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教案推荐8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应当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并发现知识,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分数乘法》教案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分数乘法》教案推荐8篇

《分数乘法》教案篇1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学生2: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3×==3×====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案篇2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小学生分数乘法的数学教案,我们来看看。

教具、学具准备

1.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 cm、宽10 cm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笔合旅嫖颐抢刺教址质?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 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分数乘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1、出示教科书第5页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然后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如何求(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分数乘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2.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分析关键句,找准单位1。

2.掌握分析思路,弄清所求问题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并口述第二组算式的意义。

2.列式。

这些算式求的是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是多少。)

这里的b,a,x就是什么?(单位1)

3.找出下列各句子中的单位1,再说明另一个数量与单位1的关系。

提问:(3)题中怎样求甲?(4)题中怎样求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例3。

2.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你认为应着重分析哪些已知条件?(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3)分组讨论这两个已知条件应怎样理解。

(4)学生口述已知条件的意义,老师板演线段图,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18元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华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5份。

师板演:

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小新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2份。

所以小新储蓄的钱数是以谁为单位1?(以小华储蓄的钱数为单位1。)

怎样用线段表示小新的钱数?

生口述,师继续板演:

(把小华储蓄的钱数平均分成3份,小新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2份。)

求什么?(小新的钱数)

3.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1)根据刚才的分析,再结合线段图想一想,能不能一步求出小新储蓄的钱数?(不能)

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再求小新储蓄的钱数。)

因此这道题要分两步解答。

根据哪两个条件能求出小华的钱数?

求出小华的钱数,又怎样求小新的钱数?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列式解答。

(3)口述列式,并说明理由。

求什么?为什么这样列式?(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为小华储蓄的钱

求什么?根据什么列式?(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因为小新储蓄的钱数

(4)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三)巩固反馈

1.出示做一做。

小明有多少枚邮票?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请你确定从哪些条件入手分析。

(3)小组讨论:分析已知条件并画线段图。

(4)反馈:请代表分析,并出示该小组的线段图。

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新的邮票数量是这样的5份。

均分成3份,小明的邮票是这样的4份。求小明有多少邮票。

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6)列式解答,做在练习本上。

2.出示21页的9题。

要求学生独立画图,分析解答。再互查。

3.变换条件和问题进行对比练习。

(1)找出已知条件中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2)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4.选择正确列式。(小组讨论完成)

第二天看了多少页?

(四)布置作业

课本20页第6题,21页第10,1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例3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分数乘法》教案篇5

重点: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难点:

1.理解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用线段图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米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祟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质疑、悟理

1.出示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①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②分析。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③画图:(课件一演示)补:把100千克当做什么?(单位1)

画图说明:

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④尝试。根据同学们对题目的理解,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让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列式解答。也可以同桌讨论,互相启发。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解答方法: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千克)

在充分研究基础上,教师可将两种解法分别写在黑板上,并请同学讲出算理和思路。解法一是根据分数意义,把100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所以先求1份,用除法,再求几份,用乘法,是以前学过的归一问题。解法二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吃了,是吃了100千克的,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吃了多少,就是求1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所以用乘法计算。

⑤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2.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订正时候强调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学习例2

例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审题后,试着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课件二演示)

先画单位1

再画单位1的几分之几

画图时注意与例1的区别。(例1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表示数量关系数,例2是甲乙两类关系,画两条线段表示数量关系为好。)

在学生分析比较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请同学指出问题就是求米的是多少?

列式:(米)

答:小强身高米。

4.改变例2

改变例2的条件和问题成为下题(可让学生完成)。

小强身高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改编后,可让学生独立画图完成。

(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都是已知一个数(即单位1)是多少,还知道它的几分之几(分率),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四、训练、深化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①一只鸭重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②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一个蓝球多少元?

2.提高题

①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②一桶油400千克,用去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课后作业:练习五1、2、3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100==80(千克)

答:吃了80千克。

(米)

答:小强身高是米。

《分数乘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自主、合作探索意识及解决问题策略优化的思想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做的风筝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1/2× 3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基础练习

1、的3倍是多少?

2、10个是多少?

订正时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专项练习

1、自主练习第4、5、6题

这三题是运用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教学时,要让学生自主进行,重点放在探究列式的理由和计算的.方法上。

2、第8题是求正方形周长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先回顾一下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列式计算。

3、第7、10题

这两道题是直接写得数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先约分,然后进行口算,这样速度比较快一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这样的题目时,数不宜过大,要求不宜过高。

4、第9、12题

这两道题是学生自己独立作,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的。

四、合作总结

这节课你巩固了那些知识?

五、创意作业

同桌出题交换解答,交换批改,共同提高。

《分数乘法》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1.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要比整数乘法的极端过程复杂,因此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吃力感,所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保证。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小学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还是以整数乘法为主,他们习惯于学习整数乘法方面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与思路。因此学习本节课内容主要从整数入手,逐渐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刚开始学分数乘法时可能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后计算。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他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4.1分数乘整数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题。

(1)列式计算。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提问:你还记得整数乘法的含义吗?

(2)计算:

提问: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如何计算?

2.引出课题。

第二道题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自由读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分析演示: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可以画图表示吗?怎样表示?

3个人呢?

求3人一共吃了多少个,

就是要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用加法计算:+ + = = (个)

求3个的和是多少,还可以怎样列式?

用乘法计算:×3

这个乘法算式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都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区别在于,在整数乘法中,相同加数是整数,在分数乘整数中,是分数。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2.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第一次遇到,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式子来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 + 。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

补充两个例子:若每人吃个,×3=

若每人吃个,×3=

今后每次都要转化成分数加法来计算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中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概括总结计算方法。(同桌互说)

请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4)介绍约分及注意事项。

根据的计算过程,指出: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然后再乘,结果相同。教师示范,注意约分书写格式: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追问:你知道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结果不会变吗?(还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请你比一比,想一想,计算结果约分和在过程中约分,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3.反馈练习:练习一第1题、做一做。

活动3【活动】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于分数乘整数有哪些收获?

活动4【练习】课堂作业

a部分:练习一第2、3题。

b部分:青岛地铁2号线将于20xx年底实现东段通车,全线共设车站22个,平均每两个站之间距离是五分之六千米。青岛地铁2号线全程长是多少千米?

《分数乘法》教案篇8

教学内容

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的分数乘法

教材第5页的内容、练习一的第7~13题,第8页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加深对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正确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约分方法,灵活计算。

教具学具

口算卡,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揭示课题。

老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分数乘分数了,而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分数乘分数的法则来计算分数乘整数的算式。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2.出示例4。

(1)明确题意。

请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理解题意。

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甲:应该用乘法计算。因为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乙: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乘法计算。

老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有的同学想到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有的同学想到了“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真的很棒。

学生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3)计算。

提问:怎样计算更加简便?

明确: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5)分析错因。

提问:为什么第三种答案与其他两种不同呢?错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小结:因为整数都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乘整数。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学生可以先说意义再计算,集体订正答案时,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老师对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找出当一个数分别乘一个比1大的数、比1小的数和等于1的数时,积与第一个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8~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

4.出示例5。

(1)明确题意。

请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探究算法。

老师:我们已经学会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分数乘小数怎么算呢?

板书: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1:可以把2.1转成分数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里填上“>”“

四、思维训练

1.先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参考答案

(2)略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是先约分,后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运用约分对分数乘分数进行简便运算时,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只有公因数1,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分数。

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可以把小数转化成分数进行计算,即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然后约分就可以了;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按照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

行计算;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如果小数能和分数的分母约分,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数乘法在乘的过程中的简便的书写格式。教材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和联系,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除了像例4那样进行约分,也可以把分数的分母与整数直接约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

课堂设计说明

1.加强两种形式的乘法的对比练习。

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通过对比练习可以找到两种形式的乘法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约分过程,想一想与例2的约分形式有什么不同。特别要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并且注意提醒他们不能把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约分。

《分数乘法》教案推荐8篇相关文章:

抢珍珠教案推荐8篇

接水果教案推荐8篇

小蝌蚪教案推荐8篇

语言活动教案模板推荐8篇

小班活动三教案推荐8篇

1-8数字教案推荐7篇

小班美术吹泡泡教案推荐8篇

大班语言教案模板推荐8篇

《垃圾分类》教案推荐8篇

大班火教案反思推荐8篇

《分数乘法》教案推荐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6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