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确保教学质量,教案的编写过程也是教师反思和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捏泥塑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捏泥塑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抓住要塑造的菜的主要特征,大胆塑造。
2、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及能用多色配合泥塑。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实物(各种菜)、泥塑工具、橡皮泥。
重点难点:
1、能抓住菜的特征,大胆塑造
2、能学着多色配合
活动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发兴趣
1、出示实物:菜
你们看,这是什么?是些什么菜?
2、揭示主题,提出要求
二、自由选择,大胆表现
1、幼儿自由选择蔬菜及橡皮泥
2、幼儿自由探索表现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幼儿学习使用一些工具及多色配合。
3、展示个别幼儿作品,讨论:他是怎么捏的?
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解
4、幼儿再次探索、塑造
三、经验回放,相互学习
1、经验回放
观看部分幼儿刚才捏的作品(照片):“仔细想一下,他是怎么捏的。”
2、区角准备:
我们知道了这些方法,以后可以在区角活动中去尝试一下,看看自己会不会捏。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基本都能抓住菜的特征进行塑造的,如小a小朋友她拿了一条黄瓜作为参照物,她自己用橡皮泥做的黄瓜上有一点一点的白点,把黄瓜上的一点白色的小刺都表现了出来;还有小b的荷兰豆、小c的青辣椒、小d的南瓜、小e的竹笋等,都能捏拿的惟妙惟肖,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能抓住其主要的特征来进行泥塑,同时颜色的搭配也比较好;我发现孩子们在使用老师提供的一些工具方面,运用的比较熟练,如有些孩子在做南瓜时,抓住南瓜有凹槽的明显特征,用圆圆的小棍来压这个凹槽,能用小刀(塑料薄片)刻画蔬菜上的一些花纹等,但孩子们却不能创造性的去寻找老师提供的以外的东西,作为工具使用。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捏泥塑教案篇2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幼儿模仿静态泥娃娃,激发活动欲望。
师:今天,徐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些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
师:啊,是泥娃娃,泥娃娃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呢?泥娃娃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娃娃,你们喜欢泥娃娃吗?那让我们来学一学泥娃娃,现在呀,你已经变成一只非常可爱,但却又不能动的泥娃娃了,让我来瞧一瞧谁学的最象?你们愿意一直做一只不会动的泥娃娃吗?为什么?
2、讲述神仙哥哥的故事:泥娃娃多可爱,可就是不会动,让我来想一个办法帮助他,唉,有了!神仙哥哥有一只神奇的喇叭,神仙哥哥每吹一次喇叭,泥娃娃就可以动一些身体部位。
(二)分段创编:
1、创编头、身体的动作。
你们想让泥娃娃先动哪一个身体部位呢?(请幼儿示范)
我们一起来看看神仙哥哥吹了第一次喇叭后,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会动了。(展示图一,重点鼓励幼儿自由随乐摆动,从而感知乐曲节奏)
2、创编手部动作。
神仙哥哥吹了第二次喇叭,你们想让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
(展示图二,尝试着动动手)
你们跳的真漂亮,神仙哥哥说:恩,我要吹第二次喇叭了,你们想让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手能不能动了,小手也能动起来了,那还不赶快伸出你们的小手。小手也能动了,你们心里怎么样呢?
(1)让我们用我们小手随着音乐来跳个舞,
(自由感受随乐创编表演)
(2)集体讨论:你的双手是怎样随音乐舞动的?
鼓励幼儿展现自我,运用多种节律的表现方式朝不同方向表演。
(3)让我们用头、身体和手一起来跳舞好吗?
3、创编全身动作。
泥娃娃的头、身体、手都能动了,你们还想让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为什么?
我们一起来喊神仙哥哥吹第三次喇叭吧:神仙哥哥请你快吹第三次喇叭吧!
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师幼共舞。
(1)泥娃娃活了,他更想怎么表演了?想想看表演什么呢?(自由听音乐创编)
(2)集体讨论:你表演了什么?(幼儿互相交流,丰富表演内容)
(3)怎样表演得更美呢?(要有表情、有节奏)(幼儿继续听音乐表演,改进自己的表演动作)
(4)集体学习:你表演得美吗?你是怎么表演的.?(幼儿个别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5)分组表演学习(男女交换表演,观摩学习)
(6)你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根据创编新意及动作的美感来评价)
(三)完整表演:
让我们把这故事完整地表演吧。(教师利用图案符号提示幼儿教换动作)(根据幼儿表演需求可再来一遍)鼓励幼儿进行个性化的表演,教师为创新、进步的表演拍照,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的节拍表演,创编与音乐相符合的肢体动作,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性。
2、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愉悦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向幼儿介绍有关泥娃娃的知识和趣闻,丰富幼儿的肢体语言经验。
2、音乐磁带、录音机、玩具小喇叭一个,相机一架,图案符号三幅,泥娃娃玩具一个。
3、宽敞、干净的场地,幼儿围坐在教师身旁。
捏泥塑教案篇3
设计思路:
泥娃娃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他们形态各异、面貌可爱,十分吸引孩子。因此此次活动就是通过泥娃娃这一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的物品进行分类活动,让幼儿在仔细观察泥娃娃不同特征的过程中,利用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记录分类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本活动共四个环节,首先是看看说说可爱的泥娃娃的不同,然后想想把泥娃娃分家家的好办法,最后尝试分类并记录。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特征分类排序;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把结果记下来,并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述。
活动准备:ppt(泥娃娃图片);幼儿操作材料包;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可爱的泥娃娃
1、播放ppt:你认识他们吗?(他们的名字叫泥娃娃,也叫大阿福。)看看他们长得什么样?(找找泥娃娃造型上有些什么中国特色,比如糖葫芦、福字等。)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喜欢泥娃娃?
小结:泥娃娃产自我们中国的无锡惠山,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他们包含了许多的祝福,代表我们的生活非常幸福、快乐、吉祥如意,还会给我们带来好运!
二、想一想——泥娃娃不一样
1、播放ppt:来了这么多泥娃娃,你有什么好办法帮他们分分类吧!(幼儿讨论,教师操作。将泥娃娃按不同的特征放进相应的.表格中,初步了解泥娃娃的分类。)
2、泥娃娃是泥做的,下雨会被淋湿的,我们快把泥娃娃放到展览架上吧~
3、出示展览柜:请你们按照泥娃娃不同的特征分别放在展览柜上展览,并说说你的理由。(要求幼儿把语句说完整。)
小结:泥娃娃有许多的不同,可以按照不同特征来分类。
4、出示《泥娃娃展厅记录表》:按照自己的方法把分好的泥娃娃记录下来。
5、这个办法真不错,但是怎样记下来让别人看懂呢?(做标记。)
6、你有不一样的分法吗?再把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数一数一共有几种方法?
三、摆一摆——泥娃娃展览
1、出示操作包上的泥娃娃:这里有几个泥娃娃?(20个)
2、看看这些泥娃娃,他们哪些方面一样?哪些方面不一样?(表情一样,发型、衣服、动作不一样。)
3、按照他们不同的特征分别放在两个架子上展览。
4、提醒幼儿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记录后能表达出是什么意思。
四、交流分享
1、说说你是按什么规律来给泥娃娃分类的?(颜色、大小等)
2、试一试同伴的好方法。
捏泥塑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欣赏图片中初步了解登封人刘永占的泥塑作品真实、朴实的特点。
2、学习用团圆的方法制作糖葫芦,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力。
3、对泥塑这种美工活动感兴趣。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泥、泥工板、泡沫板、木棍儿
活动过程:
1、欣赏泥塑
(1)出示泥塑图片,引出泥塑是用泥做出各种造型
(2)观察泥塑的各种造型
(3)引出做出这些泥塑的登封人——刘永占
2、做泥塑——糖葫芦
(1)请幼儿讨论泥塑糖葫芦怎么做
(2)介绍、发放材料,并进行安全教育
(3)幼儿尝试做泥塑糖葫芦
3、交流、展示作品
(1)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糖葫芦,为什么?
(2)请幼儿把糖葫芦布置在区角活动。
教学反思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
2、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认真学习的状态,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3、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泥塑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捏泥塑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3、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赛龙舟的图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节ppt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入故事,导入本次的端午节活动。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个孩子,虽然这四个孩子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顺,一到过节都会回家来看望自己的亲人。
小朋友你们都知道有哪些节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个孩子都回来了。他们每人给花婆婆带回来了一件礼物。
花婆婆非常高兴,惊奇的问:“你们怎么回来了,还带礼物。”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今天过节呀?
花婆婆说“今天什么节日啊”孩子们说,打开礼物你们就知道啦。
2、教师讲完故事后,带领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观看第一个礼物盒——艾蒿。请幼儿观察猜节日。
(2)教师继续出示香包、划龙舟的`图片、粽子请幼儿猜节日。
3、现在你们告诉花婆婆,过的是什么节日呀?
(1)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人们就会用这些特别的方法来庆祝。
(2)端午节的各种来历和传说,最常见的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3)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秦国攻破楚国时,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教师小结:农历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入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
4、教师请幼儿交流:你们过端午节都干些什么?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1)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2)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5、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引导幼儿观看制作粽子的过程。
(1)看完课件后,你们想不想自己尝试包粽子呢?
(2)此活动环节可以分为两个活动:意识手工活动、而是游园活动。
6、教师播放端午节ppt,引导幼儿观看划龙舟视频。
教师组织幼儿一起参与游戏:赛龙舟。
四、活动总结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捏泥塑教案篇6
主题名称:主题五《神通广大美猴王》次主题一《走进西游记》
【活动名称】《师徒四人行》
【课程设计人】林乐娜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发展概括性观察能力,能抓住师徒四人的典型特征。
2、尝试用彩泥制作猪八戒的形象,练习团、搓、压、对接等泥工技能。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一定的泥塑活动经验。
2、彩泥、塑料棒。
3、猪八戒泥塑步骤图,见幼儿用书第3册第7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我们先来唱一首歌,请小朋友随音乐唱《猴哥》。(进入情境)
(2)歌唱完了,请小朋友看看这几张图片,告诉我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师总结出各自的明显特征:
孙悟空,外号美猴王,,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热爱自由。
猪八戒,孙悟空常称他呆子。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犯错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猪八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它虽好吃懒做,却心地善良,待人热情。
唐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他没什么本领,经常不能识破妖怪的诡计,落入妖怪的陷阱之后,只会喊:悟空,救我!
沙僧,原是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后跟随唐僧西天取经,对师傅忠心耿耿。
二、基本部分:
1、介绍材料及方法,引发幼儿泥塑的兴趣。
(1)师:看,老师在捏面人的老爷爷那里买了四个泥人,小朋友们,好玩吗请小朋友看看他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幼儿回答)
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学捏面人的老爷爷,捏一个你喜欢的《西游记》里的人物。
(2)师:捏泥人可不是一样简单的事,除了要用到橡皮泥外,还要用到很多东西,小朋友们可要听清楚老师手里的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怎么用的,要不你的泥人可就做不成了。
介绍辅助材料,师幼共同讨论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用。
教师重点示范对接的技能。
2、师:下面我们小朋友就开始你的泥塑创作吧。
引导幼儿独自进行泥塑创作。让幼儿参照幼儿用书中猪八戒泥塑步骤图进行塑造,指导幼儿运用不同颜色的彩泥表现人物特征,同时注意面部特征的塑造要精细,启发幼儿运用辅助材料(牙签等)进行人物身体不同部分的对接。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捏的泥人可真棒,都快赶上捏面人的老爷爷了,现在老师为你们和泥人照张相吧。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手工区继续进行泥塑创作。
捏泥塑教案篇7
大班幼儿对影子这一趣味的光学现象异常感兴趣,他们喜欢和影子做游戏,所以我们经常会开展有关影子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影子产生的原理展开,幼儿较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本次活动我们运用反证的方法,经过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让幼儿自我对有关影子的错误或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从而进一步理解纸挡住光就会出现影子,而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就能透过等粗浅的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1、探索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明白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能透过,反之则产生影子.
2、能与同伴合作观察和记录,并对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现象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剪纸动物的头饰、手电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块、幼儿记录纸若干.
2、教师演示材料: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头、手电筒、团体记录纸一份.
教学过程
一、说说影子,引起兴趣
1、师:这几天我们都在玩影子游戏,你们发现影子有哪些趣味的现象
幼:影子有时会变得很长,有时又会变得很短,有时又会消失不见.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来影子也会停下来.
幼:影子的颜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浅.
2、小结:影子真像一个魔术师,有时会出现,有时又会躲起来;有时会变长,有时又会变短.
(分析:在本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刚刚结束的影子游戏进行交流,教师在提问时特意突出“趣味”二字,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特性的兴趣.经过教师的小结,帮忙幼儿回顾关于影子的各种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比较不一样的影子,记录各种猜测结果
1、教师演示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幼儿根据局部特征猜测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个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么不一样.
3、猜猜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会有眼睛,幼儿结伴商量并记录猜测结果.
4、交流各种猜测记录.
猜测一:在兔子头像上画两只眼睛;
猜测二:在兔子头像上贴两只眼睛;
猜测三:在兔子影子上画两只眼晴;
猜测四:在兔子头像上剪两只眼睛.
5、教师在团体记录纸上记下幼儿的各种猜测,并提出要求.
师:请你们用商量好的办法试一试,然后再用手电筒照一照,看看小动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师经过演示动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图片,引发幼儿对两种影子进行比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猜测、记录阶段.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大胆猜测“如何才能在动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并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始初步验证自我的各种设想.)
三、实验验证,寻找答案
1、幼儿运用猜测的方法进行验证,并进行记录.
师:请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记录下实验结果.试过自我的方法后,也能够试试别人的方法.
2、幼儿根据实验情景交流自我的发现.
光透过动物头饰上的小洞后影子上就会有“眼睛”.
师:为什么给动物头饰画眼睛、贴眼睛都无法让我们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个小洞就能看见呢?
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纸上的小洞后影子就会有眼睛,而画眼睛或贴眼睛都会将光挡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间的关系.
师:小动物的眼睛都一样大吗为什么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结:剪的洞越大透过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过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实验验证后,当幼儿开始交流实验结果时,教师的开放式提问能有效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鼓励幼儿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较为复杂的光学原理.教师预设的一些关键提问,能够帮忙幼儿对光和影子的一些错误或是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并经过同伴间的引导、自我的操作,从而进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现眼睛”的光学现象.)
四、延伸活动:手影游戏
1、出示手影游戏的ppt,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2、幼儿在区角中模仿手影动作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设计至关重要,有效提问不仅仅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构成良好的多向互动和活跃的教学氛围,并且在活动的猜测验证阶段,教师的有效提问还能帮忙幼儿正确理解科学现象,获得初步的科学知识.
一、提问应服务于活动目标
在团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鼓励式、开放式和启发式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也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工具”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预设的提问紧紧围绕着活动目标,并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交替出现,如“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能看到它的眼睛”这一提问引导幼儿探索在影子上找“眼睛”的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幼儿否定了自我原先的各种猜测,经过不断的尝试,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明白“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能透过,反之则产生影子”的原理,幼儿的探究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二、提问应促进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这两个影子有什么不一样”是一个比较性的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两个影子的不一样之处,从而为后面的探究做好铺垫.而教师在实验验证阶段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引导幼儿带着问题与材料互动,进取探索并观察影子上出现“眼睛”的原因.
三、提问应做到层层递进
提问的设计应当具有层次性,要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入手,使幼儿逐步加深认识,建构概念,从而使整个活动过程结构严谨、层层递进.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在每一环节的提问都旨在不断推进幼儿对于“影子”的认识,如“什么方法能够在小兔的影子上找到眼晴”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表达各自的猜测,而当幼儿在探索中找到正确的方法后,教师又进而提出“为什么画和贴的方法都不行,而剪两个小洞就能在影子上看见眼晴”,这样的提问是教师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表达方式,利用直观的材料,从另一个角度引导他们思考光的穿透现象.
提问的层层深入,使幼儿在操作中自发地探究、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具有层次性的提问使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向活动的最终目标迈进.
捏泥塑教案篇8
活动目标:
欣赏泥塑“阿福”鲜艳的色彩及淳朴、健康的可爱形象,感受作品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学习塑造泥娃娃,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橡皮泥、牙签,泥娃娃范例一个。
幼儿操作材料:《惠山泥塑》。
活动过程:
与幼儿一起看操作材料,仔细欣赏泥塑“阿福”。
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
(2)这些娃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和小朋友们平时玩的布娃娃有什么不一样?
(3)泥娃娃身上有哪些颜色?这些颜色是怎样搭配的?你看到这些颜色时有什么感觉?
(4)泥娃娃有哪些表情?请你来学一下。
(5)比较一下,这两个泥娃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6)你喜欢泥娃娃吗?看到它们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小结:这些泥娃娃的名字叫“阿福”,是无锡惠山泥塑的代表作品,你瞧它圆圆的身体连着大大的头,手脚短小而且简单,整个形体接近于圆形。最惹人喜欢的还是它那圆圆胖胖的笑脸和笑咪咪的表情,显得稚气和富态,含有“一团福气”的寓意。
鼓励幼儿运用“团”、“搓”等泥工技能,尝试用橡皮泥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阿福”。
出示泥娃娃范例
提问:泥娃娃是什么样子?身体各部分是什么形状?是怎么饿做出来的?
教师示范制作一个泥娃娃:先做一个大大的圆圆的身体,再做一个小一点的圆圆的头,用牙签将头和身体连接起来,最后用泥粘贴出五官。
提出要求,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发挥想象,做出不同造型、不同表情的泥娃娃,并自由装饰娃娃。
注意各部分比例和色彩搭配。
4、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看看哪些娃娃最可爱、最神气。
捏泥塑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