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写教案都是一个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忆江南的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忆江南的教案篇1
一、导入新课
进入春天已近一个月了,我们刚刚感受到春的气息,可一场雨雪又把我们带到了洁白的冬季。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江南春》中已告诉我们此时的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今天,我们就
随著名诗人白居易去领略江南的神韵。板书课题
1、解题:同学们对江南了解多少?
师:江南洒湖纵横交错,小桥流水,隽秀的古典园林,朴实动听江南丝竹,柔软华丽的江南丝
绸,精美的刺绣等等。江南的苏州、杭州还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此地总是流
恋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时旅居杭州。50岁时曾在杭州当太守三年,后在苏州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风光给
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67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谁谈一下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你对词有多少了解?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配乐)
4、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三、品味
1、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换成江南
美行不行?)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句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是在“忆”江南?“谙”又怎样讲?
: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一切那么熟悉,诗人仅在杭州为官时,就写
了多首诗,写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诗人的心中,可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的这“好”呢?
(1)指读,齐读
(2)这两句抓住什么来写的?(理解意思)
(3)自读这两句,齐读。说说诗人写的这两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异色互衬
(4)想象:师读,生想象——说说眼前是怎样的画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丽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日出,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
春来,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
5、江南如此的好,记人“能不忆江南”?
齐读——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在哪里“忆江南”?(洛阳)
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处一片灰色。(欣赏江南的图
)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读“能不忆江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拓展升华
1、诗人所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根据你了解资料来谈
2、学生补充
3、师补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与杭州百姓交朋友;与当地风雅之士诗酒唱和;有名的“
白乐天醉酒茅家埠”
诗人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万众夹道,洒
泪送别。他的好友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一诗中写道:“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奚,苏州
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4、指
诗人不仅眷恋江南美景,他还忆什么?更深深地念着与江南人民的浓浓情意。带着诗人对江南
人民的无限思念,读:能不忆江南?
五、升华
1、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来收
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人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
3、师生共读三首《忆江南》,师生唱和,师读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
4、背《忆江南》
5、唱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
景抒情。词开始就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可以用我们学过
的歌。
板书: 忆 江 南
↓ 美景
江南 赞美、思念
浓情
忆江南的教案篇2
教案示例
重难点分析
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创作背景的介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写作背景介绍,“歌”的介绍。
2.描写,叙事、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抒情言志之作,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
怒号(háo) 三重(chóng)茅 挂罥(juàn)布衾(qīn)
大庇(bì) 突兀(wù)
(2)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找出例句分析诗中所用的表达方式。
(3)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4.检查自读情况:
(1)解释下列字词:
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 洒(散落) 冒(挂) 忍能(这样) 俄顷(一会儿) 漠漠(灰蒙蒙的) 向昏黑(渐近,将近) 衾(被子)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彻晓,到天亮) 寒士(贫寒)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
(2)诗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
(明确)诗中采用的表达方式有:①描写,如第一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把秋风拟人化,写出了狂风肆虐的景象。“茅飞渡江酒江郊……下者飘转沉塘拗。”描绘了茅屋为秋风摧残的惨态,再如第3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风漠漠向昏黑。”写出了接近傍晚时的凄凉。
②叙事,如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归来倚杖自叹息。”一个“自”字,总收一二两段,写出了诗人在茅草被抢之后的孤独、悲苦。再如第三段“布衾多年冷似铁,……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从风雨飘摇的茅屋想到了国家的安危。
③抒情,如第四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明确]诗歌篇末点题,“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乃是画龙点睛之笔,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学生再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参加感情朗诵诗歌竞赛。
7.集体背诵诗歌。
(四)总结、扩展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在雨夜屋漏、长夜难眠之际,诗人心忧天下,想到的是普天下的受苦人,而宁可舍弃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作者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而他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襟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浅显,却有极强的震撼力。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曾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请同学们课后找资料阅读,更好地感受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南园》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l.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作者爱国的忧思。
(二)整体感知
这两首都是抒情言志之作,李贺怀才不遇,犹思弃文习武,为国立功;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思为国戍边,梦赴战场。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 戍(shù) 阑(lán)
(2)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1)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够比较两首诗。
4.检查自读情况
(1)解释下列字词:
①吴钩(刀名,刃稍弯。)②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③凌烟阁(楼阁名,在唐朝首都长安,这是唐太宗为表彰功臣所建的殿阁。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④若个(哪个)⑤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⑥不自哀(即不为自己悲哀。)⑦戍(守卫。戍轮台。戍守边疆。轮台,轮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汉武帝时曾派兵在这里屯田驻守。这里借指我国北方边疆。)⑧夜阑(深夜。阑,尽,指夜深。)⑨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⑩冰河(泛指北方冰冻的河流。这里指寒冷的北国战场。)⑾入梦(指进入梦境,梦见。)
(2)指名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明确]①②句:我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荒凉的小村里,可是并不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刻想着率领干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
这两句述志,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
③④句:夜深了,躺在床上听到风吹雨打的声音,我不由得梦见自己骑着身被铁甲的战马,奔向冰天雪地的战场。
这两句诗记梦,写因关心国事而形成的戎马征战的梦幻,从而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由杀敌,一腔御侮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3)比较:《南园》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①相同点:都饱含着爱国忧思。李贺愿意弃文就武,为国效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僵卧孤村,夜听风雨及梦思为国征战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②不同点:两诗在格调上有所不同:李诗辞愈显豁,情怀激越。而陆诗则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为国成轮台”的壮志巧妙地融合起来,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更完满的表现。
5.学生自由朗读直至能背诵诗歌。
6.指名背诵后集体背诵。
(四)总结、扩展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忧思,课后阅读《南园》的另十二首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另一首更好地体会,学习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已亥杂诗》和《忆江南》
1.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己亥杂诗》是抒情言志作,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温庭筠的小词,绮丽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情。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字词 吟鞭(yín) 脉脉(mò)
2.学习《已亥杂诗》
(l)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古代诗人咏叹落花的作品很多,其中也不乏俊爽昂扬者。但像龚自珍这样歌颂和肯定落花的名作尚不多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二句的构思,境界如何访谈谈你的理解。
(4)检查自读情况:
①解释下列字词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落红(落花)
②指名赏析:
[明确]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作者自幼居住北京,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京做官,他从二十九岁起在北京任官职,和许多有革新思想的朋友交往。对他来说,北京可称第二故乡。如今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的愁思。
②句:这句化用唐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长安东门)外即天涯”诗意,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东指:作者当日从北京外城东面的厂渠门出城。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楚辞庄忌《哀时命》“处卓卓而目远兮,志浩荡而伤怀”的诗意,表现作者关心国事而又志不得伸的愁苦感情。
蒋红二句说,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5)学生自山朗读直至能背诵。
(6)指名背诵后集体的背诵。
3.学习《忆江南》
(1)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
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词句的意思。
②你是怎样理解《忆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的意蕴的?展开想像,写片段作文,描绘这首词所表现出的意境。
(4)检查自读情况:
①解释下列字词:
斜晖(夕阳的斜光。)脉脉(静默的样子。指含情之状。)悠悠(娴静的样子)
肠断(形容极为伤心。)白蘋洲(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代诗词中常用以代指分别的地方。)
②指名赏析
[明确]斜晖句的意思说:对着夕阳欲下,以含情而视,但终不见来船,只见一片江水悠悠。
肠断句:因过尽千帆皆非所欲观者,所以遥看白蘋洲而为之极度伤心。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使读者字视野陡然开阔,感受到寄情于景之时,有一种情思荡漾、空中传恨之感,形成绵远悠扬的风致。而结句的“肠断白蘋洲”,则又令人从“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的联想中,使感情落在实处,有一种“加重?“倍增”的效果。二句相连,可谓虚实并列。
(5)学生自由朗读直至能背诵。
(6)指名背诵后集体背诵。
(四)总结、扩展
?己亥杂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在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忆江南》主要描摹了——江南好的相思之梦。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其余的《已亥杂诗》《忆江南》,比较它们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探究活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提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这两句话是说那些儿童的品行不好吗?为什么?
解说:不是。这是一幅顽童戏谑的场景。作者据实写来,以此引出对“家贫如此”、“长夜沾湿”的描述,最终是要引出作者对天下寒士的关注。
忆江南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江南第一楼。
2.赏析课文,体会江南第一楼的壮观雄伟。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4.通过赏读课文,领悟作者对岳阳楼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质疑了解课题。
三.预习反馈。
我能读。
我知道。
四.欣赏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五.引导学生赏析全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第6自然段:读后你又知道了什么?它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3.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4.与对子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
5.引导学生展示喜欢的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
六.当堂检测。
1.填一填,读一读。
2.说一说。
七.总结课堂。
忆江南的教案篇4
教学活动:
国旗红红的哩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国旗红红的哩》,学习用跳跃的方法演唱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唱准休止符。
2、能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体会歌唱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喜欢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名称:《国旗红红的哩》
活动重点:能够用跳跃的声音唱出歌曲中的部分歌词。
活动难点:在歌唱时不拉长声,能够在指定的歌词处停顿。
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国旗的含义;学过有关国旗的歌曲
物质准备:国旗图片;歌词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2、练习单音的音节"哩"和"啦"重点指导:指导幼儿不要拉长声,唱出快乐活泼的情绪。
二、国旗多美丽
1、观察国旗图片,说说自己对国旗的了解是什么?
2、复习曾学过的有关国旗的歌曲教师小结:观察国旗的外形和颜色,重点提出来国旗是红红的,五颗星是黄色的。
三、学习歌曲《国旗红红的哩》
1、欣赏歌曲"请你听一听这首歌歌词里是怎么说国旗的?"
2、学习歌词
(1)看ppt学歌词
(2)分组利用小图卡摆一摆歌词顺序
(3)展示每组摆的顺序,和音乐确认最后结果
(4)随音乐念歌词
3、演唱歌曲
(1)看图片随音乐进行演唱。
重点指导: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要强调幼儿注意空拍,声音要断开。
(2)尝试轮唱、对唱(与老师)
(3)利用课件指导幼儿唱准"哩哩"和"啦啦"重点指导:指导幼儿分清"啦"和"哩"的标志。在唱这两个字时不要拉长声。
4、我爱国旗
(1)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国旗的什么地方。
(2)讨论升国旗的时候要怎么做。
教学反思:
歌唱活动"国旗红红的哩"是一首表达幼儿对国旗喜爱之情的一首歌。过去我们曾学过一首有关国旗的歌曲"国旗国旗多美丽",与这首个不同的是"国旗红红的哩"是从国旗的外观上展示给小朋友国旗的美丽。所以为了使幼儿能够直观的.看到国旗的外观,我将一些国旗的图片配合歌词向幼儿展示出来,形象化的歌词更容易使幼儿记忆。为了使幼儿能够正确记忆歌词我利用各种方法,实物对应;倾听范唱;图片排序这些方法,用不同的途径激发幼儿学习记忆歌词的兴趣,并利用集体和小组两种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好的记忆歌词。但活动环节的进行中还是出现了幼儿听的多,唱的少的情况,而且在听、学休止音的环节我没有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是进行了直接教授,这样没有使幼儿主动的去听,去感受歌曲中的休止。最后我以"你喜欢国旗的哪里?"的一个小的谈话结束了活动,孩子们通过学习歌曲,也从歌词中感受到国旗外形的美丽,都纷纷举手发言,我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国旗的喜爱之情。
忆江南的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解题:
①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②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③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三、读懂诗歌
1、学生读《江南春》。
提示注意:停顿(板书)、节奏等
2、读出感情。要跟着诗人的这种情感有轻有重地读。
指名读古诗(学生练习读诗句)
学生齐读,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学生按照平仄读诗)
3、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四、读出意境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在古诗中,人们常常把黄莺和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边走边看,地点在变化,鸟鸣不停地在耳边响起,这是一番怎样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4、体会前两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百花开放、山青水绿、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写出了什么特点?江南景色的秀丽。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6、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地方的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彩的斑斓。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过度:诗人边走边看,游兴十足。这个时候,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他慢慢走上一个山冈,极目远眺,所有景物仿佛都笼罩在一片雾蒙蒙的青纱之中。在远处,他看到了很多寺庙,很多很多的寺,很多很多的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
写出什么特点?蒙蒙细雨,寺庙隐现。江南雨景的秀美。
四、读出韵味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只是描写江南春天的雨景吗 ?
2、默读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4、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题画
[宋]朱熹[清]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牛背一鸥眠。
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江南春绝句
江南之景——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依山傍水酒幡迎风
春光无限好
南朝寺庙——数以百计壮丽宏伟
空濛烟雨 包含感慨
忆江南的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