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编写有挑战性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蚊子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蚊子教案篇1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中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伊索寓言的另一则《蚊子和狮子》,请大家看一个小视频,了解一下这个小故事。
二、自学指导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仿照动画中的语气),然后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5分钟后,小组进行pk)
三、自学指导2
快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这则寓言的故事主要内容。
2、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划出关键词语)
3、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划出关键词语)
明确:1、概括这则寓言的故事主要内容。
蚊子扬长避短战胜了狮子,后因骄傲自满被蜘蛛网住。
2、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划出关键词语)
承前启后,串联导入,由已学过的内容自然延伸到新的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划出关键词语。
教师激情导入,创设意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感知故事,从而进入课情境的过程
四、合作探究
1、文章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寓言的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蚊子形象的?主要是哪一种?
2、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是否相同?
3、文中前后两次引用蚊子的话,而标点符号、人称却不同,为什么?
(小组合作,4分钟后小组代表展示)
五、点明寓意
看偶然性往往有其必然性的原因,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蚊子“同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为什么反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掉”,因为骄兵必败,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
读了这则寓言,你还懂得了哪些道理?
要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要善于以己之长攻敌所短;面对强手和困难,应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六、当堂训练
1、两则《伊索寓言》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用简短的语言写一段骄兵必败的事件(50字以内)。
七、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蚊子击败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的、忽视自己短处的人。启示我们:即使取得多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否则可能在小事上受到挫折。
蚊子教案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请学生散读课文,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学生概述故事内容。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请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请学生站起来说出喜欢哪句句子,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后,解释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重点品味的内容:蚊子的语言、动作描写部分。
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讨论、理解的问题:
1小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2挑战前、获胜后蚊子都吹响了他的小喇叭,这两次的心情分别如何?
3和狮子比较,蜘蛛是多么的不值一提,可蚊子为何却命丧其手?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适当地穿插口语交际设计
“当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如果你就是那只“小小的蜘蛛”,你想要对这只“阴沟里栽了船”的蚊子说什么?
五、延伸体会寓意
1、我们生活中有蚊子这样的人吗?你们在学习生活有过蚊子的表现吗?
2、你能再讲一个寓言故事,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吗?
六、质疑教材
故事讲的是蚊子和狮子的故事,蚊子被蜘蛛吃了,故事也就结束了,为什么课文又加了第二段和故事情节“无关”的内容?
简单介绍寓言的结构特点:大部分寓言第一段讲述一个故事,第二段则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前面为记叙,后面是议论。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但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是这种结构。
七、教学建议:教师可带领学生排演课本剧,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来体会蚊子的心理,分析蚊子被蜘蛛消灭的原因,从而明确寓意。
八、作业:必做:写一段有中心的话,其中用上“较量”、“凯旋”、“叹息”这三个词。
选作:1、假设在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地逃生了。这之后,蚊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发挥想象续写这个寓言故事。
2、写一段“用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小故事。
二、电子课文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三、备课资料
?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 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牧童作剧,狼来了,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与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不同,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世界著名寓??
寓言既有故事情节又有比喻性质,常常借物喻人、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借远喻近。把不易理解的道理寄托在具体通俗形象的故事里,尤其适合少年儿童。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风趣《拉封丹寓言》、深刻的《莱辛寓言》、凝练的《克雷洛夫寓言》都是寓言中的精品。本书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系列中的一本,精选了伊索、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四位世界级寓言大师的优秀作品,配以形象生动的插图,使少年儿童借助引人入胜的精彩插图的帮助,来理解每一个小故事里的深刻寓意。以自然万物为主角,呈现人生百态,充满着人生智慧的寓言,让人回味无穷。愿每一个小小的寓言故事都能帮助小读者们理解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
本书选收伊索、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四位世界级寓言大师的优秀作品260篇,这些寓言有的已经流传了甚至几百年,但我们今天读起来还是倍感亲切。我们可以从这些不长的短文和短诗中体味伊索寓言的淳朴、智慧和机敏,拉封丹寓言的俏皮、风趣和生动,莱辛寓言的深刻、激越和时代感,克雷洛夫寓言的丰富、凝练和绝妙讥讽,从而了解大师们所生活的时代,品味大师们特有的艺术风格,领悟深奥的人生道理。
语言教学注意
“ 寓言 ”就是以深刻的道理寄托小故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道理,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只所以简短。它最基本特征在于教训和讽刺。
感受形象,掌握语言。因为语言的寓意是包含在鲜明生动的形象之中的,这就要求对寓言的教学必须抓住生动形象的关键语句,找出重点词语,理解这些语言所描写的形象,并使学生感受和想象这些画面,如:我在教寓言《矛与盾》中,首先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如:“吾盾之坚”“吾矛之利”中的“坚”和“利”分别作“坚固”和“锋利”的解释。让学生轻而易举的理解其意。寓言不是简单的比喻,而是通过一个简短完整的故事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来表现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来想象,使学生对寓言故事形成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四、课内精段练习设计及答案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他们的表现作用。
a.较量较量: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b.凯歌: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要说不是这样”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蚊子战胜狮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在描写蚊子叫声时用了两个不同的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你并不比我强”和“我比你强得多”分别是________句和________句,从句子的语气上来看,第________句比第________句强。
6.文中写狮子与蚊子的“战斗”时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手法。
a.对话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e.心理描写
7.在文中最后一节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8.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吹着喇叭”所表现的不同内容。
(1)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
这里“吹着喇叭”表现蚊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这里的“吹着喇叭”表现了蚊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理解文段中加粗词的含义,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强调蚊子至死仍然不服气,因为战胜过强大的动物。
b.说明蚊子至死不明白自己被灭亡的原因。
c.蚊子为自己的强大而遭覆灭感到惋惜。
d.蚊子已感受到是自己的得意忘形使他遭到失败。
参考答案:
1.a.在竞赛或斗争中比试高低;毫不畏惧 b.打了胜仗所唱的歌;洋洋得意 2.(你并)不比我强 3.勇敢无畏、充满自信、善用计谋。4.吹着喇叭 唱着凯歌 5.否定句 肯定句 第2句 第1句 6.b c 7.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8.①自信 ②得意自满 9.b
五、课外相关阅读练习设计及答案
a_______________
一只硕大的蜘蛛在一座古屋上编织了一面漂亮的蛛网,用以捕捉苍蝇。每当苍蝇落到网上,被缠住不能动弹时,蜘蛛就把苍蝇吞食个干净,不留一丝痕迹。因此,别的苍蝇飞来时仍以为这蛛网是个安全宁静的恬息处。
一天,一只颇为聪明的苍蝇飞来了,在蛛网上嘤嘤嗡嗡地盘旋了好久不肯落下,于是蜘蛛便爬出来对它说:'落下来歇歇脚吧!'然而苍蝇远比蜘蛛聪颖,他回答说:'你的房屋上见不到别的苍蝇,而我是从不在不见别的苍蝇的地方落脚的。'说完,他就鼓翅飞开了,他飞呀飞呀,一只飞到一个许多别的苍蝇汇集的地方。他刚要在那些苍蝇群中落下,突然一只蜜蜂嗖地飞来对他说:'不要落下,傻瓜。那是张捕蝇纸,那些苍蝇全都落入圈套了。'苍蝇反驳道:'不要说傻话,你瞧他们还在piān piān起舞呢。'说完之后,他就一头扎了下去,因此也就与其他苍蝇一样给粘在捕蝇纸上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 piān piān( )起舞
2、文末划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
a.不善于扬长避短 b.愚昧无知 c.经验丰富 d.自以为是
3、给这则寓言加一个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苍蝇和蜘蛛 b.苍蝇、蜜蜂和蜘蛛 c.'聪颖'的苍蝇d.聪明的苍蝇
4、苍蝇被粘住了,如果你是那只蜜蜂,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1、翩翩 2、d 3、c 4、略
六、推荐教学教法论文
寓言教学与创新教育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有许多寓意深刻的寓言,搞好寓言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重要意义。
一、利用寓言寓意的多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则著名寓言叫《盲人摸象》,说的是几个盲人摸象时由于摸不到象的全部而得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表层寓意嘲笑那些一知半解便自以为是的浅薄之徒;中层寓意是讽刺那些不知佛法的博大精深而诩得道的臣民;深层寓意是告诫人们要克服主观片面性,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学生对表层寓意的理解是比较容易的,经过启发后对中层寓意也能理解。我们如能借这类寓言,逐层诱导学生不断深入地探索其深层寓意,经常训练,并且把这种训练同其他内容的教学、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哲学的深度思考问题,其功用就远不止语文一门学科,也远不止小学一段时期。
?刻舟求剑》:表层寓意是讽刺那些思想闭塞而又刚愎自用的'蠢人;中层寓意是嘲笑那些顽固守旧、反对革新的国君和贵族;深层寓意则是告诫人们要懂得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哲理。
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寓言的表层寓意并不难理解,但其深层寓意的理解就很困难。这当然是正常的。实际上,勉强叫学生去背那些哲学概念也没有必要。关键是,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怎样设法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步学会抽象思维,由经验思维逐步学会理论思维,在长期训练中逐步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并且把那些作为人类几千年思维结晶的哲理逐步融入自己的日常思维之中。
二、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著名寓言《猴子和鳄鱼》,写鳄鱼的妻子病重,要吃猴心,于是鳄鱼谎称对岸有茂密的花果,愿意背猴子渡水去采摘,把猴子骗到水中央才说出本意;猴子急中生智,谎称“心挂在树上要回去取”,鳄鱼只好背它回去取心,刚_岸猴子便跳到树上去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这则寓言有四个寓意:骗人者反而受骗;要防止得而复失;不可贪欲迷误;邪不胜正。
一则优秀的寓言,往往就像这样令人回味无穷。实际上,现实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的,寓言不过是现实生活的折射。现代社会愈益复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寓言,切实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去思考问题,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使学生越学越聪明。
三、利用寓言形象的可塑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寓言《买椟还珠》,本来就可从买方、卖方两面进行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而这个故事本身讲的是个买卖问题,可否引导学生联系当前市场经济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呢?譬如说,现代商品生产极讲究包装,那么生产厂家能否学“楚人”包装珍珠那样去包装自己的产品呢?由此出发,至少可以引出三个相关的问题:
1、商品的装璜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审美效应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包装是艺术,但包装后的商品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品。
3、我国劳动人民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懂得了商品包装的辩证法,对楚人卖珠的嘲讽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能经常引导学生这样去思考,毫无疑问,学生将会经常乐意去“发现”。
当然,“发现”也好,“想象”也好,“创造”也好,都不是胡思乱想,不能脱离寓言的基本内容而“离题万里”。
四、利用寓言作品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狼的寓言有四篇:《一只狼》、《狼和小羊》、《会摇尾巴的狼》、《东郭先生和狼》。这四篇的寓意,分开看,大不相同。但如果让小学生归纳一下狼的特性,(残忍凶恶而又不乏狡猾),这就是简单的辐合思维训练。
复杂一点的如《买椟还珠》、《南辕北辙》、《我要的是葫芦》、《掩耳盗铃》,分开看,四篇寓意似乎大相径庭;但合起来看却可以说明一个共同的道理:目的和手段(或途径)必须统一,否则将一事无成。这是从较深的层次上进行辐合思维训练的材料。
训练学生的整合思维,常常要引导学生异中求同。这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蚊子教案篇3
二、教学活动建议
1、建议用儿歌辅助幼儿记忆动作顺序:
附儿歌 打蚊子儿歌
嗡......啪,嗡......啪。
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
打不到蚊子,真生气
小小蚊子,真淘气
好痒,抓一抓,好痒,抓一抓,
上面(啪),下面(啪)
这边(啪),那边(啪)
小蚊子最爱跑来跑去,
擦一擦药睡觉去。
2、动作建议:
动作要求:一句儿歌按一个8拍的节奏进行。
(1)嗡......啪,嗡......啪。
“嗡”时左手叉腰,右手食指在耳朵旁绕圈圈,“啪”的时候拍蚊子,看一看;换右手叉腰,左手食指在耳朵旁绕圈圈,“啪”的时候拍蚊子,看一看
(2)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1234”食指在空中点4-f,“打蚊子”在空中做打蚊子动作。“4321”食指在空中点4下,“打蚊子”在空中做打蚊子动作。
(3)打不到蚊子,真生气“打不到蚊子”双手在胸前摇手,“真生气”小手放在两旁,扭动身体
(4)小小蚊子,真淘气
“小蚊子”食指向前伸出点;“真淘气”小手放在两旁,扭动身体
(5)好痒,抓一抓,好痒,抓一抓,
(“好痒”食指点再痒痒的地方;“抓一抓”做抓痒痒动作)
(6)上面(啪),下面(啪)
“上面”食指向上指;“啪”时做打蚊子动作;“下面”食指向地下指,“啪”时做打蚊子动作
(7)这边(啪),那边(啪)“这边”食指向右指;“啪”时做打蚊子动作;“那边”食指向左指,“啪”时做打蚊子动作
(8)小蚊子最爱跑来跑去,左手和右手食指在空中绕圈圈
(9)擦一擦药,睡觉去。
“擦一擦药”做擦药动作;“睡觉去”双手合掌敖耳朵旁做睡觉动作
三、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用绳子钓起的自制大蚊子一只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的活泼与动感。
2、能手眼协调地跟着音乐做打蚊子、搔痒痒、搽药等动作,并尝试创造性地表现这些动作。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当夏天来到的时候,你们最怕什么?(蚊子)
(2)蚊子真可恶,我们今天就一起去打蚊子吧。
2、学习不同方位的打蚊子动作
(l)出示道具蚊子,教师提起蚊子道具,不断地变换方位,幼儿追拍蚊子
(2)教师提验幼儿拍打蚊子的动作,全体幼儿练习拍打蚊子的动作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拍打蚊子的动作。
3、创编搔痒痒动作
(l)师:我被蚊子叮到了,好痒啊,怎么办呢?(搔痒痒)
(2)请一幼儿帮老师搔痒痒,老师指出自己很多地方都被叮到了,请幼儿帮他在不同搔痒。(幼儿一边搽药,教师一边用儿歌和音乐清唱导入)
(3)请幼儿找到自己好朋友,做互相搔痒痒动作。
(4)师:搔了痒痒还是痒啊,怎么办呢?(搽药)
(5)请幼儿做互相搽药的动作。
(6)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完整进行搔痒痒一擦药的游戏
4、完整进行蚊子舞游戏
小班音乐活动《谁饿了》
”,
音乐活动:《谁饿了》
活动目的: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2、尝试创编简单的歌词并进行演唱,培养初步的创造性。活动准备:小猫、小兔、小猴、小ji等木偶各一只。活动过程:1、幼儿律动入场。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走路呢?我们一起来学它们好吗?2、组织幼儿练声。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猫怎么叫吗?我们来学学小猫叫。老师还要问你们其它小动物是怎么叫的,不过你们要唱着告诉我行吗?3、出示木偶小猫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一只大猫出来了)它怎么了?(肚子饿得咕咕叫)你们猜它看见谁了,那么高兴?(看见了小老鼠)大猫将老鼠怎么了?(啊呜,啊呜吃完了)4、师范唱歌曲。小朋友,老师唱一首歌给你们听,你们注意听唱了谁?它怎么了?看见什么?结果怎么样?5、幼儿讨论。刚才听到老师唱什么?6、组织幼儿学唱歌曲。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学唱《谁饿了》这首歌,你觉得它饿了会有什么表情呢?7、出示木偶(小兔、小猴、小ji)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并演唱。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还有谁饿了?怎么唱呢?8、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小朋友,你们想想,还可以创编哪些小动物饿了?怎么唱呢?9、活动结束。小朋友,我们现在一起来模仿这些小动物边唱边表演好吗?
幼儿园小班节奏游戏:会动的身体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感受节奏的变化。
2、乐意跟着老师一起游戏,体验愉快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2、有快慢节奏的背景音乐
3、鼓一只
三、活动过程
1、引出
师:今天,我们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啊,我们先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吧。
师:我们班的宝宝可是都很能干的哦,我们来为客人老师唱首歌《头发肩膀膝盖脚》。
2、语言游戏《在哪里?在这里》
(1)引导幼儿幼儿说出歌曲中所唱的身体的各部位。
师:刚才歌曲中唱到了我们身上的'哪些地方啊?
师:好,那请你们用手指指看。
(2)教师有节奏地提问,幼儿根据节奏回答得有快有慢,并且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摸摸相应的部位。
师:你的眼睛在哪里?(头发,肩膀,鼻子……)
幼:我的眼睛在这里!
3、跟着小鼓有节奏地进行游戏
(1)引出小鼓
师:这是什么呀?
师:哦,是一个小鼓,这个小鼓还会唱歌呢。谁能让小鼓唱起歌?(请3-4名幼儿尝试让小鼓“唱歌”)
(2)引出小手进行节奏游戏
师:小鼓今天来到我们班是想和我们的小手做朋友的,那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呢?
师:看看胡老师的小手在干什么?(爬呀爬、捏拢放开、拍手、拍肩……)
师:哇,小手有那么多的本领,那赶紧和小鼓做个游戏吧。小鼓唱歌唱的慢慢的,小手也要慢慢地做动作,如果小鼓唱得快快的,那我们的小
手也要快快地做动作。大家的小手准备好了吗?
(3)引出小脚进行节奏游戏
师:我们的小手那么能干,还和小鼓做了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的小脚想不想做游戏啊?
师:小脚会干什么呢?(跺脚)
师:原来小脚可以跺跺跺,那我们也来和小鼓做游戏吧。注意哦,耳朵听仔细拉,小鼓唱歌可是有快有慢哦,小脚也要跺的有快有慢。
4、在手脚会节奏游戏的基础上,学动身体
师:我们的小手小脚会做游戏,我们的身体也会动哦,你们看,老师的身体还会跳舞呢。
师:瞧,我可是听着音乐做动作的哦,我一下子快快的,一下子又慢慢的。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
5、结束
在背景音乐下,教师带领幼儿有快有慢地走出活动室。
音乐创编:母鸭带小鸭
活动目的:
1、学编歌曲《母鸭带小鸭》,引导幼儿把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动作仿编成歌曲并能大胆的唱出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1、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2、引导幼儿根据旋律唱成歌曲。
活动准备:背景图小动物录音带皱纸
活动流程:
律动进场——集体舞——学编歌曲——集体律动——退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鸟飞》进场
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玩好吗?
二、集体舞蹈:欢乐舞
有那么多小动物欢迎我们,看看有些谁?你们开心吗?一起来跳个欢乐舞!
三、学编歌曲《母鸭带小鸭》
(一)、听(呷嘎嘎、呷嘎嘎)母鸭带着小鸭也来了,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1、集体唱一遍歌曲《母鸭带小鸭》讲评(分强弱唱)
2、再唱一遍歌曲。
(二)、学编歌曲
动物园里会唱歌的小动物可多了,今天我们要来学个新本领,把这些小动物也编到《母鸭带小鸭》这首歌曲中来唱。待一会在你们编得时候先讲你编得小动物是谁?它是怎么唱歌的?它会干什么?
1、幼儿示范编(请一幼儿讲讲想给谁编?它怎么叫?会干些什么?然后念一念再唱一唱。)
2、幼儿自由讨论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展示自己创编的歌曲(5—6组幼儿)。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歌词,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集体律动
引导幼儿每人唱自己编的歌曲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五、《走路》退场
动物园里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我们到别处去看看。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挠痒痒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挠痒痒
活动背景
“挠痒痒”是《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小班“落叶飘飘”主题中的一个歌唱活动,其旋律优美、内容简单,很适合小班幼儿进行学唱和游戏。我们都知道挠痒痒是一种生活现象,许多幼儿也都有和父母长辈玩过挠痒痒的切身体验,那种又怕又喜欢的感受非常美妙;而歌曲“挠痒痒”则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把落叶飘飘的自然现象想象成是毛毛虫给大树挠痒痒的结果,活动内容富有情趣,为幼儿所熟悉和喜爱。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歌曲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创设轻松愉悦地教学环境和心理环境,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和游戏情节,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挠痒痒的快乐情绪。
2.乐意用手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尝试情景表演。
(二)活动准备:
配班老师弹琴,毛毛虫胸饰一个,歌曲课件,歌曲录音。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体验挠痒痒的快乐
(1)(大树画面)师:这是谁呀?大树爷爷年纪大了,整天一个人站在那里很孤单:“哎!我一点都不开心,谁来陪我玩呀?!”“大树爷爷,我来陪你玩……!”咦!是谁来了呢?(一条毛毛虫)它们在一起会玩什么游戏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2)欣赏故事课件
欣赏后提问:毛毛虫爬呀爬到大树爷爷身上干什么呀?(给大树爷爷挠痒痒)
大树爷爷痒不痒?你怎么知道的?学一学大树爷爷大声地笑起来?
(3)我也想玩挠痒痒的游戏,你们会挠痒痒吗?挠哪些地方会痒痒?(师幼之间,幼幼之间互相挠痒痒)
(评析:以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由毛毛虫挠痒痒,给大树爷爷带来快乐,唤起幼儿情感共鸣,引申到我们也来挠痒痒。通过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互相挠痒痒,在一种轻松愉悦地氛围中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
2、学唱歌曲,乐意用手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1)师:挠痒痒真开心,这里还有一首挠痒痒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欣赏课件歌曲一次)
(2)提问:歌曲好听吗?(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提出相应要求:跟着音乐拍拍手,点点头,再次欣赏歌曲)
(评析: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给幼儿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体验,配上拍拍手,点点头等身体动作,幼儿对歌曲的内容和旋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师手指表演及范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名字叫“挠痒痒”,唱得是谁给谁挠痒痒?(毛毛虫给大树爷爷挠痒痒)瞧!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啦!(用手部动作表现毛毛虫和大树爷爷,即一根手指弯弯曲曲表现毛毛虫爬出来,另一只手张开五指表现大树形象)
教师范唱第一、二乐句后提问:毛毛虫爬呀爬到大树爷爷的哪里停下来了?(树脚下)
语言提示:毛毛虫要从树脚下往上爬,去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喽!(范唱第三、四乐句)大树爷爷笑得树枝都抖起来,树叶都抖落下来了,挠痒痒挠得真舒服呀!
师:我们的小手也来变条毛毛虫,一边唱歌一边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好吗?
(评析:手指游戏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游戏形式,教师范唱和示范性的手指游戏,将幼儿带入一个游戏的情境中,激发起幼儿进一步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4) 引导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边唱边动作
师:一条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了。“大树爷爷,我来啦!”,(边唱边表演手指游戏)师:一条毛毛虫又来了一条是几条?两条毛毛虫挠痒痒一定更开心。
(三条,四条……,分别用不同数量的手指表现毛毛虫爬行和挠痒痒动作)
(评析:手指游戏的运用,增进了幼儿学唱歌曲的趣味性和主动参与性。幼儿在一条、两条等多条毛毛虫出来挠痒痒的手指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反复表演和学唱歌曲,体验到了歌唱活动的轻松和快乐。)
3、尝试表演,体验情境游戏的快乐
(1)教师扮演毛毛虫,请一幼儿扮演大树,其他幼儿唱歌。
边唱边表演:第一、第二乐句毛毛虫爬出来停在树脚下;第三、第四乐句毛毛虫挠大树痒痒,幼儿发出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痒的样子。
(2)师:谁愿意来做大树?做大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站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请部分幼儿做大树,部分幼儿扮演毛毛虫,听歌曲录音表演游戏)
(3)全体幼儿一起参加游戏。
(评析:从教师与个别幼儿的游戏,到部分幼儿的参与,再到集体的共同游戏,为小班幼儿搭建了一个积极模仿、学习的平台。其次,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游戏,更主动更愉快。)
三、教学反思
活动生动有趣,层次清晰。教师在遵循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对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创设轻松愉悦地心理环境和游戏情境,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情绪愉悦,积极参与。其次,游戏情境的创设,包括手指游戏和情境表演游戏。尤其是手指游戏的创新运用,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在玩中学,手指动一动,唱一唱,体验到歌唱活动的轻松和愉悦。 艺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创造性的表达。而幼儿的学习有个慢慢内化的过程,因此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必操之过急,应该给孩子留一些内化的时间,情绪到了幼儿自然就唱地更好了。
四、活动评价
1、内容的适宜性
新《纲要》指出音乐相当于兴奋的语言,它对年幼儿童具有愉悦的功能。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歌曲“挠痒痒” 旋律优美、内容简单而富有情趣,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非常适合在小班幼儿中组织开展。
2、过程的趣味性
幼儿的生活即游戏,幼儿的学习即游戏。而小班幼儿又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知以具体形象为主等年龄特点。因此,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善于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师生之间互相挠痒痒体现一个“趣”字,手指游戏学唱歌曲体现一个“趣”字,情景表演游戏同样体现一个“趣”字。
3、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才是有效地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宽松的心理环境还是有趣的游戏情境的创设,都较好地调动起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与此同时,在活动的最后一个游戏环节中,幼儿通过向老师学,向同伴学,再到自主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游戏,则体现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幼儿有效地发展。
宝宝新村
[研究要点目标]: 1、学习在纸上画好楼层后粘在盒子上,剪出“门”,从而做成一幢高楼。布置宝宝新村,体会制作成功的愉快心情。
2、发展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
[研究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高楼)装饰过的一面背对幼儿,这是什么?(纸盒)。它可以做什么?老师用纸盒做了一幢什么?它是怎样的?
二、讲解示范。
1、在白纸上画上楼层、窗口、门。
2、在白纸背面涂少许浆糊,粘到纸盒较宽的一面,贴紧。
3、将多余的纸修剪掉,并在底部剪出“门”。
三、幼儿制作。
用过浆糊后要手擦干净,剪“门”时要沿着的“门”的轮廓线进行。
四、讲评。
1、将幼儿完成的楼房布置成一个宝宝新村,在新村内放置玩具小车及花草。幼儿自由参观,评评什么楼房造得好。
2、幼儿自由交流、探讨。
[研究结果]:
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基本能够制作出不同的楼房,但有的稍粗糙,挖门时有些困难,不过小朋友们都比较兴奋。
学习活动:宝宝不怕冷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活泼、有力的情绪,会用欢快、跳跃唱法唱歌。
2. 愉快运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 熟悉歌曲内容。
1. 教师做锻炼动作,请幼儿猜。(搓手、跳、跑步等)
2. 在教师语言提示下,幼儿模仿教师动作。
3. 教师与幼儿边说歌词,边做相应动作。
二. 理解歌词内容。
1. 教师范唱,幼儿倾听。
2. 教师用问答方式说上半句,幼儿说下半句。
3. 师幼完整朗读歌词。
三. 学唱歌曲。
1. 教师与幼儿速度较慢完整跟唱。
2.引导幼儿唱时应跳跃些。
四. 根据歌词表现动作。
1. 鼓励幼儿边唱边即兴做动作。
2. 教师注意了解幼儿表演愿望。
3. 带领幼儿跟着音乐磁带边唱边表演。
蚊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大鼓、串铃、铝板琴的声音,初步学习使用串铃(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
2、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准备:铃鼓、串铃人手一个,大鼓一面,铝板琴一个、大象屁股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入活动室:游戏:大狗熊与小老鼠
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学学大狗熊与小老鼠走路,大狗熊走得慢小朋友就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小朋友也走得快。——讲规则
大狗熊来了小老鼠来了——模仿游戏。
(出示小铃)大狗熊来了(幼儿做狗熊动作)小老鼠来了(幼儿做小老鼠动作)——听小铃指挥做动作。
二、讲故事:《大象和小蚊子》,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一)提问:
1、故事里有谁?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拳头敲手、敲腿表现节奏
2、大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手食指,拇指相对手臂带动手腕震动表现节奏
3、大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用指挥动作表现:的儿~~~~~的儿~~~~~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吐舌头,手放腿上。
(二)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游戏(用大象的图片)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听听这是谁的声音:……。——了解乐器和角色的对应关系。
2、你们来做小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初步学习使用串铃。
3、在老师的提示下请幼儿表演蚊子的节奏。(结合大象图片)
4、用乐器来表演故事
四、结束:今天我们和小铃、大鼓、铝板琴作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休息。——整理乐器。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蚊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乐曲,感受其中的诙谐趣味。
2、通过联系故事线索、角色表演、动作模仿等形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体验与同伴相互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幼儿能随图谱,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玩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完整音乐、图谱、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课件,教师讲述《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创编动作。
二、基本部分
2、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2)、听音乐 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3、出示图谱,教师指图,(教案.出自:.教案网)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的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2)、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
(3)、教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4、分角表演。
(1)、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
(3)、我们玩得真开心!请客人老师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做动作表演故事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蚊子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既要注意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因此,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了大象和小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音乐,节奏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及愉悦地进行音乐游戏是我这个活动的总体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音乐段落、图谱与《大象和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初步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情感目标:感受和体验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
3、技能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大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学玩音乐游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幼儿能随图谱,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玩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完整音乐、图谱、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课件,教师讲述《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创编动作。
二、基本部分
2、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2)、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3、出示图谱,教师指图,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的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2)、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
(3)、教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4、分角色表演。
(1)、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做动作表演故事走出活动室。
四、活动延伸
幼儿在活动区域中幼儿大胆的尝试表现,更进一步感受大象和小蚊子这两种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
教学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孩子们很开心,活动后孩子们都给我说,老师我们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听了后很欣慰。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蚊子教案篇7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3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诵读课文
1.诵读课文
(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蚊子: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蚊子: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骄兵必败
活动2【活动】总结
2.总结归纳寓意
?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
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告诫人们不应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3.改动情节,概括寓意。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告诉人们,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弱小者也能战胜强者。)
活动3【讲授】活动
4.课堂研讨:
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点:
①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
②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
①情节不同。
?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
?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②寓意不同。
?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③表现方法不同。
?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④表达方式不同。
?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动作。
活动4【作业】作业
五、布置作业
自编寓言。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
要求:任选一题完成。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蚊子和狮子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蚊子和狮子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诵读课文
1.诵读课文
(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蚊子: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蚊子: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骄兵必败
活动2【活动】总结
2.总结归纳寓意
?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
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告诫人们不应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3.改动情节,概括寓意。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告诉人们,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弱小者也能战胜强者。)
活动3【讲授】活动
4.课堂研讨:
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点:
①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
②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
①情节不同。
?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
?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②寓意不同。
?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③表现方法不同。
?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④表达方式不同。
?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动作。
活动4【作业】作业
五、布置作业
自编寓言。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
要求:任选一题完成。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蚊子教案7篇相关文章:
★ 花鼓音乐教案7篇
★ 玉米教案7篇
★ 认识五官教案7篇
★ 白桦教案7篇
★ 手指教案7篇
★ 骑小马教案7篇
★ 祖国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