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内容安排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在适当的进度下被掌握,教案中应包含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以实施更为有效的差异化教学,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做蛋糕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做蛋糕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刮画纸的神奇、有趣,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爱。
2.知道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并尝试运用。
3.能画出蛋糕的轮廓,会用波浪纹、圆形等简单图案进行装饰。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难点:
能画出蛋糕的轮廓,并用简单图案进行装饰
掌握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范画、轻音乐;刮画纸、竹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出示课件,欣赏各式各样的蛋糕。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蛋糕的种类可真多呀,有单层、双层,还有多层的,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口味不同;每个蛋糕上面的图案和花纹也都不一样。
二、展开。
1.出示范画,请幼儿观察。(2分钟)
指导语:瞧!刘老师也画了一个漂亮的大蛋糕!
提问:这个蛋糕有几层呀?每一层上面是用什么图案来装饰的?
2.教师示范画蛋糕轮廓并讲解解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6分钟)
指导语: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这个蛋糕是怎么画的,小朋友来看一看。在画蛋糕的时候我们要从下往上画,最底层要画得大一些,第二层比第一层要小一点,最上面这一层再小一些。画完蛋糕的轮廓后再来画蜡烛和火焰。
提问:咦,小朋友,你发现没发现老师用的纸和笔和我们平时用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可不是普通的黑纸,它呀可神奇了,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炫彩刮画纸”,(小朋友说一遍)在刮画纸的上面有一层黑色的覆盖层,只要我们用竹笔在上面轻轻一刮,就会变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
指导语:竹笔由笔尖和笔尾两部分组成,笔尖可以用来画轮廓、刮细线。(就像这样,画完蛋糕的轮廓后可以用波浪纹、圆形或是简单的图案和花纹来装饰)
笔尾是用来涂色的,轻轻地刮掉上面黑色的覆盖层。就像小朋友用油画棒涂颜色一样,从上到下,一点一点慢慢的刮,一些细小的地方,或者是边缘处也可以用笔尖来刮。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14分钟)
指导语:刮画纸和竹笔可真神奇呀,一会小朋友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吧。
在画蛋糕的时候要在纸的中间画,最下面一层要画的大一些,用笔尖画完轮廓后再用笔尾来涂色;另外,小朋友还要注意安全,不要用笔尖戳到自己或小朋友。
指导语:一会请小朋友轻轻转过身体面向小桌子,每人拿一支笔和一张纸。一会小朋友可以画和老师一样的,也可以自己来创新。好,开始吧。
4.请幼儿自评、互评作品。(5分)
指导语:好,谁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蛋糕?
提问:那么多漂亮的蛋糕,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指导语:请客人老师也来说说她最喜欢哪个蛋糕吧?
三、结束。(2分钟)
指导语:今天小朋友学会了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还画了漂亮的大蛋糕,真能干呀,给自己鼓鼓掌吧!
提问:那你们知道过生日为什么要送蛋糕吗?
小结:是呀,送蛋糕就像送祝福、送健康、送快乐一样,收到蛋糕的人也会非常幸福和开心。
提问:你们画了那么漂亮的蛋糕,你想送给谁?
活动延伸:
一会活动后咱们就把蛋糕送给你想送的人,现在请小朋友告诉旁边的小伙伴你想把蛋糕送给谁。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对绘画感兴趣,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故事《小船悠悠》中发现孩子们对蛋糕的兴趣浓厚,于是生成了炫彩刮画《生日蛋糕》的活动。结合我班美术特色,选用新颖独特的绘画材料——刮画纸,它结合多种绘画的特点,让原本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刮画纸颠覆了以往用笔在纸上绘画的传统,而是用竹笔在纸上刮画,底色绚丽多变,很好的.促进教学氛围,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爱。
活动一开始,教师请幼儿欣赏各式各样的蛋糕,孩子们兴趣浓厚,知道了蛋糕的种类有许多,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口味不同;每个蛋糕上面的图案和花纹也都不一样。展开环节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而是让幼儿在观看示范画蛋糕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纸和笔的不同,然后再进行示范讲解,从而突破难点。
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趣浓厚,教学环节流畅;95% 的幼儿画出了蛋糕的轮廓,并用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5%的幼儿在画完蛋糕的基础上尝试大面积刮画,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评价环节中将所有孩子的画都展示出来,引导他们从蛋糕的形状、颜色、构图、大胆创新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自评、互评,让孩子们充分体验了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
课后经过反思发现活动中仍寻在许多不足,如:应注重从小培养幼儿绘画时的坐姿,执笔的姿势及大胆创新的意识。另外不应把活动的重点设为画出蛋糕的轮廓,并用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而应放在刮画上,只有大面积露出炫彩的底色,才能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刮画的神奇与乐趣。教学是一门学问和艺术,今后在备教材的过程中应再深入一些,在分析教材的同时也要分析美术活动中所用的材料;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教学,每一次学习。
小百科:生日蛋糕是一道美食,是过生日的必需品,它最早起源于西方,后来才慢慢的传入中国。最早的蛋糕是用几样简单的材料做出来的,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话与奇迹式迷信的象征。
中班做蛋糕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中人物的动作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围绕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并讲述,丰富词汇:圆溜溜、香喷喷、笑哈哈3、初步学习图书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图片四幅、“小老鼠做蛋糕”封面、鸡蛋图片、字卡:圆溜溜、香喷喷、笑哈哈小图书16份、订书机、蛋糕模型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图片,引出课题。
老师带来了什么?你觉得这个鸡蛋怎么样?(学习词:圆溜溜)鸡蛋在哪里呀?草地上的大鸡蛋被谁发现了呢?
二、通过观察、讲述图片,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一)看到这么大一个鸡蛋小老鼠心里怎么样,会说什么呢?他们会怎么做呢?这么大的鸡蛋怎么才能搬回家呢?可他们想过了许多办法也没能将鸡蛋弄回家。师幼共同完整讲述第一幅图的内容。
2、出示图(二)小老鼠没能将鸡蛋搬回家,他们到底怎么办的呢?(看着图跟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讲讲)。你觉得他们会做什么好吃的呢?幼儿猜想我们一起来问问小老鼠好吗做蛋糕光有鸡蛋行吗?还要加点什么呢?(一起学一学小老鼠做蛋糕:敲破鸡蛋壳,加入面粉、牛奶、白糖,揉呀揉,捏呀捏,还要放在烤箱里烤一烤,忙了好半天,蛋糕终于做好啦!出示蛋糕模型。(闻闻看,香不香。学习词:香喷喷)这么漂亮的香喷喷的蛋糕,小老鼠们会跟谁一起吃呢?(幼儿想象)3、出示图(三)他们请来了谁?大家吃得怎么样?教师小结:小老鼠做了蛋糕知道跟好朋友一起分享。
师幼共同完整讲述第二幅和第三幅图。
蛋糕吃完了,蛋壳怎么办呢?(鼓励幼儿想象)
4、出示图(四)小动物们用蛋壳做了什么?蛋壳车怎么啦?他们脸上怎么样?(学习词:笑哈哈)图上还有谁,它会说些什么?
师幼共同讲述第四幅图。
三、学习制作图书,师生共同看图书完整讲述故事。
1、这个故事有趣吗?谁来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揭题:小老鼠做蛋糕)
2、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把这些图片合起来做成一本书,怎么做呢?
3、我们看着制作的大图书,一起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来讲一遍,好吗?
四、引导幼儿讨论:
1、你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小老鼠活泼快乐,会动脑筋会想办法而且还是友爱善良的,有了好东西还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所以我们大家都喜欢它。
3、现在老师也要学习小老鼠,把我做的小图书和你们一起分享,也请你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跟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好吗?
中班做蛋糕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图书,能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想。
2、能观察、理解狐狸两次抢蛋糕的不同结果,理解故事情节。
3、知道欺骗别人最终会得到不好的下场。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讲述、猜想活动。并用较为清楚、连贯地话来表述。
活动难点:
理解狐狸两次抢蛋糕时小动物们的不同表情,及老虎吃了两次蛋糕的两次不同表现,知道欺骗别人最终会得到不好的下场。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蛋糕图片。
2、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第二块蛋糕》。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引导语:(出示蛋糕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们吃过蛋糕吗?你们吃过的蛋糕是怎么样的?什么味道的?
2、讲述故事前半部分,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出示教育挂图《第二块蛋糕》①②,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2)提问:①小兔、小猪和小猫想要干什么?②这时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说狐狸抢走了蛋糕,是从哪里看出来的?③小动物们的表情怎么样?会说什么?(块还给我们,这是我们的蛋糕)它们为什么很着急?(因为这是它们自己做的蛋糕,给狐狸偷走了。)④狐狸把蛋糕给了谁?⑤老虎拿到蛋糕后觉得蛋糕好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⑥老虎会表扬狐狸吗?它还会对狐狸说什么?(好吃好吃,在再给我做一块蛋糕,我还要吃。)⑦ 这下狐狸怎么样了?(狐狸不会做蛋糕,有点发愁了)
(3)小结并过渡:是啊,狐狸不会做蛋糕,所以发愁了,你们猜猜狐狸会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想。)你们各有各的说法,那结果到底怎么样呢?让我们继续看图片吧。
3、讲述故事后半部分,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出示教育挂图③④,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2)提问:①狐狸第二次偷蛋糕是从哪幅图上看出来的?②小动物们的表情怎么样?它们为什么在笑呢?(因为蛋糕里面加的不是巧克力而是烂泥巴。)③狐狸第二次抢了蛋糕给老虎,这回老虎吃了怎么样?老虎第一次吃蛋糕吃得津津有味,为什么这一次却皱起了眉头,火冒三丈呢?④第二次,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泥巴蛋糕呢?(因为小动物们知道狐狸肯定还会再来抢蛋糕,所以就想好了办法,让狐狸上当。)⑤你们猜,这时狐狸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后,老虎是怎么样对付狐狸的?(狐狸得意洋洋,它还蒙在鼓里呢。最后它挨了老虎的揍。)
(3)小结并过渡:看来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聪明的小动物。狐狸啊狐狸,你可不能再抢别人的东西,要改邪归正了。老师再把这个故事讲一遍,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4、完整讲述故事,组织幼儿进一步讨论。
(1)师幼再次讨论:蛋糕是从哪儿来的?狐狸两次抢蛋糕时小动物们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第二块蛋糕里有什么秘密?
(2)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内容翻到相应的画面,与幼儿共同阅读,分享故事。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狐狸两次抢蛋糕时小动物们的表情为什么不一样,抢第二块蛋糕时小动物们为什么不追,反而还站在旁边笑。
(3)讨论:小动物们真的是很聪明,如果你是小动物,狐狸来抢你的第二块蛋糕时,你该怎么办?会想出什么办法?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橡皮泥,供幼儿制作"蛋糕"。
2、在平时生活中,鼓励幼儿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拓展:
如何写幼儿园教学目标
首先要了解领域的特点,再从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三方面去制定,教学目标最好是幼儿的发展目标,就是目标制定的主体是儿童,尽量避免从教师角度去提出的目标!
在导案、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该如何设计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我看来,只要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教师为学生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让我们对学校教育的现状,对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从而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时,能够更多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兴趣,能够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与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教学、教学计划立足于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二)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拔、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
(三)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敦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著名的物理学大师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人提问说,他不明白怎么可以从公式2推导到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只说了一句话。”狄拉克的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问题这一概念的本质。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那位提问者并没有讲出自己对“公式2”的理解及其与“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当然就无法为他作出解释说明。所以,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四)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认识学生和认识学生的学习倾向,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理论框架。不论你是否完全同意他对人的智能的分类,要关心学生的不同特点,要用多种方法来强化学习效果……都已成为实验学校教师的共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如此等等。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字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例如对某些事实或现象的介绍资料)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当然,“做中学”也并不完全是新东西,人类的技能学习一直是做中学的,体育老师教学生游泳、打球,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在做(练习)中学的,把“做中学”拓展到认识领域,拓展到智能学习领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极其重要的要求。但是,除了“听中学”、“看中学”与“做中学”以外,人们还可以“想中学”、“读中学”、“聊中学”(讨论中学习,又说又听又想),等等。特别是在每位学生都有一册系统传递信息并体现着培养要求的教科书,每位学生都可以及时上网或到图书室或到家庭藏书中去浏览查阅的条件下,怎样在学习活动中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学习应该是每位正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师要格外关注的事。从这个角度看,对于一切有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教师、学生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新课”,教师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应该从解决他们的阅读学习中的障碍开始教学。
(五)教学设计实际是教学构想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施工蓝图要十分细致周全,不能留下任何空白死角,虽然在建设中免不了“洽商”修改的烦恼,但它毕竟要求按计划施工。教学则不然,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学生规划学习过程,规划主要发生在不同学生头脑中的事情,即使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我们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步骤,是常有的事,而且事先设计得越具体,越周详,有可能需要改变的'就越多。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完全放弃了写详细的教案(例如特级教师孙维刚就宣称自己十多年来未写过教案)。当然,课前,他们在依据自己对学生知识、经验以及思维习惯、学习方式等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充分的设计与构想,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
中班做蛋糕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童话,理解童话中熊与同伴、婆婆之间相互关心帮助的情感,丰富相应的词汇:诱人的香味、冒出等。
2、通过“小熊给自己唱歌——给同伴唱歌——给外婆唱歌——歌声带给大家的快乐”由近及远,由少及多的'推理变化进行感知、理解。
3、萌发相互帮助,关心他人使自己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布袋木偶:熊、猴、羊、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朋友过生日,你会送他什么?你吃过蛋糕吗?你吃过会唱歌的蛋糕吗?
二、学习童话:
1、幼儿讲讲自己现在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2、老师有表情的配乐朗诵童话,让孩子对童话有初步的了解。
3、运用木偶,边表演边朗诵童话,提问:童话的名字?这只蛋糕怎样的神奇?小动物们是怎样发现这只神奇的生日蛋糕的?
三、请几位幼儿手拿木偶,进行表演,其他幼儿和老师共同讲故事,边讲边玩。
附:童话
童话《会唱歌的生日蛋糕》
小熊很爱唱歌,他常常边干活边唱歌。
外婆的生日到了,小熊心想:我给外婆送点什么?他决定做一些好吃的小蛋糕给外婆送去。小狗、小羊、小猪听了也都赶来帮忙。小熊边和面边唱起了歌:“祝你生日快乐……”不一会儿,烤箱里飘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蛋糕真香啊”小狗说着,打开烤箱拿出蛋糕。小熊走过来问:“不知甜不甜?”说着就咬了一口尝尝。吃着吃着,忽然,小熊的肚脐眼里冒出了他刚才唱的歌儿:“祝你生日快乐……”
小熊给小狗一块,给小羊一块,给小猪一块;大家高兴地吃起蛋糕。顿时,三个小伙伴的肚脐眼里都飞出了歌声:“祝你生日快乐”“妙极了!”小熊说,“我们来做一个大蛋糕,里面可以装许多许多歌呢。”大家和了一个大面团,对着面团,他们齐声歌唱“祝你生日快乐。”大蛋糕终于做好了,他们把它送往外婆家。
外婆很开心地收下了生日蛋糕,外婆吃着美味的蛋糕,还听到了动人的《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
中班做蛋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懂得“使别人快乐的人自己也快乐”的道理。
2.理解词语:飘、诱人、冒。
3.大胆想象,学习创编故事结尾。
教学准备:
课件、笔记本电脑、电视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飘、诱人、冒。
难点:大胆想象,学习创编故事结尾。
教学方法与手段: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如果你的好朋友过生日,那你会送他什么礼物呢?你吃过蛋糕吗?那你们吃过会唱歌的生日蛋糕吗?
2.小结。
二、播放录音,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会唱歌的生日蛋糕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故事的名字就叫做《会唱歌的生日蛋糕》,叫什么?
2.播放录音。
3.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谁呀?故事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4.小结:故事的名字叫《会唱歌的生日蛋糕》,里面有小熊、外婆、小羊、小狗、小猪,小熊给外婆做生日蛋糕,心情非常高兴。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故事。
1.提问:小熊外婆的生日到了,它心里想什么了?谁来帮忙了?小熊边做蛋糕边唱了什么?不一会儿它就怎么样了?“飘”是什么意思呀?为什么蛋糕很诱人呀?诱人是什么意思呢?
2.小结:做好吃的蛋糕送给外婆,小狗、小羊、小猪都来帮忙,边做蛋糕边唱“祝你生日快乐……”
3.提问:吃蛋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
4.小结:肚脐眼里冒出了小熊唱的歌“祝你生日快乐……”
5.提问:你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
四、帮助幼儿进行创编故事。
1.提问:小熊的肚肌眼里冒出了歌儿,后来怎么样了呢?谁愿意来猜一猜?
2.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回家可以和爸爸妈 妈一起猜一猜。
中班做蛋糕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引导幼儿感受小老鼠们关爱妈妈的情感。
2、培养幼儿专心听故事的习惯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3、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生日礼物。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观察画面,理解故事。
难点:情感迁移,将小老鼠对妈妈的爱迁移到小朋友身上。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生日歌、做礼物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喜欢过生日吗?你收到过生日礼物吗?你们给自己的父母送过生日礼物吗?送了什么礼物呢?
二、活动过程:
1、唱生日歌,引出故事。
师:“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是谁在过生日?”(师出示最后一幅图)
师:“小老鼠们是怎样为他们的妈妈过生日的?知道这生日蛋糕是怎么来的吗?”
2、观察画面,理解故事
师:今天是鼠妈妈的生日,鼠老大有个提议,会是什么?鼠老二、鼠老三同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他们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可是这点钱只够买张大饼,怎么办呢?他们会想什么好办法呢?
师:小老鼠们家,他们是怎么做的?鼠老大、鼠老二、鼠老三他们分别想了什么方法?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师:看,他们把大饼变成了什么?
师:老鼠妈妈看见了大饼,觉得怎么样?
师:为什么鼠妈妈说这是她吃过的世界上最好吃的蛋糕。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最好吃的蛋糕”。
幼儿自主阅读“好吃的蛋糕”。
3、情感迁移
师: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小老鼠吗?为什么?
三、小结
爸爸妈妈最喜欢的礼物是小朋友自己动手做的礼物,只要不是用钱买来的, 不管做得多难看,爸爸妈妈都会非常开心。
四、课后拓展
幼儿选自己最喜欢的材料做生日礼物,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讨论的是有关生日的话题,幼儿很感兴趣,从头至尾幼儿都能认真地听老师讲故事,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很多幼儿能用完整的话来回答老师的提问。通过三只小老鼠给妈妈过生日的故事,让幼儿明白了两点:其一,父母也喜欢过生日,最为父母的宝贝,应该主动记住父母的生日,并送上自己做的生日礼物,还要说一些生日祝福的话让父母开心:其二,自己制做的生日礼物是父母最喜欢的,只要不是用钱买来的,哪怕做得很难看,父母也会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宝贝懂事了,会关爱父母了,会表达自己的爱心了。同时,幼儿自己制作礼物的过程,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小百科:蛋糕是一种古老的西点,一般是由烤箱制作的,蛋糕是用鸡蛋、白糖、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牛奶、果汁、奶粉、香粉、色拉油、水,起酥油、泡打粉为辅料。经过搅拌、调制、烘烤后制成一种像海绵的点心。
中班做蛋糕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