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的教案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情感投入,写教案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卫生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卫生教案篇1
生活是孩子们学习的大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教师应关注孩子成长中的特殊生理现象,根据孩子的需要,生成丰富的教学活动。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缺乏,他们对于牙齿的保健常识知之甚少。同时,由于家长对孩子在保护牙齿方面的针对性指导非常少,有的还会出现指导不科学的情况,使得有些幼儿在最初换牙时有着害怕和担心的心理,遇到各种牙病也不愿意接受检查和治疗。其实,换牙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它标志着小朋友的成长。针对这一现象,我生成了本次活动,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这一生理现象,了解牙齿的保健常识,使幼儿坦然面对换牙、护牙,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换牙的过程,知道换牙时要注意的问题。
2、巩固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3、体会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并与大家分享换牙期所带来的成长喜悦和烦恼。
活动准备:
镜子;各种饼干;纸;笔;牙刷;牙膏;杯子。
活动过程:
一、了解牙齿的形状
1、猜谜语引入主题:“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中午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
2、用小镜子照口腔,观察自己牙齿的形状,把它画下来。
3、展示牙齿形状,结合交流,认识门牙、尖牙、磨牙。
4、请幼儿品尝饼干,提问:你们是用什么牙咬的?用什么牙磨碎的?(感知不同形状和不同位置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
5、牙齿除了吃东西,还有什么作用?
小结:牙齿的形状是大大小小,有粗有细的,排列得很整齐,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牙齿除了能帮助我们咀嚼食物,还能帮助我们正确地发音,说话清楚。
二、交流换牙的感受
对比观察:
1、请换牙的和没换牙的幼儿张嘴,看看他们的牙齿有什么不一样,引出“换牙”的概念。
2、请换牙或牙齿松动的幼儿说一说换牙的感受。
讨论:为什么要换牙?换牙时该怎么办?
小结:小朋友最初换牙时总感到害怕担心。其实,换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换牙的特殊经历,让你们真的长大了!
三、认识恒牙和乳牙
幼儿听故事《乳牙和恒牙的`话》,通过故事了解乳牙和恒牙,了解换牙时的正确行为。
四、探究:刷牙
1、小实验:老师先请幼儿品尝饼干,然后请幼儿拿出镜子照照:你发现了什么?
2、我们只吃了一小块饼干,牙齿上就留下了这么多残渣。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些残渣对牙齿有什么影响呢?
3、请幼儿探讨正确的刷牙方法。教师请一名幼儿示范讲述正确的刷牙过程:用水杯接一杯水,先在牙刷上挤点牙膏,再喝一口清水漱口,然后开始刷牙,将牙膏泡沫吐出来,最后喝水将嘴漱干净。
4、带领幼儿到盥洗室亲历一次刷牙,教师注意指导方法不正确的幼儿。
小结:换牙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小朋友记住正确的刷牙方法,还希望你们每次刷牙后都用小镜子检查检查,让镜子成为你护牙的小帮手。
活动延伸:
争做护牙小明星:请幼儿或爸爸妈妈按表记录幼儿每天刷牙的情况,每做到一次就得一颗星。看看谁得的星最多,谁就会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成为健牙小明星。
活动反思:
?我换牙了》是本期健康活动主题之一,借助幼儿换牙期,对幼儿进行换牙护牙的教育,帮助幼儿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本次活动中,孩子通过观察、绘画、小组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幼儿体验和分享了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并与大家分享了由此带来的成长的喜悦和烦恼,初步了解了换牙的常识。
活动评析: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我换牙了》这一主题活动,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首先,注重从生活中生成教学资源。活动主题是教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及时地把幼儿生活中的新问题、社会中的新信息吸收到教学内容之中。活动过程:中,像“照镜子、吃饼干、演示刷牙”等等都是在生活中生成、提炼的教学资源。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通过教学使目标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其次,教学过程呈开放性。活动中,幼儿充分参与活动,在有趣的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幼儿通过观察、集体谈话、日常生活中的练习,再在集体中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的、便于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老师也能即时了解的情境,使幼儿无论在换牙、还是每天刷牙的情况每天都处于动态的交互过程中。在这种过程中,老师既是观察者,更是引领者和教育者。所以,生活活动不是单一空洞的说教,而应是多途径、多形式的教育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从知、情、义等方面让孩子们掌握良好生活及卫生习惯的真谛。
但是,在这次教学中,也存在着问题。教学过程中幼儿用了较多的时间认识牙齿的形状、作用,以及龋齿的形成,影响了本次教学核心目标的完成。建议加强幼儿换牙的体验、换牙时的卫生这些环节的实施,使教学重点突出。
卫生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3、培养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手脏时、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入课题:请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双手,看看如果手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手脏了该去洗手)
2、观看生活中容易弄脏手的物品图片
3、给幼儿讲述手的污染可以带来很多疾病,观察图片:用脏手搓眼睛眼睛变红肿、用脏手抓东西吃引起肚子疼、呕吐、拉肚子等。
4、教师:在什么时候应该洗手呢?(引导幼儿说出吃饭前要洗手、运动完了要洗手、游戏玩了要洗手、便后要洗手等。)
5、教师:谁能说说我应该怎么样洗手?(请个别幼儿讲讲,也可以让幼儿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同时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小结:适时的鼓励幼儿。
6、出示洗手顺序图片,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
(1)用水把手打湿了。
(2)手心手背都要搓肥皂,并要搓到有泡沫。
(3)老师边示范边念儿歌:挽起小袖子,打开水龙头,清水冲一冲擦擦小肥皂,手心手背搓干净手指缝里搓一搓,清清水里冲干净,小手关上龙头甩一甩,干净毛巾擦干手。
(4)幼儿在座位上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 活动结束 教师组织幼儿在水管边实地洗手一次;幼儿洗手时,教师指导个别幼儿洗手的正确方法,提醒个别幼儿,不要玩水,节约用水,最后表扬正确洗手的幼儿。
卫生教案篇3
教学目的:
使幼儿掌握胳膊和脚的英文名称,并教育幼儿要养成讲卫生、勤洗澡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arms和feet的发音
教学准备:
1.kitty,doggy,monkey的手偶;
2.两盆水,两块香皂,两块毛巾。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教师:please sit well.
小朋友:i sit well.
教师:hi,children.nice to see you.
小朋友:me,too.
2.新授:
(1)出示kitty的手偶。
kitty一大早就出来做早操:“arms,arms,arms,arms.”做各种姿势锻炼胳膊,出了一身汗,便回家洗澡。边洗澡边唱歌:
wash my arms,chi—chi—chi,
wash my feet,chi—chi—chi.
doggy这时恰好找kitty玩,可kitty唱的儿歌doggy一点也不懂,所以doggy请求kitty给它解释一下什么意思。此内容演示两遍,幼儿静听。
(2)先跟kitty学arms和feet,在此教授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注意倾听幼儿的发音。然后跟kitty学说wash my arms 和wash my
feet。端两盆水,请小朋友两名,分别扮演doggy和kitty,比赛wash my arms。两名小朋友边洗胳膊边说:“wash my arms”,其他小朋友为他俩加油,谁洗得快、干净并且说得好,谁就获胜。
(3)kitty洗完澡后,高兴地与doggy唱起歌来:head, shoulders,knees and toes和eyes,ears,mouth and nose.唱完歌,一起找他们的好朋友monkey玩,可半道上下起了大雨,他们被淋得像落汤鸡,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正好滑跌在monkey的家门口。二人连忙敲门唱儿歌“pong...”
monkey在门里问:“who is it?”
kitty & doggy:“its me.doggy(kitty).”
monkey:“come in,please.”然后请他们洗澡。
doggy & kitty边洗边唱儿歌:“wash my nose…”洗完后,开始洗衣服,边洗边唱:“wash my coat…”
(4)表扬、奖励当堂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并要求小朋友回家后认真听此课录音两遍,请自己的家长写便条给miss doggy:我的孩子×××已在家认真听录音×遍。下次上课时,先表扬认真听录音的幼儿。
卫生教案篇4
教学主题:
战胜拖延,建立良好习惯
教学目的:
针对学生中常见的拖延的情况,召开本次主题班会,借此增强同学们战胜拖延的信心,掌握战胜拖延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使同学们告别拖延这个生活中的老朋友,健康积极的生活、成长。
活动准备:
提前发动,布置有关事项,确定主题及节目,拍摄视频,排练小品。
班会课地点:
教室
教学形式:
通过视频,小品,访谈、讨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学生正视拖延,培养良好习惯,告别拖延这个坏习惯,健康积极的生活、成长
教学过程:
一、辅导员开场:
在进入我们今天的班会主题之前,先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这是我们班级的同学自己拍摄的。(放视频)
我观察到刚才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心的笑了,应该是从视频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今天的班会主题就是我们生活中老朋友:拖延。
拖延是现代人一个普遍的心理状态,它的取意是“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拖拉成为了一种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到了考试前一天才去背题目,到了期限前几个小时才开始写论文,到了女朋友生日前一天才去买礼物,刷了信用卡过期被罚了才去还,都是小事,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其实意味着我们的心理上有了一些小问题,长此以往,严重的甚至会患上一种心理疾病拖延症。
既然拖延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就要对症治疗。下面这个环节就请心理委员主持,请大家讨论一下,你认为拖延的.原因是什么,再请心理委员为大家做一个小测试,看看你有没有拖延症。
二、访谈及测试环节
心理委员主持:访谈“说出你的拖延故事”
拖延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一个问题。早在明代诗人钱鹤弹就有这样一首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描写的就是拖延给人生带来的危害。网上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视频“拖延症之歌”唱出了拖延症患者的心声。今天我们就要在班里进行一个访谈,“说出你的拖延故事”,并请谈谈你觉得拖延的原因是什么?
访谈过程:请三到四名同学上台访谈。
谢谢刚才几位发言的同学,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对拖延的看法及拖延的原因。说的很有代表性,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拖延是现代生活中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下面我就要用科学的方法为大家做一个测试,看看你有没有拖延症,如果有,你的拖延程度有多深?
放映测试题目
测试结束了,统计结果。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为什么拖延
辅导员主持:谢谢心理委员。通过科学的测试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在5—11分,也就是中度拖延这个层次上。说明拖延确实是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拖延其实有很多危害,总结一下:
1、外在后果,生活和学习受到影响。
2、内在后果:内心的矛盾和煎熬。
那么拖延的原因是什么呢?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拖延的原因是懒惰,或者认为是自己没有掌握时间管理的正确方法。
这种认知看似非常有道理,但实际上并不正确。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如果你正在做一件你非常感兴趣的事情,比如逛街、比如上网、比如游戏,你会拖延么?一般都不会。所以,拖延其实不是智力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不是时间管理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我试着给大家分析一下我们拖延的四大原因,大家思考一下是否有道理。
1、对取得成功信心不足
2、讨厌被人委派的任务
3、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
4、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
四、怎么战胜拖延
辅导员:我们分析了这么多,大家心中肯定有一个最大的疑问还没有解决:究竟该怎么战胜拖延?
我给大家一些建议。
1、制定一个靠谱的计划。靠谱计划四要素:一是可观察性。目标应该可以被观察,以某个行为来界定是否完成。举例。二是分成几个小步骤,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生活就会一帆风顺。举例。三是:给自己立下非常容易达成,但是会给你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最小目标。
2、正确的认识和利用时间
之一;练习判断时间提问: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之二:学习利用零碎时间举例
之三:找出自己的最佳时间
之四:享受你的自由时间
3、学会“拒绝”和“接受”
之一:拒绝没有意义的事
之二:接受自己,接受别人的监督
五、公开承诺
给自己制定一个最小的目标,并确立完成时间,公开这个承诺,请大家监督你是否能完成目标。
总结: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很好的认识了什么是拖延,分析了拖延的原因,分享了战胜拖延的一些办法,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对照自己的生活,和我们生活中这个不太好的老朋友说再见。
卫生教案篇5
设计背景
乡村的孩子由于生活环境影响,大多数孩子的卫生习惯不太好,随地吐痰、扔果皮、纸屑、随地坐爬打滚,个人卫生也较差,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明白讲卫生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知道讲究卫生会让自己成为让人喜欢的孩子。
活动目标
1.知道讲究卫生有利于健康,了解日常生活中卫生小常识。
2.学会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氛围。
4.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增强幼儿讲卫生的意识,逐渐形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一只可爱的毛绒玩具猪。
2.《我爱洗澡》的光碟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师生谈话引出主题《讲卫生的孩子》。
1.猜猜它是谁?
2.出示小猪并向全班小朋友们作自我介绍(老师生动配音)。
二、基本环节:
听小故事《小猪奴奴》:老师以小猪的身份讲述故事,注意配音语气儿化,动作可爱,表情生动。
1.原来的奴奴是什么样的?朋友们喜欢它吗?(原来的奴奴顽皮,不讲卫生,很脏,朋友们都不愿意跟它玩。)
2.后来的奴奴是什么样的?朋友们对它怎么样?
3.讨论:谁知道怎么做才是一个讲卫生的孩子呢?(让幼儿分别扮演多种角色了解有关生活卫生小常识。)
4.老师以小猪奴奴的口气小结性地说:“小朋友们,希望你们也要做一个讲卫生的孩子,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哦。今天我真是太高兴了,因为我有了很多好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唱歌跳舞吧!”
三、结束环节:
欣赏歌曲《我爱洗澡》。
1.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
2.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尝试自由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四、延伸环节:
游戏《找朋友》,活动自由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讲述故事的形式以及扮演角色的方式来让孩子们了解有关生活卫生小常识,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和角色扮演知道怎么做才是一个讲卫生的孩子。活动过程幼儿有静有动,还感受了歌曲的欢快气氛,动作的创编也让幼儿有了自由发挥的想象空间。整个活动过程老师起到了引导作用,幼儿能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次活动。如果故事能加以图片或动画课件的形式来进行,就能完全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了。课前准备工作还需要加强。
卫生教案篇6
活动内容:人是五官眼睛
活动目标:
1.了解眼睛对人的重要性
2.懂得如何保护眼睛
3.培养幼儿关心、助残疾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眼罩与幼儿人数相等、三幅头像画、盲人图片、一些关于保护眼睛的图片、“眼睛”六个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游戏:指五官
轿是说一个五官的名称,幼儿必须又快又准得指出来
2.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谜面: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二:了解眼睛对人的重要性
1.幼儿听歌曲《五官歌》师:小朋友,听了这首歌谁能说说我们的眼睛可以我们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那我们如果没有眼睛将会怎么样呢?好,现在请小朋友一人拿一个眼罩戴好,亲身感受一下,你可以站起来慢慢得走两步。(幼儿亲身感受后回答问题)
2.出示盲人图片师:那个小朋友来说说这个叔叔为什么带着一个墨镜,手里还拿着一根木棍在马路上走?(幼儿回答)教师引出盲人一词,刚才我们小朋友也亲身感受了眼睛看不见东西是什么滋味,所以盲人叔叔做事情很不方便,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呢?(使幼儿懂得关心、助残疾人)
三:懂得如何保护眼睛
师:眼睛对我们这么重要,那我们是不是应该保护自己的双眼呢?怎么保护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幅图,请你们来做裁判,看看说做的对。(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出示一幅,幼儿作出判断,并说明原因,答对的一组获得一朵小红花)
最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小结在生活中如何保护眼睛。
四:玩“贴眼睛”的游戏
幼儿手里拿着两个“眼睛”,站在距头像一米处,把眼睛蒙上,向前走给头像贴眼睛,看说贴得准。活动自然结束。
卫生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功能。
2、初步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注意用眼卫生。
3、初步培养幼儿关心、帮助他人的愿望。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注意用眼卫生。
难点: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关心、帮助盲人。
活动准备
课件《小眼睛,要爱护》、眼罩与幼儿人数相等、五官图片一副
活动过程
(一)、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让幼儿猜一猜这是身体的哪一个器官。
(二)、引起幼儿的兴趣,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1、提问:小朋友我们眼睛在哪里?有什么用(用一句话说清楚);
2、游戏:贴五官
3、小组讨论:小朋友如果我们没有眼睛那会怎么样?(如果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小结:眼睛很重要,如果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所以我们要很好地爱护自己的眼睛。
(三)、课件-----认识眼睛的结构
出示课件: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小哥哥的什么?(鼻子、眼睛),老师也很喜欢小哥哥的眼睛,真亮啊!,那哥哥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呢?
老师:1):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眼睑,它还分上眼睑和下眼睑,找找我们的眼睑在哪里?(摸摸)你们看,我们的眼睑还会眨呢。我们平时说的眼皮就是眼睑。
2)在眼睑的下面,长着一些小细毛(眼睫毛)有的长长的、有的呢短短的,来一起摸一摸自己的眼睫毛长在哪里?
3)我们的眼睛除了眼睑和眼睫毛,还有什么呢?对在里面还有一个眼球,小朋友先告诉老师,球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对了那我们的眼球也是圆圆的,出示一只球,你们看,这个就是球,能转到这边、也能转到那边,那我们的眼球也能转来转去,我们小朋友来试一试,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会眨、会转。
(过渡语)刚才我们看了电视,眼睛有点累了,现在我们来闭上眼睛休息一下吧。
(四)、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眼睛的作用
眼睛可真了不起,但他也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受到伤害。听,是谁在哭……
1、以眼睛自述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不良的用眼习惯带来的严重危害。
2、通过交流感受带眼镜的麻烦
(五)、眼保健操
1、原来,戴眼镜是一件这么麻烦的事情。你看,我们拥有一双灵活、明亮的眼睛多棒啊!让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我们的眼睛。(教师喊口令示范,幼儿跟着老师做)在看书、打电脑、看电视,弄得两眼发酸、疲劳的眼睛时,可以做《眼保健操》
(六)看幻灯片讲述:
1、逐张讲述:说一说幻灯片中哪些做法是爱护眼睛的,哪些做法是伤害眼睛的。
2、小结:今后小朋友们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还要注意用眼的正确方法。如果我们不注意用眼卫生,不会正确的保护眼睛,我们就会变近视,影响我们的视力,给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很多的不便,所以,我们从小就养成保护眼睛的好习惯。
七、活动延伸:
可是,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人的眼睛是看不见东西的,他们就是盲人,十分的痛苦,我们小朋友想想,我们应该这样做?
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出示盲道,残疾人专用厕所、人民币上的图案等图片资料。(让幼儿同情盲人及眼部有疾病的人,并愿意帮助他们。)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开始,我开展了闭眼睛玩游戏的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体验没有眼睛的烦恼。但在课堂上有些孩子没有按照老师的意思去做,故意睁开眼睛和虚眯眼睛玩,于是,我把活动稍做了点修改,就是以竞赛的形式,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来体验。再请台上的小朋友做完游戏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我发现这样一改,反倒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观察也更仔细了。
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和进一步的观察,使小朋友加深了对造成眼睛损害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以及怎样来保护眼睛的一些基本常识,同时激发了幼儿关心、帮助盲人的同情心。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的每一个想法得到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的认可,这样大大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不足之处:我认为,孩子们对眼脸这个词理解的不够深,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卫生教案最新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