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声音教案精选8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结构合理性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习过程更加流畅,写教案应当具备灵活性,以便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变化,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纸的声音教案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纸的声音教案精选8篇

纸的声音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情境故事引导下,体会浓浓的说话氛围。

2、尝试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实物:红薯、萝卜、土豆、花生、若干;

2、纸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鼹鼠。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它是谁?我们一起请它出来吧!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鼹鼠。

2、教师提问:知道小鼹鼠的家住在哪里吗?今天,老师想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关于小鼹鼠搬家的故事,它的名称是《啪啦啪啦—砰》。

3、看图片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师:哇!有一天,天上下起了大大的雨,地面上积满了水。然后,这个水就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地漏到了地底下小鼹鼠的家里。看看小鼹鼠在做什么?

4、小结:家里都是水,小鼹鼠这个家被水淹了,它不能再住下去了。小鼹鼠准备去找一个新的家!

二、小鼹鼠找新家:

1、小鼹鼠出发了。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小鼹鼠在地底下干嘛?

(2)小朋友都知道地底下是黑黑的,它挖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挖着挖着,你觉得他撞到了什么?地底下有什么呢?

(3)到底撞到了什么呢?(出示实物,让幼儿摸摸感受一下。)

(4)对了,这个东西是长在地底下的,而且吃起来味道甜甜的。小鼹鼠张开大嘴巴“啊呜,真甜……,原来是个香喷喷的红薯呀。

2、小鼹鼠又继续向前找家了。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砰!这次又撞到了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个萝卜?

(2)你们看的真仔细,萝卜的下面长着一根小小细细的尾巴。谁能告诉我,萝卜长在哪里的?

(3)原来啊,地底下长着好多好吃的东西,除了红薯、萝卜,猜猜小鼹鼠啪啦啪啦啦,砰!还会撞到什么?

3、小鼹鼠认识更多在地下的动物。

师:小鼹鼠在地底下啪啦啪啦,还会砰到什么呢?我们再往下看看吧!

(1)原来啊,地底下不仅长着好多好吃的东西,还生活着许多的动物呢!那接下来小鼹鼠会遇到什么呢?

(2)啪啦啪啦小鼹鼠又开始找新家了,突然,他听到对面也有啪啦啪啦的声音,是谁也在挖山洞呢?

(3)噢!原来又是一只小鼹鼠也在挖山洞找新家呢!两个好朋友见面会说什么呢?

4、游戏“我是小鼹鼠”

请幼儿来当小鼹鼠,试试看会在地底下撞到什么?老师把盒子当地底下,幼儿学鼹鼠动作,看能砰到什么,拿出来告诉大家。

三、议一议:拓展活动。

那除了在故事中看到的动植物,小朋友回去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还有哪些植物、动物或者是小昆虫的家是在地底下的,好吗?

纸的声音教案篇2

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很爱玩,对声音也很感兴趣,结合教材,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中,感受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听辩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3.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听辩出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难点:能根据指示找到不同的罐子。

活动准备

1. 装有核桃,花豆,沙的罐子若干,空罐子一个。

2. 《幸福拍手歌》伴奏,标记牌,黑板。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摇一摇

1. 老师出示一个空罐子,摇一摇,问:“这个罐子里有东西吗?”“你们怎么知道没有东西的?”(没听到声音)

2.老师变戏法,把核桃放进罐子里,摇一摇,问:“现在里面有东西吗?”“为什么?”(有声音因为里面有东西)

二.听一听,猜一猜

1.教师请幼儿用耳朵找到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2.让幼儿为自己的罐子,找相同的朋友,老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三组坐下

3.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教师:“今天老师在罐子里放了三种东西(沙宝宝,花豆宝宝,核桃宝宝),出示标记牌,让孩子依次认识沙,花豆,核桃标记牌。

“请你们猜猜哪个罐子里的是沙(花豆,核桃)宝宝?”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延伸探究活动

听听想想,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物品吗?出示装有纸的罐子,摇一摇,没声音,为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调动他们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听觉能力。能达到教学目的。

不足:可能在最后加上一些品德教育效果会更好一些。(如:声音虽然好听,但在别人休息或工作的时候,我们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以免影响别人……)

纸的声音教案篇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

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学习重点

声音产生的原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学习难点

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估测声速。

教具与媒体

鼓一只,吉他一把,纸屑若干,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闹铃一只,气球一只。

学生合作组器材:纸片、绷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锤和音箱)、梳子、树叶的叶片、一个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

教学程序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例如:电铃声,钢琴曲片段,工厂烧电焊声,丛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声,瀑布声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同学回答)

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自己想知道有关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依照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总结出4个,然后逐个进行探究。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探究性活动──小结──验证──事例交流。

(一)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1、先观看有关的视频(什么是声现象)。

2、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

演示: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些运动”的方法?

观看视频资料(奇妙的现象)

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二)声音传播的探究性活动

1、提出问题:我的讲课声是怎样传到你的耳朵的?

2、空气是气体,那么液体能传播声音吗?

3、固体是不是也能传播声音呢?

实验: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或把一个正在广播的收音机用塑料袋装起来,用细线吊着放入水的水槽中,照样也能听到收音机的声音)

结论: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4、引导学生做些小实验。

桌子的传声实验:将耳朵紧贴桌面,另一同学在桌子的另一端敲击或摩擦,会听到清晰的声音。

5、观看视频(声音的传播)

声波:声音向外传播时形成的波(与水波相似)

6、真空能是能传播声音呢?

让学生观看真空罩实验的录像。

思考问题: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如何进行交流呢?

(三)声速

1、提出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2、生活实例:距离不同的两个喇叭,我们听起来的声音是不同的,总感觉近处发声早。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几种物质中的声速。

找出传播最快的、最慢的传声介质,并总结出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声速小于液体的声速,液体的声速小于固体的声速。

4、记住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测声速

我们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不同,如果我们能够测出其时间差,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这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了。

能听出。

学生: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

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

学生动手做实验

师生共同活动

让学生回答感受

观看视频

通过空气

让学生举一些固体、液体能传声的生活实例

纸的声音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听音辨识,学生能够认识秋季的声音。

2、学生能够了解秋季的特点和变化。

3、学生能够通过听音乐感知秋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

1、秋季的声音辨识。

2、秋季的特点和变化。

3、秋季的音乐欣赏。

教学难点:

1、秋季的声音辨识。

2、秋季的音乐欣赏。

教学准备:

1、展示图片。

2、播放音频。

3、播放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秋季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秋季的印象。

2、引导学生思考秋季有哪些声音。

二、讲解

1、介绍秋季的特点和变化,如温度下降、天气干燥、落叶纷飞等。

2、播放秋季的声音,让学生辨识出秋季的`声音,如落叶声、风声、雨声等。

3、欣赏秋季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季的美好。

三、练习

1、学生分组,模仿秋季的声音,让其他组猜测。

2、学生自由创作秋季的音乐。

四、总结

1、教师让学生总结秋季的特点和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纸的声音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纸的声音教案篇6

活动目标: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白纸、塑料纸、餐巾纸、纸杯、玻璃杯、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听一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说说是什么发出的声音。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二、声音可以制造。

1、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2、现在老师可以将两个没有声音的东西变得有声音。将豆子放进瓶子,盖好瓶盖,摇一摇,你们听到“沙沙沙”的声音了吗?

3、原来声音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只要动动脑筋,许多东西都能发出声音来。

三、分组制造声音

1、教师介绍三个区域内的材料,鼓励幼儿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些东西发出声音来。

2、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进行区域指导。如:“瓶罐区”,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器皿装豆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纸区”,可引导幼儿听听挥动纸、搓揉纸发出的声音;“杯子区”,引导幼儿敲敲不同的杯子,尝试对着不同材料的杯子口说话,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四、说说自己的发现

1、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你们是怎么制造声音的?制造出来的声音像什么?

2、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操作演示。

活动反思:

孩子们通过“动脑想、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了解到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兴趣和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同时也教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整节活动孩子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不足之处

活动中没能关注每个孩子,以至使孩子注意不集中。

纸的声音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寂寞”、“孤零零”,学说短句:“我来陪陪你”。

2.运用探究、表演等方法,感受小动物与老公公之间的情感。

3.体验给别人带来快乐时的愉悦心情,学习关心别人。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最好听的声音》。

2.鸟、猫、蛙、狗、羊、公鸡、马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教师:这个小院子里住着谁?找一找,有没有住着其他的人?老公公一个人住在院子里,他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他不高兴?(丰富词汇:孤零零)

2、教师:老公公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小院子里很不快乐,你有什么好办法使老公公快乐起来呢?

3、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使老公公快乐,下面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老公公是怎么快乐起来的?

(二)讲述故事,并通过提问鼓励幼儿讲述。

1.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小鸟和小猫是怎样关心老公公的?它们对老公公说了些什么?(学说短句“我来陪陪你”)老公公怎么会快乐起来的?可是,天天听小鸟、小猫叫声,日子久了也会听腻的,这怎么办呢?

2.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小鸟想出什么办法使老公公更加快乐了呢?

(三)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1.教师:图上有哪些小动物?是怎么唱歌的?

2.教师:从故事中的哪些话可以听出来老公公很快乐?小鸟和其他小动物看到老公公很高兴,它们自己觉得快乐吗?为什么它们也会觉得很快乐呢?

3.教师:帮助和关心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谁来说一说?

(四)集体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边出示图边完整地讲述故事。

(五)表演故事。

教师扮演老公公,幼儿自选角色,创造性的进行故事表演游戏。

活动延伸:

语言区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故事的复述,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

家园共育:请幼儿回家后,把故事表演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背景入手,让幼儿听辨生活中不同的声音,从而引发对声音的兴趣。中班幼儿不善于集中注意力“听讲”,本活动采取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探索,了解了声音轻重。

纸的声音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耳朵、鼻子的用处,知道耳朵能分辨不同的声音,鼻子能呼吸和闻气味。

2.掌握一些保护耳朵、鼻子的方法,培养幼儿积极运用感官的习惯。

活动准备:

耳朵、鼻子剖面图。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鼻子。

活动难点:

掌握止鼻血的方法。

活动过程:

1、稳定幼儿的情绪,通过谈话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听这是什么声音?(放音乐)你用什么来听到声音呢?耳朵出了来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呢?

2、结合鼻子、耳朵剖面图了解耳朵、鼻子的用处。

耳朵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1)请幼儿观察耳朵的基本构造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说耳朵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幼儿小组讨论)

(2)教师小结耳朵的基本作用和构造

耳朵可以帮助人们听到各种声音,耳朵里有鼓膜,鼓膜破了就听不到声音了。

(3)请幼儿观察鼻子的基本构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说鼻子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幼儿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鼻子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鼻子可以呼吸和嗅出各种气味。鼻腔内有许多细细的血管,如常挖鼻子或被碰撞,鼻子会出血。鼻腔里还有一些小孔与颅腔相连,因此,患鼻炎时头会疼痛。

3、对耳朵、鼻子的保护。

既然耳朵鼻子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呢?(引导幼儿自由讨论,通过讨论掌握一些保护耳朵;鼻子的常识和具体方法。)

教师小结耳朵鼻子的保护方法:

(1)教育幼儿不随便挖耳朵、鼻子。不把异物塞入耳朵、鼻子。

(2)患感冒和鼻炎时应及时治疗。

(3)洗头、洗澡或游泳后要用于毛巾擦干耳朵。遇到很响的声音如:打雷、火车鸣笛、爆米花、飞机起飞等要捂起耳朵,张开嘴巴,以保护耳膜。如小虫进入耳朵可用香味、灯光等引它出来。

(4)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止血方法。教育幼儿鼻出血时不要慌张,不要害怕,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约10分钟,同时用冷毛巾敷前额、鼻部,用药棉塞住鼻腔,必要时请家长或老师处理,严重的要到医院治疗。止血后2~3小时内不做剧烈、活动。

4、游戏:《听一听,闻一闻》采用听声音、嗅气味的方法让幼儿知道耳朵、鼻子的重要作用。

(1)听听是什么声音:教师在遮布后面,先后敲小铃、积木,及吹哨子、倒水等发出声音,让幼儿辨别是什么声音。

(2)请一个幼儿到活动室门外,再请一个幼儿站到教师身旁闭上眼睛。教师拿着手表让身旁孩子听。收起表,请他睁开眼睛。再请室外的幼儿进来,问他刚才听见什么声音,再问身边的孩子听见什么声音。又请第一个幼儿到室外,教师敲鼓,然后请他进来,问他听见什么声音。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听不见表的声音而听见鼓的声音?让大家来试一试。

(3)闻一闻是什么气味:教师出示不同的气味,请幼儿闻一闻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小朋友,你学会了那些保护耳朵鼻子的方法?请你在生活中继续发现保护耳朵鼻子的方法好吗,并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

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做“听听是谁小游戏。

纸的声音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认识纸的小班教案参考7篇

纸的游戏教案优秀5篇

认识纸的小班教案通用7篇

纸的音乐游戏教案优秀7篇

纸的游戏教案模板5篇

认识纸的小班教案优秀6篇

纸的作用科学教案7篇

纸的力量教案6篇

认识纸的小班教案推荐5篇

纸的幼儿园教案优质7篇

纸的声音教案精选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