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中快速调整进度,确保教学目标达成,互动性强的教案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蒙氏加法板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蒙氏加法板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第88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重点难点:
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学生回答后出,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1)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复习(2):汤姆讲述:我带来了一束鲜花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 8+1 10+1 2+6 4+10 7-3 8+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观察例图: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蛋糕(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5个),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把书翻到68页,试着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媒体演示
汤姆:生日晚会开始了,可吉利家的筷子还没数好,出示做一做1
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
3、瞧: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咦,香蕉上怎么有算式,你会算吗?完成做一做2。做完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4、我们一起来到智慧宫:9+4 你会算吗?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蒙氏加法板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大胆回答问题。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操作完成后将物品归还原处。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焦距准备:2个塑料篓子做"粮仓"、"粮袋"(上面写有10以内的算式)
2、学具准备:双色圆片10个(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算式卡片若干,飞行棋、汽水盖,塑料碗、扑克牌、红枣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游戏:拍手问答游戏。教师提问10以内的分解组成,幼儿回答。教师问到:"小朋友,我问你,10可以分成几和几?"幼儿回答:"x老师,告诉你,10可以分成1和9 、2和8、3和7……
二、游戏活动。
创设游戏情景:游戏连环套。游戏王国的国王知道小朋友门都喜欢做游戏,于是国王派使者送来了许多的游戏。今天我们就一起玩个够。
1、游戏"双色卡"。有那10个双色卡(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向上抛去,双色卡落地后,数一数红色的有多少片,蓝色的有多少片,红色的和蓝色的合起来有多少片?教师将幼儿说的答案用算式在黑板上列出来。
2、游戏"扣碗"5人一组,每组准备10个汽水瓶盖,一个塑料碗,一名幼儿左手向桌面上撒开瓶盖的同时右手持碗扣住部分瓶盖,大家一起数一数桌上剩下瓶盖,在一起算算碗中扣住了几个瓶盖,可以调整瓶盖的总数来复习10以内的减法。
3、游戏"抓抓抓"将小鞋盒挖个洞,里面放10个红枣,请幼儿将手伸进洞里抓出红枣,数一数抓了几个红枣,算算盒子里还有几个红枣。
4、游戏"小马运粮食"幼儿分成两队扮演小马运粮食,老师发出命令后,两队排头跑向"小河边"拿起一袋粮食,"粮食上贴有10以内加法和减法算式题目,幼儿将答案填在等于号的后面,跑向"粮仓"答案正确的才能将粮食袋放到粮仓,再将每队的第二名幼儿上来运粮食,依次进行,相同时间里哪队云的粮食多为胜利。
三、分组活动。
1、双色圆片游戏,幼儿操作双色圆片完成算式后,把得数填写在方框里。
2、扑克牌游戏,幼儿两人一组,扑克牌1到10,两人各自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大,用大数减去小的数,或者将两张牌合起来列加法算式。
3、下棋游戏。2到4人为一组玩飞行棋游戏,每人两次掷2次,显示的点数相加就是飞机要走的步数,最后谁先到达中点谁就是胜利。
4、交流小结:引导幼儿自由表达游戏后的感受,共同收集整理材料
活动反思: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要根据智障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本节课《复习10以内的加法》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措施: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所以,这节课我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
上课开始我没有用以前的10的组成口诀来进行复习,而是将口诀填入到孩子们熟悉的歌曲中进行复习,势必比一味地与学生对答效果要好。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我与学生玩“寻找小猫咪”的游戏。我先扮成小猫“喵”几声,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几声,再接着“喵”与我的凑成10。这样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精彩的问题情境对这些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简单的一带而过,这样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再后来的几幅图一出示,a组学生基本上能自己看懂题意。再者,当我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知识的深奥,并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蒙氏加法板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可爱的小动物们带着一群数学娃娃来和我们捉迷藏了,瞧!你能猜出它们后面藏的是哪一个数字吗?(多媒体出示5以内的分成与合成)
二、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一)、学习图。
1、师:(出示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3、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象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认识加号。(板书加号)
(3)、那3+2等于多少呢?(板书:=5)你是怎么知道的?
4、理解算法。
5、读算式。
6、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7、指导写算式。
8、小结: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板书:加法)
(二)、学习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画面。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说图意。
3、把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呢?那么1加2等于几呢?你怎么算出来的?
4、读算式并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三、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依次说图意、填算式,再交流每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选择其中的两道,说说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根据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让学生先画圆再填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计算,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4、课间活动:唱《找朋友》这首歌。
5、学生根据手中的算式卡片和数字卡片玩“找朋友” 游戏。
6、“想想做做”第4题。(故事)
画外音:一天兔妈妈对小兔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已学着做一些事情”。小兔开心地答应了,它兴高采烈的来到了野外。(出示小兔采蘑菇的图)让学生依次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并在图的下面填算式、算得数。体会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渗透思想。
7、“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送信。先让学生连一连,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8、延伸:看图你能写出几道加法算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经过具体的课堂实践,我反思如下:
1、目标定位全面合理。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时候该用加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材料选择简单、有效。
我是本着“关注常态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的原则来合理选择教学材料的。①以简单的5道题(5以内的分与合)复习导入,为下面计算5以内的加法作铺垫。②不改变教材意图。书本例题和“试一试”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课件演示、老师引导、语言的交流表达等活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③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书本的练习改编成故事和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整个练习设计如行云流水,活泼而不凌乱,让所学的知识在“用”中得到了有效的反馈,师生配合默契、自然、流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我表现的能力以及听、说、交往的能力。
4、存在的不足。
在“送信”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用尺还不够熟练。因此,学生在连线的时候,浪费了一些时间,导致课外延伸的不是很到位。
因此,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有点不尽人意。课后我觉得可以删除让学生连线这个环节,直接用游戏的形式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展开教学,这样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
蒙氏加法板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p28-2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鼓励猜想
1、出示图片牛顿与“万有引力”
2、引入“牛顿因为一只苹果掉下来打到他的头上,大胆猜想,是不是所有物体都往下掉呢?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在平时也要学会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努力从中探索规律。
二、合作交流,探索猜想
(一)故事激趣,初次猜想
1、朝三暮四
猴妈妈给小猴们分配桃子,“早上给你们每人3个,晚上每人4个桃。”小猴们很不乐意,“太少了,太少了!”吵着要妈妈多分一些。猴妈妈说:“好的,早上给你们每人4个,晚上每人3个。”小猴们拍手欢呼。听了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我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说点什么吗?
2、初步感知,大胆猜想
出示:3+4=4+3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适时板书)
(二)广泛举例,验证猜想。
师:这里是3和4的位置交换了,和没变。仅凭一个例子就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结论,似乎草率了一点。我们不妨把这个结论当作一个猜想(教师随即将生1的结论加上“?”)
师:既然是猜想,想不想知道猜的对不对?
生:想。
师:我们还得举例验证。
1、举例要求:
(1)任意两个数,求出他们的和;
(2)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求出两个数的和:
(3)比较两次的结果,判断式子是否相等。
2、学生汇报,师板书。
3、小结:根据自己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猜想是对的。(同时将“?”改成“。”)
4、揭题: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叫什么呢?
学生交流后,师板书。
5、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1)观察自己仿写的式子,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示。
(学生可能使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
(2)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
6、追问:加法交换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7、原来,猴妈妈就是巧妙地运用了加法交换律中的“变”与“不变”,轻松的解决了分桃的问题,其实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也不知不觉的运用过?(加法计算“验算”的时候)
(3)出示教材56页的例题情境图。
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45(人)17+28=45(人)
(三)规律延伸,猜想拓展。
1、根据反思,拓展规律。
师:同学们真棒,从个别例子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获得了加法交换律。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的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那么“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其它三种运算中呢?
生可能会说出以下几个想法?
“猜想二:减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差不变?”“猜想三:乘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积不变?“"猜想四:除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商不变?”
“猜想五:几个加数时,变换加数的'位置和也不变?“
2、举例探究,验证猜想。
师:现在同学们又有了不少新的猜想。这些是与众不同的、全新的猜想!如果猜想成立,它将加大我们对“加法交换律”的认识。那这猜想对吗?又该如何去验证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用合适的方法试着进行验证。
3、汇报交流,验证猜想。
师:哪些同学选择了“猜想二”又是怎样验证的?学生汇报,观察、总结
小结:
a、验证的结果是减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差会变,猜想不成立:
b、只要能举一个反倒,就能验证猜想肯定不成立。
(2)验证猜想三。
师:哪些同学选择了“猜想三”,又是怎样验证的?学生汇报,观察、小结:乘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积不变?验证结果是积不变,猜想成立。这就是我们将来要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这样的规律。简洁交换律:axb=bxa。
(3)验证猜想四
师:哪些同掌选择了“猜想四”,又是怎样做的?
学生汇报,观察、小结:验证结果是“除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商会变。”猜想不成立。
蒙氏加法板教案篇5
目的:
让幼儿获得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感性经验。
准备:
红气球3个,蓝气球2个,男娃娃4个,女娃娃1个,各种图片每人一张。
过程:
一、老师示范
1、老师拿出红气球3只,说:“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上有多少个气球啊?”(答:3个)
“刚刚我又买2只兰色气球,现在我一共有几个气球啊?”(答:5个)
“你们真聪明,那么现在有谁可以照着我说的样子说一遍?”(指导幼儿模仿老师的'叙述,初步学习描述应用题。)
2、老师再拿出4个男娃娃说:“我这里有4个男娃娃,小明又送了我1个女娃娃,那你们知道我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娃娃吗?”(请小朋友回答,表扬答的好的,鼓励答的不好的。)
“刚刚几位小朋友已经学着我的样字说了一遍,现在还有谁想试一试的?看看谁编的最有趣?”(指导鼓励幼儿编题,肯定幼儿编的好。
提出新要求:“刚刚你们都编的很好,可是现在呀,我们编题的小朋友不要告诉别的小朋友你有多少个娃娃,考考他们,好吗?”(老师示范一次。)
3、每个幼儿都发一张图片,让幼儿根据土派内上的内容编应用题。“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图片,看看上面有什么,有多少个,想想应该怎样提出问题,每人编一道加法题考考旁边的小朋友。(老师巡视,检查幼儿是否学会,纠正错误的,鼓励正确的。)
蒙氏加法板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6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竖式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满10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能行:口算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美丽的气球,你们想见见吗? (生:想)别着急,答对了,下一个气球才能出现噢!请看9+5= 8+6=7+4= 30+20= 80-10=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的口算能力真不错老师还想考考你们的竖式计算。
2.我能行:竖式计算(出示课件)
谁能把你的计算过程和我们分享一下吗?抽生上台板书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真牢固!
二、情境教学
1.课件出示情景图:师:看孩子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就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吧!想听吗?
上周末,小红和小明去公园游玩,他们来到了车站。发现车站里有很多货车和客车,这时小明说:“这里的车真多呀!我来数数货车,你来数数客车吧”过了一会,小明说有27辆货车,小红说有2辆客车,此时,小明问了小红这样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辆车?”这个问题把小红难住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红吗?生:能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法解决,怎样列算式?生:用加法,27+2=29(辆)
师:怎样列竖式?(注意:在计算加法·减法时,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1、老师边说边写,2写在哪儿?为什么要写在5的下面?生:因为数位要对齐。
师:谁再来说一说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生:……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2、课件出示情景图例1
(1)师:看同学这么快就帮小红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也想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情景图例1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要把客车的辆数和货车的辆数合起来。并列出算式27+8=(辆)
(2)师:现在我们已经将算式列出来了,那这个算式怎么计算呢?让我们和同桌一起动动小手,让小棒朋友帮助我们。首先我们要摆出多少根小棒,请你们左边的同学摆出27根小棒。(师:这位孩子的速度真快。嗯!那位孩子的小手真巧)那请右手边的孩子摆出8根小棒。
师:现在请同桌的孩子一起动手移一移,算一算25+8=? (怎么算怎么移?摆完了的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3)请生上台展示
生1:从8根中拿出5根凑成10……
生2:从25根中拿2根和8根凑成10……
(4)师用ppt再演示一遍。引导学生回答出: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15根小棒,满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来的两捆合起来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
(注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现在我来比赛一下,看哪位孩子把小棒放在书桌左上角,又快又整齐。
3.竖式计算
师:如果我们不用小棒帮忙,怎样计算呢?生1:口算
生2:竖式计算
师:那我们现在就试试,再列竖式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再列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来教教老师写8的时候应该写再哪儿呀?那5加8等于13,13怎么写呢?(13,3写在个位上,1,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我们写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生: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师:那再这两道竖式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
2生:第一个个位相加没有满十,第二个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师: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满十进一(师板书满十进一)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4.试一试
33+8=25+9=生上黑板用竖式计算
5.歌曲
利用两只老虎的音调来唱进位加法的儿歌,帮助孩子学习进位加法。
三、随堂练习师:儿歌同学们已经记住了吗?现在老师要带你们进入我们的智慧城堡去闯关,你们敢接受智慧精灵的挑战吗?生:敢
课件出示相应习题
师:好,请看第一关:小法官。师:现在请看第二关:找车厢。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请看第三关:小熊的烦恼。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当个位和个位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时,要加上进的数。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进入我们美丽的城堡。)
六、板书设计:
蒙氏加法板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