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上教案推荐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设置探究性任务,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我们在撰写教案时,常常会进行小组讨论,以集思广益,提升教案的质量,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北师大版五上教案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北师大版五上教案推荐5篇

北师大版五上教案篇1

本学期根据学较工作安排,本人担任九年级一班,二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每周6学时,共计12学时。现将本学年的历史教学工作安排如下:

一、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通过世界古代史的学习,了解世界古代史的历史人物、历史时间和历史现象。

在能力目标上,通过世界古代史的学习,辩证的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方面,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学生现状分析

两个教学班,九(一)九(二),共100人,学生整体水平还可以,从八年级的学习情况看,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懒惰,作业完成情况不好,以至于课后练习跟不上,效果不好。基础较好的学生接受能力很强,课堂效果不错。

三,教学措施

1。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要求,把学生分成三个等级,上等学生当堂消化,中等生课后背熟,差等生督促反复记忆。

2。加强练习,课上练习与课后练习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加强反思,单元检测及时找出问题,迅速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力争在下次检验中不在出现类似的问题。争取通过一年的教学与合作,师生共同努力,解决所有的难题,让学生们在中考中如履平地。

北师大版五上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相关内容。

2.通过体会本文精彩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3.激发对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导入】

“假不假,白玉为床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几句顺口溜,是《红楼梦》中对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描绘,作者以自己的笔,描绘了他们由盛而衰的经过。我们今天就来阅读其中的一小部分《贾芸谋差》。

【作者及作品简介】

1.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他从小是富贵荣华锦衣玉食,直到雍正即位之后,曹府被抄家之后是一落千丈之后,在贫寒中写下了不朽之作《红楼梦》。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曹雪芹作,后四十回多人为由高鹗续成。小说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

【阅读文章】

1.初读文章,识别字音词意。

2.再读文章:将自己认为有意思的段落读出来,让同学欣赏评议。

(目的:让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语段,同时,也可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3.对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全班探讨解决。

【讲解】

1.你能给文章划分一下层次吗?

答:第一部分:打探消息(1-4)贾芸在贾链处打探消息,为后文谋差做准备。

第二部分:筹钱买礼(5-10)○1在舅舅家受训、受辱。偶遇倪二,受资助。

第三部分:送礼奉承(10-17)给王熙凤送礼,为谋差铺路。

第四部分:得差遂愿(18)贾芸得到了园中种花的差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2.卜世仁在回绝贾芸的请求后,就是对他的责怪,怪外甥不干正经事,从中可以看出卜世仁什么性格?

答:冷漠、为富不仁、吝啬。

3.卜世仁与娘子的对话,有什么含义?

答:表面上看是想留外甥吃饭,实际是在赶走他。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冷漠无情。

4.本文主要刻画了凤姐和贾芸这两个人物,试着找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语言来。

凤姐:你竟有胆子在我的跟前弄鬼。早告诉我一声儿,有什么不成的,多大点子事,耽误到这会子。

贾芸:早知这样,我竟一起头求婶子,这会子也早完了。如今婶子既知道了,我倒要把叔叔丢下,少不得求婶子好歹疼我一点儿。

(本题答案为开放试题,只要符合人物性格的语言均可。)

5.文中写了四个人物,请选其中一人,分析其性格。

如:

王熙凤:语言甜蜜,办事精明,独揽大权,性格泼辣。

贾芸:聪明乖巧,很有心计,善于逢迎。

卜世仁:冷漠、为富不仁、吝啬。

倪二:为人豪爽、热心、重情义。

【小结】

贾芸思维灵活,说话圆滑、为人孝顺。他在贾琏、凤姐之间穿插的游刃有余,从舅舅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后“恐他母亲生气,便不说起卜世仁的事来”, 脂砚斋评“芸哥亦善谈,井井有理”、“孝子可敬”。

【延伸】

课外阅读《红楼梦》。

北师大版五上教案篇3

本单元教材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先教学几分之一,再教学几分之几,然后教学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本单元最后的“你知道吗”简要介绍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1?创设情境,引发认数需要。

数是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创造的。学习动机起于兴趣、源于需要。教材在编写时力求引发学生的认数需要。

(1)第98页例题中两名孩子在平均分三种食品,每人分得的苹果、矿泉水的数量都能用整数表示,每人只能分到半个蛋糕,无法用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教材以此为契机,开始教学分数。

(2)第101页例题,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四份,在一份或几份上涂颜色。涂一份可以用1/4表示,涂两份、三份呢?教材由此进入几分之几的教学。

2?重点突破,提高认数效率。

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的分数比较多。对于这些分数如何进行教学处理,教材作出了恰当的安排。

(1)在认识几分之一这一段里,教材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例题从“半个也叫二分之一个”开始,先联系实物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写作1/2”,具体地描述了这个分数的意义。再告诉学生1/2是分数,介绍分数线、分子、分母,示范1/2的写法。“试一试”让学生在长方形纸上折折、涂涂,表示出这张纸的1/2。学生一方面在自己的操作中继续体会1/2的含义,另一方面在交流中看到,虽然各人的折法与涂色的位置不同,只要把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这样,他们对1/2的理解就深入了一步。

其他的几分之一就安排在“想想做做”中,让学生以对1/2的理解为基础自己学习。第1题根据图形里的涂色部分分别写出分数1/3、1/6、1/9和1/8,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了这些分数的意义。第2题通过选择可以用1/4表示的涂色部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只有在图形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第3、4题能让学生看到一个图形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不同。这些习题紧扣住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有层次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认识新知识。

(2)在认识几分之几这段里,例题中只教学“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4份,其中3份是这张纸的3/4”,2/4留给学生自己学。“试一试”让学生看着图形自己理解2/3、3/5和5/9的意义,“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涂颜色逐步形成对5/6、6/8、2/5和4/7的理解。

3?以理解分数意义为重点,带出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99页和第102页例题分别比较两个几分之一和两个同分母的几分之几的大小。这两道例题都有两部分教学内容,一是继续认识分数,二是比较分数的大小。例题以认识分数为重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直观地体会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第99页例题要求学生在同样大的圆纸片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1/4和1/8,其中1/2是已经认识的一个分数,1/4和1/8是新学习的分数。例题让学生在折纸活动中体会这两个分数的意义,感受这些分数的大小是不相等的,并填写“>”或“t;”表示两个分数间的大小关系。

第102页例题在比较3/5和2/5的大小前,先要求学生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分别表示这两个分数,也是通过折纸及表示分数的活动,先进行分数意义的教学。

在理解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不会有困难。本单元教材不要求概括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只要求学生借助图形的直观进行比较。“想想做做”中,每一次比较分数的大小前,教材都先让学生在图形上表示出有关的分数,清楚地表明了教材的两点意图:一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是基础;二是在本册教材中比较分数的大小不离开图形直观。

4?在操作中体会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

第104页例题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分母不超过10)。例题让学生把一个长方形的3/8涂上红色,2/8涂上绿色。在涂颜色的活动中,从两次一共涂了8份中的5份,理解3/8+2/8=5/8,又从涂的红色比涂的绿色多8份中的1份,理解3/88=1/8。本单元教材中不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法则,要求学生以对分数的理解支持计算。

北师大版五上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中体会到量,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小正方体、易拉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师: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

北师大版五上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9页分草莓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引导学生估商,培养学生估算,猜测的意识和能力。

三、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教学过程:

一、闯关游戏。

1.教师带领学生做“用掌声表示计算结果”的'拍手游戏。

(1)用掌声表示商

9÷312÷418÷6

(2)用掌声表示余数

10÷315÷624÷5

2.下面几道题,你能很快想出商和余数分别是几吗?为什么?

59÷878÷967÷7

大部分学生体会到:由于被除数比较大,难以很快算出结果。同时,学生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教师借机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刚才的“难题”。

二、探索新知

1.呈现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55个草莓与8个盘子”

(2)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

信息:55个草莓,8个盘子。

问题:平均每盘放几个草莓,还剩几个?

2列出算式。

把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3.合理估商

请你先估计一下,平均每盘大约放几个?

学生可能会估计出“6个、7个、8个”等。

4.灵活试商

(1)独立探索

(2)小组活动

(3)集体交流:商6时,6×8=48,比55小;商7时,7×8=56,比55大了;其他的商都不合适,最后结果商6余7。

(4)检验:①余数比除数小。

②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5)小结:试商: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5.拓展应用

同学们,刚才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解决了“把55个草莓放在8个盘子里”的问题,你们的表现非常好,我们的老朋友小猴子还有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

课件出示:把55个草莓,每7个草莓放1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1)学生独立探索,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订正,全班交流:

商6时,6×7=42,得到余数13,比除数大;商8时,7×8=56,商比被除数55大,所以应该商7余6.

(4)怎样检验你的做法对不对呢?

生1:余数6比除数7小。

生2:7×7+6=55,说明算对了。

6.尝试练习。

师:淘气和笑笑在课堂上每人也做了一道题,你能判断出他们的计算是否正确吗?

下面算的对吗想一想,说一说。

(1)学生独立想一想。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订正,全班交流。

三、基本练习

1.教材第9页“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下课后与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师小结:1·试商要有有目的。

①余数比除数小。

②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板书设计

试商: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检验:①余数比除数小。

②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北师大版五上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教案6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作文5篇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8篇

五上写心爱之物作文5篇

五上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优质5篇

五上少先队工作计划通用5篇

五上少先队工作计划精选5篇

陕旅五上英语教学工作计划优质5篇

数学北师大版教学总结5篇

北师大版五上教案推荐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7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