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案的编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进度来进行精心设计,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水美术大班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水美术大班教案篇1
内容与要求:
1、模仿运用短弧线及色彩的对比手法表现变幻的星空。
2、欣赏梵高的作品,感受画面中线条、色彩、形象带来的视觉效果。
重、难点:
模仿运用短弧线及色彩的对比手法表现变幻的星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画面几种常见的线条,它们是谁?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总结: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线条,它们本领高强,会千变万化而且无处不在。
二、出示梵高的作品《星月夜》,引导幼儿欣赏、讨论。
(1)师:他的画里画了什么?
画家用了什么样的线条画星星、月亮、树木?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总结:梵高用波浪线、短弧线,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规律来画画。大树像火苗一样旋转着上升,星星月亮是用短的`线条以旋转的方向来画,让人感到它们不停的在运转。云在风的推动下也飘动着。整个画面都动起来了。
(2)师:画面的天空里用了哪些颜色?哪几种颜色用得比较多。它们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
总结:画家用黄色、橙色来画月亮和星星,这两种颜色明亮温暖和夜晚形成强烈对比,近处有一棵高大的树,天空中月光、星光把夜空点缀得非常美丽。远处有山,山下的房屋里有温暖的灯光。
(3)师:请小朋友给作品起名字。
三、尝试用画家的绘画手法创作作品
1、教师示范
我们也来学学画家的画画方法,创作自己的画《星月夜》。
(1)、展示砂纸,简单介绍使用方法。
(2)、作画步骤,先确定主次,分配画面,先在砂纸上轻轻地用蜡笔勾出外形(由近到远),再用弧线来点缀画面。
2、幼儿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请幼儿把自己对“星月夜”的感觉用绘画表现出来。
四、展示作品,相互交流
请每个小朋友在这些画里面找出两幅,一幅是你觉得最美的作品,还有一幅是你觉得最特别的。
关于水美术大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墨画的特点,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
2.尝试用滴墨印画的方式创作水墨画,学习想象添画能讲述画面内容。
3.敢于大胆、自主地完成作品。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水盆 墨汁 毛笔 抹布 砚台 墨棒
2.水墨画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砚和墨,欣赏中国水墨画
——你认识它吗?猜猜它会是什么?(出示砚的图片)
——这个叫砚,也叫砚台。那它又会是什么呢?(出示墨棒的图片)
——这个是墨棒。这两样东西合在一起,知道怎样用吗?
——砚台里加上水,再用墨棒墨一墨,水会变什么颜色?这个黑色的东西会是什么?
——对了,墨汁有什么用?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播放幻灯片,感受中国水墨画
——其实墨在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小朋友们请看。(观看幻灯片)
——孩子们喜欢这些画吗?这些画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是的,我们中国的水墨画实在是太美了。
三、了解水墨画的特点
——小朋友们请看这一幅画,它是用什么来画的?在什么纸上画的?画上墨的颜色有区别吗?
——为什么有深有浅,谁知道这个秘密?加水多,墨会怎么样?加水少或不加,墨又会怎样?
——有深有浅、有浓有淡这也是我们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接下来在观看一个视频,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看到了什么?
——刘老师把画面上的内容变到纸上了。猜猜我是怎么变得?(出示自创的水墨画)
四、学习创作,讲述画中的故事
——现在请看老师是怎样变得。用毛笔蘸上墨滴到水中,让它变呀变,耐心地让他流淌一会,然后把纸平放入水中,等待奇迹的发生。瞧,我的奇迹发生了,把它平放在地上,把周围的墨汁擦干。
——我的故事在这画里,谁来帮我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我的故事在这里,你们的故事又在哪里呢?快快把它变出来吧!
——现在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你画里的故事。
——你们讲得真有趣,把你们故事里的小动物们添加眼睛、鼻子、嘴巴和花纹吧!
五、作品欣赏
——幼儿共同分享画面里的故事。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富有创意的美术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水墨画的特点,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尝试用滴墨印画的方式,体验创作水墨画的乐趣。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特别地投入,也很感兴趣,看得出,他们对水墨画很感兴趣。再加上我用《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为“水墨画”添加了的意境,使孩子们更加投入。但在进行活动时,我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细节的忽略。如纸的特性、水墨画的特征了解的不深入;材料准备上思考的也不深入,如调色盘加水就忽略了。
2、在示范讲解环节有显啰嗦,导致我的示范不清晰、混乱。
3、上课语速有点慢,不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根据活动出现的问题,王园长和蔡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在本次活动我进行了必要的修改。通过与园长、老师们的商讨,本次活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教学活动环节不连贯、衔接有点牵强
滴墨、看视频的环节和教师示范、讲解作画环节相冲突,导致每个环节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连贯。通过老师们讨论决定取消滴墨环节,教师可出示自创水墨画,体现视频的价值。
活动准备不充分
首先材料准备不充分。在呈现作品时,考虑不到位,宣纸不干就在纸上添画,导致画面破损。可见我对宣纸的特性了解得不深入,如在画纸下面垫上报纸,会让纸干的快些。
其次对幼儿的已有经验把握不够。一是对文房四宝的认识。因为没有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和了解,我自认为孩子已经认识了解,实际并非如此,所以在这一环节应该利用教具(砚台、墨棒)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感受;二是再用毛笔添加线条和眼睛的环节,我不了解幼儿的用笔情况,所以指导没能跟上;三是引导幼儿的用词需要斟酌。在幼儿创出作品后,我问孩子“你能变出什么有趣的故事?”选用“故事”一词是否恰当有争议。通过和众多老师们讨论得出:“故事”一词较抽象,如果让幼儿直接观察、想象富有情境的故事难度有点大,但如果说:仔细看看,这像什么动物?可能会给予孩子更大的想象空间,再以动物来引导幼儿添加想象“在哪”、 “在干什么”等等启发性问题让画面更加丰富。
另外,老师们还提到了一点,就是在我初次示范的环节,可以将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变换为只让幼儿动用视觉来观察,而后让幼儿来说老师怎么做的,或许这样更有效,也能借此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为以后进行本次活动的老师们提供参考,让老师在进行活动时,更得心应手。
关于水美术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用从前到后不断添加、重叠的方法,画茂密的树林。
2、了解沙尘暴对环境的污染和植树对战胜沙尘暴的作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了解沙城暴、收集保护绿化的方法。
2、物质准备:课件、浅绿色纸人手一份、粗细水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了解故事内容
1、观察画面:在我们城市的一块空地上,住着小兔一家,一天,小兔正在高兴地玩,一家人却觉得有点不对劲——小兔的眼睛老是痒得难受;兔姐姐一唱歌就咳嗽;兔妈妈整天打扫屋子,屋里却总是灰蒙蒙的。
关键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结:原来,是躲在沙窝里的沙尘暴在作怪,它正在向我们靠近呢。
二、讨论“沙尘暴”
关键提问:
1、什么是“沙尘暴”?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小结:当沙尘暴来的时候,附近的沙尘都被风吹了起来,周围的一切都是灰蒙蒙的,天空浑浊,一片黄色。人们都看不清四周的东西,对人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2、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挡沙尘暴?(课件)
小结:大树的树根牢牢地扎在泥土里,可以把泥沙抓牢,防止沙尘暴的形成。所以,植树造林是人类抵御“沙尘暴”的方法之一。
三、抵御“沙尘暴”
1、过渡语:今天我们就和小兔一起来做一个“防沙小卫士”,一起抵抗沙尘暴。
2、师生共同运用绘画的方法在展示板上模拟种树,抵御“沙尘暴”。边画边想:怎样将树“种”得密一些,“种”得更多一些。
3、教师:沙尘暴来了,它拼命地吹、拼命地刮。大树小树手拉手,就像一堵墙。沙尘暴没有力气再吹,只能垂头丧气地溜走了。大家多高兴啊!但是,沙尘暴没有死心,它还在我们的周围转悠,寻找光秃秃的空地,准备再来反扑。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助小兔将光秃秃的空地种成茂密的树林吧。
四、植树造林(创作指导)
1、引导幼儿用粗水笔在浅绿色纸上画出不同大小形状的树木。
2、鼓励幼儿在树与树之间不断进行添加,画出更多的树。用细水笔添画树叶和树干上的花纹。
三、合作与表现
1、幼儿将各自的图画作品连成一排排“防沙林”,想象沙尘暴在一排排的树林中到处碰壁,无法穿过,只能灰溜溜地溜走了。
2、提问:哪些能抵御沙尘暴,哪些不能抵御,原因是什么?
关于水美术大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1.幼儿能选择喜欢的人物图案进行剪贴、添画。
2.幼儿能发挥想象力,大胆添画、充实画面。
3.幼儿能用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感受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时装杂志书(或人物较多的废旧图书)、剪刀、胶水、彩笔、绘画纸、纸篓、范画。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范画,了解绘画步骤
1.画面上都有什么呀?画面上的人物和我们平常画的有什么不一样?(人物是粘贴上去的。)
2.猜一猜是怎么做出来的`?
教师小结剪贴添画的步骤:选择人物,想好这个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然后把人物剪下来,粘贴在想好的位置,最后添画背景。
(幼儿在欣赏范画的过程中,看一看,说一说,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究作品的制作方法,了解剪贴、添画的步骤。)
二、出示人物形象,引导幼儿想象讲述
1.出示一个有动作的人物形象,引导幼儿观察。
①这个人做了什么动作、什么表情?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和表情? (比赛、锻炼身体……)根据孩子的回答延伸提问:他在哪?他的周围可能有什么? (观众、体育器械……)
②让你添画你打算画什么?
2.出示一个人物上身形象,引导幼儿观察。
①这个人缺了什么? (下身。)有可能被什么挡住了? (柜台、书桌……)他有可能在哪?(车里,飞机里……)
②如果让你添画你打算画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大胆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想法,为下一步的添画做好铺垫。)
三、幼儿剪贴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1.仔细观察,想好要画什么,再在想好的位置进行粘贴。
2.注意桌面的卫生,安全使用剪刀。
教师提醒幼儿根据剪出的人物动作、表情、服饰等进行想象添画。鼓励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别人添画的不一样。
四、幼儿作品欣赏
1.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作品的名称是什么,画面里的人物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教师挑选几幅作品讲评。可从创意、画面饱满程度、涂色均匀、比例等方面进行评价。
关于水美术大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画螺旋线表现花朵;
2、能运用不同的颜色表现花朵,
3、喜欢参与活动,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外出和老师一起观察各种形态的花,认识花的名称,收集花的照片和图片,进行比较观察:“有几片花瓣?”“什么花也有x片花瓣?”花瓣的形状像什么?哪儿是花心?闻一闻花的香味一样吗?花都有什么颜色?什么小动物喜欢到花里来做客?
做游戏《小蜜蜂采花蜜》,进一步熟悉各种花的名称和特征。
2、材料准备:棉签、各种颜料、抹布、桌垫、白纸。
3、教具准备:范画、棒棒笔、颜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并观察范画,引发幼儿兴趣:
“春天来,春天来,花儿朵朵开,红花开,白花开,蜜蜂蝴蝶都飞来——”(将小蜜蜂的图片贴在手上,‘飞’到范画上)
“小蜜蜂飞到哪里了?”“这里的花像什么?有什么颜色?”
“这样的花是怎样画出来的?”(幼儿自由发表看法)
2、学习螺旋线的画法:
⑴在纸上点一个点当做花心,从花心开始向外画,一圈比一圈大,画的圈数越多,花儿就变得越大。
⑵从外向里画,先画一个大圆弧,不要封口,一圈比一圈小,最后画到“花心”,最后添画小草、叶子。
3、幼儿运用螺旋线表现绘画花朵;
⑴针对幼儿能力的强弱,分层次指导;
▲指导能力强的幼儿运用螺旋线表现许多花朵,构图饱满;
▲指导能力弱的幼儿掌握运用螺旋线表现花朵的方法。
⑵以小蜜蜂的角色指导幼儿绘画:
▲运用丰富的色彩绘画—“小蜜蜂喜欢五颜六色的花朵!”
4、欣赏幼儿作品:
⑴将幼儿的绘画作品都放在地板上,布置成一个大花园,请幼儿相互说说“哪一朵花大?哪朵花小?”
⑵请幼儿选择小蜜蜂或小蝴蝶去粘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
活动反思:
一、选材
本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审美要求,他们熟悉花,又不缺乏对花的喜爱之情,那么,在此基础上,让幼儿用绳子来表现创作难度就不会太大。
本次活动是我自己设计的,和中班的一个主题内容《花花朵朵》非常相似,但我考虑到绳艺技巧的运用对小朋友来说比较生疏,所以我选择了大班进行教学。
二、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制定是
1.欣赏菊花、荷花、梅花等,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尝试用绳子来表现花朵的形态。
3.体验表现与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喜爱花、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过程
1.引题
情景引题,激发兴趣。以花仙子引题,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充满向往之心和探索的'欲望。
2.谈话
通过提问、欣赏、交流,让幼儿体会、感受花的美丽,简单了解各种各样的花,以及它们的外形特征。
3.幼儿活动
我以花仙子开花展作为引子,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操作的积极性,这也是幼儿的一个尝试活动,他们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并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是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的。
四、展示
展示活动是对幼儿操作活动结果的肯定与互相评价,让幼儿感受花的美丽的各种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关于水美术大班教案参考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