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的教案能够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的内在逻辑,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鲁滨逊漂流记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兴趣。
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鲁滨孙精神的鼓舞。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鲁滨孙在荒岛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在自主阅读重点部分第二至第八自然段,找出鲁滨孙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战胜的,进行反复阅读,在朗读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感受,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件: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同学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学会生存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课题),这是著名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
课件出示人物插图: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课件出示文字资料: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电子白板上板书: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插树桩分养羊群。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2.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课件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对照表。)
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
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
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课件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我安慰的事情。”
“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两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课件出示《鲁滨孙漂流记》一书的封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不畏艰险
机智坚强
聪明能干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反思
一、运用课件了解作者写作情况,唤起阅读兴趣。
开课之时,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英国作家笛福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一篇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的思想,积极进取。这部小说真有这么神奇吗?我们先来看看故事梗概。梗概就是小说的主要内容。
二、运用电子白板书写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小说梗概,说说了解了什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完善着,师相机板书小标题,接着依照小标题按顺序说一说,这样就轻易自然概括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鲁滨逊在孤岛上是怎样活下来的?他是怎样和野人进行斗争,救下星期五的?这些疑问我们可以阅读原著找到答案。在概括主要内容中时不时抛出一些悬念,一些疑问更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三、再次运用课件品读小说精彩片段,点亮阅读兴趣。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说的精彩片段,边读边思考,在打动你的.地方做上批注。我们静静地默读着,笔端时而沙沙写着。交流探讨时,我们激烈碰撞着。谈到鲁滨逊记日记时,把事情从坏处和好处来看,我们更是热烈交流。之后我们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在读中交流,我们更明白乐观对待事情。“小说用第一人称写太真实了,语言自然朴实。”“我太欣赏鲁滨逊的毅力。”“他的生存能力值得我学习。”“我认为他很勤劳。”“他很乐观自信。”“他很聪明,会计算日子。”--------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启迪着,感受的话语脱口而出。(教师随机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概括《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
二、反复品读本文,把握作者伍尔夫解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基本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
三、对比分析作家的透视法和读者的透视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目标二
教学难点:
目标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有过出外遨游,探险漂泊的梦想吗?那么试想一下,你们都会有哪些经历呢?(学生自由发言)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满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动荡,假想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尽管它与世隔绝,但居住其间的人却“怡然自乐”。英国小说家笛福的名作《鲁滨孙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孙因着一心要遨游探险的想法,几次出海,最终流落荒岛,关在那里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孤独生活。如何来解读这篇小说呢?英国意识流小说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伍尔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板书课题)
二、重温原作,引入课文
1、请学生概述《鲁滨孙漂流记》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2、(多媒体播放鲁滨孙航船触礁这一情节)如果写到鲁滨孙九死一生、爬上荒岛这一情节时,笛福请你为他往下续写,你会如何写下去?(请两三名学生简述续写思路)
3、思考:为会么以上同学的续写各不相同?为会么他们与作笛福的思路也完全不同呢?
4、我们能从今天要学的伍尔夫的文章里找到上面这一问题的答案吗?(将问题引向本文)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第3段中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恰切的例证”,作者要用这部小说证明什么呢?
2、“小说家的透视法”指什么?它对我们解读小说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小说经典之作。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和崭新的小说创作理念的小说家伍尔夫对其进行了了独具慧眼的解读和评论。她告诉我们全面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我们解读小说的良法之一。课下让我们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五、布置作业
反复研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说由于读者的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对小说情节及人物的理解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要深入解读一部文学名作,就必须爬到小说家的肩上,通过他的眼睛观察。本节课,让我们借助伍尔夫的慧眼来分析一下笛福的透视法。
二、深入分析,攻破难点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1段,其他学生思考:作者让我们在探讨作品的过程中,要有一场“孤独的战斗”,这场“战斗”指什么?
2、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3、集体朗读课文第2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举哈代和普鲁斯特要引出哪个概念?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三、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请找出文中关于作家透视法和读者透视法的分析,谈谈两种透视法的关系。
四、拓展运用
1、未学本文时,大家是怎么解读《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的?学了本文之后,作者的解读对你有哪些启示?对作者的解读,你有哪些看法或补充意见?
2、试着运用作者的解读法来解读你们熟悉的文学名作。
五、小结全文
虽然这篇文艺评论行文较为含蓄,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曲折地表达观点,但透过作者伍尔夫的深入分析,我们知道了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解读文学名作的一条良好途径,今后同学们不妨一试。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篇3
【重难点、关键】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投影。
2、有关课文内容的录相。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探险吗?喜欢看探险小说吗?请你谈一谈。
二、自由读文,扫清孛词障碍
1、生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拼读。
2、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请或联系上卞文解决。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⑴字音:
木筏、恐怖。
⑵字意:
天涯海角:形容偏僻遥远的地方,也形容彼此相隔遥远。
流落:漂流、伦落。
木筏:用原木扎成的小船。相当于竹排。
容身:藏身。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野蛮:不文明的,未开化的。
叛乱:武装叛变。
4、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三、全班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鲁滨孙在──次意外中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在那儿,他用尽办法生存了二十多年,终于成功地返回了英国。
四、自由读文,试着给每一小段加个小标题
生述师板,也可让生上来板书:
1、爱冒险;
2、落困境;
3、找食物;
4、搭帐逢;
5、定居;
6、养猎物;
7、发现野人;
8、收野人;
9、救船长(回祖国)。
五、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分小组讨论学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从悟鲁滨孙的品质方面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碰到很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这儿看出鲁滨孙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板书:
勇敢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一丝安慰”这儿看出鲁滨孙是个能干、心细的人。
板书:
能干心细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走遍荒岛”看出鲁滨孙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板书:
有耐心
七、齐读全文
八、指导口头简要复述故事
九、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训练学生概括和说的表达能力。
2、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重点
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梗概:(这部分可以作为课前预习,提前布置。)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概括本书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别写了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
三、自学“精彩片段”,回答下面问题。
1、精彩片段主要写了什么?(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2、这部分是故事梗概中第几段的内容。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出示预习提纲:
1、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的?从中你感受到鲁滨逊是怎样的人?
2、交流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处。
3、从他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1、第一小题既包含物质层面的,也包含精神层面的,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总结:
孤独,所以他不停地工作,自我安慰,救星期五。
缺少食物、衣服、墨水等生活用品,他趁船被吹到岸边时,从船上往下搬东西,他还养羊,吃羊肉,喝羊奶,种麦子,磨面粉。
恐惧,缺少安全的家。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杨柳桩子,隐蔽自己,分开圈养羊。他建巢穴,做栅栏。
鲁滨孙 是一个勤劳、聪明能干、善良、坚强、积极乐观、不畏艰险、脚踏实地的人。
2、7-9段精彩。鲁滨孙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境遇。尤其是在想好处方面,可见他很乐观积极。他把坏处也考虑得那么清楚,可见他能很清醒地认清现实,这便于他采取正确的行动策略。他很会自我安慰,从不幸中寻找幸运,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指导学生读书。尤其是9段的.那几句,一定要反复读。
3、启示可分几个层次:
人应该热爱劳动,勤劳的双手能创造幸福生活。
不怕困难,积极行动,才能改变困境。
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不幸中寻找幸运,鼓励自己振作。
四、总结全文:
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不同的命运,鲁滨逊在无人的荒岛上顽强地生活了28年,还创造了自己生活的乐园,这与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分不开的,相信他的生活态度会激励我们用正确的观念看待生活、看待挫折。课文所选的只是书中一个精彩的片段,已经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也留下了许多疑惑,也许只有在读过全书之后我们才能够解答这些疑惑,作出更深入的思考。
板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
孤独 不停地劳动 自我安慰 热爱劳动 积极乐观
缺少生存物资 从船上搬 牧羊种植 坚强聪明
不安全 建房修栅栏 分羊 不畏艰险 积极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探究鲁滨孙能在困难重重的荒岛上生活下来并且生活得非常精彩的原因。
2、感悟、体会、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屈服,积极地向命运抗争,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3、激发学生广泛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从中吸取文学精华,感悟人生真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探究鲁滨孙能在困难重重的荒岛上生活下来并且生活得非常精彩的原因。
【设计意图】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学习发现的无穷乐趣。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探究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真切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自己获得真理。依据这样的理念,本教学设计通过课外故事的引入,与文本形成强烈的对比,着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自主思辩的平台,精心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引领学生全身心地与文本展开对话,自主探究鲁滨孙这个人物的精神世界。课堂上真正呈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强调对原著《鲁滨孙漂流记》文字内容进行拓展学习,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界,使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是独立阅读课文有效学习的最好体现。形成开放的、灵动的、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鲁滨孙漂流记》原著、补充资料。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读过英国作家迪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吗?
谁能来简单地介绍一下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滨孙漂流记》是原著的缩写,学完后,相信即使是没有看过原著的同学,也会对鲁滨孙这个人物有所了解。
二、学习课文
1、师述:鲁滨孙是个勇敢的航海家和冒险家,他去过很多地方,有过多次成功的航海经历,但是,这一次,在他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危险的事情发生了,鲁滨孙陷入了困境。
(请同学们快速地看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段直接写了这一内容。)
2、学生交流并出示:“有一次,……怎样活下去呢?”:
⑴指名读。
⑵同学们,你能想象出鲁滨孙此时面临的危险吗?
⑶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并板书:
食物、住处、安全、孤独
⑷再指名学生读好这一小节:
小结:
此时,鲁滨孙没有食物来源,没有地方居住,丛林中时时有野兽的威胁,他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更重要的是这时他是孤身一人,该是多么孤独与寂寞啊?
⑸再读“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要求读出问题的严重,语气的担忧,情感的恐惧与悲伤。)
3、过渡:
是啊!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通过预习,你知道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
28年后鲁滨孙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
师述: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鲁滨孙竟然活了28年,还顺利回国,这是多么令人惊喜而不可思议的结局啊!同学们想一想,这该是怎样的28年啊?
(学生试说。)
三、学习课文
1、过渡:
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胡老师很想把我看到的一个故事讲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2、讲述故事,抛出问题:
他为什么在一夜之间丢失了性命呢?
3、学生初步发表自己的观点。
4、过渡:
运输工人身处并不很险的环境,因为自己的'悲观、失望、轻易放弃,最后失去了性命,而鲁滨孙身处如此险恶的环境,最后却活了下来。
提问:
是()让鲁滨孙能够在孤岛上活了下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鲁滨孙来仔细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提出学习要求:
⑴认真研读课文。
⑵完成填空,再结合课文或资料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⑶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5、交流:
相机结合朗读训练。
(第4、8小节。)
结合学生回答重点抓好一句话:“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⑴读好这句话。
(坚决、顽强、有信心。)
⑵扣住这句话展开学习:鲁滨孙想了哪些办法?
交流分两个层面:
①可感的行为。
②强大的精神支柱。
⑶有计划地学习第8小节,读好最后两句话。
(强调对比:孤岛野人──世外桃源。)
过渡:
小结:鲁滨孙用智慧求生,用勇气抗争,战天斗地,很好地解决了(食物、居住、安全、孤独)等方面的困难,最后抓住机会,奇迹终于在28年后诞生了。提问:是什么样的一个机会呢?
⑷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以读带讲。)
6、再质问:
那到底是什么让工人一夜之间失去了性命?
7、通过这两者的对比,你一定悟出了很多吧?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你想对工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什么?对鲁滨孙,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各自交流。
过渡:
是啊!《鲁滨孙漂流记》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多少思考与生活的哲理啊!但是,同学们你知道吗?《鲁》这本书畅销的原因除了它能带给人们很多启示之外,还因为原著中的描写非常精彩、细腻,情节惊险曲折。老师给大家摘录了一段,你们想看吗?
四、拓展阅读
1、出示材料。
2、示范读或学生读。
3、讨论:
你觉得这段话精彩在哪里?
(心理活动逼真,环境描写形象,引人入胜。)
4、你能身临其境地读好这一段吗?
小结:
像这样描写精彩的细节在原著中还有很多,你想看吗?老师郑重向你推荐《鲁滨孙漂流记》,相信,你读完原著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总结课文
步入崭新的21世纪,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生活不需要我们去漂流,也不需要我们去历险,需要我们怎么做呢?(从小学会生存,学会向困难挑战,争做生活的强者。)这便是我们今天来学习《鲁滨孙漂流记》的意义所在。
六、布置作业
1、阅读原著,写写自己读完后的感受。
2、摘抄原著中描写精彩的句段。
3、摘抄有关向困难挑战的名言用来激励自己。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孤独用智慧求生
安全用勇气抗争创造奇迹
居住抓住机会
食物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掌握目标:
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以及创作原型;分析鲁滨逊以及星期五的形象;研讨《鲁滨逊漂流记》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赏析作品中的优美语句。
(二)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培养目标:
(1)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情感的体验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四)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好书可以增加我们知识的广度,可以增加我们思想的'深度,可以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阅读沟通了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阅读沟通了殊方异域的文化传播,使人类变得丰腴,可是面对茫茫书海,青春年少的我们又该如何寻找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灵魂加油充电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属于我们自己的图书。
(二)想一想:
进入高年级,我们的阅读又向外延伸到外国文学的赏析上,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部影片的几个片段,大家猜猜看,今天我们要走进谁的生活中?
(播放《鲁滨逊漂流记》电影版的几个片段)
能先回答我的几个小问题吗?
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哪国人?
2、这部作品是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造的,那么大家知道在塞尔柯克身上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吗?
3、鲁滨逊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多少年?
4、被鲁滨逊救下的土著人叫什么名字?你知道鲁滨逊教给他的第一个单词是什么吗?
小结:面对种种挫折,鲁滨逊总是不成功决不放手!,想出变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他改变了恶劣的环境,战胜了地震的恐惧,挨过了疾病的打击,只要有可能,就动手改善自己的生活,他的人生哲学就是行动的哲学,不怕困难的哲学。
(出示:补充材料:《鲁滨逊漂流记》是十八世纪英国四大名著小说家之一的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鲁滨逊的原形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他是一个苏格兰水手,他是在1704年9月由于与船长发生争执而被遗弃在距智利海岸500海里,周围约30英里的于安·菲南得岛上的这个无人居住,只有来往南美的船只偶尔到这里来补充或修理船只。
塞尔柯克在这里住了四年零四个月,才被有名的航海家渥地士·罗吉斯发现,塞尔柯克参与了他的船队,在一七一一年回到英国。
作者笛福曾这样点评鲁滨逊:形象为不安于现状,勇于行动,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按照先导文明的模式,开辟新天地的创造者。
(三)说一说:
鲁滨逊是世界海洋文学中第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今天就让我们原文的精彩语句,让鲁滨逊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四)演一演:
对于鲁滨逊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的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漂流在荒岛上的他以人的尊严、人的智慧、人的力量与大自然进行着顽强的斗争,让我们从中看到生命活力的跳跃。鲁滨逊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带给我们一种启示,如果你是鲁滨逊你会怎样面对下面的处境呢?
(播放电影中的某些片段,让学生尝试着配音,并走进鲁滨逊的生活。)
小结:鲁滨逊在与自然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敢、勤劳和热情是我们人类至今都诊视的宝贵品德。
(五)写一写:
那么结合着大家对鲁滨逊的分析,你能用一段文字、一个符号、一种图形或是一种声音来表达你对鲁滨逊的评价吗?
小结:听着同学们的评述,老师被鲁滨逊震撼着,也被同学们感动着,我想鲁滨逊的拼搏、勇敢、智慧和热情应该是这部书送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吧!请同学们去拜读原著吧!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梗概,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概括。
3、感知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4、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快速阅读中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世界文学宝库里,不仅有许多中国的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的文学名著。这些名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谁能说一说你读过的外国名篇名著?(学生交流)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板书课题,简介作品及作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力求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3、交流不懂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弄清楚词语的意思。
三、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是用什么方式来给我们介绍这部小说的。(用梗概和精彩片段两种方式)
2、什么是梗概?(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来简要介绍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情节。翻开一本书,一般能在封面、扉页或封底上见到它。)
3、快速浏览课文梗概,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生读文后举手发言)
4、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他在岛上建房定居,畜牧种植,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星期五”,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后来,他们救了一位船长,船长带他们回到了英国。)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梗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四、小结课文
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鲁滨逊是怎样生存了二十多年呢?请大家阅读节选部分,思考一下:他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梗概部分,谁能说说这个部分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
二、精读片段
1、快速浏览片段,试着说说课文节选片段的主要内容。(指名说)
(主要写了鲁滨逊在逆境中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从而改善生活的事。)
2、说说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3、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了几个问题: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阅读节选部分,把他克服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办法做上记号,并与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共同品读句子。(课件出示)
(1)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
(这句话正是鲁滨逊孤岛生活的写照。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
(2)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什么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
(这句话表现了鲁滨逊的孤寂和无奈。想和这条狗交流,但是做不到。)
(3)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结合前文鲁滨逊记录的“幸”和“不幸”来理解,可以知道鲁滨逊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是不幸的;但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他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也算宽慰。这句话是鲁滨逊“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现。)
(4)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这句话是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5、过渡:深陷孤岛,困难重重,鲁滨逊没有向困难低头,令人钦佩,你觉得鲁滨逊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勇敢坚毅、勤劳善良、积极乐观、富于智慧、有冒险精神)
6、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7、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鲁滨逊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
8、结合整个节选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9、最近你遇到什么困难或有什么烦恼吗?可以像鲁滨逊一样把坏处与好处列出来,再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启发联系实际谈)
三、激发阅读兴趣,拓展提升
学完了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想了解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我们还是去看看原著吧。我相信,你一定会被小说精彩的情节所吸引,解开心中的疑问。
[教学板书]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喜欢航海和冒险
荒岛历险海上遇难
建房定居畜牧种植
救“星期五”
获救回国不畏艰险
乐观向上
片段困难重重
理性思考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多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鲁滨逊战胜各种困难的经历。学生掌握了这些,我再讲解课文的重点句子,学生就能很好地感悟到鲁滨逊面对逆境时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生存的道理。最后,我让学生仿照鲁滨逊的方式,写一写自己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生能从中找到共鸣,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很好。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