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可以提高我们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和认知,作文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有关陕西的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关陕西的作文篇1
只要你是陕西人,就算你远在千里之外,也得跋山涉水回家过春节。春节时的陕西,绝不像东莞那样空城一座,而是人头攒动,热热闹闹,无论城里还是乡村,都是一样的红火。
对陕西的孩子们来说,春节几乎等同于第二个儿童节。任你走哪条街,向哪瞅,一定会看见这么副场景:两个孩提,哥哥怀里堆满玩具,炮竹,妹妹拿个洋娃娃,水汪汪的大眼睛紧紧盯着父母。父母笑嘻嘻地掏出钱,抱着俩孩子乐哈哈地回家。这不,无论腊七腊八还是到元宵节,街上时不时响起鞭炮声,孩子们的笑声,好不快活。
孩子们高兴,大人们也忙活。大扫除,缝新衣,一家一户去拜年,就不提了。管小孩,放鞭炮,辛勤做好年夜饭,就不说了。最劳人(陕西方言,意为费神,耗精力)的还是蒸枣馍了。不过,最高兴也莫过于此。
到了大年三十前一天,左邻右舍的妇女便会聚在一起,合力蒸枣馍。这听着容易做起来难。由于这是为了拜神,而且左邻右舍都要拜,所以得事先发好二三十斤的大花面团,做馍时取一些面团,与枣捏在一起蒸。枣馍花样繁多,最普通的要数被孩子们戏称“独龙眼”的枣馍了。而最美丽的莫过于“双龙戏珠”了。两条被用刀雕的栩栩如生的面团龙,相互绕缠,围着一颗被雕出花的“独龙眼”,每一片精细的龙鳞下都是一颗鲜红的重枣。精哉,妙哉,善哉!完成这么一件伟大的作品,不自豪吗?再加上蒸花馍的时间很长,所以一旦到了饭点,在谁家蒸馍,那家的主人便会准备好饭菜,留下蒸馍的人一起吃饭。吃饭时,谈笑风声间,邻里关系不知不觉地亲密了许多。所以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此。
陕西春节的独特美丽之处太多了,实在一言难尽。“远游子,念家乡。”多么想回老家——陕西过一个完整的春节。
有关陕西的作文篇2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岁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忙碌,一直忙到腊月三十日,过年便正式开始。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整,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在守岁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财神就先光临谁家。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开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达旦,直到初一早上。
安康人从初一到初十,还有以观看天气的好坏预测五谷六畜是否兴旺习俗。相传每天的天气都有预示。即:初一观鸡,初二观狗,初三观羊,初四观猪,初五观牛,初六观马,初七观人,初八观谷(庄稼),初九观果(果树),初十观菜。俗称“新春十日晴,丰年乐太平,新春十日阴,谷米贵如金”。
有关陕西的作文篇3
每次回老家,我最爱吃的就是老家的凉皮,平时吃,过年也吃。凉皮也称陕西凉皮,是我们老家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凉皮是用小麦面粉制作的,一般凉拌食用。凉皮的口感很独特,皮滑鲜嫩,咸辣爽口。
在老家,镇上每个月都会办一次集会。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领着我去赶集,街道上热闹非凡,吃的玩的应有尽有,奶奶总是紧紧地拉着我的小手挤在人群中。买好家里的必需品后,奶奶就带我去找卖小吃的摊档,问我想吃啥?每当这时候,我就特别的兴奋,我会要好几种小吃,但我觉得最好吃的还是凉皮,吃到嘴里滑滑的,冰冰的,还带有一点微辣。
过年的时候,奶奶就会自己做凉皮,我感觉奶奶做的凉皮比外面的更好吃。凉皮也有热的,但我更喜欢吃凉的,喜欢那种冰爽的感觉。
如果你来到了我的家乡陕西,一定要尝尝我们这里的凉皮!
有关陕西的作文篇4
西安是我的家乡,是陕西的省会城市,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古城。
最为著名的古建筑物有古城墙、大雁塔、钟楼、鼓楼等很多名胜古迹。
白天的古城墙像一条长龙围绕着西安市,每当夜幕降临,城墙就亮起来了,有灯笼、大射灯、彩灯、龙灯,把整个西安市勾画出清晰的'轮廓,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大雁塔高约几十米,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大雁塔南广场有《西游记》里唐僧的青铜像;北广场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每当喷泉开始时,喷泉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千姿百态,忽高忽低的水雾高几十米,把古老的大雁塔衬托得更加雄伟壮观。
钟楼、鼓楼更是美妙无比,鼓楼上有几面大鼓,钟楼上有几口大钟,看起来好像全是木头建的,我想这大概就是它们名字的来历吧!
西安的小吃更是多种多样,最具有特色的有羊肉泡馍、美味可口的肉和汤,泡的是锅盔馍,馍泡的越小越好,还有米线、凉皮、裤带面……更是美味无比。
有关陕西的作文篇5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一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这是春节的重要习俗。而在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就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而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
人们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这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有关陕西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