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教案5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有效的教案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增强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案时,质量高的教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4、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如何防止呼吸道疾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

对学生回答不表态,继续设疑:是不是这样呢?

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

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给与鼓励。

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

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总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观察

二、过程

教师活动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肋骨是怎样运动的?

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引导学生:走到饭店附近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

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

学生总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和鼓励。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染色体的大变化,

2、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的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3、说出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1、3

电教手段:投影(幻灯片)

实验教具:显微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

教学过程:

[回顾]

1、播放幻灯片: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问题情境]

播放投影:参天大树,一头老牛

t:参天大树是由一粒种子长大的,一头老牛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那么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到大呢?

s:自由发言,小组讨论

t:(总结)是由于生物体的细胞的数目增多和体积的增大。

[新研究]细胞的分裂(板书)

t: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细胞是怎样增多的

s:(讨论)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就是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多。

t:我们来看看细胞的分裂过程

[观察]p34

t:请同学们阅读该部分的目的、器材,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的玻片标本。

[指导]

1、正确使用显微镜。

2、目镜用16x,物镜用10x。

3、移动载玻片,找到细胞分裂的区域。

4、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5、在实验册上大致画出细胞分裂过程中1—2个典型的图像。

6、小组对照(前后两组),看谁能找到书中的图4—1上a、b、c三个细胞。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2、视觉形成的过程。

3、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学习重点

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2、视觉形成的过程。

3、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学习难点视觉形成的过程及预防近视的.对策。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图片见书p79)

外层:眼球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中层:虹膜:中层前部,有色素,中央是,通光

脉络膜: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睫状体:连接和的中间部分.

内层::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

内容物晶状体:像凸透镜,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2.视觉的形成:

(1)成像: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在视膜上形成

(2)形成视觉:外界光线在视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传输给大脑皮层的神经,形成视觉

二、自主学习、合作展示交流:

探究1近视眼的原因

由于眼球过长,或晶状体过大,使物像落在视膜的前方.

物像形成的部位是在,而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在

探究2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1、近视眼由于物像落在视膜前方,故应配戴.纠正。

2、看p82图4—51,了解预防近视应做到哪“三要”和哪“四不要”?

三、盘点收获

师生共同本节课的收获;师强调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课堂达标

1、眼球的瞳孔、晶状体和视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a.镜头光圈和胶卷b.胶卷镜头和光圈c.光圈镜头和胶卷d.镜头胶卷和光圈

2、为了预防近视眼,应该是()

a.走路看书B.在强光下看书C.不躺卧看书D.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3、依据“眼球的基本结构图”回答以下问题:

(1)有的同学沉迷于上,不但影响了学业的发展,而且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电脑显示屏,容易导致[e]凸度增大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

(2)眼球的[j]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卷。

(3)某人的眼球结构完好无损,但他也是盲人,这很可能是他的[m]受损,导致上产生的图象信息无法传导到所致。

五、作业布置

1、p85--------1、42、预习《耳朵与听觉》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节以活动——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为起点,引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知识,趣味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教师要补充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不合理的行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生物灭绝。

指导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从以下进行教学设计:

1.模拟实验的能力的培养。

2.合作学习的意识。

3.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收集、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模拟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不合理的行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生物灭绝。

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的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难点:模拟实验的能力,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本节关键

对学生模拟实验、观察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教学方法

图片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一个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生物,说说它的生存都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吗?

生:学生会说己家中养的花,要受到阳光、空气、水、土壤以及其他生物的影响等例子。

师:回答得很好!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离不开它生存的环境,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又在影响着环境。

师:同学们说的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学案之一: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

师:你从这个游戏中得到什么结论?

生:颜色、形态与周围环境差异大的蝴蝶容易被发现,而与周围环境相似的蝴蝶不容易被发现,这样的蝴蝶才能更好地生存与繁衍。

3.学案之二: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幕,1.沙漠中的骆驼;2.沙漠中的骆驼刺;3.寒冷域中的海豹;4.旗形树的树冠——四个图片资料,请你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

生:对图片1的讨论如下:沙漠炎热缺水,骆驼和别的动物不一样,它有高高的驼峰储藏大量的脂肪,当它又渴又饿的.时候,脂肪会慢慢分解,变成它需要的营养和水;骆驼平时不出汗,只有体温达到46℃才会出汗;骆驼平时一次能喝下100多升的水,而每天排出的尿不到一升,来保持体内的水分,即使在沙漠上行走一个月也不会感觉渴,这些特点是动物对干旱的适应。

生:对图片2的讨论如下:沙漠地区降雨量少,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生活的区域有地下水源,骆驼刺的根长得非常长,而且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而骆驼刺在荒漠中也能得到水,这是植物对于旱的适应。

生:对图片3的讨论如下:海豹是哺乳动物,在寒冷的海域生活,要保持体温,就得有件厚衣服,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发达,可以达到60mm,这是动物对寒冷的适应。

生:对图片4的讨论如下:树的枝条偏向一侧,是长期受一侧风向的作用,使得树冠的形态改变,看起来像一面旗帜,故得名旗形树,这是树对风的适应。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由于生物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和环境磨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了下来,就形成它现在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同学们还能找到生物适应环境的其他例子吗?

生:动物的警戒色。

生:壁虎的“苦肉计”。

生:长颈鹿的颈,刺谓的刺,雪莲花的叶,沙漠植物仙人掌……

4.课堂

师:(在学生为生物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适应现象惊叹不止时)告诉学生生物的生存斗争是非常残酷的,或风吹雨打、天寒地冻,或被抓捕,或饥肠惋辅,只有适应环境的,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实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在影响着环境。

师: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也生活在生物圈中,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的重要啊!

作业布置

课本14页的亲自做。

板书设计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教后反思

1.要加强板书能力的锻炼。

2.每一节的“生物学观点”要用板书突出出来。板书要突出、整洁、醒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教案篇5

空气质量与健康

教学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教学重点

1.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

2.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准备

1.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指导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准备有关吸烟危害性的资料。

2.学生:调查家庭成员吸烟情况;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问题。

复习提问:呼吸运动是如何进行的?

导言: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2.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2.1资料发布

2.1.1几位学生上讲台发布所收集的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情况的资料,其余学生聆听并对资料内容表示惊讶,产生触动。

课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信息,上课时指导学生发布这些信息。

2.1.2阅读课本p52~53的资料分析,并分组讨论问题。学生代表本组同学的意见,组内其他学生补充。

指导阅读,组织并参与学生讨论,分析、评价,给予鼓励。

资料分析

2.1.4说出调查结果。通过交流分析,了解吸烟的危害。

课前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为家长算笔吸烟帐。

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

分析资料,并质疑:吸烟危害健康,为什么有人还要吸烟呢?

小组成员阐明对吸烟的看法,并提出可行的策略方案。

2.1.5展示从报纸上剪贴的吸烟危害健康的资料,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学生进行健康。

2.2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说出治理沙尘暴的对策。

出示沙尘暴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沙尘暴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

2.2.1结合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理解煤气中毒的原因,提高防范意识。

讲述煤气中毒的原理,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阅读并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疑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探宄方案,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及探究方法

强化认识,进一步了解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展示探究步骤,提出在探究中应注意的事项。

小结和练习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通过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提高。讨论如何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探究

课后分组,小组成员分工采集和测算当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并将结果进行公布和交流。

组织分工,强调活动的注意事项,参与交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课后活动

到有关部门获取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资料,了解当地存在的空气质量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教案5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案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课后反思5篇

初中生物八上教案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7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6篇

人教版8年级上册教案8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参考8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