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通过高质量的教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份成功的教案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更加自信,从容应对各种情况,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湘教版一年级下音乐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湘教版一年级下音乐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拉勾勾》,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鼓励学生为歌曲自编动作。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拉勾勾》,并和《你的名字叫什么》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二、教学重点: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拉勾勾》
a、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b、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c、唱会歌曲后在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2、表演《拉勾勾》
a、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听歌曲。
b、再听范唱。
c、尽快用听长发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d、分小组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湘教版一年级下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能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二、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三、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像中的动物神态。
四、认识木鱼、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五、能准确地朗读歌谣,并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动物说话》和《我有一只小羊羔》
二、认识木鱼
三、学习二拍子的强弱
四、聆听《三只小猪》和《快乐的小熊猫》
教材分析
一、《三只小猪》是由一支轻音乐队演奏的乐曲,轻松、幽默,勾画了三只小猪愉快的生活场景。
二、管弦乐《愉快的小熊猫》是美术影片《熊猫百货商店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断。音乐开始,首先由中提琴奏出的长音和小提琴奏出碎弓音,渲染了大森林早晨美丽的景色,在弦乐柔美的音响衬托下,笛子吹出一段节奏自由的旋律,其音调清新,色彩明亮。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让他们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二、识木鱼,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并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三、编创与活动,按节奏和节拍的强弱读歌谣。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动物说话》
二、认识木鱼
三、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律动。
二、编创与活动。
1、按节奏和节拍的强弱读歌谣。指导学生读歌谣时,有意识地读出节拍的强弱,做到有感情地读。
2、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音色,表现老鸭和小鸭的叫声。
三、表演《动物说话》
1、听乐曲律动
2、完整地聆听《动物说话》,听录音再自己范唱,让学生来感受。
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感受,拍手听、默唱、小声跟唱。
3、按节奏和节拍的强弱来读歌词。
4、听琴轻声学唱
5、师提示:怎么样演唱能表现出你很爱小动物的心情,用你的声音告诉我。启发学生演唱时投入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
1、启发学生编创歌词,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用木鱼为歌曲伴奏,注意看课本上木鱼的图有深有浅,示意学生敲击的动作有重有轻,要按着歌曲的强弱规律敲击,并要明确打击乐的伴奏地位,学会与歌曲的声音协调起来,不要喧宾夺主。
二、复习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和《同唱一首歌》。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告诉小朋友要热爱小动物。
课后反思:本课从喜爱小动物是儿童们的天性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歌曲中体验不同的演唱形式和艺术风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二、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三、能根据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形象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
一、认识碰钟、铝片琴,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重点: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器乐的演奏运用。
教学难点:铝片琴在歌曲伴奏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各种动物头饰、铝片琴、碰钟、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请小朋友们课前自己制作一个最喜欢的动物头饰。
老师准备一件小羊羔的衣服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体现引入部分:
1、老师与学生一起随着歌曲《动物说话》自由律动,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轻松、自由的气氛下进入音乐课堂。
提问引入: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小朋友们还会唱其它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吗?(自由表演唱,培养学生自信演唱的能力)
2、感受新课部分:
变魔术引入新课:请一位小朋友协助老师,其余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事先让这位小朋友穿上小羊羔衣服和头饰,不让孩子们看见,其他孩子闭上眼睛,老师说:“一、二、三变”,小羊羔从教室外咩咩叫绕场一周。
老师引导小朋友看着小羊羔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用听唱、模唱法学会《我有一只小羊羔》。
a、要以完整有感情的范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
b、采用适合学生演唱的调高进行听唱教学。听唱教学中可提示学生在同音反复处唱得轻松、亲切。
c、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跟着音乐做自由律动,编创动作,表达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1、认识碰钟、铝片琴,学习敲击的正确姿势。
2、为了使学生很容易用铝片琴敲出旋律,减少技术负担,老师先在铝片琴上分别贴上“1、2、3、5”四个音,用“数字谱唱法”学习。
3.2 12 ∣ 33 3 ∣ 22 2 ∣ 35 5 ∣
3.2 12 ∣ 33 33 ∣ 22 32 ∣ 1 - ||
二、用铝片琴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伴奏
1、老师示范用铝片琴敲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用“数字谱唱法”把歌谱分成四组接龙,用铝板琴演奏自己的音乐部分,小朋友轮换着玩一玩打击乐器。
2、分小组进行编创歌词:请小朋友们戴上自己制作的动物头饰。每个小朋友在组内编唱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歌《我有一只_x》。分小组展示成果(唱、奏、演结合,培养学生自信地唱歌,与同学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
3、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方法:每组推荐几名小朋友分别敲铝片琴和碰钟,为歌曲伴奏,其余小朋友围着本组自由表演自己创编的歌,大家可唱的不一样,让小朋友尽情地表现自我,角色可以轮换。欣赏《我的小绵羊》并小结。
4、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类不同品种的羊的图片,边欣赏边听歌曲《我的小绵羊》,让学生感受除今天学习的《我有一只小羊羔》外,还有许多关于羊的歌曲。
5、让学生了解羊全身都是宝,如:羊皮鞋、羊毛衣等,让学生自由发言和讨论,从而学生:小动物对人类有很多贡献,我们要爱护小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音乐是怎样表现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形态等特点,从而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对表现乐曲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热情。
课后反思:一堂课结束了,并不意味着的结束。号召孩子们课后与小动物交朋友,正是本课情感目标的实践环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三只小猪》和《快乐的小熊猫》,感受乐曲描述的愉快劳动的情景,感受劳动的快乐。
2.认识碰钟,学习敲击碰钟的正确姿势。
教学过程:
一、律动。
二、认识碰钟
1、观察示意图,知道怎么敲击。
2、想一想,听一听,碰钟的声音是长的,还是短的?怎么才能敲出短音。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敲击碰钟。
一、复习表演《动物说话》,《我爱我的小羊羔》
二、聆听《三只小猪》
1、完整地聆听《三只小猪》,说一说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小猪。三只小猪好象在做什么?
2、复听,让学生自编动作表演三只可爱的小猪。看谁能记住小猪叫的地方,随着乐曲学小猪的叫声。
3、三幅动作提示图分别是:
扭着身体学小猪走路。
用手指抵住鼻尖,模仿小猪的翘鼻子。
两只手在耳朵上方伸开五指做“扇风”的动作,模仿小猪的大耳朵。
三、聆听《快乐的小熊猫》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描述的清晨的意境和小熊猫愉快劳动的情景。
2、复听,将音乐分成两部分。“大森林的早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小熊猫打水的时候,你好象又听到了什么声音。”利用音乐中的特殊音响,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3、复听时,让学生跟着音乐表演,乐曲结束了。教师可启发学生编创结尾。编创结尾分组进行,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利用乐器、人声、拍打动作为乐曲做结尾。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通过歌词创编,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开发。以情感、能力培养为主线,让学生在“想”“动”的音乐实践中拓展音乐,了解音乐要素、力度以及不同画面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湘教版一年级下音乐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唱歌《大雨和小雨》、《上学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上学歌》
2、让学生感受上学时心情愉悦心情。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4、能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音效,与小组同学合作编创表演。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并能够掌握2/4拍的强弱规律。
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上学歌》,感受歌曲情绪。
2、学唱歌曲《上学歌》
(1)聆听歌曲范唱
(2)老师分句教唱歌曲
3、聆听、辨别声音
老师播放雨的音效,请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
4、表现歌曲
(1)请学生注意分辨大鱼和小雨的声音又什么不同。
(2)老师提示学生:注意曲谱上方的雨滴图示,大雨的声音应该怎么唱?小雨的声音应该怎样唱?
(3)学生分组边唱边模拟音效伴奏。
(4)完整演唱歌曲,并用模拟音效或编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湘教版一年级下音乐教案篇4
教学内容:
1、演唱《蚂拐歌》和《青蛙合唱团》
2、音乐活动《鸡崽和鸭崽》
3、演唱《大母鸡,花公鸡》,听赏《母鸡和公鸡》和《劳动最光荣》
4、演唱《走路》和活动《谁来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做一些儿歌游戏等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初步感受多声部音乐,并能完成简单的两声部教学任务。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关心动物、热爱劳动的感情。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4、认识打击乐器“响版”,并能为儿歌和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1、能初步分清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并能按节奏念准《青蛙合唱团》和《鸡崽和鸭崽》,能初步感受和体验声部的交织。
2、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大母鸡,花公鸡》、《劳动最光荣》和《走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1、“小朋友,我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谁能根据我的提示最先猜出答案,谁就是小赢家!”(猜青蛙)
2、“对了,就是我们的小青蛙!你们知道柳州话的青蛙怎么说吗?(蚂拐)”恩,不仅仅是我们柳州,这也是西南地区的方言。”
3、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蚂拐歌》
三、感受歌曲
1、跟着音乐按节拍拍手。
2、初听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并说说听后的感觉。
四、读歌词
1、师带读
2、生读
五、学唱歌曲
1、默唱
2、轻声唱
3、指导唱
4、有感情地唱
5、分组唱
6、分男女声唱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蚂拐歌》
三、音乐游戏《青蛙合唱团》
1、认识音符:师出示,“x”和“_”,让学生分辨认识。
2、为“x”配上声音:跳,为“_”配上“呱呱”,
3、把书上的节奏谱连起来读,师先示范,边读边用响版伴奏
_ x| x x | _ x| x x| _ x| _ x|
小青 蛙 跳 跳 大青 蛙 呱 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
4、请生跟读
师指导学生分清楚_和x
6、生完整的读
7、创编歌词,“请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也填进我们的节奏中,试着读一读”
8、生创编成果展示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听,这是谁的叫声?(老师学公鸡、母鸡叫)”你们也来学一学好吗?”
“大母鸡和花公鸡的本领可大了,你们听……”
三、听范唱
1、生听,说说它们的本领是什么?
2、复听,学学公鸡和母鸡的叫声
3、出示课题
四、感受歌曲
1、跟音乐节拍拍手
2、用不同的掌声来表示公鸡和母鸡
五、读歌词
1、师带读
2、生读
3、分角色读
六、学唱歌曲
1、默唱
2、轻声唱
3、指导唱
4、有感情地唱
5、分组唱
6、分男女声唱
七、表演唱
八、小结
第四课时
一、用欢快,天真的感情演唱歌曲《大母鸡,花公鸡》
二、学习儿歌《鸡崽和鸭崽》
1、聆听、分辨、模仿(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请学生听一听辨一辨、学一学)
2、新课教学
(1)、教师示范表演儿歌(一手拿小鸡的手偶,一手拿小鸭的手偶,)
(2)、游戏《鸡崽和鸭崽》,(师范读,请学生分别扮演小鸡和小鸭,跟老师一起表演)
(3)、分角色学习儿歌(师指导学生学好十六分音符及后十六分音符,咬字的清晰及节奏准确)
(4)、交换学习
(5)、分角色读一次
(6)、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一起表演《鸡崽和鸭崽》
三、创编、模拟组合
1、播放录音,小组讨论(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动物的叫声放进儿歌中,看谁编的最棒)
2、创编成果展示,师生互评
3、小节下课
湘教版一年级下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态,表现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
2、能学会唱《母鸡叫咯咯》,并大胆进行表演。
3、能大胆担任音乐故事表现中的角色,体验新的艺术表演形式。在表演中懂得热情好客,礼貌待人,能愉快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能自主地创编动作,在表演中表现出热情好客,礼貌待人的好品德,能愉快与人合作。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录音机、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走一走
听〈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活泼地走进教室,问好。
2、 激情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旅游,去参观一个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的家。请看大屏幕。
二、 引导掌握(故事设计)
1、 练一练。
师: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动物们都伸伸懒腰,醒了。农场顿时热闹起来了,可小羊仍在恋床。羊妈妈催促:“小羊小羊,快起来,一(5)班的'小朋友要来参观我们的农场了!”我们和羊妈妈一起催催小羊吧。
(唱咩、咩、咩)
师:有谁愿意当羊妈妈带着小羊。
(学生表演)
师:远处传来了叫声,原来鸭妈妈听说农场今天有许多客人来参观,也带着小鸭来了,他们排得整整齐齐、一摇一晃地走过来,边走边叫。谁来想学鸭妈妈和小鸭子?
(学生跟着老师学小鸭)
师:看小鸡也来了。小羊、小鸡、小鸭都来了,我们互相合作,老师当指挥,一起边唱边表演吧!
2、 唱一唱
师:(放录音《母鸡叫咯咯》)我们来听听、看看。大家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母鸡是不是在生蛋?
生:有,母鸡在生蛋。
师:母鸡生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表演好吗?
3、 听赏
(1) 初听
师:热热闹闹的农场,又吸引了许多的小动物,你们瞧!(边放录音,边在屏幕上出现小动物)
(2) 复听
师:同学们,咱们把这些小动物画出来,贴在这个空旷的农场里,或贴在头饰上,代表动物们欢迎小朋友来参观好吗?
(边听,边画颜色)
(3) 再听
师:同学们,我们分角色各自表演吧!
三、 课堂小结
湘教版一年级下音乐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小动物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并演唱小动物的音乐。
教学难点:能准确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
(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演唱歌曲时要注意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的强。歌中的衬子“呀”不要唱的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2)歌曲学会后,分小组编创动作,要让学生听着范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2、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条三声部复习巩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看画面编讲短小故事。已引起学生的兴趣。提示:小羊羔怎样走?
(2)拍节奏时可将学生分成三组,边读边拍节奏组合,最后三组节奏组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
小结。
湘教版一年级下音乐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几个主要少数民族舞蹈的简单动作。
2、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并能大胆、自信地歌唱。
3、认识几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特色头饰。
教具准备:
钢琴、自制头饰、磁带、录音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看!这些小头饰和衣服漂亮吗?
你知道它们是哪个民族的吗?谁说对了就给谁穿戴上。
2、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不仅聪明,而且还很大胆、自信呢,那你们能和着音乐欢快的节拍,走进教室吗?”
播放vcd《爱我中华》(在黑板上写着”欢迎你进入音乐教室”)
3、提问:“我国有几个民族,你能说出都有哪几个民族?”
找学生回答。(民族资料)。(出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到这个民族所在的位置)
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的人们都生活地幸福快乐,能歌善舞的各族人民,每当节日或者喜庆的日子,都载歌载舞地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
4、你会跳哪个民族的舞蹈?
播放各民族的舞蹈。(vcd)
让学生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师带领同学们学跳简单的有民族特点的舞蹈动作
5、简单介绍各族的特色服饰
藏族
新疆维吾尔族
蒙古族
傣族
汉族
高山族
各民族的舞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你能通过他们跳的舞蹈来区分是哪个民族吗?(播放录象)
你跳得正棒,发给你一个民族小头饰。
6、刚才同学们表演得都很棒,下面我们各个民族的小朋友们随着音乐表演各族的舞蹈好吗?(师巡回指导)
7、师: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不仅同班同学是好朋友,同校、同村、同市同省的同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各个兄弟民族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通过讨论,学生将加深对这首歌曲思想的理解,更加珍视兄弟民族的友谊。
8、教师朗读两遍歌词后,放两、三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录音,第三遍后要求学生轻轻跟着唱歌词。
9、分句教唱歌词,再随录音唱两遍歌词。
10、分组设计第一、三乐句的打击乐配法,尤其要设计好四分休止符处的配法,还可以考虑休止符处的动作设计,或拍手、呼喊。各族分别做汇报表演。
11、用已学过五种打击乐器和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好朋友》伴奏,并要求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碰铃、响板的节奏谱写出来(两小节)
12、教师可辅导个别学生在课外学会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湘教版一年级下音乐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