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的教案8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里的德育渗透点,是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处,在教案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夏的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夏的教案8篇

关于夏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玩绳运动,感知心跳、呼吸等身体变化。

2、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活动准备:

跳绳、适合运动的场地一块。

活动过程:

一、做做短绳操。

1、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绳操,请幼儿每人拿一根跳绳,并将绳子一折为二,拿住折绳子的.绳子两端。

2、带领幼儿做自编的绳操,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等。

3、我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是否有变化。如心跳、呼吸是否加快,有没有出汗。

二、谁能跳得多。

1、请幼儿将绳打开,我们一起来跳绳吧!幼儿自由练习跳绳,要求连续跳。

2、谁能跳最多次呢?我们来比一比,请幼儿进行跳绳比赛,要求“一气呵成”不能中断,比比谁跳得最多。

3、幼儿两两结伴,一人跳,一人数数。

4、跳完之后我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注意自己运动后和运动前身体发生的变化如心跳、呼吸是否加快,是否出汗。

三、我的身体在变化。

1、绳子除了跳,还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请幼儿自由结伴,用短绳摆成某一形状,互相欣赏。

2、引导幼儿说说与刚才相比,现在自己的心跳等方面有什么变化。

3、告诉幼儿原来:跳绳的时候,心跳最快,呼吸急促,有的气喘吁吁。身上还出了汗,不运动的时候心跳恢复正常,呼吸也慢慢平静下来,不那么急促了。

四、结束活动。

1、组织幼儿收拾场地,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幼儿。

关于夏的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3、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4、 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和比较,感受到汉字的有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同学们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一起到语文乐园去转一转吧!

二、读一读,想一想

1、师将每组字制作成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看看每组字有什么特点。

2、生自由认读字、词,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加深对字型的感性认识,尝试找出规律:

(1)第一部分的字都有竹子头,与竹子有关。

(2)第二部分的字都有木字旁,与木头有关。

3、全班反馈,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4、你还能为每组再找几个同偏旁的字吗?

5、你能再举其他的形声字的例子吗?

三、读一读

1、生自由朗读。

2、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初步了解“的”与“地”的不同用法。

3、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在读中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读一读,想一想

1、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对话。

2、指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懂。

3、在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抓住关键词“比不上”、“不及”、“又不象”让学生体会。(让学生感悟到要正确认识自己,既不应该自卑,也不应该自大。)

4、采用读演结合的方式,将小画眉先前的自卑、难过与后来的自信对比,注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2、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交流读书感受

1、生结合插图读一读故事,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试着讲一讲故事,引导积累语言。

2、小组交流读书感受,讲一讲小牛找朋友的故事。

3、采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在小组里讨论:

如果你看到这则征友启示,你愿意当小牛的朋友吗?

4、全班交流:小牛能找到朋友吗?

引导学生体会到小牛的征友启示太为自己的需要考虑,没有考虑到朋友的需要,没有替对方着想。小牛如果在第2个、第3个、第4个“一起”前面加上“或者”二字,也许会找到许多朋友。

5、让学生续编故事。

二、探究与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图画,读一读泡泡语中的提示,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观察和思考。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在全班进行交流。

3、让学生利用字卡动手实践,开展“我来摆”、“我来说”的活动,从中感悟规律,发现规律。(注意在教学中,可提示学生有的字作偏旁时,有些笔画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地”字)

三、课外积累,积累生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充满个性的名片,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

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让给孩子,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乐于表现自己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大胆创造,自信表现。

提供展示的空间

学生认真完成各自的作品之后,开展“名片交友”的游戏,让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观摩

关于夏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孩子们善良的心,孩子们来到幼儿园谈论的话题,都是有关此次地震的心情和感受,有孩子还问起老师:"老师,你那天在干什么?害怕吗?灾区的房子都毁坏了,他们住哪?他们会冷吗?那里的小朋友他们还上幼儿园吗?他们的爸爸妈妈呢?"可见幼儿对身边发生的事,想了解的欲望是多么强。我们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了解到很多孩子对地震的知识了解甚少,不会安全避震,大部分的孩子只知道慌忙地跑出家门,跑出楼道。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一些地震知识;学会安全的自救方法;激发对灾区人民的爱心,使幼儿从小学会关心、关爱他人,主动参与社会活动。

活动目的:

1、 通过四川汶川强地震,让幼儿知道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严重灾害。

2、 引导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掌握逃生的技巧。

3、 培养幼儿从小学会关心、关爱他人,情系灾区,为灾区献爱心。

活动准备:

1、有关四川地震的新闻录象资料、影象,地震前后的照片,地图

2、《红袋鼠自我保护动画之----地震来了怎么办》

3、场地布置:摆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柜、脸盘、锅炉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四川地震情况:

1、观看电视新闻:"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四川省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绵阳、汶川市等周边地区水电气立刻中断,机关、医院、学校、商场、工厂全部停业,道路、水库、桥梁、隧道等严重损坏,房屋垮塌、山体滑坡随处可见。据初步统计,绵阳目前因灾遇难5400 多人,受伤23000多人,至少还有18000余人被埋在废墟之下" 组织幼儿讨论发生地震时的感受,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心情怎样?爸爸妈妈对幼儿小朋友都说了些什么?

2、出示四川地图,让幼儿寻找发生7.8级地震震中的具体位置用红笔做一个标记,以及这次地震波及到的省份。

关于夏的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是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的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的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了解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如何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如何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如何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夏的教案篇5

第一课时

同学们,下面我们上《劝学》。

?劝学》是我们这个学期要上的最后一课文言文,这一课是我们特意留下来的,对于我,是早有预谋的,对于大家,不知是否是有备而来?-----(回答可能是:是或不是)

(回答是):既然大家是有备而来,那么我们就给众多的领导教师检阅我们的成果!

(回答不是):既然大家没有准备,或者准备不好,那就让我们使出浑身数解,希望我们能不让各位领导老师失望!

1、 诵读课文

下面我们先大家先将课文下面的注音及通假字移到正文上,然后读一下课文,注意停顿: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3分钟)

2、解题:

①下面我们看题目《劝学》是什么意思?

勉励学习,劝是勉励、鼓励的意思。

我们以前学过这个意思吗?--学过,“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课本p90,注解第22)

为什么要勉励学习呢?

--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时尚口号:知识改变命运)

--学习可以弥补先天不足;

--学不可以已

②作品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荀子劝学》

?荀子》是部什么样的著作?(--见《创新设计》文学常识及学法指导之课文导读)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约bc.313-bc.238)所著,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劝学是《荀子》开篇之作,本文节选部分出自文章开始几个段落。

荀况是诸子百家的哪个流派?其思想如何?

儒家,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儒家的集大成者,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另两位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西汉董仲舒,南宋朱圣人朱熹)

他是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称之为荀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洵之讳,写作孙卿。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有人曾评价,庄子、荀子瓜分了中国文化:

荀子在其两大弟子手上赢得了庙堂中国--韩非成了帝国的教父,李斯成了秦帝国的宰相;

庄子赢得了江湖中国,成为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华艺术的宗师。

荀子的思想主要有哪些呢?(--见《创新设计》文学常识)

1)认为人定胜天。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认识掌握它,利用它。

?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认为: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

2)他主张与时俱进。“与时迁徙,与世偃仰”,万物得宜,事变得应,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

"法后王"、"王道""霸道"并用,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

3)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此与孟子的“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相对。

强调后天的环境与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主张“明礼义而化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课文讲析

正因为后天的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所以要“劝学”。

下面我们来看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请同学们再齐读一下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

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结合完成“练习一”,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

下面请一个代表上来板书一下练习一,把提示的比喻句也一并写上,并标上序号,中间的字可用省略号表示。

再请一个同学上来给二、三、四段的比喻按练习一提示的分论点进行分类。

组内就练习一及两位同学的板书进行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板书

师:请同学们根据填写好的练习一背诵本文

(生集体背诵)

师:自读全文,然后合上书背诵全文

师:下面分析第二段,本段一共用了5个比喻,论述了什么内容?

本文作者运用了5个比喻,从两个角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

①作者以青胜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板书:青青于蓝,冰寒于水)

生: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会发生变化。

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

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句式特点:a.+于=比较,可译为:比……a.

成语溯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②师:对。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

(板书:直木为轮)

通假字: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头之间的“有”,常通“又”。

如碑文上常有的“享阳某十有几”《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生:说明事物可以后天改造。

师:对。谁能说得更全面、更具体些?

生:比喻说明人的资质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一旦提高和发展了,就不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即一个人如果不断地学习下去,会发生质的变化。

师:很好。“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

(板书:金就砺、木受绳)

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板书:知明而行无过)

推理方法:类比推理, 以类比排列的方式,引物连类,取譬设喻,从而非常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知识能力

类比例证:蝴蝶花开蝴蝶飞,鹧鸪草长鹧鸪啼。门前种得相思树,落尽想思人未归。

师:此句与本段哪句相照应?

生:“学不可以已。”

师:对。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这里作者运用5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第一课时结束前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完成练习二三,下节课抽查

第二课时

1、 抽查两人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 请不点名由五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完成练习二五组加点词的辨析

3、 请7位同学自觉得上黑板完成练习三的通假字

4、 分析课文三至四段

1)、分析第三自然段

先请一名学生背诵第三自然段。思考一下本段写了几层内容?

生:分三层。第1句为第一层,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第2、3句为第二层,具体阐述“假于物”的重要

第4句为第三层。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

师:第二层与第三层是什么关系? 分总关系。

师:思考“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 外物,各种客观条件,这里指学习,学到的知识。

师:第二层用什么方法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类比: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

(板书: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善假于物,可以成就自己

善假于学,可以弥补己之不足)

师: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比喻、类比,从各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阐释,使论点既鲜明又生动。

词语分析:而:①表修饰:终日而思, 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

②表并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表转折:而青于蓝,而见者远,而闻者彰,而至千里,而绝江河。

④表假设: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恂恂而起,而吾蛇尚在。

2)分析第四段

师:请同学们齐背第四段。

本段主要论述什么问题?分几层?

生:这段主要论述学习态度。

分三层:第一层,从“积土成山”到“无以成江海”,阐述学习要善于积累;

第二层,从“骐骥一跃”到“金石可镂”,阐述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

第三层,从“蚓无爪牙之利”到本段末,阐述学习要专心。

(板书:学习态度-积累、恒心、专心)

师:很好。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论述问题的?

生:比喻。

师:第一层的前面两个比喻句与“积善成德”一句是什么关系? 类比关系。

第二、三层主要用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对比论证。

师:为什么要专心?一心不能两用,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办好。

作者在课文节选之后作了明确回答: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特殊句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特点:n.+ 之 + a.(句末)=a.+ n.,又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词类活用: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活用为状语)

3)小结:

师: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故曰:学不可以已。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我们需要学习。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一口不能吃成胖子,一眼不能看遍九州。一心不能两用。

所以,学习需要积累,需要坚持,需要专心。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希望我们的同学好好珍惜现在,以学广才,立志成学,争取做一个于国于家于己都有用之人。

4)作业布置

①课外收集一些古代有关劝学的名言名句;

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劝学文字

③有条件去阅读荀子的《劝学》全文。

关于夏的教案篇6

1、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把荷塘和月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多角度描写,以及寓情于景的写法。

3、掌握散文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叠字、比喻、拟人、通感等)

【重点】

第4、5自然段寓情于景的写法。

【难点】

作品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问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手段、方法】

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反刍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山──(学生读),水──,太阳的脸──这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很美。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名作──《荷塘月色》

二、作家作品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名作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

三、请找出本文最美的段落这是根据学生的思维走势而定

四、多媒体显示第四段部分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在划线处设置热字,边讲边打开画面。)

1、问写了什么景?怎么写的?

2、重点让学生体会田田舞女的裙明珠星星的意境。

多媒体板书本段写景的顺序:

荷叶:荷叶田田似舞裙上静此处用情

整体、特写荷花:荷花袅娜犹含羞境法,精

荷香:荷香微微令人醉选画面让

荷波:涌动荷波脉脉情下动生沉浸其

3、小结:本段既有全景又有特写,多角度描绘较全面、具体的体会。

4、品味此处用反刍法,像牛吃草后倒嚼一样回过头来细细体会。

⑴ 品其形,形中有韵:

舞女的裙(舒展生动)田田(平面状)。

(个体)袅娜地开(优美传情)。

(群体)层层(立体状)。

羞涩地朵(含蓄出韵)肩并肩(精神状)。

⑵ 品其色,色中显雅──视觉美

色彩美:凝碧、白(素淡、雅致)。

光泽美:明珠、星星(闪烁、光亮)。

⑶ 品其文,文中抒情──听觉美:

叠音词的广泛使用: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粒粒星星缕缕密密脉脉。

这样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选取不同风格音乐各一段,让学生判断哪段最适合配本段文字。

(此为开放式教学,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联系其它艺术,立体感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讲析第五段

1、齐读本段。

2、问这段写了什么?

明确:是通过荷叶荷花等来写月光、月影、月色。

3、问:这段怎么写的?

⑴ 也用比喻、通感:

①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③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⑵ 更多地使用了形象、准确、生动的动词。

泻:流动美此处用对比法激发

浮:轻柔美学生求知欲,训练

笼:朦胧美其比较思维的能力

画:静态美检验理解的准确度

4、问:这里写的是什么样的月光,与唐诗《春江花月夜》中表现的月光是否一致?(多媒体显示《春江花月夜》中有关的诗句)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流曲折地绕过长满花草的原野,月光照在鲜花树木上,好像落了一层霜霰一样发的,这如霜的月光从空中流下来,人们却感觉不到它的飘飞,落在江中洲上的白沙上,只是使沙更白,而看不见沙的踪影,江天一色,净得连一丝尘埃都没有,空旷的天宇只有一轮明月喷洒着清辉。)

明确:这里的月光是朦胧的。《春江花月夜》的月光是皎洁、明亮的。

六、小结第四、五两段

这两段描写的是素淡、朦胧、幽静的荷塘上的月色,月光下的荷塘。

这里已完全体现了本课中间开花带动两头的设计思路,也由赏文深入到

七、引出对前三段和后两段的讲析体情

1、问:作者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地方来?

明确: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连作者想排遣这不宁静就想起了幽美的荷塘。

(板书作者行踪:家──散步──荷塘)

2、问:在如此幽静美妙之处,作者心情是否有所改变?

明确:

⑴ 有:心不宁静──淡喜反映对现实的不满。

⑵ 无:境太宁静──衬托淡忧不能逃避现实。

3、采莲的事体现作者什么愿望?

明确:体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板书总结全文脉络

荷塘月色

(素淡、朦胧、幽静)

淡喜:散步(暂时摆脱) 忆江南(向往美好生活)

九、练习

多媒体显示:

浓化学习的鉴赏性

鉴赏月下的荷塘一段的比喻句,做对联练习:

1、荷叶如碧玉铺满塘青翠,月光。

2、微风送荷香,若有若无,时断时续。

3、月下观花,似星缀碧空别有一种情;雾中赏叶。

4、似睡灯光林间现,现出胸间之忧愁,忧愁是我心。

十、欣赏多媒体播放的配乐朗诵《荷塘月色》,进一步体会本文的意境

关于夏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性。

2、知道珍惜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一盆水、沙漏、拧紧盖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绵。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发现问题1、游戏:水站搬家,引发幼儿玩水的兴趣。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个桶里?

二、猜想、探索提问: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运?

三、提出问题、进行解决1、提问:猜一猜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让你成功?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四、通过操作、进行验证1、利用工具自己新手体验运水的乐趣与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

试验后一同总结哪个工具成功了为什么?

2、提问: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样了?

3、进行游戏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让瓶子飘到对岸。

进一步感受水流动的特性。

活动延伸水对我们有那些用处?

关于夏的教案篇8

主要活动:

班级大合唱、亲子游戏、自助餐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感受新年的气氛,能和家人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增进家长、幼儿、老师之间的感情交流。

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选好大合唱歌曲《小星星》,伴奏音乐带、制作小星星饰物。

2、制定游戏活动的内容。

3、通过班级论坛、成长档案方式,提前告知家长班级“迎新年”活动时间及相关内容、家长需配合的方面等。

活动时间:12月31日上午 8:30——12:00

活动内容:

一、老师带幼儿、家长去操场入座。(8:30——8:40)

二、“亲子大合唱”:《小星星》。

1、服装要求:女小朋友大红色毛衣、男孩子白毛衣,裤子一律黑色。家长黑色衣服即可。(孩子毛衣宽松些里面可多穿些衣服)

2、歌词: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象天上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3、演唱方式:第一遍歌曲家长和孩子齐唱;第二遍不唱,随音乐节奏说歌词;第三遍分角色唱,女孩子先唱前两句(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男孩子接唱后两句(挂在天上放光明,好象天上小眼睛),最后两句家长和孩子齐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第四遍歌曲家长和孩子齐唱。注意:每段歌曲中间有间奏,大家随音乐摇晃手中的小星星即可。

4、请家长在家和孩子一起学唱,也可利用接孩子时间和孩子一起练习。

三、亲子游戏:《丢手绢》

活动目的:乐意参与游戏活动,让家长感受童年的乐趣,共同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要求:活动前教会幼儿做此游戏,知道游戏规则,在亲子游戏活动中可围成两个圈进行。

三、自助餐活动:《水果拼盘大赛》

1、要求:本次班级的自助餐活动重点围绕请家长和孩子一起现场制作“水果拼盘”,家长可提前通过上网、相关书籍、向别人请教等方式构思好自己的创意,结合迎新年活动为自己的拼盘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我们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参与家庭都有礼物颁发。注意:活动当天请家长自备材料,如带来自己所需要的不同水果(较大的水果可带所需要的部分)、水果刀、可摆放的大果盘、吃水果的叉子(大人、孩子用)等。

2、其他事项:

1)本次活动每户家庭必须由一位家长参加,请家长提前上报参加人数。

2)请乐怡家长购买奖品,乐金柯家长订购“新美心”食物,陈弛家长购买一次性餐盘、杯子等。

3)告知家长活动评选规则,通过唱票宣布获胜家庭,现场颁奖。

教学反思:

鞭炮声声辞旧岁,带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我们将迎来牛年的`到来,“你牛我牛看谁最牛”,我们将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和孩子们一起唱歌、游戏,重温童年的快乐,感受新年的气氛,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小百科: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现代世界多数国家为公元制纪年的1月1日。现代将“元旦”称为公历新年,将“春节”称为农历新年。当日,人们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

关于夏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

关于水的活动教案推荐8篇

关于水美术大班教案优秀8篇

幼儿关于火的教案参考8篇

小班关于布的教案最新8篇

小班关于火的安全教案8篇

关于大自然的教案8篇

关于幼儿健康的教案模板8篇

关于水的活动教案精选8篇

关于集合的教案精选8篇

幼儿关于火的教案模板8篇

关于夏的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