波浪型的泥土。
二号坑没什么可看的,于是,我们又兴致勃勃地去看三号坑。三号坑也是一个陪葬坑,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俑坑。
走出兵马俑历史博物馆,我为秦代工匠手艺的精湛而赞叹,别说是秦代,就是现在要做出这么多精致的兵马俑,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我还为秦始皇的奢侈而愤怒,这么多的陪葬品,花费了多少人力和物力啊!要知道,人们足足花了38年才做出这么多的兵马俑,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时间。
兵马俑是当时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我为我们祖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而骄傲!
兵马俑心得体会篇2
国庆假期,我和妈妈去陕西西安参观了兵马俑。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现在一共发掘了三个坑,坑里埋着许多陶俑、陶马。这些陶俑、陶马和真人、真马差不多大,特别精美、壮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一号坑面积最大,发现时间最早。从四周的参观平台望下去,在一个个巷道里,站立着数千个陶俑和陶马。他们排列整齐,像一支整装待发的军队,气势雄伟。在这里,我亲手摸到了秦朝的泥土,感觉很细腻;还看见了秦砖,导游说“十块金砖抵不上一块秦砖”呢!
二号坑没有一号坑面积大,但这里的兵马俑更加形象。有立射俑、跪射俑、骑兵俑和鞍马等,他们的头发、胡须、面部表情和身穿的`铠甲都非常逼真。三号坑最小,像是一个指挥所,将领们正在开会,准备出发。这里有一个展柜里展示的一个兵马俑被称为“镇馆之宝”,因为它出土之后几乎没有修复过。
秦俑平均身高有1.8米,都是单眼皮、丹凤眼,神态各异,号称“千人千面”。他们的头发、胡须、表情都不一样,衣服、鞋子也各有不同,因为那时军队中士兵的衣服都是自己缝制的。这些陶俑、陶马出土时基本上都是破碎的,考古人员把这些碎片分类,像拼拼图一样把他们拼好。拼陶片的过程非常艰难,有的拼了四十年还没拼好。还有彩色的陶俑,一出土颜色就脱落了,现在都不挖了,埋起来,等技术发展了留给后人去修复。现在还有许多兵马俑没有挖出来,或许还有一些俑坑没有被发现……
我在感受兵马俑的宏伟壮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秦朝人民的疾苦:修这么庞大的兵马俑为秦始皇陪葬是多么劳民伤财呀!
兵马俑心得体会篇3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秦陵兵马俑。
我们是坐飞机去的,经过一个小时零十五分钟的飞行,我们到了陕西咸阳机场,然后又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了临潼区,因为临潼区的兵马俑最出名了,所以我们先去看兵马俑。
一到兵马俑博物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用精美的大理石砌成的牌子,上写着金灿灿的六个大字:兵马俑博物馆。往里走,里面有三个展厅,1号坑、2号坑、3号坑,其中1号坑是最大的,所以我们先进1号坑参观。大厅里面人山人海,人们有的拍照,有的在目不转睛地看着坑里的兵马俑。我们好不容易在水泄不通的人群中找到了一个观看的地方,我弓起身子低着头往下望去,哇!坑里的兵马俑太多了,我估计得有3000多个,它们排着队,一排排整齐的站在那里,井然有序,形象非常逼真,仿佛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多么壮观啊!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将军俑身材魁梧,身披铠甲,跪射俑跪在一个角落,两只眼睛注视着前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骑马俑一手牵马缰绳,一手提马,像是随时作战冲杀。真不愧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啊!
听讲解员说,在临潼区的一个名字叫西杨村的村庄,有个农民叫杨志发,在打井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兵马俑的头,那时候这个农民虽然不知道这个兵马俑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但知道这个肯定是古代人留下的,很值钱,考古人员知道了以后,赶到现场,好不容易用30元买下了这个宝物,那时候的30元就等于一个月的工资。兵马俑这才得见天日。
考古人员跟着这条线索往下挖,就发现了这个规模庞大的秦陵兵马俑,一下子震惊了全世界。
兵马俑心得体会篇4
秦俑,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不朽伟作。而我,作为一民中国人,更是倍感自豪!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去亲眼目睹这些伟大的艺术杰作。
经过了几小时的时间,辗转到了秦俑博物馆的收费处。没想到一个人就要收100元,这才搭上车,开始了新的旅途。
说句实在话,我以前也看过秦俑的照片,但真正参观时,才不由感慨: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阿!
秦俑坑嘛,我对其只用一个字来形容:繁!密密麻麻的秦俑一眼望不到头,远处的秦俑缩成了一枚枚灰点。
这些古代的武士,看起来似乎是有生命的——若是再有瞳孔,就和真人没有区别了。秦俑面部表情大多庄严肃穆,似乎不仅仅是个陶土人,而是敢冲、敢杀、敢于嗜血的`强大军队!他们身上的尘土也为它们增添了无尽悲壮的沧桑之美。
二号坑,则让我更加感慨:灯光灰暗,沧夷满目。坑内秦俑大多残破不全,并且被覆着黑色的焚烧过的痕迹。有诗云:
生则张良锥荆轲刀,
死则黄巢掘项羽烧。
居然一怀在临潼郊,
隆然黄土浮而高。
在这个坑内,秦俑的表情在庄严肃穆中似乎更带着悲哀,残手断臂散落一地,再加上昏暗的灯光,似乎有些狰狞。
该是回程之时,我不禁低吟起一首诗: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归。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灰寒。
兵马俑心得体会篇5
在这个色彩缤纷的寒假,我与文学社的伙伴们一起研学游古长安—西安。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那雄伟的秦兵马俑博物馆。
2月7日上午,我们一行人经过二个小时的车程,来到博物馆。大家领了门票,过了两道大门。迎面,三座兵马俑坑出现在我的面前,右手边彩绘铜车马博物馆。我们的辅导员魏老师先带和我们参观彩绘铜车马。
一进大门,一张照片吸引我的眼球。这张照片是但是挖掘铜车马前的模样。上面的两辆马车已是破烂不堪,破碎的零片互相辗轧,惨不忍睹!魏老师和我们说,这里展示的是1号铜车马和2号铜车马。我们跟着魏老师参观了2号铜车马,这两彩绘铜车马虽是仿制品,但是能感受到战国时期秦国的高超炼铜技术。2号铜车马的车顶是一块5毫米厚微微弯曲的铜板。车前是四匹矫健的战马,一位车夫握着缰绳,笔直站立在车门前。这辆马车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设计精巧的车窗,如果你想从车外看车内,就是徒劳之举,即便凑近了也看不真切。这可是利用了针孔原理。从车内往外瞧,外面的景象一览无余,十分清晰。
面对这些精巧的彩绘铜车马,大家啧啧称赞。进入二号俑坑,我的呼吸差点停止。眼睛盯着最完整的一座兵俑细看,我从老师的解说中了解到他是独一无二的跪射俑。他造型奇特,从侧面看就像一张陕西地图,他身材魁梧,单跪在地上,炯炯有神的`眼睛直射前方,哪怕敌人再凶悍,他也毫不畏惧。
将军俑威武雄壮,气压四方。看他昂首挺胸,嘴角微微上扬的样子,定是对自己的感到骄傲。
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都是用古人的汗水和智慧创造的,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兵马俑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 高中心得体会5篇
★ 底线心得体会5篇
★ 调度心得体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