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教案7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提前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享受,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日本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日本的教案7篇

日本的教案篇1

?日本》精品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图分析日本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了解日本的领土组成。

读图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海岸线特点及优势。 会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学会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日本的位置,学会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通过图片、资料、视频等,了解地震的危害,因而学会如何防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体会到日本面对的威胁和机遇,树立在地震发生时,如何做才是安全而有效的灾难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

读图分析日本的位置。

日本的地形特点、海岸线特点及优势。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如何做。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如何应对灾难。 【教学方法】

读较分析、方法总结、总结归纳、图片及视频等直观学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图片: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某国国旗、富士山和樱花。看了这些图片,你会想到哪个国家?(日本)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的邻邦——日本,去看看那里的自然环境吧!

二、新课学习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位置 (1)半球位置

读图,日本主要位于哪两个半球?(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 读图填空:

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西北部隔日本海与韩国、朝鲜、俄罗斯(国家)相望,西南部隔东海与中国相望。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

(3)经纬度位置

读图,说一说日本的经纬度位置。(北纬 °~45°,东经125°~145°) 2.范围

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其中本州是日本最大的岛屿。

3.地形

读图,分析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征?(山地、丘陵广布,平原狭小) 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

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沿海。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4.面积、人口

日本总面积约万平方千米,相当云南省的面积。总人口约亿。 拓展延伸:

日本平均人口密度:336人/ 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0人/平方千米,所以日本人多地少,因此进行填海造陆。例如,大阪关西海上机场、神户人工岛。

5.海岸线特点及优势

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 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有利影响? 多优良港湾(深水港、避风港),这促进了日本渔业、造船业、海洋运输业的发展以及与国外的联系。

6.多火山、地震 资料卡:地震频繁

日本全国有大小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80多座,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天约有4次,大的破坏性地震一般2~3年发生一次,被称为“地震之邦”。(1923年9月关东大地震,震级级,死亡人数15万。)

多火山的利处: 利处一:旅游

富士山呈圆锥形,山顶常年积雪,山麓樱树成林,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富士山最近一次大规模喷发是在1707年。

利处二:温泉

火山分布地区温泉众多。很多日本人喜爱泡温泉,并成为一种生活习俗。 利处三:火山灰的用处

利于农业生产(火山灰含有多种促进植物生长的肥料物质,是一种天然化学肥料)、火山灰美容。

多火山、地震的弊端: 弊端一:影响交通

2011年1月26日,日本九州岛新燃岳火山持续喷发。受大量喷发的火山灰的影响,当地航班大量延误,部分道路禁止车辆通行。

弊端二: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活动:读图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减灾措施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2.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日本传统的民居,多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每年9月1日,日本全国上下动员起来,举行大规模防震学习。 拓展延伸:日本还采取了这些措施

先进的地震预报系统(使用先进的地震预报系统,在地震来前10秒发出警报)、配备防震应急箱。

3.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加强防震教育,提升民众的自救能力,提高建筑的抗震标准等。

拓展延伸:视频:当地震发生时,如何防震 拓展延伸: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

a、被压埋后,如果能行动,应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

b、要尽力保证一定的呼吸空间,如有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c、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尽量节省力气,不要长时间呼喊,可用敲击的方法呼救。

d、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特别注意:被压埋后,要坚定自救的勇气和信心,精神不能崩溃 【课堂练习】

1.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d)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2.日本的地形以(b)为主

a.高原、盆地 b.山地、丘陵 c.平原、山地 d.盆地、丘陵 3.日本国的象征是(b) a.乞力马扎罗山 b.富士山 c.安第斯山 d.太行山 4.日本四个大岛中,面积最大的是(c) a.四国 b.北海道 c.本州 d.九州

5.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是(b)

a. b. c. d.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的位置、范围、组成、海岸线特点以及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多火山和地震对日本的影响巨大。) 【作业布置】

1.日本主要由哪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2.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如何做? 【板书设计】

日本(第1课时)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位置 范围 地形 面积、人口 海岸线特点及优势 多火山、地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程度。同时培养了学生在震发生时,如何正确防震的安全防范和自救意识。

日本的教案篇2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教材说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挂图,指识聂荣臻将军,教“聂”、“臻”的读音。

在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上看到过聂将军的请举手。

这些电影、电视的片名还记得吗?讲有关聂将军的什么事?

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略作介绍:

聂荣臻(1899~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生功勋卓著。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有关他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1、默读。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弄懂它们的读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提问。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聂荣臻将军关心和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事,然后检查生字词学习的情况。

(1)出示词语:聂荣臻残忍无辜照料流露惊恐和蔼小勺拘束拽着至仁至义

(2)指名读,帮助学生正音。齐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残忍:狠毒。

惊恐:惊慌恐惧。

无辜:辜,罪。没罪的意思。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

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

(4)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并给生字正音。想想文章中有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四人小组讨论)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两个日本小孤女。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

第四段(第6自然段):写由亲友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并感谢聂将军。

(板书:救出——关心——送归——感谢)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字词。

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是分几段来写的?

二、精读训练。

1、理解课文第一段。

默读,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提示时间、人物和事情。

2、理解课文第二段。

激发思考:聂将军是如何对待这两个日本孤女的?

(1)理解第2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聂将军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聂将军的这段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理解第3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聂将军是如何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孤女的?

这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聂将军的音容举止的?

(“先抱起……找奶吃……慈爱地拉过……亲切地问……和蔼地说……一口一口地……喂……”)

(讲读时,指点观察插图,加深理解)

通过这些词句的描写,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结第二段。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理解课文第三段。

(1)理解第4自然段。

“然而”表示什么意思?

聂将军为什么决定把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指挥部?

从这件事看出聂将军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

(2)理解第5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给自然段分层。

照相、放梨这两件事说明了什么?

聂将军的信中“本着”、“至仁至义”、“必当”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信中这段话与前文什么地方相呼应?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这一段通过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一事,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4、理解第四段。

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联系上文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三、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四、感受聂荣臻将军的人格魅力。

五、完成课后练习。

日本的教案篇3

第____ 周

_____月 ______ 日

星期_______

第_____ 节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案改为学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明治维新发生背景的部分史实:德川幕府专制统治,“锁国令”,19世纪50年代被迫开关并签订不平等条约,倒幕运动等;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使学生逐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从内因、外因等范畴全面思考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的明治维新,使学生感悟开放使社会发展、改革使社会发展的道理,感悟历史机遇把握恰当与否同国家发展之间重要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

难点:如何理解日本是近代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天皇统治阶级傀儡阶级矛盾激化,下级武士将军和农民起义不断,特别是把持政权矛盾以下级武士大盐平八郎起义大名武士被统治阶级分化对将军不满,同商人、新兴地主接近商人、高利贷者新兴地主手工工场主、新兴地主倒幕派返回农民、手工业者雇佣劳动者思考1:从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思考,回答、、、(师)总结并切换幻灯片 (师)导入倒幕运动的幻灯片

1 第____ 周

_____月 ______ 日

星期_______

第_____ 节

二、倒幕运动?

1、幕府统治的危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地主力量增强内因: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列强入侵,危机加剧外因:民族危机

3、倒幕运动:伏见鸟羽战役黑船事件

三、明治维新

1、内容政废藩置县,废除封建领主制,削弱割据势力。治废武士制度,实现“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消灭武士阶层。经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济统一征收地税。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文化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人才思考辨析:如何理解与认识明治维新?中国有无类似的现象? (生)思考,回答、、、(师)总结并切换幻灯片

导入仓岩使节考察团

(师)指导学生对比分析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

2 第____ 周

_____月 ______ 日

星期_______

第_____ 节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掌握较大实权倒幕派掌握政权后,全面有效的改革列强忙于镇压亚洲其他国家革命,无暇干预 (师)引导学生思考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

资产阶级改革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对外扩张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随堂练习】

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

二、倒幕运动

三、明治维新

?课堂小结】具体见课件

?课后作业】简述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历史影响?

?课后反思】应增加讨论环节,让学生对明治维新的认识应该实现

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日本的教案篇4

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

教材分析

?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新的部编教材对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重编.原人教版教材利用一节课讲述了除中国之外的亚非三大文明古国,而新教材则将其编为一个单元,分三课时,分别讲述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三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是本单元的第3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3课.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古代印度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影响至今的一种制度;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佛教诞生在古代印度,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的,种姓制度就是其社会根源.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趋于成熟,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充分利用古代印度文明的魅力—阿拉伯数字的产生;种姓制度的严格规定;佛教艺术的神秘广博等等,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印度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印度,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概括古印度文明的变迁:国家的出现,文明的鼎盛时期,文化成就等。

3.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掌握印度种姓制度内容、特点;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

4.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佛教的兴起概况和佛教对外传播;初步探究佛教的影响。 教学重点

森严的种姓制度和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教学难点

种姓制度的影响和佛教的影响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动力集中于老师一人身上”为“全体学生为主动力”。同时利用ppt增加教学宽度,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以最大可能实现课堂高效。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研习资料,探究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小组竞赛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西游记》影视图片。

老师: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

对,是古代印度。为什么大唐帝国要到印度去取经呢?因为古代印度也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

二、展示学习目标(见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学习有动力。

三、教学流程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页,完成下列问题:

1.初步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

3.概括古印度文明的变迁:国家的出现,文明的鼎盛时期,

4.了解古印度的文化成就等。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一部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

教师指导:

1.阅读教材结合图片,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遗址有哪些?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2.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在南亚次大陆。包括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这里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面的是恒河。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他为天竺。

3.印度河流域的国家的出现

时 间:公元前1500年左右;

种 族:雅利安人;

孔雀王朝: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问题思考:想一想 ,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请问: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教师出示答案:埃及。

公元前1500年,来自北方的白种人自称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他们征服了当地居民,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国,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以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

问题思考: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印度文明)

阿拉伯数字计数法由于简便科学便为世界所通用,但是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13页,完成下列问题: 1.掌握印度种姓制度内容、特点; 2.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二部分森严的种姓制度,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1,探究问题2。

教师引导: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种姓制度内容: 等级名称 社会成员 权利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宗教祭祀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掌握国家军事、行政权 吠舍 农民、牧民

手工业者、商人 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 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

贫困失去土地者 几乎无权利,受剥削、压迫从事低贱劳动 种姓制度的特点: 1)种姓世代相袭。 2)种姓界限森严;

3)等级低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4)种姓实行内婚。

合作探究:印度的种姓制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 料: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政府一直试图消除种姓制度,但结果并不理想。复杂的世袭种姓制度将印度社会划分出等级森严的阶层。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迫害”。最近,在孟买附近的巴尔克尔城,法院判处因不满姐姐与“低种族”通婚而杀害4人的迪利普?蒂瓦里等3名男子死刑。最高法院指出,这种“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杀害”是野蛮行为,并下令警方保护通婚的夫妇。法院将种姓制度叫做“民族的诅咒”。——东方网文章《印破陋习出新招:不同种姓通婚奖励1000美元》

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近代。

政治上不利于印度的统一和团结。种姓制度,使社会四分五裂,人民之间缺乏团结。 在历史上,它为异族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印度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被外族征服的历史,其原因与种姓制度造成的整个印度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性和利已性不无关系。它妨碍了印度人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在面临外族入侵时,不能组织起强有力的抵抗力量。

独立以后对各项事业同样产生了不良影响。

过度: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佛教应运而生。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页,完成下列问题: 1.知道佛教的兴起概况; 2.佛教对外传播情况; 3.初步探究佛教的影响。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三部分,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 教师引导:

1.佛教的兴起概况: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2.佛教对外传播情况:利用历史地图,直观展示。 合作探究: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从传统文化、文学、艺术、雕塑等方面试说明。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课堂达标检测

简单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1.下列国家中,推行过种姓制度的有(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2.印度奴隶社会种姓制度所反映出的实质是(

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

b.四个等级间权力义务的多少

c.严格的等级关系

d.等级间的种族差异

3.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等:①吠舍 ②婆罗门 ③首陀罗 ④刹帝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4.比较亚非文明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及 其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

①自然地理环境:亚非文明古国所处的地区都有大的

河流,具体是埃及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的恒河和印度河、中国的长江和黄河。

②自然环境的相同之处:位于北纬20°~40°之间。气候湿润, 土地肥美、灌溉便利、宜于农耕,适合人类生存。

③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最早出现农业,农业发达;在

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出现奴隶制文明;使亚非成为最早出现 统一国家的地区。 教学反思(略)

日本的教案篇5

第2课 古代埃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尼罗河对埃及成为文明古国所起的重要作用。

(2)知道古埃及实行的是法老统治下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法老掌握着军事、行政、经济、司法和宗教等一切大权。

(3)了解金字塔修建的原因、特点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金字塔建筑。 (4)了解象形文字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2.能力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气候、土地、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2)通过图书阅读或网上搜索获取资料,了解有关金字塔的相关知识。

(3)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3.情感、价值与态度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重点:介绍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难点:了解金字塔建造的原因和过程以及象形文字的特点和演变。

二、导入新课

师:埃及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是迄今所知道的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但它的历史却随着古埃及的消亡而消亡,直到罗塞塔石碑发现。科学家破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这才使古埃及文明重见天日。

通过介绍罗塞塔石碑发现的经过导入新课,该石碑的发现打开了古埃及知识的大门,从此,神秘的古埃及文明渐渐被人们所了解。

教师出示古埃及的地图,请学生仔细地观察地图,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请在地图上找出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

2、是哪条河流哺育了古埃及的古老文明?

三、新课传授

师:埃及地处非洲的东北部,贯船全境的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文明的产生往往都和河流有着或远或近的联系。但是,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一首埃及古诗也曾经这样称颂尼罗河:啊!尼罗河,我们称颂你,你从大地上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些言语都说明了尼罗河对古埃及有着生命线般的的重要作用。

各述己见:你能否从气候、土地、文化等各个方面,说说尼罗河对埃及成为文明古国所起的具体作用?

生:气候方面:尼罗河流域中几乎没有一个地区有着真正的赤道性气候,较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影响,流域内普遍干旱。干旱的气候使得古埃及人更加依赖尼罗河,埃及的命运寄托于尼罗河。

土地方面:尼罗河定期泛滥的特点,为两岸带来了肥沃的土地,使古埃及获得了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

文化方面:尼罗河水定期泛滥,每次涨水退水以后,都需要精确的记录和计算,并且退水以后,还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几何学就逐渐诞生了。同时为了准确地预测尼罗河泛滥开始的日期,埃及开始了最早的天文学研究。

师:尼罗河给予埃及人的极多,同样也需要埃及人为之付出努力。尼罗河定期泛滥的特点,使古埃及人知道尼罗河一旦失控,也会毁灭一切。他们开始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尼罗河涨水退水时,做出精确的记录和计算。水退之后,再重新丈量土地,划定界限。长久以来,几何学诞生了,天文学诞生了??。

师:埃及人就是在与尼罗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交道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埃及文明。

师:公元前3500年左右,尼罗河下游两岸出现一系列小国,通过不断的兼并战争,公元前3100年,埃及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从这时起到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占领埃及为止,在这期间,古埃及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过辛勤劳动,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古代埃及具有比较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纵横交错的水利灌溉网,国内外贸易也十分活跃。 师:古埃及国家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最高统治者称为法老。法老掌握着军事、行政、经济、司法和宗教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吏都由他任免,他的意志就是法律。法老被认为是 “太阳神之子”。大臣在朝见法老的时候必须行跪拜礼,匍匐在御座之前吻其脚前的尘土。贵族为法老管理国家,平民和奴隶一边从事劳动,一边为法老建造神庙、宫殿和陵墓。

我们知道,除了尼罗河,金字塔已成为埃及的象征。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建造的陵墓。

想一想:古埃及法老为什么要造金字塔呢? 生:

1、信奉灵魂不灭之说(冥王奥西里斯神与来世信仰)。

2、法老的专制统治。

尤其是屹立在尼罗河西岸沙漠那些巨大的金字塔,其形式完美地再现了埃及人对来世的永恒理想。

师:在人们已知的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请学生介绍胡夫金字塔) 生:它高米,底边长230米。塔身约用230万块平均吨重的巨大石块砌成。据说胡夫金字塔修建动用10万劳工,花费了20年时间。

教师补充:在世界历史上,它保持最高建筑物的记录达4500年之久,直到19世纪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后才被超过。

想一想:胡夫金字塔约用巨石230万块砌成,平均每块重约吨。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

师:请学生观察大金字塔石墙,它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超的建筑技巧而著名。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数千年,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师:这是金字塔复杂的内部结构,它有许多精确之迷:据研究,胡夫金字塔,四边底线误差不出20厘米,与230米的总长度比较,误差在l/1000之内;基底四个直角误差最大不过3分2秒,四边方位同准确的东西南北方位误差也只在1分15秒和5分30秒之间。

它还留下许多数字之迷:金字塔高度扩大10亿倍,恰好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塔高除塔的底边的两倍,约为; ?其底面正方形的纵平分线一直延长,就是地球的子午线,它正好把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一分为二;

?金字塔高度的平方和每面的三角形面积正好相等?? 师:同样神秘的还有狮身人面像。(请学生介绍狮身人面像)

生:狮身人面像的头部按照哈夫拉的形象雕刻,身体为狮子,高22米,长57米,雕像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像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

师:古埃及的奇迹与梦想就是在一系列的金字塔群中飞翔。特别是吉萨的三座金字塔,将金字塔这种形式的美感和所体现的理想达到了及至。

师:古埃及时期的能工巧匠以及参与建造的平民百姓所从事的修建这些宏伟壮观的建筑工程,代表了埃及当时建筑艺术所能达到的了不起的高峰和人民群众的智慧。有关金字塔建造的原因以及如何建造的,一直是众说纷坛,也一直是一个谜缠绕在世人心头。

千古之迷——金字塔建造之谜 至少有三种猜测: 百万劳动者创造的结果 外星文明的杰作 失落文明部落的遗产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并陈述理由.师:宏伟壮观的金字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充分显示了古代埃及人民的卓越指挥和创造能力.与此同时,金字塔也是古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是法老奴役劳动者的象征。

师:古埃及离我们实在遥远,而直到有一天拿破仑远征埃及,才逐渐揭开了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面纱。1799年8月,拿破仑的士兵在罗塞塔附近修筑军事要塞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磨光玄武岩的石碑。它长约115厘米,宽约73厘米,厚约28厘米,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三段铭文。由于受风沙的长期侵蚀,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了。这就是后来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罗塞塔石碑。

师:早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古埃及人就发明了象形文字。它是由一些描绘人、动物和其他各种物体的符号构成。古埃及人把这种文字写在纸草纸、木板上,或者刻在陶片、石头上。

师: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一种比较完备的文字,它既有表意符号,又有表音符号。 师:表意符号用图形来表达词语的意义

师:表音符号用图形来表示发音。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古埃及人创造出24个单辅音符号和许多双辅音符号、三辅音符号,这24个单辅音符号已经是字母的萌芽,它为后来腓尼基人创造字母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小论坛:你能说说古埃及象形文字与我国早期文字甲骨文相比,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生: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一种比较完备的文字,既有表意符号,又有表音符号。表意符号用图形来表达词语的意义,表音符号用图形来表示发音。它与我国的最早文字甲骨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我国的甲骨文也用图形来表达词语的意义,但不同的是不用图形来表示发音。

师:随着历史的变迁,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逐渐失传。然而,“罗塞塔石碑”的发现使情况发生了变化。石碑上刻着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腊,它为人们解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迷提供了一把钥匙。法国学者商博良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释读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由此也诞生了研究古埃及语言、历史和文化的埃及学。

四、小结

举世闻名的而又神秘莫测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象征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俯视埃及大地,目睹世间沧桑已近5000年之久。金字塔的建造创造了古代世界无以伦比的奇迹,也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千古之谜”。金字塔的魅力仍在不断激发人们追索人类古代文明的热情与激情??

日本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具准备:

教学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字词。

2、《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文是分几段来写的?

二、精读训练

1、理解课文第一段

默读,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提示时间、人物和事情)

2、理解课文第二段

理解第2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聂将军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聂将军的这段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理解第3自然段。

读读,想想,划划,议议:聂将军是如何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孤女的?

这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聂将军的音容举止的?

(先抱起找奶吃慈爱地拉过亲切地问)

(讲读时,指点观察插图,加深理解)

通过这些词句的描写,你读懂了什么?

小结第二段。

3、理解课文第三段。

(1)理解第4自然段。

然而表示什么意思?聂将军为什么决定把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指挥部?从这件事看出聂荣臻将军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

(2)理解第5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给自然段分层。

照相、放梨这两件事说明了什么?

聂将军的信中本着、至仁至义、必当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信中这段话与前文什么地方相呼应?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这一段通过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一事,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4、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背诵第3自然段。

四、继续精读训练

1、理解第四段。

2、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联系上文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五、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交流

六、感受聂荣臻将军的人格魅力。

七、完成课后练习。

日本的教案篇7

教材简析: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记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

本文语言朴实,记叙真实感人,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诵读。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难点: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4各生字,理解生词。

3、能联系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写有生词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3、师: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

(看书上图)这位就是聂荣臻将军。

4、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5、介绍故事背景:

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团一营战士在攻打井几煤矿时救出来的

二、学习生词,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词:

(1)出示:

惊恐残忍照料至仁至义

无辜和善抚养有始有终

小勺拽着聂荣臻

(2)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词义:(按课文顺序联系上下文或)

残忍:凶恶、狠毒

无辜:辜,罪。没有罪的意思。

照料:照顾、料理

惊恐:惊慌、恐惧

和善:和蔼,温和善良。

拽着:拉着(看图做动作)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

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

抚养:爱护并教养(扶养:养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想想课文中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

4、生交流:

板书:救出孤女

关心孤女

送别孤女

孤女感恩

5、生默读课文,根据小标题分段,并说说段义

(生交流分段及段义)

三、齐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作业:

1、完成描红本

2、思考:课后习题4

3、默词(家作)

4、读熟课文,第三自然段读五遍。(家作)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抓住课后习题4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体会聂将军的为人。

2、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3、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检:

默写生词

二、讲读课文: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对聂将军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聂将军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交流、师板书:活菩萨

中日友谊的使者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1、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

(用括号标出相关内容,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交流:

聂将军给小女孩找奶喝,拿过洗干净的梨给美穗子吃,还给她喂饭,送两个小女孩回日军指挥部还在筐里放了许多梨,留着她们路上吃。

a、从上述内容中可以感悟聂将军的慈爱、和善可亲,具有菩萨心肠,是“活菩萨”。

b、生交流时相机指导朗读。

(2)第二自然段中聂将军对战士们说的话:

“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a、从转折的预期中体会虽然“敌人凶残”,但“孩子是无辜的”,是“受害者”的道理。从“一定要”、“决不能”的坚定语气中体会聂将军对日本人民和他们后代的真挚、深切的关爱。

b、在读中进一步体会

(3)聂将军给日本官兵的信:

“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a、从“决不以”、“本着”、“必当”等词语中体会聂将军对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友善、真诚,本着“国际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永久和平奋斗到底的决心。

b、指导朗读

(4)孤女谢恩。

a、这一内容充分说明聂将军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总结全文:

课文真切而生动地记叙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四、练习背诵:

1、抓住表先后顺序的词和动作的词。

如“…先抱起…然后…开饭…几天以后…”

2、分层逐句练背。

五、布置作业:

1、理解词义:

至仁至义有始有终

2、写出近义词:

残忍()照料()惊恐()

和善()拽着()抚养()

3、加标点:

这个女孩叫美穗子她不会说中国话只是不停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聂将军见这孩子两眼里流露出恐惧的神色就拿过一个洗干净的梨子和蔼地说这梨洗干净了吃吧

4、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并默写(家作)

日本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

中班画蝴蝶的教案7篇

美术涂色的教案7篇

《村居》的教案7篇

给羊洗澡的教案7篇

我的妈妈教案模板7篇

美丽的树教案7篇

云娃娃小班的教案7篇

口语交际的教案最新7篇

谁的脚印小班教案7篇

幼儿春天的树教案7篇

日本的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