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写的优秀,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的评估和反思,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一个成功的教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关于雪的教案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关于雪的教案篇1
一、说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的视野”,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床,常有孩子把鞋子、袜子拿错、穿反。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鞋子、袜子、鞋垫为活动材料的《找朋友》数学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是:
1、认识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教师、同伴游戏的快乐;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活动准备是服务于活动目标,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上,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鞋子、袜子和鞋垫。这些物品让小班孩子具有亲切感,愿意去动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师共同探索。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鞋架一个、夹子若干、玩具小熊一只。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转换活动场所,衔接下一个活动环节。知识准备是已学的儿歌《袜子歌》
四、说教学方法、重点
(一)这是一次数学配对活动,其中有机整合了语言领域的儿歌改编活动,但教学仍以配对游戏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幼儿认识、形成“双”的概念和正确为鞋子、袜子、鞋垫正确配对这一环节上。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幼儿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我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找朋友”里面,以幼儿为主体,我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大班关于雪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感知各种物体在空中都会自由下落。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物体的下落速度跟重量、形状与掉落方向有关,学会做记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对物体下落的现象产生兴趣及探索欲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每组相同的普通纸两张,大小相同的黑卡纸一张,橡皮泥一盒,积木一块,石头一块,剪刀一把,笔一支,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物体都有下落现象。
(1)教师引导:教师手里拿着一块积木,提问如果松开手会怎么样,教师操作,并用多种方式抛、扔。提问,所有东西都会这样吗?
(2)幼儿试验:请小朋友运用多种材料试一试,看看和刚才的猜想是不是一样。
(3)幼儿分享结果,教师总结。
2.比较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
(1)提问:刚才你们都扔了那些东西?它们落下来的速度一样吗?哪些快哪些慢?
(2)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教师引导要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
(3)幼儿再次操作,并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4)教师将结果贴在黑板上展示,请幼儿回答发现了什么,幼儿猜想为什么有些速度快有些慢。
3.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什么有关。
(1)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操作,比较普通的纸和黑卡纸的下落速度不同,请幼儿回答发现了什么,验证速度与重量有关。
(2)幼儿操作,不增减东西,怎样使两张相同的普通纸掉落的速度不同,再交流讨论。验证速度与形状和下落方向有关。
活动延伸:
将材料投放到区角内,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对生活中的落体运用现象进行新的设计,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该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随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五种比较则很难有明确结果,也浪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该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该让幼儿上来分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实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状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控制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经验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该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经验。
小百科:物体,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体的物质,一般分有气态、液态和固态。
大班关于雪的教案篇3
目地要求
1、学习10的减法计算。
2、提高运算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减法的了解。
3、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准备
1、10节的小火车图片。
2、保龄球10个,10根小棒
3、《操作册》第五册第39-40
内容与指导
蒙氏数学:10的减法
一、 走线游戏。
走线,线上游戏:问答游戏。
10可以分成几和几。
二、集体活动。
1、复习10的加法
出示10节小火车图片。
师:小白兔兄弟要坐小火车出去游玩,小火车有10节车厢,可是只坐了一只小白兔,请小朋友算一算,还能装下几只小白兔?
2、学习10的减法。
游戏:数小棒 给幼儿准备10根小棒,请幼儿拿出相应数字的小棒,列式并计算剩余的小棒,再点数验证。
游戏:打保龄球 4人一组,击球,根据击倒的数量,编一道减法运算题并计算出来。
三、幼儿操作
操作册 第5册第39页的活动。
大班关于雪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对聚会的内容进行设想、规划,增强计划能力。
2、能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与同伴讨论的内容。
3、体验与同伴共同商量、讨论的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师用记录表:空白纸张,上面有标题"我们来聚会"。
2、幼儿用书:《我们来聚会》。
活动过程:
1、师幼讨论:聚会可以开展哪些有趣的活动?
教师:新年快到了,我们可以邀请哪些家人来@jln和我们一同庆祝呢?他们来幼儿园参加聚会时可以进行哪些活动?
幼儿与同伴相互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家人可以参加什么样的游戏?小朋友可以和家人共同进行什么活动?小朋友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可以怎样邀请参加活动的客人?
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记录表上用简笔画的方法进行记录。(如小朋友建议可以进行表演,教师就画上跳舞的小人进行记录)
2、幼儿分组进行聚会计划的讨论并记录在幼儿用书《我们来聚会》上。
师幼共同讨论有关聚会计划的一些具体问题:
①聚会的时间、地点怎样安排?怎样邀请客人,有哪些邀请礼仪?(可以制作宣传海报、聚会请帖,用礼貌的语言进行邀请)
③客人参加聚会时可以怎样装扮?(制作装饰的面具或帽子等)
④聚会的环境可以怎样布置?(可以用绘画、制作拉花等方法进行装饰)
⑤聚会进行的程序是怎样的?由谁来主持?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小组讨论,在幼儿用书上记录下自己和本组同伴讨论的结果。
幼儿边看自己的记录边向大家进行介绍。
3、师幼为聚会进行准备。
幼儿分工合作,如有的小组制作邀请卡,有的小组开始排练节目,有的小组为环境做准备。
延伸活动:
利用晨间、餐后等时间与幼儿谈谈对聚会的准备工作。
大班关于雪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图形组合的形式表现一些洗漱用品,并能用重叠的绘画方法进行表现。(重难点)
2、知道保护牙齿和清洁口腔的方法。
【材料准备】
示范画、记号笔、蜡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看看图片上上有什么?
2、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他们?为什么要用?
3、使用牙膏和牙刷,可以使我们的口腔保持干净,并能保护我们的牙齿。所以我们每天要坚持刷牙,保护牙齿。
(价值分析:第一环节是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介绍牙刷牙膏的用处,引导幼儿知道每天坚持刷牙能保护保持和清洁口腔。)
二、欣赏示范画
1、拿图片上的这些牙膏牙刷是怎么放?谁放在前面谁放在后面?
2、孩儿面放在杯子的前面,牙膏牙刷放在杯子里,拿我们画画的时候,应该先画什么呢?为什么?
3、在物体重叠的.时候,我们要先画放在前面的物品,在画后面的物品。
4、今天请小朋友也来画一幅牙膏和牙刷好吗?
(第二环节是通过欣赏示范画,知道示范画中物品的摆放方法,并引导幼儿指导重叠绘画的表现方法。为幼儿创作做铺垫。)
三、幼儿创作
要求:
1、鼓励幼儿大胆地绘画作品,并表现出重叠。
2、提醒幼儿用相近色涂色,并注意选背景色的选色。
(第三环节是幼儿创作,教师根据幼儿的个别情况进行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表现重叠的方法。)
四、欣赏作品
你画了什么洗漱用品?他们是怎么放的?
(第四环节是欣赏幼儿作品,根据幼儿的作品进行指导。)
大班关于雪的教案篇6
【活动设计】
(一)活动材料的科学性与层次性
1、操作材料丰富、多功能性
分类材料选用生活中孩子经常使用的、熟悉的吸管,虽是普通的9根吸管,却涵盖了按颜色、粗细、长短、能否变形、有条纹与没条纹、尖头与平头等等多种分类概念。用纸板将透明瓶分隔,既物化了抽象的分类概念,又能呈现分类的结果,方便检验,从而克服了数学教学活动不易检验的难题;
2、操作材料富有层次性
通过逐步递增吸管数量,增加分类的特征要素,从而加深幼儿操作的难度,帮助幼儿在多次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建构了分类的概念。
(二)活动过程的操作性与递进性
整个活动设计从“幼儿的自主学习”出发,将多种操作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四次小步递进的分类环节,让幼儿经历了“观察分析——初步建立单种方法分类概念——感知多种分类方法并尝试记录——巩固分类经验”的学习过程,从而在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中建构了多种分类的概念。
另外,活动过程中力求把幼儿推在前面,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建构知识经验,重视每个环节的.检验与评价,根据幼儿的学情来梳理概念和提升经验。
【活动目标】
1、探索按吸管的不同特征进行多种分类,积累分类的经验。
2、尝试运用简单的标记记录各种分类的方法。
3、乐意参与吸管分类的探索活动,感受分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类吸管若干、分类瓶、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观察吸管,发现不同的特征。
(1)吸管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
2、第一次分类,初步建立分类概念。
(1)幼儿操作,将5根吸管进行分类。
(2)交流与梳理分类经验:各种方法的呈现与检验。
3、第二次分类,感知多种分类方法并尝试记录。
(1)交代新任务:多种方法分类,并用简单的标记做记录。
(2)幼儿操作,将9根吸管进行分类。
(2)交流与提升分类经验:多种分类方法的呈现以及记录的展示;
4、展示与检验,巩固分类经验。
(1)小结与梳理各种分类方法。
(2)将末次分类情况展示在相应的区域,集体观察、检验。
(3)小结评价,提出下次分类活动的任务。
大班关于雪的教案篇7
手工活动——气球变变变(大班)
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材料左右对称地装饰气球,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2、乐于参与手工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大小的气球,纸绳、卡纸、双面胶、木胶
2、范例
3、气球充好气,放置在礼物袋中
4、录音机、《铃儿响叮当》《碰一碰》磁带
活动过程:
1、送礼物,烘托节日气氛。
(1)圣诞节快到了,老师有礼物送给你们,高兴吗?(放音乐,气球从礼物带里倒出,幼儿拿气球)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看,你拿到的气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比一比大小?
(2)请幼儿根据气球的颜色、大小等特征带着气球排排队。
2、气球变变变。
(1)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兴趣。
我拿到了一只不一样的气球!3,2,1(出示范例小小鸡)。我的气球漂亮吗?怎么会这么漂亮的呢?
(2)出示其他几个范例,拓展幼儿的想象。
气球变变变,变成------,气球变变变,变成-----。
(3)你的气球会变成什么呢?
(4)根据其中一个幼儿的回答,教师示范装饰气球。
重点引导幼儿注意两边对称。
(5)你们想把自己的气球打扮得更漂亮吗?
想好你想把气球变成什么?它的眼睛鼻子嘴巴在哪?其它部位用什么材料装饰,装饰在什么地方?想好了,就可以开始动手了。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合理布局,并及时展示幼儿有创意的装饰方式。
4、请装饰好的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
5、与气球娃娃跳舞。
大班关于雪的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