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和创新思维,开放式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和虾有关的教案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和虾有关的教案篇1
活动形式:
情景模拟、看图讨论
活动目标:
1、了解独自一人在家要做好安全措施,防止小偷有可乘之机。
2、家中进入窃贼时,要在第一时间报警,不能独自贸然面对窃贼。
3、其他生成目标。
活动过程:
一、情景模拟
教师讲述《我的眼睛看见贼》的故事。
二、谈话讨论
许多小朋友会碰到自己一人独自在家的情况,但仅仅是在白天,如果晚上独自一人在家过夜,你该怎么做呢?联系刚才听的故事,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爸爸妈妈出门的时候,你该如何跟爸爸妈妈告别呢?
2、临睡觉前,你该做些什么呢?
3、晚上醒来后觉察家里有贼,第一反应应该是什么?紧接着你该怎么做?
4、报警以后,是不是就坐等警察来呢?还有什么好办法求救?
5、在刚刚的故事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做错的,会造成危险的`?
三、活动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可以为以下六个安全小贴士:
1、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独自在家
2、晚上独自在家的时候,睡觉之前一定要关好门窗,并拉上窗帘,防止小偷有可乘之机。
3、如果醒来后察觉家里有贼,若窃贼没有进入自己的卧室,应马上开亮接近自己的所有灯光,并悄悄叫醒父母等家人。
4、家中进入窃贼时,任何时候都要在第一时间报警。
5、千万不要冒险去抓贼,更不要面对面质问小偷。
6、窃贼逃走时,注意记清他的体貌特征,报案时告诉警察。
和虾有关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内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抱娃娃的动作。
2.能借助情境表演、游戏来记忆歌词的内容。
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交换进行抱娃娃表演。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玩过“娃娃家”游戏,有抱娃娃的经验。
2.布娃娃若干(幼儿人数的一半)。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迁移抱娃娃的经验。
1.教师:今天我把我家的`娃娃带来了,你们看看她长什么样?她穿什么样的衣裳?
2.教师:娃娃说想和你们玩,谁愿意来抱抱她?
3.教师反馈幼儿动作,如两手轻轻地抱娃娃。鼓励幼儿大胆迁移玩“娃娃家”的经验。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娃娃》,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1.教师抱娃娃清唱歌曲,幼儿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教师:我们是怎么玩的?(重点熟悉第二句歌词)
2.教师再次演唱歌曲,可边做动作边唱歌曲。
教师:我是怎么介绍我的娃娃的?她长什么样?(重点熟悉第一句歌词)
3.教师唱歌曲,同时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三)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初步学习演唱歌曲。
1.教师抱娃娃,幼儿跟教师完整地学唱歌曲1~2遍。
(四)幼儿通过示范帮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
1.教师:这次娃娃想找一个新朋友一起玩,仔细看娃娃是怎么找新朋友的。
2.教师唱到最后一句时放慢速度,将娃娃送给一位幼儿,并与该幼儿交换位置。。
3.教师:我唱到哪一句把娃娃送给朋友的?
4.教师:现在你是妈妈,带娃娃去找朋友吧。想一想唱到哪一句时把娃娃送给朋友。(教师指导幼儿一幼儿扮演“妈妈”,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游戏规则)
5.继续请一位幼儿当“妈妈”表演,集体演唱歌曲。
(五)出示多个娃娃,幼儿完整玩游戏。
1.教师:现在有4个娃娃,谁愿意来做他们的妈妈?(邀请4个较大方的幼儿玩游戏)
2.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唱到最后一句时放慢速度,提示找朋友送出“娃娃”。
3.教师在游戏中增加间奏,幼儿可连续玩游戏3~4遍。
4.增加娃娃的数量(班级总人数的一半),集体玩游戏2~3遍。
和虾有关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小黑”即德化黑兔,是德化特有的驯养家兔,是德化特有的黑五类产品之一,因其黑耳、黑眼、黑爪、黑毛、黑尾巴而得名“小黑”。
之所以选择此活动是在一次关于《可爱的小兔子》常识活动中孩子们对我说:“老师,我见过黑色的小兔子!”“黑兔全身都是黑色的,很可爱!”……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物为载体,我设计了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观察、游戏等方式,激起幼儿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经验,了解家乡的特产,从而萌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德化黑兔生活秘密的兴趣。
2、学习用各种方式感知德化黑兔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3、萌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对兔子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有初步了解。
2、物质准备:实物黑兔若干只;录制黑兔视频;布置观察黑兔活动场地,准备若干青菜叶、青草等;《兔子舞》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以“神秘客人”导入,激发兴趣。
1、以“神秘的动物客人到班上作客”引发幼儿猜测,激发幼儿的兴趣。
2、将黑兔展示在幼儿面前,并告诉幼儿黑兔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小黑”。
二、借助视频,初步认知。
1、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黑兔为什么叫“小黑”?它与其它兔子有什么不一样?
2、播放第一段视频,“小黑”自我介绍。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1)“小黑”与其它兔子有什么不一样?(它的长相和其它小兔不同,黑耳、黑眼、黑爪、黑毛、黑尾巴。)
(2)你喜欢“小黑”吗?为什么?
3、播放第二段视频,“小黑”述说自己的秘密。
教师引导幼儿交流:
(1)“小黑”的家乡在哪里?(德化)
(2)“小黑”喜欢吃什么?(黑兔是草食动物,以青草为主)
(3)“小黑”为什么要吃树枝?(吃树枝是为了帮助磨牙呢,兔子会长出长长的恒齿,如果无法磨牙,就无法闭上嘴唇,甚至会因此无法进食而饿死。)
三、我和“小黑”做游戏,进一步感知。
1、摸一摸。
让幼儿与“小黑”亲密接触,鼓励幼儿与“小黑”握握手、抱一抱、摸一摸引发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2、看一看。
引导幼儿近距离地观察“小黑”的独特外形特征,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3、喂一喂。
请幼儿给“小黑”喂食,进一步了解“小黑”的生活习性,增进幼儿与“小黑”之间的情感联系。
4、学一学。
引导幼儿观察“小黑”是怎样行走的,鼓励幼儿进行模仿。
四、 借助音乐,感受乐趣。
播放《兔子舞》音乐,师生共同表演,感受活动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加深认识。
1、美工区投放绘画工具与泥工材料,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黑兔。
2、饲养黑兔,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与了解,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和虾有关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我和小鸡做游戏》以简单有趣的情节,极富想象力的构思,深深吸引着小班幼儿。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设置了步步深入的四个环节,来帮助幼儿达到活动目标。在第一环节中,我借助录像引题,丰富了幼儿对小鸡的外形和动态的认识。在第二环节中我通过投影,合作示范,帮助幼儿掌握印画的方法。在第三环节中,幼儿印画,老师指导使幼儿掌握的方法得到练习和巩固。在第四环节中,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感。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印画和添画的方法表现各种形态的小鸡。
2、在作画过程中能细心操作,掌握印画的方法、步骤。
3、感受画面的美,体验手指印画的乐趣。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用印画和添画的方法表现各种形态的小鸡。
活动难点:
掌握印画的方法、步骤,能细心操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有关母鸡下蛋的演示文稿,投影仪,小鸡出壳录像,音乐磁带《小小蛋儿把门开》等。
(2)黄色(深浅不同的三种)黑色水彩笔,画纸,抹布,用kt板制作的"草地"展板一块,母鸡图片一张。
2、经验准备:观察过小鸡的外形和动态。
活动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录像,引出主题
师(出示演示文稿):暧和的春天到了,鸡妈妈产下了许多蛋宝宝,它多想把这些蛋宝宝孵成小鸡呀。鸡妈妈于是耐心地孵起蛋来。过了许多天,可爱的鸡宝宝终于出壳了!(老师放小鸡出壳录像并配音;"小鸡用尖尖的嘴巴啄破蛋壳,用力往外钻,哎哟、哎哟,最后用自己的力量破壳而出了!你们看,可爱的小鸡终于'叽叽叽'地叫着走出来了。")
师:小鸡的样子是怎样的?(幼儿描述后,师幼共同归纳:圆圆头和身体,尖尖的嘴巴,黑黑圆圆的眼睛,小小的翅膀,还有两只脚,每只脚的三个脚趾朝前,一个脚趾朝后。)
师:这些小鸡的姿态一样吗?(有的头朝上,有的头朝下;有的靠在一起,有的面对面-----)
师;多么可爱的小鸡啊,我们把它们画下来好吗?
(析:小鸡出壳的录像既引出了主题,又丰富了幼儿对小鸡外形和动态的认识,为幼儿作画打下了基础。)
二、通过投影,合作示范
1、老师介绍作画工具。
2、师幼合作示范印画。
(1)教师示范印画。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印画小鸡。现在请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在纸上印画的。(老师用大拇指指腹印出一个大指印,用食指印出一个小指印,小的指印可作小鸡的头,大的指印可作小鸡的身体。手指印过之后用抹布擦擦手,保持画面整洁。)
师:老师是怎样印出手指印的?(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示范:用大拇指指腹蘸上颜料,在纸上轻轻的印下,印完后用抹布把手指擦干净,再用食指指腹蘸上颜料,在大拇指印上面轻轻的印下食指印,再用抹布擦一下食指以保持画面干净整洁。)
(2)个别幼儿示范印画。
(如幼儿示范成功了,老师可请他介绍自己是如何印画的。如幼儿示范不成功,老师可询问大家他为什么印不出指印?为什么印出的两个指印离的远-------从而引导幼儿归纳印画的要点:用指腹均匀地蘸上颜料水,颜料水不能太多,多了纸张吸收不了;颜料水少了印不下来。)
(3)幼儿集体练习印画。(教师用儿歌提示:拿起大拇指,指腹蘸点水,往下抖一抖,轻轻按一按。)
3、教师示范给指印添画,变出各种形态的小鸡。(教师在指印上添画嘴、眼睛、脚、翅膀,表现不同的造型。结合幼儿的经验,提醒幼儿要把脚画在表示身体的圆圈下面,三个脚趾向前,一个脚趾向后。)
师:老师要把这些一大一小的圆变成小鸡,请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变的。
(析:为了帮助幼儿掌握印画的方法,教师采取了比较有效的策略,例如,师幼共同运用投影示范;让幼儿通过探索操作,分析比较得出印画的要点;通过练习和朗诵儿歌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幼儿巩固印画要点,等等。)
三、幼儿印画,教师指导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和注意点。
师:指腹蘸了颜料水后要轻轻一抖,这样颜料水就不会滴下来;指腹要均匀地按压在纸上,这样印出来的指印才会美。你们可以先在报纸上试着印一印,成功后再到白纸上印,印画时小心颜料水弄到衣服上,印完后可以拿抹布擦一擦手。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析:印画刚开始容易失败,因此教师在幼儿作画的桌上垫了一层报纸,给了幼儿一个试验的机会,幼儿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了。)
四、展示作品,共同讲评
1、教师请幼儿将作品展示到"草坪"上。
师:请你们将画好的小鸡送到"草地"上来吧。
2、师幼共同欣赏。
师:(出示母鸡图片):鸡妈妈来了。你们觉得鸡妈妈会喜欢这些小鸡吗?为什么?(引导幼儿从作品的整洁、造型上来表达。)
师:这些小鸡真可爱,让我们也来学做一只快乐的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把!(在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中结束活动。)
(析:教师事先制作的"草地"背景可以让幼儿的每幅作品都得到展示,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感;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展开讲评,提高了幼儿参于讲评的积极性。)
教学评析:
美术活动"可爱的小鸡"给人的感觉是灵动活泼,不乏童趣。
印画这种形式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本次活动中的印画对于小班来说不用于一般的印画,它是用指腹在纸上印画而不是整个手印画出来的。在这一个个小指印上进行添画嘴、眼睛、翅膀、脚,造型各异的小鸡就显现出来了显得很有童趣。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幼儿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非常关注细节设计。例如,在该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小鸡出壳"的情节,有效调动了幼儿观察小鸡的兴趣。印画的游戏使幼儿乐于探索、操作、最后幼儿在《小小蛋儿大门开》的音乐中模仿小鸡出壳等情景,这一系列的设计让幼儿自始自终兴趣盎然,乐在其中。为了便于幼儿印出指印,教师经过多次尝试,找到了准确的方法,保证了幼儿操作的有效性。在该活动中,教师的示范清晰到位。我不仅放慢了速度,而且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操作程序与要求通过简单有趣的儿歌呈现出来,及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便于孩子们理解记忆。孩子们在边朗诵边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吹画的基本要领。为了了解幼儿是否掌握了操作方法,教师还请个别幼儿示范目的是了解幼儿印画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指腹蘸颜料水要均匀,按的力度等与印画是否成功都有关系,并及时提醒,帮助幼儿掌握印画的方法。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和虾有关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多吃甜食对牙齿不好,产生保护牙齿的愿望。
2.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养成饭后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漱口杯,黑芝麻糖若干,脸盆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故事《小熊拔牙》后,教师提问:妈妈为小熊买了多少糖?妈妈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做的?
2、引导幼儿边品尝芝麻糖,边自由讲述。小熊吃了一块糖,真香呀!老师也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一块糖,请小朋友品尝呢。
3、引导幼儿边尝芝麻糖边自由讲述:芝麻糖香不香?黑乎乎的颗粒是什么?
4、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幼儿:小熊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小熊的牙齿怎么了?(请幼儿学一学牙疼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多吃甜食对牙齿不好。)
5、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幼儿发现吃东西会有残渣留在牙齿上,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
(1)小熊吃多了糖引起了牙疼。小朋友刚才也吃糖了,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嘴巴和牙齿,发现芝麻糖粘在牙齿上的现象。)
(2)引导幼儿用漱口的方法《把粘在牙齿上的东西吐出来,让幼儿观察吐出的残渣。
(3)“咕噜噜”漱漱口。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让谁在嘴里“咕噜噜”的唱歌,然后吐出脏水。(可让幼儿用矿泉水漱口,防止吞下生水。)让幼儿看看自己吐出的残渣,告诉幼儿吃东西后要漱口。
活动延伸
可是平时除了刷牙,我们还可以漱口,漱口也能保护我们的牙齿,把脏东西赶走,今天我们学会了漱口,以后吃完东西要漱口,能做到吗?
反思:
对目标达成的反思目标一的达成较好。整个活动给孩子创设一个能让他们亲自去感知、去操作、去体验的环境。让幼儿自主体验和自主探究,从而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了漱口的作用,并学会了正确的漱口方法。
和虾有关的教案篇6
温州新桥艳洁幼儿园 徐阳君
设计意图: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引出→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延伸
一、引出课题
1、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 []
“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
“她是怎么播报天气预报的呢?”引导幼儿一个一个顺序的回答。
二、看一看
师:我们除了可以从电视上看到天气,还能从动物身上了解天气。
1、播放图片[蚂蚁上树] []
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
“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2、点击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
你知道它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幼儿讨论。
“请你来说说,谁能预报气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三、天气预报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提问:有了天气预报可以带给我们哪些方便呢?(幼儿积极讨论)
四、游戏配对。
孩子人手一份图片,按照所学的知识完成练习。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学)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幼儿记录卡(一)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红棉布黄丝绸蓝聚脂面料绿人造丝紫羊毛
预测实验结果 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
1、“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帮小红选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种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强的呢?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如图所示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4、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
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
四、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为
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
2、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幼儿记录卡(二)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体
布料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实验结果 3、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
小结:同一种面料用不同的液体浸泡,其吸水与溶解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平时我们在洗各种面料的衣服时,为了更好的去污,会用较热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涤用品来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难去污的。
注意事项:
1、做第一个实验时注意要把五种布挂在长木棒上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体的时间应该基本相同。
知识背景材料:
午饭前我请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结果回来的时候,丁丁告诉我她洗手时不小心把袖子给弄湿了,我一看,果然不错,连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湿了。这时,雯雯也挤到我的身边,高高地举起她的衣袖,神气地说:“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会湿。”原来她带了一副聚脂面料的护袖,很多孩子都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却不会呢?对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了解真相,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综合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温州第四幼儿园:金笛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实验观察 : 第四阶段】镜子分身术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
- 在哪儿看到的?
-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
?展开】
2.观看实验视频【镜子分身术】,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和备品。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利用镜子的特征,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
2)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
3)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
?活动1: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
3. 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彩球。
-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
-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活动2: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
4.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
-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
5. 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
?结束】
6.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球越来越多)写一写实验结果。
活动评价
-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jy46.com)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镜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利用同样的原理,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和虾有关的教案篇7
生活中垃圾随处可见,为了让孩子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懂得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青云幼儿园中班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开展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
1、认识垃圾分类标识及分类标准。
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还有哪些垃圾是有毒的?通过认识不同的垃圾,让幼儿知道有些垃圾是可以再利用的,从而知道变废为宝,知道垃圾分类的'意义。老师们提供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不同小垃圾桶,让幼儿自己动手分一分,把不同的垃圾放到相应的垃圾桶里,让幼儿在实践中区分垃圾桶的颜色和相应的标志。
2、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孩子们认识了垃圾分类标识,知道了哪些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接着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旗,同时让孩子们参与设计“垃圾分类手抄报”。孩子们有的手持着自己制作的小旗,有的举着垃圾分类宣传报,向来接他们的家长宣传家庭垃圾分类诀窍。
3、垃圾变废为宝。
为了增强幼儿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师生们一起收集旧材料,将收集来的废旧盒子进行包装、装饰,制作成精美小礼物送给同伴。将废旧报纸卷成各种小鱼形状,再添加花纹,粘贴眼睛、鱼鳍、鱼尾,一条可爱的小鱼就呈现了。巧妙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做成自己喜欢的玩具,不仅丰富了教育教学活动内容,而且营造了优美丰富的教育环境,开发了幼儿的想像力,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4、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青幼组织了一次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活动,让孩子们开展大扫除,清理、分类校园里的垃圾。孩子们将枯树叶扔进了不可回收垃圾桶,将午点吃剩的果皮扔进了餐厨垃圾桶,将塑料瓶扔进了可回收垃圾桶……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放学后,孩子们还不忘和爸爸妈妈分享垃圾分类知识。
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孩子们知道了垃圾分类标识及分类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
和虾有关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顶起纸板的有趣现象。
2、探索不规则图形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立体纸盒有很多个面,每个面都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套不规则图形纸板、各种立体空纸盒、一根吸管。
活动指导:
(一)谈话引入,引发幼儿回顾经验引导语:上次小朋友试过顶规则图形纸板,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二)不规则图形活动探索1、幼儿初步探索顶不规则图形纸板,如果也用吸管顶,请你们猜猜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
2、教师提出探索记录的要求:在纸板能顶起来的地方用笔做个几号。
3、幼儿操作探索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引导语: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在每个图形上可以找到几个能把它顶起来的点呢?
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不规则图形板平衡的经验。
(三)立体图形探索
1、出示立体纸盒,提出问题,引导继续探究引导语:这里有许多立体纸盒,你们能将他们顶起来吗?到底能找到几个地方把它顶起来呢?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探索要求:顶立体纸盒是不是和顶不规格图纸纸板一样,也只有一个地方顶起来?请你们试一试,试完后,就在能把纸盒顶起来的地方做个记号。
3、幼儿探究顶立体图形纸板4、师幼分享交流:从中获得立体纸盒有多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四)活动延伸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到能不能也被顶起来呢?我们区角的时候,可以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开始是让幼儿了解各种纸,在这一环节当中,我准备了新闻纸、图画纸、皱纹纸、宣纸、亮光纸、蜡光纸、牛皮纸、彩色卡纸、彩色折纸、卫生纸、复写纸、蒙纸等等。在这几种纸中,我发现幼儿对蜡光纸、卡纸、折纸、卫生纸、报纸都比较熟悉,对宣纸、牛皮纸、复写纸不是很熟悉,因此我特别介绍了这几种纸,让幼儿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在第二环节了解纸的'特征时,我采用的是让幼儿通过在看看、摸摸、比比中,知道有的纸很光滑,有的纸很软,有的纸皱皱的,在这一环节孩子们的表达不太好,浪费的时间也太长,感觉有点乱,需要调整。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的环节上,我精心设计了五有趣的游戏“天空中少了谁”“给老爷爷贴胡子”“纸宝宝变小了”“纸宝宝洗个澡”和“纸宝宝烤烤火”。自主操作中,让幼儿感知纸易折、易撕、可吸水、易燃的特性。在实验操作这一环节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能动脑筋、想办法,而且孩子们对水火都很感兴趣,使幼儿能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知识。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这一环节中,本来我想让幼儿发挥各自的想象,向大家介绍纸在我们生活上、学习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用处,但是由于我过早地拿出了我也为幼儿准备了很多纸制品,从而干扰了幼儿的想象空间,所以在这一环节过程中显得有点乱,下次需要改进。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从整个过程看,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一是讲解语言要简练准确,语音语调要高低有致,在情绪上要达到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作用。二是在活动中教师的示范要准确严谨。
今后的科学活动的开展中,我将继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及时调整着自己的教育策略,寻求更适于幼儿发展的科学教育途径。在满足幼儿需求的同时,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及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和虾有关的教案优秀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