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提前准备教案,以确保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应在教案中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种瓜幼儿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种瓜幼儿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种子能发芽的句子。
2.知道种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着急。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 。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1.出示西瓜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西瓜?你知道这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哪来的吗?西瓜其实是种出来的,那会是谁种出来的呢?原来是青蛙种的'。
2.师:一天蛤蟆看见了青蛙种得这么多又大又圆的西瓜,他会怎么想呢?
3.出示蛤蟆的想法,师:蛤蟆是怎么说的呀?我们也来说一说。
4.师:那蛤蟆会不会去种瓜呢?我们往下看。
二、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场景二:蛤蟆在劳动,师:蛤蟆有没有种瓜?他是怎么种的啊?蛤蟆趴在地上好象在对种子说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蛤蟆是怎么说的。
2.听蛤蟆的话,师:蛤蟆对种子说什么啊?蛤蟆喊了种子有没有长出来?青蛙听见了蛤蟆的喊声,他怎么告诉蛤蟆的?
3.引导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种子睡在地里,阳光照着它们,小雨浇着它们,才会长出来。并学说这段话,可以边说边做动作。
4.师:蛤蟆有没有听青蛙的话?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5.出示场景蛤蟆在夜晚做的事,师:你们看见在蛤蟆在做什么啊?
6.师:蛤蟆唱着歌讲着故事,不知不觉地怎么了?在他睡着的时候,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那天亮了,青蛙是怎么对蛤蟆说的呢?
7.幼儿一起做做青蛙喊蛤蟆,师:看见这些苗苗长出来了,猜猜蛤蟆会说什么?那蛤蟆种的西瓜能不能象青蛙一样长出又大又圆的西瓜呢?
三、讨论。
1.师: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吗?
2.师:为什么蛤蟆会说种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节课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充分的提高了幼儿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知道种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着急。这个活动的重点不是理解种植的有关知识,而是让幼儿在校生领悟一个道理;种瓜不是一种容易的事情,因而,蛤蟆种瓜时的焦急心情与滑稽可笑的行为应该予以充分渲染。
种瓜幼儿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帮助幼儿了解西瓜的生长过程。
活动重点:
幼儿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
歌表演《种瓜》。
活动准备:
1、西瓜节奏图
2、关于"西瓜"的谜语一个
3、钢琴,音乐《种瓜》、《劳动最光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劳动最光荣》做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发声练习:和劳动有关的'词"啦"、"唻"等进行发声。
3、节奏练习:出示西瓜节奏图进行节奏练习。
二、基本部分
1、幼儿猜谜语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着是绿色,吃到嘴里是红色,吐出来时是黑色"打一种水果名称。(教师小结对了是"西瓜"。)
(2)师:西瓜真好吃,你们想来种瓜吗?看小朋友是怎么种瓜的。
2、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引导归纳歌词:
我在墙根下种了一颗瓜天天来浇水,天天来看它发了芽,开了花,结了个大西瓜。
大西瓜呀,大西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
3、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种瓜》。
(1)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完整的回答歌曲的名字叫《种瓜》)。
(2)教师弹唱歌曲一遍,幼儿再次欣赏,提醒幼儿注意认真地唱出附点。
提问:你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提问:种出来的西瓜怎样呀?(幼儿回答教师小结)4、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分句学唱歌曲,提醒幼儿学会听前奏开始演唱并启发幼儿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1)请幼儿跟随教师按节奏分句学唱歌曲两遍。
(2)请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先请幼儿小声跟随教师演唱一遍。
5、请全体幼儿看课件记忆歌词,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三、结束部分
1、全体幼儿歌表演《种瓜》。
2、音乐游戏《种瓜》:教师扮演种瓜人,幼儿扮演西瓜随音乐进行游戏表演。
种瓜幼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旋律及歌词,用对歌的形式较清楚地学唱歌词,唱准6 1 6 1 2之处。
2、在问答游戏活动中,学习记忆歌词内容。
3、在学歌过程中,体验与教师对歌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蛤蟆图片。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图片,进一步感知蛤蟆的外形特征,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对歌曲有初步的兴趣。
师:小朋友,看这是谁?再仔细看看,蛤蟆长得什么样?
师:那老师出几个问题,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
2、幼儿与教师玩问答游戏,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念歌词。
(1)师:一只蛤蟆几张嘴?(幼儿答:一只蛤蟆一张嘴)
师:接下来我会提什么问题?
幼儿猜测问题。
师:几只眼睛几条腿?(幼儿答:两只眼睛四条腿)
还会有什么问题呢?
幼儿继续猜测。
师:蛤蟆怎样跳下水呀,蛤蟆跳下水叫的啥,蛤蟆跳下水叫的啥?
教师揭示歌词:乒乒乓乓跳下水呀,蛤蟆跳下水叫爸爸,蛤蟆跳下水叫妈妈。
(2)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学习有节奏的念歌词:乒乒乓乓跳下水呀,蛤蟆跳下水叫爸爸,蛤蟆跳下水叫妈妈。(教师完整的提问,幼儿完整的回答)
(3)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明确蛤蟆叫声处的歌词及节奏。
师:蛤蟆是怎样叫的呢?呱呱,咕儿呱。
幼儿有节奏地念蛤蟆叫声:呱呱,咕儿呱。
(4)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问答游戏。
3、完整地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教师先完整地演唱第一段,再完整地演唱第二段。
教师唱到“蛤蟆跳下水”的地方与幼儿互动,让幼儿跳进手做成的水里。
4、幼儿用对歌的形式学唱歌曲。
(1)、唱着问,幼儿唱着答,练习对歌。
(2)、师生跟随琴声,练习问答式对歌。
5、幼儿分组随琴声练习对歌。
幼儿两两商量,一问一答。
6、与客人老师进行互动。
幼儿问,老师们回答。
活动反思:
活动中为了达到第一个目标:唱准6 1 6 1 2之处。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与幼儿一起玩青蛙跳水的游戏。请每个幼儿用手指来做蛤蟆跳水的动作,我的手做湖面,与幼儿互动,幼儿一个个的跳的同时,我在唱着“蛤蟆跳下水”的乐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保持倾听的兴趣。因此幼儿在演唱过程中,基本上都能唱准这一乐句。由于幼儿在平时习惯了用一些简单的语句回答问题,因此幼儿在回答第一句时“一只蛤蟆几张嘴”时总是会忘记“一只蛤蟆一张嘴”中的“一只蛤蟆”而用“一张嘴”来代替,在歌曲中间部分的`3、4两句乐句后面和前面部分都是“蛤蟆跳下水”,幼儿又只唱一句,这是我预先没有猜测到的。如果在这里我的提示性动作能够明确些,能够帮助幼儿比较完整地演唱歌曲了。
当我请许恩琦上来和我一起对唱时,他在第4乐句停顿了一下,而刘宇轩马上用太好的口气帮助其纠正,第二次当我请刘宇轩来演唱时,他同样也范了相同的错误,而同伴没有纠正他而是耐心地等待他想出正确的歌词。我抓住时机让他体会这种感受。本次活动也因此升华了教育的价值。
种瓜幼儿教案篇4
活动名称:数蛤蟆(大班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四川民歌,知道四川方言中把青蛙称做"蛤蟆",使幼儿通过数蛤蟆的嘴、眼、腿,对青蛙有出步的了解和认识.
2.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提高幼儿演唱技能,训练幼儿用各种感官(耳听旋律、眼看画面、嘴说歌词、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内容,增强幼儿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3.教育小朋友要从小爱护小动物.
活动重点:在熟悉歌曲之后,能够会表演.
活动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及其旋律.
活动准备:环境布置(池塘),青蛙头饰,录音机,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引出-主题"青蛙"。
2听音乐做模仿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问话方式.
2欣赏、示范、表演、比赛.
3欣赏青蛙的演变过程.
4观看青蛙怎样捉虫从而进行品德教育.
结束部分:幼儿扮成青蛙在布置好的池塘里尽情的玩耍、捉虫等,自然结束本节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选材成功:没有歌词却很有特色音响效果的律动。《数青蛙》配上一首幼儿较熟悉,且有琅琅上口有节奏的儿歌《数青蛙》,使音乐、语言与动作的结合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形成一幅青蛙边歌边舞的热闹完美图景。
2、程序设计:采用声势活动练习→嗓音造型练习→动作造型练习→图谱识记练习→游戏练习的方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调动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新知识,使幼儿脑中的旧知识得到激活,进行重新组合与匹配形成新知识。
3、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始终遵循幼儿音乐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幼儿是音乐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音乐作品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体现活动设计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种瓜幼儿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角色演唱歌曲《青蛙和蛤蟆》
2、根据掌饰的暗示,明确各自的角色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
1、青蛙、蛤蟆的掌饰各一个。
2、已认识过青蛙和蛤蟆,知道他们叫声的区别。
活动过程:
一、在《小蝌蚪》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进教室。
1、复习歌曲,注意唱准歌曲中的节奏。
2、边唱边表演,用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特点。
二、出示掌饰
1、说出是谁也来了?
2、他们各自的叫声是怎样的?
3、幼儿根据教师不规则的出示掌饰,发出他们相应的叫声,
4、幼儿用双手模仿掌饰的动作,边与教师一起按歌曲音乐旋律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和幼儿轻声地跟随歌曲音乐旋律学唱歌曲。
2、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练习歌曲。
四、分角色唱歌曲。
1、将全班幼儿分成两部分,分别扮演青蛙和蛤蟆,在教师的暗示下,分角色演唱
2、教师交换掌饰位置,幼儿交换角色歌唱。
3、教师用指挥动作进行分角色歌唱。
4、幼儿尝试做小指挥,指挥幼儿分角色演唱。
五、重复欣赏《小乌鸦爱妈妈》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快乐的唱起了歌。小乌鸦也在照顾他的妈妈,我们都来学学可爱的小乌鸦吧!”边听边用动作即兴表演。
种瓜幼儿教案篇6
幼儿园小班种植活动教案:种瓜啦
更多有关“自然角”精彩内容,请关注教师网20xx年专题——
活动目标:
1、对种植活动感兴趣,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2、迁移种草莓的经验,继续学习栽种过程。
3、关注植物的生长,愿意连续观察与记录植物生长变化。
活动准备:
1、瓜秧若干种(菜瓜秧、甜瓜秧、香瓜秧等)。
2、整理好地块
3、小铲、水壶等。
4、设计记录表,甜瓜、香瓜等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常见瓜
教师出示瓜的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什么瓜?你吃过吗?”
幼儿自由讨论自己吃瓜的感受,相互交流瓜的味道。(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香香的、脆脆的、甜甜的等)
2、幼儿共同回忆栽种草莓的经验,观察并初步尝试种瓜活动。
“你们栽过草莓吗?是怎样栽的?”
“瓜秧怎样栽呢?”教师示范重点:
(1)强调瓜秧非常娇嫩,要轻拿轻放。
(2)栽瓜过程:先用铲将土挖一个坑,然后将瓜秧轻轻地放进去,再在四周围围上细碎的土。
“瓜秧栽到土里还要做什么?”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浇水活动。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进行日常观察、照料与记录活动。
教师利用早晨入园、中午散步等时间引导幼儿进行连续的观察与照料、记录瓜秧的生长变化过程。
=小班体育教案开飞机
目标:
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
准备:
纸折飞机若干(数目与幼儿人数相等),纸折大飞机一架。场地布置如图。
过程:
1.教师手持大飞机,幼儿手持小飞机,四散地站在飞机场上。
2.游戏开始,大家一手举着飞机在机场内四散走(飞),边走边念儿歌:“小飞机,飞飞飞,飞到西,飞到东,快快飞到高空中。”念完儿歌,幼儿任意走向周围的航线,必须一个跟着一个沿着航线走,边走边发出飞机的声音。教师说:“飞机降落。”幼儿走回机场蹲下,同时手臂放下。游戏结束。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它们都有自己的家
有益的学习经验:
养成用完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习惯,不随手乱扔东西。认识到把物品放回原处既可以给自己提供方便,也可以给别人提供方便。
准备:
玩具动物(兔子、小猴、小狗、小猫),小纸盒四个
活动与指导:
1、将小纸盒摆放好,分别代表小动物们的家。
2、教师说:“今天,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手偶戏,请小朋友认真看。”
3、将4个小动物分别放到4个纸盒里,告诉幼儿动物们生活在自己的家中。有一次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吓得四处跑,等老虎走了,天已经黑了,小动物什么都看不见了,他们连自己的家都找错了。小狗到了小兔家,小猴到了小猫家,小猫到了小猴家,小兔到了小狗家。第二天,天一亮,小猴找小兔玩,可是他来到小兔家看到的不是小兔,而是小狗,他感到十分奇怪;小猫去给小狗送信,却看到小兔,一切都乱了,动物们感到十分苦恼。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苦恼吗?
4、是因为他们没有在自己的家里。我们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苦恼?
5、对了,将他们送回自己的家。小动物们回到自己的家,他们又愉快地生活了。
6、这个手偶戏告诉我们什么东西都要放回原位,生活才会有秩序。小朋友无论用完什么东西,都要将它放回原来的位置。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思思遇险
有益的学习经验:
知道不能随便往嘴里放东西,尤其是那些小物品放在嘴里十分危险。
准备:
故事“思思遇险”
活动与指导:
1、请幼儿说说:“嘴是干什么用的?”
2、嘴是我们重要的器官,它可以帮我们吃东西,可以帮我们说话。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使用它,它也会给我们带来危险。
3、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思思遇险”(附后)。
4、思思为什么会遇险?
5、什么东西不能往嘴里放?
6、把小物品放在嘴里是十分危险的,它很容易滑到气管里,堵住呼吸。如果不及时取出来,人就会窒息。
附故事:
思思遇险
思思有一个坏毛病,无论拿到什么都爱往嘴里放。妈妈为此说了他许多次,爸爸还打过他,可他就是改不了。今天,他趁妈妈不注意,又把一个珠子放到嘴里,这时妈妈走过来,他吓得一张嘴,珠子就滚到气管里了。他立即感到喘不过气来,小脸闷得通红,妈妈喊他,他什么都说不出来,只是用手使劲指着喉咙。妈妈吓坏了,知道他是将东西吞到气管里了,急忙把思思送到医院,医生立即给思思动了手术,将珠子取出来。医生说:“如果再过1分钟,思思可能就会憋死。”思思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把东西往嘴里放了。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美丽的项链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美丽的项链
有益的学习经验:
通过穿项链活动,锻炼手眼协调。并能根据珠子的颜色,按规律排序。发展审美观。
准备:
各色珠子,珠子可用吸管代替,将吸管涂上各种颜色,塑料绳。
活动与指导:
1、教师示范,用珠子穿一个美丽的项链。告诉幼儿穿珠子时,要将塑料绳对准珠子或吸管的孔,眼睛和手要配合好。
2、将珠子、塑料绳发给幼儿。
3、请幼儿说说自己准备穿一个什么样的项链。
4、让他们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穿珠子。
5、请几名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穿的珠子。
6、让两个小朋友互相说自己穿的珠子的规律。
7、请每个小朋友将自己穿的珠子戴在脖子上。
建议:
注意不要让幼儿将珠子放到嘴里,珠子可略大些。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钻洞采花
功能:1、发展钻、跑能力和灵敏素质;2、发展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情感自控能力;3、培养遵守规则的习惯。
玩法:幼儿分为两队,一队当小兔,在起点后站成一列横队,另一队手拉手在场地中间(或另一端)站成一列横队当山洞。游戏开始后,“山洞”齐说:“小白兔,真可爱,跳得轻,跑得快。钻过小山洞,采花快回来。快!快!快!”同时,小兔快跑(或跳)钻过“山洞”采花,并快速跑回起点。“山洞”说完最后一个“快”字时,立即蹲下关闭“洞门”,小兔如被关在门外即算失败。第二次做时“小兔”和“山洞交换角色。
规则:
1、必须说完儿歌最后一个字才能关“洞门”。
2、采花后必须从洞中钻回,不准拉开搭洞儿童的手或绕开山洞跑回。
3、小班做此游戏时宜先练习搭山洞、关洞门的动作,做到能整齐说儿歌,并在说儿歌时能整齐地下蹲关门。待较熟练的掌握后,再做完整的游戏。
4、做1―2遍游戏后让当小兔的幼儿想想并说出来怎样才能快速地把花采回。注意引导―些做得好的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过程,说出自己的做法,用他们的经验启发做得较差的幼儿动脑筋,做到跑前找好自己要钻的洞,过洞后能迅速“采”好离自己最近的花,不挑花。
5、游戏时,“小兔”们有以下特点:(1)看别人采花返回时,不采花就往回跑; (2) 被关在洞外后,拉开洞门,或跨过、绕开洞返回。“山洞”易在小兔跑去时或没等儿歌说完就关门。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帮助他们改正:(1)跑前提示幼儿想想要遵守哪些规则;(2)小兔钻洞时用浯言提示“山洞”遵守规则;(3)小兔被关在门外时提示其遵守规则;(4)游戏结束时组织幼儿评价遵守规则的情况,为遵守规则的儿童鼓掌。
6、采花的距离要根据幼儿跑的能力调整。如跑距长或移动速度慢(如跳爬)可加长儿歌或重复说两遍再关门。
7、跑可改为单、双脚跳,蹲撑跳。
8、可以设两道山洞。
种瓜幼儿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