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富有互动性的教案是教师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上册《风》教案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风》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2~5的乘法口诀,通过图文结合的应用题,学生学会看图,弄懂题意。
2.能力目标:能够找到有关的条件进行列式计算,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看图,弄懂题意,找到有关的条件。能够用乘法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4×83×85×44×95×59×53×92×9
(一)算式说说各算是表示什么?
(二)直接说结果。
(三)用了哪句口诀。
二、训练
(一)看图,说题意,再列式计算。
(二)学校按下表发给各班体育用品
跳绳 球拍 毽子 沙包
3根 2副 5个 4个
1.6个班需要多少副球拍?
2.4个班需要几根跳绳? 说题意,知道是求几个几。
3.学校有48个毽子,发给9个班够不够?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
(三)口算卡
1.直接说。
4×75×63×98×42×53×36×45×79×43×14×56×3
对口诀,师生对,生生对
2.完成口算卡。
(四)出示学生课外活动图:(说说你通过看图都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通过看图,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三、作业
完成帮数上相应的`练习。
课后反思:
对于图文结合的应用题,有的学生不会看图,不懂题意,找有关的条件进行列式计算有困难,个别学生单位名称找不准。
二年级上册《风》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制7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2、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经过合作、交流、探讨编出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运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看,我的手里有7根很神奇的小棒,现在我这位魔术师要用
这7根小棒拼出很多种美丽的图案,想不想看?(闭上眼)
出示用7根小棒拼成的“日”“房子”“甲”“梳子”“船”“树”“米”
请欣赏:这是用7根小棒拼成的什么字?(日),你还认识什么,向大家介绍一下,张开想象的翅膀。
学生介绍。
2、师:有趣吗?仔细看一下,每种图形都用了几根小棒,一起告诉我(7根)
(课件)出示表
图形个数1 2 3 4 5 6 7
小棒根数7
边出示边说摆一个这样的图形要用7根小棒,摆2个要几根?
生:14根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7+7=14
师:那摆3个、4个、5个、6个、7个要多少根小棒,小朋友会算吗?拿出表格,算一算、填一填。
3、交流
师:可以了吗?败3个这样的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生:21根。
师:告诉我们怎么算的?
生1:7+7+7=21(根)
生2:14+7=21
生3:用7的乘法口诀。
师:那败4个、5个、6个、7个要多少根呢?
师:我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把7个7个加起来。
生2:42+7=49
生3:35+21=49
生4:21+28=49
二、新授
(一)编口??
1、为了方便大家的计算,我们今天一块来编7的乘法口诀。(板书)
2、大胆地猜一猜: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口诀中一定有几?
3、编口??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赶紧来编口诀吧。从这些图形中选出你喜欢的图形,想一想是几个7,对照表格,动脑筋编出口诀。师先编一句。
学生自由编。
4、交流口诀,并适时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编出口诀的?这句口诀告诉我们
什么意思?
5、读一读。
(二)找规律
1、找出7的乘法口诀中的秘密。
2、觉得哪句口诀好记?
3、用好记的口诀帮助记忆难记的口诀。
(三)背口??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背。
2、对口令。
三、练习
1、对号入座。
2、火眼金睛
3、与小动物学习,根据口诀说两个乘法算式。
4、七巧板。
5、七言诗
6、举生活中的例子。(一个星期七天、七星瓢虫)
二年级上册《风》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八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数量的比较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用算式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同伴合作,对为什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初步体会“倍”是作为一种用于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师:(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我们可以怎样对他俩进行比较?
学生1:××高,×××矮。
学生2:××轻,×××重……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多媒体出示数学书和桌子比较的情境)教师:比较它们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桌子长,数学书短。
教师:估计一下,桌子的长度有几本数学书那么长?
学生1:……
教师:到底是几本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1本、2本、3本、4本)(闪动)
教师:当桌子的长度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时,就可以说:桌子的长度是一本数学书长度的4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有了它,我们就能用“倍”来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比一比,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如图:逐步出示1杯酸奶,1袋饼干,再加上2杯,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
学生1:1袋饼干相当于(等于、包含)3杯酸奶的质量。
教师:你能用“倍”来说明饼干和1杯酸奶质量间的关系吗?
学生2:饼干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3倍。
教师:接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左图)
学生1:1尾鱼的质量相当于6杯酸奶的质量。
学生2:1尾鱼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6倍。
教师小结:当一个量里含有几个这么多时,我们就说这个量是它的几倍。
二、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猜测并证明6是3的几倍
教师:刚才比较了长度,比较了质量,我们接着比,你们看谁来了?
教师:猜一猜,猫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
学生1:2倍。
学生2:3倍。
学生3:1倍。
教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个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可以用学具摆,用嘴说,动手写。4人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学生独立活动后进行交流)
学生1:我认为是3倍,因为对齐后,右边还剩3个。
学生2:看几倍应该是看6里面有几个3这么多,不是看还剩几个。
学生3:可以这样摆一摆。左边摆3个,右边摆3个。让人一看就知道6是3的2倍。
学生4:我认为应该是2倍,因为6÷3=2,6里面有2个这样的3,所以6是3的2倍。
学生5:我是想口诀“二三得六”,说明6里面有2个3,所以是两倍。
学生6:多了一个这么多,是不是1倍?
学生7:我认为是多了1倍……
教师:小朋友们运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真棒!正像大家所说的,看6是3的几倍,关键是看6里面有几个3,有几个这么多,就是几倍。
2.巩固练习
教师:我们接着摆,第一排不变,第二排摆4个这么多。用倍比较怎么说?(4倍)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1:一看就知道。第二排里面有4个第一排这么多,所以是4倍。
学生2:12÷3=4这个算式说明了12是3的4倍。
教师:如果第二排是21个呢?
学生1:不够摆,怎么办?
学生2:能不能不摆?我能知道21是3的几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3:21÷3=7,说明21是3的7倍。
教师:的确,当不够摆时,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更方便、更简洁。
教师:现在将第二行多余的小棒去掉,两行都是3个,用“倍”可以怎么说?
学生4:1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4:第二行只有1个3,所以是1倍。
教师:当两个数一样多时可以用1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变式练习,解决问题
(1)12÷312÷212÷1
教师:看来生活中对事物进行比较时,常常用到“倍”这位朋友,你们看小叮当买水果时也用到了它。
(出示情境图片)
教师:小叮当家里买了水果,苹果有3个,草莓有12个,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4倍。算式是:12÷3=4。
教师:小叮当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6倍。算式是:12÷2=6
教师:小叮当再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12倍。算式是:12÷1=12。
教师: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当草莓的个数不变,苹果的个数发生了变化,草莓与苹果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2)()÷()=3
教师: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
教师:你们喜欢吃糖吗?
学生:喜欢。教师:这里有两个盒子,一个大一个小,我不知道里面各装了几颗糖,我只知道大盒子里的颗数是小盒子里的3倍,猜一猜大盒子里可能有几颗,小盒子里可能有几颗,猜中有奖。
学生1:大盒子里有12颗,小盒子里有4颗。
学生2:大盒子里有3颗,小盒子里有1颗。
学生3:大盒子里有18颗,小盒子里有6颗。
学生4:大盒子里有24颗,小盒子里有8颗。
(3)()÷()=()
教师:“倍”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也悄悄地来到我们小朋友中间。请两小组站起来。观察男生和女生用“倍”比较怎么说?
学生: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
教师:在他们中间你还能找出那些量是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的?
学生1:戴红领巾的3人,没戴红领巾的3人。戴红领巾的人数是没戴红领巾人数的1倍。
学生2:短头发的5人,长头发的1人,短头发的人数是长头发人数的5倍。
学生3:没戴眼镜的4人,戴眼镜的2人,没戴眼镜的人数是戴眼镜人数的2倍。
教师:小朋友们还能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4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小组交流)
学生1:妈妈今年32岁,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的年龄是我今年的年龄的4倍。
学生2:教室里电灯有6盏亮着,有2盏灯没有亮,亮着的电灯数量是没有亮灯的3倍。
学生3:我有4支铅笔,小明有2支铅笔,我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2倍。
三、反思小结
(出示饼干图与鱼图)想一想:鱼的质量是饼干的几倍?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结束语:小朋友们,只要你能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你就能体会到数学王国里景色的迷人,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现在我们一起踏上幸福快车,去感受愉快的数学之旅吧。
二年级上册《风》教案篇4
课时目标:
1.在两首相同主题,不同表现形象的歌乐曲中体会大海的变幻莫测。
2.能用图形表现出自己听到的.不一样的海。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教具准备:
教学磁带,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海》
三.聆听《大海摇篮》
1.师课前将歌词板书出来,但留部分空白
2.谈话导入:刚才我们演唱的海是什么样的海?(温柔,宁静的),你们知道生长在海边的小朋友喜欢把海比作什么吗?
3.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在歌词中找出答案。
4.初听歌曲,仔细听将歌词补充完整。
5.复听歌曲
设问:从歌中你感受到小朋友对大海是什么感情?
6.再次复听,生在“啊,大海摇篮”的地方一起演唱,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
7.小结:为什么作者把大海比作摇篮?
四.聆听《海上风暴》
1.设问:你们见过大海的另一种模样吗?是什么样的?
2.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
设问:在音乐中你感受到大海有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
边听边引导学生想象,感受。
3.复听
你能用线条表示出你此时听到的大海吗?
二年级上册《风》教案篇5
学习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32页34页练习七的第4—10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问题的特点,能正确解决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巩固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难点:比较熟练地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
预习作业:第33页练习七的第7题。
一、预习反馈
课件出示第33页练习七的第7题,复习口诀求商及计算的方法
二、指导练习
导语:“六一”儿童节快到,我们要把校园打扮一下。你们愿意帮助老师一起做吗?
1、第33页练习七的第2题
1)2张纸可以做8朵花。做16朵花,需要几张纸呢? 8÷2=4 (朵) 4×5=20(朵)
2)做16朵花,需要几张纸呢?
8÷2=4 (朵)16÷4=4(张) 16÷8=2 (朵) 2×2=4(张)
2、第32页练习七的第3题。(课件出示)
1)平均分给4人,每人几个气球?8×3=24(个) 24÷4=6(个)
2)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个气球?8×3=24(个) 24÷4=6(个)
3)每人6个气球,够分吗?
3、出示依据教科书第31页“做一做”制成的`课件。
请学生看题,提醒学生想一想,要解决“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这个问题已经有什么数据(小朋友设计的“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和“两组盆花,每组有9盆花”),还缺少什么信息数据(一共有多少盆花?)。应怎样解决?可先让学生自已尝试解决。学生完成后,请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弄清楚解决用乘法和除法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步骤。
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2页练习七的第5题
看图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2、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好。(完成第32页练习七的第7题)
3、完成第32页练习七的第8题。
看图口头编题,在说以说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问什么?
4、完成第32页练习七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疑
5、完成第32页练习七的第10题
看图口头编题,在说以说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
7整理和复习
二年级上册《风》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要离开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你们怎么去?
学生答,教师补充:走路、骑车、骑马、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坐船……
师:如果动物想离开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它们怎么去?
学生答。
教师补充:走着去、跑着走、跳着去、飞着去,还有靠人的帮助到远方去。那么,植物呢?
植物说:我也想到远方去,我也要去旅行。
请问:植物能不能自己走着或跑着或跳着去?植物能不能飞着去?除了靠人的帮助,植物有没有别的办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要告诉我们:植物怎样到远方去旅行。(板书:《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范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文中提到哪些植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朗读感悟。
1、播放媒体资源ppt,让学生感受与领悟课文描绘的图景。
2、教师范读或播放媒体资源,学生自由读,边读边领悟课文中所描绘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3、播放媒体资源,了解文中提到的植物的知识及它们传播种子的方法以及作者的写作方法。
师:这篇课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科学知识。植物妈妈的孩子们离开家,四海为家,讲的是:植物如何传播种子。播放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及课文内容,说说这些是什么植物,它们如何传播种子。
学生答。
教师补充并板书:蒲公英、降落伞、风吹、苍耳、带刺的铠甲、挂住动物的皮毛、豌豆、豆荚、晒在太阳底下、豆荚炸开。
4、小组讨论,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5、小组轮流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大声响亮、标准。
6、比赛背诵全文。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作者把植物当作人,把植物传播种子比喻为旅行,为我们大家介绍了三种植物的知识,它们是蒲公英、苍耳、豌豆,还介绍了它们各自传播种子的方法。请大家再想想有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和它们的一样?哪些植物妈妈有别的办法?
二年级上册《风》教案篇7
课题:识字3 《拍手歌》第2、3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丛、猛、灵、休6个生字;会写丛、处、六、熊、九、朋、友7个生字。
2、背诵课文。
3、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重点强调:“熊”的结构和笔顺、“九”字的笔顺。
2、能读出儿歌的节奏、
3、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学过程:
一、入情入境,复习旧知识
1、教师播放配乐拍手歌视频。
2、课件出示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3、听写字词。
二、合作学习,游戏巩固
1、课件出示“世、界、丛、猛、灵、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识记。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学习收获。(换部首、加部首、做动作、猜谜语,随机组词说句子。)
3、组织学生通过游戏巩固生字。(读出卡片上的词或认清图片上的动物,帮它们找到彼此的朋友,然后齐读卡片上的词语。)
三、表演儿歌,感受快乐
1、创设竞赛结束颁奖会的情境,组织学生表演,随机指导朗读、背诵。
2、巩固生字。
(1)、拍手朗读、背诵儿歌。
(2)a找出课件中本课的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b交流体会:人和动物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将准备好的头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动物,提示学生表演时要考虑动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
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又让学生没有学习的负担。
四、回顾良方,自主书写
1、指导学生书写“丛、处、六、熊、九、朋、友”。
2、重点强调:“熊”的结构和笔顺;“朋”第一笔是竖撇。重点学写“熊”“朋”。
(1)认真观看课件中的两个字的结构,记住字形。
(2)一边认真观看方块字的书写演示,一边用小手跟着书空。
(3)、先描红,再在田字格本上练习写这两个字。教师要强调书写规范,重点讲解“熊”的偏旁的写法。
五、拓展小结
1、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动物朋友,也了解了它们的生活特点。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共同拥美丽的大自然。
2、把《拍手歌》背诵给家长听。
3、拓展延伸: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内容的《拍手歌》,准备在后面的学习中交流。
【设计意图】
学生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内容的《拍手歌》,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试着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目的地搜集资料,锻炼了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
板书设计
3、拍手歌
二年级上册《风》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含义。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驶、好梦成真、阻隔、邀请”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早上你是怎么来学校的?生汇报。
师:那么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出门时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吗?生汇报。
哦,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对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远行靠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远行靠什么》。 2、“远行”是什么意思呢?
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听人类交通工具发展史呢?
二、播放课件,听课文的录音
三、读课文
听了这篇文章后,你都听懂了什么?(生汇报)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呢?
四、默读课文
可以默读课文,也可以大声自由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将自己不认识的或不熟悉的词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并且用心记一记。生汇报字词的学习情况。可以讲识字方法,也可以给生字组词。
五、再读课文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抄写两遍。
2、课下搜集有关交通工具发展史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边听录音,一边观看图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远行靠什么》这篇文章。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你们想不想听听别人朗读这篇课文?好吧,那就认真听!请同学们告诉我,我们在听朗读时该注意些什么。
2、播放光盘上的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二、结合录音朗读的内容,对照课文,自主合作完成表格。
1、师:这录音上的朗读读得这么好,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听吗?(引导学生读课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读。)还等什么!赶快拿起你的书,大声地读吧!不过,老师这里有一个任务,就是用笔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上横线。记住,一定是先读完一遍,再划。
2、生汇报表示时间的词语,师板书,画出表格。
3、师:哦,同学们看这是一张不完整的表格,你们愿不愿意帮老师把它填完整呢?
4、四人小组合作,将表格填完整,师及时板书。
5、一边轮流派小组代表汇报,一边引导学生朗读。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注意“天涯海角、川流不息、好梦成真”这几个词语的教学。
①火车满载着乘客在大地上奔驰,轮船把人们送到天涯海角。
②汽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军舰在大海上巡逻,快艇疾驶而过。
③千百年来,人们幻想着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飞机使人好梦成真,人们可以不受高山大海的阻隔,自由地飞到世界各地。
6、齐读第七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人们还会发明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三、小结并讨论: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
1、讨论: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
2、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交通工具发展史,从课文中我们知道正是因为科学家们的努力探索,所以我们人类才会走得越来越远,希望同学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四、作业(课件出示)
1、师:同学们,一堂课的学习多么紧张啊!那我们来做个识字游戏,怎么样?
播放教学光盘上的课件,玩识字拼图的游戏。
2、欣赏交通工具发展史的图片。
二年级上册《风》教案推荐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