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要想写出一份符合教学目标的教案,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教案写好了,帮助教师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3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3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

3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2、能力目标:学会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应用题,你知道哪些有关应用题的知识?你还想对应用题有哪方面的`了解?

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

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看老师手中有很多花,现在给第一个学生2朵,给第二个学生3朵,你能说出老师手中花的朵数吗?如果老师说,比第一个学生多8朵呢?或说,是两学生的花的总数呢?你能说出来吗?

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三、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

如果添上“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这一题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手势、图形、线段];请你们互相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表示出问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四、尝试创造、加深理解

小组协作、师生合作,改变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即“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你们能编出怎样的应用题,请试试看;学生汇报创造的成果。

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完成课后“做一做”;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题。

六、阅读课本、学会发现

请你们阅读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发现。

3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品读体验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巩固延伸

四、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3年级下册教案篇3

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 总42(电36)

教学目标:使同学了解"分数"发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使同学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同学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

(2)自学理解:① 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局部.[课件1]

(2)填空.[课件2]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③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

(4)抢答. [课件3]

①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② 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③ 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④ 假如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⑤ 假如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假如是100;1000枝呢

(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

5/7 3/8 3/( ) ( )/9 ( )/( )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方: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同学,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 把它叫做单位 "1".

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竞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 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四、家作

1,p88 .1,2

2,p89 .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课本第92页到第9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理地运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拼组图形,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带给大家的生活美。

重、难点与关键

1.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组合及分解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用三角尺或教学挂图、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你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导入。

3.大家学会的知识可真多。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去欣赏一些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时认真想想: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新授课

1.认识组合图形。

出示课本第92页的四幅图。

认真观察这四幅图,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2页,先找一找,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讨论。比比看哪一个小组的分法最简单?

(1)四人小组讨论。

(2)小组各自展示各种分法。

(3)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同学们,开动脑筋想象: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组合图形

2.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大家真了不起,知道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的美丽组合图形,那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些组合图形有多大,实际上是求什么?现在我们就来探讨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1) 出示例题4(电子教材)

(2) 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解答时,让他们思考还有其他解法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帮助。

(3) 学生汇报。

解法一:5×5+5×2÷2 解法二:(5+7)×2.5÷2×2

=25+5 =12×2.5÷2×2

=30(m2) = 30(m2)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这两种解法你喜欢用哪一种解法?说说你的理由。

师生小结: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组合图形,由于分解的方法不同,解法也就不同,所以请同学们想想。求组合图形面积时关键是做什么?(图形分解)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93页的“做一做”。

问:这块地是由哪些简单的图形组成的?

1.学生独立计算。

2.学生汇报,展示思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样?哪位同学表现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在小结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

五、布置作业

这是我们学校将要开辟的一块草坪,如下图。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现在有两家公司联系,a公司说种一平方米草要5元,b公司说种同样的草一共需要2500元。如果让你决定,你会选择哪家公司?

3年级下册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公鸡母鸡》

2、聆听《我的小鸡》

3、表演《母鸡叫咯咯》

4、表演《下蛋啰》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三、教材分析:

1.管弦乐《公鸡母鸡》

?公鸡母鸡》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这部组曲由13首带有小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分别是(1)序奏与狮王进行曲;(2)公鸡母鸡;(3)骡子;(4)乌龟;(5)大象;(6)袋鼠;(7)水族馆;(长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处的杜鹃;(10)鸟舍;(11)钢琴家;(12)化石;(13)天鹅。

?公鸡母鸡》首先由钢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复组成的音调和顿音,模仿母鸡咯咯的啼叫声,仿佛刚刚下了蛋的母鸡在报喜。接着钢琴模仿公鸡的啼叫声。公鸡和母鸡的叫声交织在一起,乐曲情趣盎然。

2.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我的小鸡》是一首阿塞拜疆儿童歌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首歌的曲式不规范,类似带再现的三段体,和声大调式。旋律活泼、明快,口语化的歌词亲切、上口,词曲结合自然而紧密,首尾呼应。

3.歌曲《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很形象、有趣。歌词译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风的创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样子。歌曲中大母鸡的叫声完全用节奏表示,说说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极适于低年级学生演唱和表演。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非常的有童趣,学生会非常喜欢听喜欢唱,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的轻松。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公鸡母鸡》

2、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3、表演歌曲《母鸡叫咯咯》

4、打击乐器“响板”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母鸡叫咯咯》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认响板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打击乐器:

1)响板的认识(简单介绍)

2)学习响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辨别公鸡母鸡的叫声。采用图谱表示的方法。)

1)谈谈“公鸡、母鸡”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进行表演。

2、听歌曲录音《母鸡叫咯咯》;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母鸡叫咯咯》,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2、学唱歌曲《下蛋啰》

3、表演歌曲《下蛋啰》

4、打击乐器“钤鼓”学习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引导学生通过自编动作表现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听唱法学习歌曲《下蛋啰》,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下蛋啰》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认铃鼓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打击乐器:

1)铃鼓的认识(简单介绍)

2)学习铃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1)谈谈人与鸡的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现音乐情绪)。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我与鸡”的欢快动作进行表演。

2、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4、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蛋啰》,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铃鼓”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3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2023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

七年级下册教案7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质7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6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北师大版教案8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反思6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8篇

3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9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